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亲历4所魔都头部名校,我终于对网红学校祛魅了
userphoto

2023.08.07 浙江

关注

作者:小布

来源:谷雨星球(ID: guyujihua2021)

  大家好,我是小布,今年15岁,即将去包玉刚读10年级。
我的升学路有些辗转。
4年级从体制内转出来后,我前前后后转学了4次,读过4所头部一梯队学校,历经快乐教育、内卷学校、洋高考等不同体系……
我发现,这些常被放在一起比较的国际化学校非常不同,差异大到让人怀疑不是同一个物种。
那些吸引爸妈的教育理念、声名在外、宣传推文是光鲜亮丽的「卖家秀」。
而每天去上学的我,亲身体验的是或好或坏、一言难尽、不为人知的「买家秀」。

■小布妈妈是谷雨星球第一批热心读者,小布也参加过多个谷雨的项目,目前正在美国访校,我们也有幸见证了小布的成长。



被体制内嫌弃的数学渣
我是杭州人,当地最好的学校都是公立,我小学也入读了一所体制内校。
跟一些考试型学霸不同,小时候的我常常出现的情况是,自认为完全掌握了知识点,作业也非常简单,但一考试就错漏百出,一度被戴上学渣的「高贵桂冠」。
数学更是我的软肋。
我很不擅长计算。我记得有一次简单的口算考试后,老师拿着所有的试卷开心地说:这次我们班就一个人不及格」。同学都开始鼓掌,拍得非常开心。
等我拿到试卷一看,奇怪地发现卷面上没分数, 就去找老师问。
老师回:「这看不出来吗?只有你就是那个不及格的
我:???

这等恐怖的天赋在体制内有多不受待见,可想而知。
父母当然希望我学好数学,我又被迫刷了非常多的题,所以我对它就更加讨厌了。
同时期的校外,我跟随一个外教开始了自己的英语启蒙。课堂惯例是课前看一集英文《小猪佩奇》, 由此引申出很多词汇和固定句式和本土谚语。 
哪怕上完课,我只记住了一半词,他也会笑着说:Oh! 没关系!You tried your best!
鉴于当时他是为数不多不想了我的老师,我对英语的兴趣由此诞生,且越来越浓烈。
当母亲意识到这一点后,一方面心疼我学数学的痛苦。另一方面,似乎是出于对儿子的蜜汁自信,她觉得我拥有了突破国际学校语言壁垒的资本。
于是乎,行动力超强的母亲,找到了一所她很中意的关注每个人成长的学校,我就称之为A校。
我记得我妈是这么说的:国际学校作业非常少,半个小时就能做完,还不用做口算题,我一听马上欣然同意,麻溜地转学了。
就此,我成为了一个国际娃。


「快乐教育」的优劣
刚入A校,我就发现英语还差一大截。
A校至少有一半的任课老师是完全不会中文的外教,即使学校有意识地安排中文助教进行翻译,一节课下来我也很难听懂全部。
我只能在在和外教的对话中指手画脚连猜带蒙。印象很深的一次是四年级下半学期不小心把同桌最喜欢的笔推到了地上, 由此引发了争执。
外教班主任很严肃地问我这是个accident吗?当时我不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就一直重复「I don't mean it 表达我不是故意的。
一顿手忙脚乱后,两个人和解了,我也记住了accident这个词。
我几乎是每天会用类似的经历,学到一两个单词。等到五年级小学毕业时,我发现除了拼写一团糟外,口语却变得很好了。
A的氛围,是我目前去过所有学校中最满意的
大家相处很自然,也没有那种卷到让其他人害怕的卷王。外教居多,在国外流行的快乐教育 在B校也得以贯彻。
最直观的就是老师的教课方法,与其说是教特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以讲故事的方式给学生带去更广阔的世界观顺便提升一下学科水平。
例如,英语课上讲了很多有关气候变暖的内容,老师翻出了《巴黎条约》的原件,用条约上繁复的语言,帮助我们理解状语从句,定语从句等长难句的用法。
与其说是在上英语课, 反倒更像在上政治哲学课,让我学到很多知识,还提高了英文水平。
A采用的是和包玉刚一样的CCA(Co-Curriculum Activity)机制, 有很多校内老师组织、校外专业教练带领的活动。我们可以看到外教校长教跆拳道,华人副校长教乒乓球,英语老师教瑜伽,化学老师教唱歌,数学老师教游泳(都是真事)……

