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新焕--母亲的故事

一、 母亲的歌谣

我老家在关中农村北塬上。过去,家里穷,兄弟姐妹多,一家子吃穿全凭母亲张罗。母亲是个农民,尽管不识字,却会说许多歌谣,常常随意顺口唱出来,让我们感到好奇又新鲜。小时,我最爱听的是母亲念的歌谣。

春天来了,母亲在家土院里铺一张苇席缝被子,头顶大椿树上飞来鸟的叫声,母亲一听,就知道是什么鸟,立即低头唱起来:“黄瓜喽,背背篓,一背背到庙背后,你拾柴,我垒窝,孵下儿子要给我。”这里的“黄瓜喽”是一种春天来到时,在村子上面“呱呱”飞叫的候鸟,其窝垒的如小背篓一样。小时在母亲的歌谣中我认识了这只鸟,也常在冬天“黄瓜喽”飞南方过冬时,上树把空窝拆下,好让来年再垒,因为这种鸟从不在旧窝生蛋孵鸟,不拆的话会飞到别处去垒窝,这样每年冬天能拆下一大堆烧火的柴。

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跟母亲常去田间劳动,记得一次歇工时,为了哄我不让乱跑,母亲随手拔下身边一只毛毛草,领我就近找到两个盖着薄薄盖子的小蜘蛛窝,打开一个盖子,一边用毛毛草塞洞里通着,一边顺口唱到:“宝儿盖,你出来,红绫袄袄绿盖盖,前门关,后门走,捉住宝儿一条腿。”一边通着,一边反复唱了几篇,不一会儿从另一盖下跑出一只红的发黑的小蜘蛛来。我很是稀奇,立马寻找小蜘蛛窝。那个下午,我不仅学会了这首歌谣,也学会了用毛毛草钓蜘蛛,整个田野不时传出我的声音。

母亲的歌谣有些是母亲随口哼唱出来的,有些是上辈人传唱下来的,连母亲也不知跟谁学来的。农忙干活时唱,农闲纺线做鞋时唱,有人时唱,没人时也唱,歌谣好听易懂易记,主要体现在劝善、亮丑、祝福、说事上。

“醋家婆,你坐下,咱俩商量做醋呀。气不圆,裤子给你没盖严。我烧米汤你尝味,我敬黄表你当钱,今后做醋不再难。”这是母亲做醋时经常唱的歌谣。关起门,端碗水放眼前,水中间立一双筷子,筷子立好后,歌谣起,随后烧一张黄纸。一切完毕后,才揭去炕上大瓦盆上捂的被子,用嘴尝尝里面醋糟的味道,在重新用手翻动醋糟时,这歌谣又从母亲的口里流出。

“成马苔,穿白鞋,今日死了明日埋。上马呢,哭三声,下马呢,笑吟吟,端前立个小相公。东头打鼓西头拜,中间立个豆芽菜。”这里的“成马苔”是一种常见的野菜,叶细碧绿,根特白,可生吃,味道甜。整个歌谣在讲生活中一些常理,是说人有生有死,女娃出嫁离娘家上马时要哭几下,以表示对父母的养育之恩,下马到婆家见到女婿时脸上要挂着笑,那怕从东头拜到西头,一定要像豆芽菜一样低着头,不可到处用眼晴看,如果乱盯,认为没教养,会被人另眼看低。

“疙瘩疙瘩走,碎娃头上拴着虎,疙瘩疙瘩散,他爸他娘都没见。”孩子摔倒,头上碰出疙瘩,一边哄着正哭着的孩子,一边随口唱出的歌谣。

“一勤生百巧,一懒生百病。人越坐越圆,人越吃越馋。胡想一百遍,不值一文钱。撅着屁股干一件,胜过空想一万遍。”教育人要勤劳。

“麻野鹊,尾巴长,单爱媳妇不爱娘,把娘背到高山上,媳妇背到热炕上。问媳妇:'想吃啥?’'我想吃一碗热豆花。’'赶紧吃,慢慢咽,千万甭叫老娘见,老娘见了惹麻烦,小心把你嘴抓烂。’”讥讽不孝儿。

