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国炼油行业运行五大新动向

提要:我国炼油行业一直在改变,新能源的高速发展、页岩油气革命、宽幅震荡的国际油价及不断革新的炼油技术,均可能使炼油行业在可预见的未来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世界油市正在发生较大变化,我国炼油行业也在主动或者被动地发生诸多改变。2015年对于中国炼油行业又是一个“分水岭”。目前,我国炼油行业运行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新动向,从中可以看出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成品油价改见效

  据统计,2015年1~6月国家发改委调价可概括为“五涨四跌三搁浅”,定价机制最大限度的反映了供需面,且基本平衡了与此相关的各方利益。

  新的定价机制实施符合当前整个中国经济及社会形势,而单单从炼油行业考虑,最新定价机制的改革也是成功的。成品油是最重要的炼油产品,成品油市场的有序发展对整个炼油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2015年以来,通过价格调整,一方面,保证了炼油业的合理利润,调动了炼厂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成品油价格基本实现了与国际接轨,市场化的程度得到提升。炼油产品的国际化,对于未来炼油原料的国际化及市场化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目前来看,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今年再度改革的可能性不大,其主要原因是当前定价机制与我国炼油行业及经济发展的高度匹配性。炼油行业的革新及健康发展得益于多元化的市场竞争。在此情况下,包括成品油在内的炼油产品市场化将得以延续,而炼油原料的多元化也将快速推进。除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三大集团外,中化工、中化国际及成规模的地方炼厂都将更深入地参与其中。而中国原油期货在今年下半年上市,也将为炼油原料的多元化发展助力。拥有多元化竞争格局、才能实现公开竞价,进而实现与国际价格的真正接轨。

  成品油供应过剩

  据统计,2015年上半年国有石化企业对于地方炼厂成品油的外采量不足170万吨,较去年同期缩减24%。其中,汽油在72万吨左右,柴油在96万吨左右。国有企业对于成品油的外采80%以上来自于地方炼厂,当然也有部分来自于中间商。但是据实际调查显示,来自于中间商的成品油也基本源自地炼(通过中间商主要因为质量问题的责任担保)。 据实际了解,成品油供应过剩是导致国有企业外采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成品油过剩严重,国有公司外采条件也非常苛刻,产品质量把关较之前更为严格,将外采价格压得非常低,其实际外采价格较地方炼厂外销的市场价格低300元/吨左右。此外,国企外采地炼成品油采取的是“先货后款”的形式,这使地方炼厂非常被动。2014年至今,银行对于炼油行业收紧银根,“先货后款”的形式无疑又给地炼增加了成本。多重因素影响下,2015年下半年国企对地炼外采的量会继续减少,且这种减少会在2016年延续。

  产能过剩日益严重

  中国没有产能过剩的准确定义,如果参照发达国家生产装置开工负荷不低于78%的临界点计算,那么我国2015年全年需要的炼油产能约为4.74亿吨。但是根据最新统计,目前我国炼油一次产能已经达到7.23亿吨。如此算来,我国目前理论过剩的产能为2.49亿吨,过剩率高达50%。当然以上计算更多是以炼油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之一,能源的消费为基准进行核算,而关于化工原料的消费并未考虑在内,比如乙烯消费等。如果将调和油考虑在内,产能过剩的部分还要放大。 据了解,国企部分加工能力较小的炼厂如沧州炼厂、济南炼厂、西安石化等,现有装置的开工率将逐步降低,而部分地方炼厂陈旧装置也将进入淘汰行列。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落后产能的淘汰将快速推进。业内人士认为,2015年将是炼油行业落后产能淘汰的新开端,其中日益严重的炼油产品过剩是导致落后产能淘汰加速的主因。

  “中间商”进入艰难期

  我国炼油产能过剩导致的油品过剩早已显现,但国际油价的重回低位,使中间商失去了操作空间,因此社会库存清空。在此情况下,产能过剩导致的产品过剩在市场上体现更为突出。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更多的油品省去了中间环节,炼油原料方面开始逐步与供应商直接洽谈(地炼原料进口此特点更为突出)。而炼油产品无论成品油还是其他化工产品大部分由生产商直供终端。流通环节的利润被压缩殆尽,中间商因此“步履维艰”。 在产品过剩问题没有改善,确切地说是下游需求没有大幅提升之前,炼化产品中间商的生存空间不会增加。估计2015年这种局面不会明显得以改善。

  炼油行业技术发展新方向

  炼油行业如果仅从炼油环节考虑,这是一个投资较大但是利润较低的行业。而在盈利状况不佳且油品升级的大环境下,炼厂必须通过更具竞争力的技术来巩固现有的市场份额。通过实地了解,目前炼油技术的两个主要发展方向是重油加工与加氢。而前几年关于炼油深加工等方面的推进,则随着油价暴跌及相关化工品市场的骤变逐步淡化。

  重质油加工的技术革新。虽然美国页岩油气大量开采,原油不可再生资源的说法逐步被人们忘记。但是传统原油的开采量,特别是我国油田的产量增长潜力有限。为了维持现有原油产量,多数油田都在进行二次、三次、甚至四次开采。而随着开采的深入,产出的原油也必然朝着重质化及劣质化的方向发展。2014年下半年以来,炼油利润的缩水使得炼制低价原料成为重要的竞争优势。因为轻质原料炼制方面,炼厂装置同质化严重,极易形成竞争。而实际的利润测算,也体现了加工重质低价原油更具竞争力(这与加工燃料油是有区别的,因为燃料油需要征收消费税,这里的重质原料并不包括重质燃料油)。 站在炼厂经营者角度考虑,顺应全球及中国炼油原料重质化的大趋势,可以从加工重质原料中取得利润优势。无论从装置方面还是从催化剂方面,炼油厂都在向着“重质原料加工”方向发展。

  炼油加氢大势所趋。油品质量升级的步伐在加快,油品的清洁性及稳定性成为成品油未来五年发展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大气污染防治油品升级行动计划启动以来,《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工作方案》将国内东部地区11省市国五汽柴油标准实施日期提前至2016年1月1日,两大国有集团油品升级工作提前布局。目前,中国石化已完成国五汽油3900万吨产能的升级改造工作,占汽油总产能的70%;柴油完成3100万吨国五标准升级,占柴油总产能的40%。按照现在两大集团的升级进度以及之前油品升级情况,在国家规定时间内提前完成油品升级任务将成为现实。不久,成品油国六标准推行将纳入议程,届时成品油升级的速度在当前“跨步”前进的基础上将再度提速。

  油品升级必须通过油品加氢工艺技术去实现。油品升级中硫含量是最重要指标之一,而加氢脱硫就成为必要的一环;而重质原料加工及最终炼油产品的稳定性,同样需要加氢处理。加氢过程由之前的仅产品加氢发展为原料、产品双加氢。总之,油品升级及重质原料加工,将使加氢成为炼油行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我国炼油行业一直在改变,新能源的高速发展、页岩油气革命、宽幅震荡的国际油价及不断革新的炼油技术,均可能使炼油行业在可预见的未来发生“颠覆性”的变化。炼油行业的改变与中国当前经济形势的“匹配性”比“先进性”更为重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5年我国炼油行业分析:新格局正浮现
山东地炼全景图:现状剖析与未来展望
中国地炼:“土八路”打倒“正规军”
【观点】中国炼油产能过剩下的问题
未来能源消费、政策变化对国内炼化行业的影响(第115篇)
我国石化行业分析——炼油、乙烯、芳烃现状和展望(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