■包玉刚学校的CCA项目一览。

我对学校非常认可,也非常喜欢。但进入初中7年级后,我逐渐发现:
学科知识的教学速度,有点难以帮到我
小班制班里的同学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同学觉得上课无聊,倒宁可睡觉、开小差。一两节课还好,一学期下来却发现是真的一点没有学。
外教本身的理念也让他们不可能放任同学不管,他们把同学叫醒或者制止讲话,但只能起到三四分钟的作用,甚至极个别同学欺负外教老师听不懂中文,还当面骂老师。 
老师们很生气,但又想让所有人都学到一点东西, 只能同一章节翻来覆去讲,一直在重复学习。
如可怜的化学老师,在IGCSE第三章翻来覆去教了整整三年, 最终才堪堪突破到第四章的一半。
在这种环境下,优质生源常被其他校区和学校薅走,高达一半多的人数。 等我上到八年级下学期,几乎发现我熟识的人基本上全转学了。


惊呆!3节课讲完3年知识点
原本打算初升高再转学的我,紧急参加了一梯队 Alevel 名校B校扩招考试的最后一场。
B校考试难度比较高,考的科目也很多。我运气很好,因为是最后一场,面试官听我英文不错,口语水平也比同龄人好一些,就跳过了笔试,被录取了。
不然,以我的数学水平,肯定是考不进的。
但也证明除了总分外,国际学校招生很看学生的长板。后来我得知托福100分基本进入B校就稳了,90分上下也行,就是英文上多表达下。
入学后,我发现跟A校比,B校体系完全不同,外教的数量显而易见地减少,理念完全不同,重点放在了刷题和测试上。
每周一固定有一节考试,每周考的科目都不一样。

中国老师任教的英语课,就以背单词和完形填空组成;化学老师用三节课讲完了我之前三年学的所有内容,用一年的时间上完了好几年的IGCSE教材。

数学的超前学习,也是一大特点。

四年制的学生,在初三的年纪就被要求上高一的数学;

老师其实教的不多,都是自己开小灶。我常常在晚自习的时候见到同学们线上补习明后年的内容。


家长群也有人人秀娃:我们都学完了高中的所有知识,不知道接下来该干嘛?我就心想,这有必要吗?
作为数学十分不好的人,我自然很难有自信,小考差点没及格,总评刚刚好卡到60分。
因为是一梯队学校,我在这里见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同学。
例如我室友,一个内向的男孩子,把Steam上能玩的游戏基本都玩了一遍,精确地给出评价,聊起美轮美奂的场景设计背后的抽象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我常常戏称他为中国的下一位张艺谋
还有一位同学,在建模和动画上的造诣非常高。
他自己一个人独自运营了一个B站的帐号,从虚拟角色的人社构建到舞蹈动作的设计,宣发和与粉丝互动都由自己完成。
短短几年,他就已经累计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粉丝数量,甚至已经可以有额外收入了。
因为侧重点在学术上,所以自选活动时间不长,由老师组织转变成了学生自发。
有一部分社团做得十分成功,例如我所在的音乐剧社,不说社长副社长等高年级社员技艺高超,我这种完全不擅长唱歌的也能参与类似节目的编排,在指导下剪辑以及灯光声响等技术支持。
同时,对比A以娱乐性质的社团偏多,B社团就更多出现了学术俱乐部。
比如生物竞赛社、脑神经科学竞赛社以及化学竞赛社,旨在参加比赛斩获高分为目的的社团。
在B校读完九年级第一学期,我发现我更适合读全人教育的IB课程,而不是刷题式的 Alevel。我数学比较弱,就可以选基础课程,单科难度比 A Level 低。
我也了解了学校开设的IB课程,发现刚起步势单力薄,学生人数也偏少,很难得到学校最好的资源。
我决定10年级还是得换所学校