“口婆口,棉花扭,扭出鳖,变成雁,雁没角,各个山上跳裹脚,这灯那灯,猫儿点灯,老鼠告状,告给皇上,皇上碾米,碾出老鬼,老鬼推磨,把我几乎难过死。”这首歌谣我开始听以为是首儿童歌谣,但不明白好好的要“难过死”。后来知道这“老鬼”指的是说歌谣者已去世的老伴时,方醒悟这首歌谣实际是一首追念歌谣。

“灶王爷,坐上面,敬香献馍在眼前。灶王爷,你别嫌,糜面还比美面甜。男人敬了灶爷神,逢沟逢崖逢太平。女人敬了灶爷神,子子辈辈多旺盛。敬了灶爷念灶经,念的灶爷笑盈盈,一念儿女富寿长,二念儿女长富寿,三念灶王婆永年轻,四季穿得一身青。”这是困难年代祭灶时母亲插香祭灶唱的歌谣。

 “我劝世人甭行凶,人要本分心要公,为人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我劝世人甭夸能,花开能有几时红,横眉竖眼要不得,争来争去一切空;我劝世人孝双亲,孝顺生的孝顺子,忤逆生的忤逆男,不信单把檐水看,点点滴在旧窝间。”这是让人弃恶从善,懂得行孝。

在我的影响中,母亲的歌谣永远是唱不完的。在上世纪那个贫穷的年代,我们兄弟姐妹是在母亲的歌谣中长大的。母亲的歌谣充实了我们的心田,给我们带来许多欢喜,也让我们在贫穷的日子里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给我们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伴着母亲的歌谣,我们幸福的度过了那个艰苦的年代。

二、母亲的善心

母亲的善心首先表现在说话上。在乡里从来没见过母亲与谁争吵过,遇事总会让一步,那怕吃再大的亏也愿意。平时待人,母亲言语随和,总是笑盈盈的,常从对方考虑,先问寒问暖,再问饥问渴,不喜欢人吐狂言,说大话,进谗言,人背后乱造谣言。每当遇到谁来嚼舌头、说风凉话,母亲会立马打断,直言相劝:“瓜娃,说话要舀一勺,倒一碗,实打实,可不能隔墙扔砖头,乱伤人。”

在日常生活中,母亲更是把行善放在前面。在我的印象中,母亲对谁都很热情。小时候,家里有一点好吃的的东西,母亲从来都不愿自家独享,总要拿出来与村上人同享。院里杏儿黄了,桃儿红了,母亲摘下送给街房邻居和街前一群玩耍的孩子吃;新磨的麦面、包谷糁,刚蒸的白馍、红薯,母亲总会用碗端一点,或用手帕包一点,送给左邻右舍,一同享受丰收后的快乐。甚至家里做一坛酱,酿一缸醋,或吃一顿搅团、烙一点菜饼,母亲也会张罗着给东家品品,送西家偿偿。村上邻居,远方亲戚,以前借过东西、帮过忙的,母亲常念其好处,这些人谁一旦有个头疼脑热,或家里遇个大事小事,母亲知道后总会提着白糖点心抽空去看望,或打发我们兄弟姐妹代表她去探望。就是门前来个叫花子,母亲也会拿块馍、挖碗面送上。如果正赶上饭时,母亲还会舀点热饭送上。母亲说:“谁都有个难处,能出来要饭说明家里实在没办法了。”

