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笔记·我们正在做着“伤天害理”的事情,要用“天人互益”来弥补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将踏上“文艺复兴”的时代

王辛(香港,以下简称王):您在北大百年校庆上的发言中提到,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踏上“文艺复兴”的时代,我们要重新塑造中华民族新时代的圣经,建立新经学。我对您的这个提法非常感兴趣,据我了解,您对经学是非常重视的,您认为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乃国本所系,“史”是事实和原本,“经”是从事实中提炼出来的思想精华,中国文化的主体是经学。是否可以这样理解:重建新经学意味着重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

饶宗颐(以下简称饶):我那篇文章是在北大建校一百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因为,每个国家都有“经”啊!中国其实老早就有“经”,中国的“经”,日本人的皇帝到现在还在念,日本的年号就是从我们的古经来的,到今天还是。可是,我们自己却不读经。我觉得这是中国人应该反省的问题。

经书是中华民族文化精华的宝库,是国民思维模式、知识涵蕴的基础,也是先哲道德关怀与睿智的核心精义、不废江河的论著。重新认识经书的价值,在当前是有重要意义的。也就是说,经书有许多精义,对现代人有极大的启发作用。现在出土的东西很多,增加我们对过去的了解。我举个例子,好像《易经》,《易经》是中国第一个“经”,讲“天人合一”。古代人所说的“天”,就是宇宙。人,在宇宙之中,很小很小,应该怎麽遵守宇宙的规律,来做事情?所以《易经》就是讲怎样“天人合一”的重要的一部书。

王:那您能谈谈什么是新经学?新在哪吗?

饶:经学的重建,是一件繁重而具创辟性的文化事业,不仅局限文字上的校勘解释工作,更重要的是把过去经学的材料、经书构成的古代著作成员,重新做一次总检讨。我们不是有十三经吗?建立新经学,不一定要十三经,可以多一点,也可以减一点。比如十三经最后一个是《尔雅》,《尔雅》是解释“经”的训诂,这个就可以不用。而一些思想性重要的出土文献,比如像马王堆的“经法”、“五行”等,就可以入“经”。

我为什么说二十一世纪将是我们国家踏上一个“文艺复兴”的时代?因为一百多年来,出土的东西非常多,这些出土的东西,很多是汉代的竹简、帛书,使我们可以接触到汉代当时的东西(思想精华)。欧洲的文艺复兴,就是因为很多老写本、希腊的东西,保留在阿拉伯的写本里面。

欧洲的文艺复兴就起于这些老的写本。也就是说,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对古典的新发掘与认识,从古代文明的研究,为人类智识带来极大的启迪。现在我们情况也一样。所以我们要趁这个机会,把“经”做一个新的整理。当然,我们对古代文献不是不加一字地不给以批判,而是要推陈出新,与现代接轨,把保留在历史记忆中的前人生命点滴宝贵经历的膏腴,给以新的诠释。我的意思是这样。

王:您刚才谈到“天人合人”,季羡林先生对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也非常重视,不过您多次谈到“天人互益”的观点,认为“天人合一”是精神境界,“天人互益”是行动境界。能不能请您谈谈这方面的看法?

饶:季羡林先生在很多文章里谈到“天人合一”,我就说,我提出一个新的讲法,算是对季老文章的注脚。你知道,古代人有占卦,周代的《易经》基本上是八个卦,八个卦又演变成六十四卦,分成上、下两部分,乾代表天,坤代表地。现在出土的东西证明,夏代有占卦,殷代也有占卦,在排列上,殷代的排列是,坤在前,乾在后,也就是以地为主,因为古人认为,一切东西,包括吃的东西,都是从地里生出来的,天太高了,所以以坤为主,先坤后乾。

但是周代把它倒过来,我们今天通行的《易经》,第一个卦是乾卦,第二是坤卦,所谓天“健”,“天行健”,最后一个卦是“既济”和“未济”。“济”是成功,事情已经做好了;“未济”就是还有未来,还有很多要做。而今天出土的马王堆,《易》卦的排列,是汉代写本,最后一个卦,是“益卦”。这个很有意思,它与今本《易》卦作结不同,但是异曲同工,“未济”表示保留“有馀”,这是中国文化一大特色;“益”也是积极有建设性的观念,我提“天人互益”,就是以“益卦”作为理论根据的。

我们今天世界上的麻烦,就是“天人互害”。我们做了很多事情,可以说是“伤天害理”,你把整个环境都改变了,破坏了,以致现在需要“环保”,这是人做出来的一个恶果,很坏的结果。我们对不住宇宙,这就是因为我们不懂“天人互益”,所以就“互害”了。所以我提倡“天人互益”,天同人互相补足,一切的事业,要从益人而不损人的原则出发,并以此为归宿。这是从古本上得到的启示,也可见古本的可贵。

王:您的诗句“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意味深长,令人深思,您能解释一下这句诗的含义吗?

饶:我是弹古琴的,(饶擅弹古琴,对中国古典音乐也深有研究——王注)有一次,我和学生在海上弹琴,做了(这)两句诗,就是这样来的。“万古不磨”,就是中国人讲的“不朽”,“不磨”,就是“不朽”的意思。中国人讲“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中国人讲德,这是世界上没有的。“德”很重要,“德”是第一,然后立功、立言。比如你写几句诗,大家都传诵,这个也是“立言”啊。

王:那么“中流自在心”呢?

饶:这个很有意思。今天讲“很自在”,这是很浅的讲法,(“中流自在心”)不是这个意思,这个“自在”,是佛教的话。我写“心经简林”,第一句就是“观自在菩萨”,“自在”,就是像观世音一样。观世音是怎么来的呢?观世音是印度的舞神Siva变来的,她有千手千眼,就是千手观音。“自在”,就是佛的状态,像观世音的心态;“中流”,在水的一半,说明那种状态有定力,有智慧,有忍耐,有六个波罗蜜,(即佈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佛教认为行者到达彼岸的无上法门——王注)就是“我”同别人不一样,“我”保持一种自在的心,是一种境界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饶宗颐教授访谈录
五经正义
以“易”解“红”:《红楼梦》新探
易经通解之二之 易之源流
想要研究《周易》,这本《周易新注》值得一读
十三经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