洋高考长什么样?
最知名的IB学校就那几所,我先去参加了C校的招生考试。
学校非常看重英文,IB部最难考,托福100 最好。不过也听人说,只要英文好,哪怕数学交白卷也没事。
很幸运的是,我考上了。
很不幸的是,没完全考上。
我收到的预录取通知书要求学生九年级下半学期前往D校过渡半年。这是一次意外的转学,纠结后我还是接受了这个决定。
而当进入D校后,我有种回到小学的感觉,跟体制内不能说完全一样,却有六七分的相似。
跟上一个学校都是自己开小灶比,D校作业多,那是老师给的真多。
学校组织定期考试,每周三必考一整节的词汇听写。其他科目也都是自己课上不定期地考,也就导致每周保底两场考试多的时候一天挤四五场都可能。
学校对电子产品的管控非常严格,这对我这种从小习惯了把网络当工具来用的人来说也非常难捱。
可能因为只要读半年,学校的心思也都在学术上,课外活动也相对敷衍。
每周四给了学校两个小时出头的时间,只有五个选择,我喜欢的体育运动、艺术、哲学人文等,都没有开设
如有两个社团在正经两周后就纯纯变成了打游戏社;篮球社跟隔壁学校抢场地;我所在的声乐社音响设备灯光和架子鼓常年半报废状态,唱歌的瞪着玩民乐的瞪着玩摇滚的瞪着跳舞的,根本不知道该合什么作品。
我知道C校高中部并非如此,学术优异,文化包容,活动也多。但D校的经历让我有些动摇,决定出去考考试试。
因为亲历过,我也更知道我适合什么样学校了:全人教育、外教为主、IB 课程、重视人文。我锁定了全人教育标杆校包玉刚。
仅从升学率和IB分数来看,包校并不是第一名。但其包容的氛围,鼓励除了学术有所建树外,也鼓励独一无二的兴趣爱好和自我实现,跟我理想中的教育理念高度重合。
包校是我考过学校里要求最严格的学校,托福110分比较有优势,我是以106 分去考的。
幸运的是,我对哲学非常感兴趣,面试时候遇到的也是哲学老师,我们畅谈甚欢,结束后仍依依不舍。

我的成绩没那么突出,也有数学短板,或许是面试加了很大的分,最终拿到了录取。


升学没那么可怖
从一年级到十年级的10年间,我经历了4次转学。也正是在一次次试错和父母的支持中,一步步摸索这些问题:
我自己是谁,我有什么优势,我最适合什么样的学校?
除了第一次转学是被爸妈忽悠国际学校数学作业少外,之后几次,转学的最终决定都来自于我自己,再由爸妈去找资讯,预约。
爸妈很紧张也会有担忧:
从A-Level转IB体系会不会不适应,刚适应就转学会不会难以融入集体?最让他们紧张的是,是14岁起,我一个人从杭州来上海寄宿的这件事。
自从来上海读书后,我就过起了双城生活,每周日来,每周五回。
但我从没感觉到远离他们,满满的爱给了我走向独立的动力
父母每次要求我带的衣服总比我需要的多一倍,甚至两倍;爷爷奶奶等一众长辈也在餐桌上,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跟我说不要被骗了,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 不要随便上陌生人的车。

自小到大,我家落实的是一直是以我成长为中心的教育
父母从没有规定我必须读什么高中,对大学也没有特别的追求,就希望我能把目光放得长远一点,在职业规划上选择一个自己从始至终会喜欢享受的职业。
我喜欢戏剧、喜欢哲学,现在喜欢生物,他们也都欣然支持。
爸妈曾这样说过:
无论上藤校还是普通大学,都只是为了后面的人生而做的努力罢了。那些让我快乐、兴奋的热爱,更能陪伴我度过绵长岁月
以上就是我择校的全部历程了,希望能帮助大家缓解些焦虑:
在国际教育通道里,学校之间的差异比体制内大得多。而面对看似很卷的升学,哪怕孩子如我一样有明显的短板,也能走好自己的路。
除了门门满分的学霸外,学校也都希望找到那些有长板、有思考、有热爱的同学。
本文授权转载自“谷雨星球”邀你一起在做内卷下的教育长期主义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MIT申请经验谈:你也能进MIT
介绍多伦多三所顶级私立女子学校
IB课程科普贴 | 到底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还是花钱受罪?
走国际路线的学生,为什么也在补习?
一年级养成教育工作总结大全
无条件 | 洪烽轩(五年级)2021.5.2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