有一年冬天的傍晚,有两个路人,是父子俩,路过我们村时,当父亲的感冒,身体不适,就歇脚在村外一个废弃的小土窑里,当时我家玉米杆正放在土窑旁,我与母亲傍晚揽柴烧炕时遇见这两个路人正拿我家玉米杆烤火,我一见急了,正想冲上前论理,被母亲挡住,当问明情况后,母亲说出门在外的人不容易,犯不着为一点烂柴发火,不但不着气,反而回家烧了一碗姜汤,用手帕包了几个蒸馍,提了一壶水,找了一床旧被褥和几片治感冒的药,叫上我一起给送去。第二天我与母亲去土窑上,那当父亲的看样子好多了,一见面,急忙唤来儿子,又是叩头,又是连连道谢。回去时,我问母亲图个啥,母亲乐呵呵说,啥也不图。

母亲行善常把善与孝结合起来,母亲说:“出门多行善,进门多行孝。有孝心才能有善心。只有知道行孝的人,才能知道怎么去行善。”母亲认为,在家都不知道怎样孝敬父母的人,你让其出去到社会上行善事,这是很难的。为这母亲还与人辩解过。我曾劝母亲:“十个指头不一样长,人里面啥人都有,不孝顺父母的人多的是。吃自家饭,管自家事,管人家那么多的事干啥。”母亲却说:“一粒麦子一道缝,一个人儿一个性,性善的人儿多孝敬。如果儿女不气长,不孝能成传染病,鸡娃跟着拾米颗,影响后代一窝窝。”母亲认为,行善与行孝一样,是可以传染的,不仅会影响周围一片,也会涉及子孙。

母亲行善的另一个用意是教人莫作恶。母亲教育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人在干,天在看,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时刻提醒我们做事要朝着正道走,莫存邪心,莫走歪门,莫做恶事,莫让“唾沫星子把人淹死”。母亲常念叨的一句话是:“善不失,恶不长,善面大了,恶面就小,善人多了,恶人就少。”并说“从恶如山崩,一步不踏稳,轰的一声全毁了。”规劝我们时时处处要注意,莫生恶念,莫要“踏错脚”,走好人生每一步。

母亲这样做的结果,与人和善,与邻和睦,人缘好,说话有人听。邻里发生一些纠纷,经母亲一劝,很快偃旗息鼓。母亲善良,帮人助人,往往会使邻里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敬母亲,使母亲有了更多的回报。好多人很羡慕母亲,说母亲人慈善,福气大。母亲总会说:“我有啥福气。我只是觉得人善良点没错。上辈人常说,老猫房上卧,一辈传一辈。你对别人多行善,别人才能对你善。”

母亲行善教我们做个善良的人,就是让我们多走正道,多存善念,多行善事,实质是让我们在做人做事上正派心好、吃亏是福、孝敬父母,正是母亲这种倡导,形成我们的家风,在这种家风滋润下,我们这个大家庭,兄弟姐妹六人,从小种下了向善的好品德,长大后尽管走上不同的工作岗位,但母亲的“做个善良的人”话,一直在提醒着我们走过每个春夏秋冬,在做人做事上一直躬身践行着母亲的教诲,亦在影响、引导、教育我们的子孙向善的品行,也去做个善良的人。

三、母亲的家教

我老家门前有一个小街,小时,我们这些孩子最爱玩的地方就是小街。小街隔天有集,门前好吃的不少,且都很便宜,但那时家家很穷,日子紧巴巴的,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没钱去买,只能饱饱眼福,觧觧心馋。

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一年七八月遇到门前过会,我与小伙伴不知从哪里得到了一角钱,拿着这一角钱我俩像财神一样满街跑,准备花掉这一角钱。街道瓜果摊摆了两行,尤其卖西瓜的很多,西瓜切成月牙,摆满了摊位,红瓤白瓤都有,贰分伍分现卖,在大热的天解渴再好不过了。我俩从东跑到西,又从西转到东,盯盯,看看,望望,却怎么也不得花,怕一次花没有了,钱在衣兜里捏出了汗。

后来发现家家卖瓜的收了不少硬币,为了方便找钱,摊主就把钱堆在脚下摊位边。看到这我不觉心里一动,将那一角钱换成十个壹分的硬币,一人一半,每次各自手攥一分钱,一起挤进瓜摊,说买瓜,还没等摊主反应过来,就“咣当”、“咣当”,一前一后,把钱扔到钱堆里。摊主正忙的不得开交,听到钱响声,就让我俩自己去端瓜,我与伙伴一人端一块西瓜,扭头就跑,生怕卖瓜的追来从手里夺去似的。第一次得逞后,剩下的钱如法炮制,竟然连连成功,期间有的摊主听到扔钱声,还低头去寻过,但一下子从钱堆里难寻到刚扔的钱,就只好作摆。过后我俩为自已的小聪明很是高兴了一阵,回家时,还一人端一牙瓜给母亲,平生第一次孝敬母亲,想母亲一定很高兴。

谁想,母亲知道实情后,不但没有夸我,反而给了我一巴掌,这一“奖赏”,打得我满脸烧疼。晚上睡觉时,母亲过来,一边做针线活,一边又问起白天买瓜事,并说出她心里的担扰。母亲说,活人路长着哩,但要记住,莫沾小便宜,莫做损人事。特别是从小要学好,一丁点坏事都不敢做,如果管不住自己,将来会吃亏的。

为了加深我的印象,母亲还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从前,在一个村庄里有两个小孩,一个住在村东头,一个住在村西头,两个孩子一样大,在同一个学堂上学。一次出去玩,两个孩子从地里偷挖了几个红薯回家,住在村东头的孩子被母亲发现,受到追问。起初,小孩觉得一点红薯没有啥,所以大不咧咧,满不再呼,谁想其母却不依不饶,当场给予严厉的惩罚,并被母亲逼着将偷来的几个红薯放回到原来的地里。这还没完,后来又被母亲领着找到了种红薯那家人家,当面谢罪,还提出赔偿,并说:“小孩年龄小,好坏不识,美丑不辨,稍微不注意,就会走入畸道,到时想改变都来不及,会害孩子一辈子的。”村东头那个孩子从那以后再不敢小偷小摸,而是一个心思放在了学习上,后考上了状元。而住在村西头的孩子把偷的红薯拿回家被母亲知道后,母亲不仅没有责难,反而高兴地夸了小孩几句。小孩见母亲高兴,后又偷回人家一只鸡,母亲一见,喜形于色,立马下灶房点火做鸡给小孩吃。这个小孩受到鼓舞,吃馋了,学野了,最后学堂也不愿去了,整天偷东摸西,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偷变成大盗,最终被逮捕,在押上刑场问斩时,其母大哭了一场,做些好吃的带到杀场,看见宣判他的县太爷不是别人,正是考上状元的村东头那个孩子。被杀的孩子见了母亲,说什么也不想吃,只想吃一口母亲的奶,母亲没有多想,当众掏出奶头塞到捆绑着的儿子嘴里,谁想儿子一口把母亲的乳头咬掉,并张着满是血的嘴无限怨恨地冲着母亲吼道:“当初,如果母亲能阻挡一下儿子所犯的错误,儿子也不会有今日的下场!”最后儿子被杀头,这位母亲也连疼带气死了。

母亲说这个故事是姥姥小时候给她讲的。后来有了弟妹时,以至于我们兄弟姐妹长大结婚有了孩子后,已经七十多岁的母亲又多次给我们的子女讲起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也就成了我们家的家教和家风,一直流传至今。每次母亲讲时,常会打比方,说:“衣服有洞,小了不补,大了尺五。小事大事一个道理,干事情都要从最初、最小、最不起眼的地方多注意些,尤其是一些损人利己、不道德的小事,是非要清,要早早发现,早早就改,切不可头放在别人肩上,跟别人转,不灵醒,干傻事。”

母亲初讲这个故事时,把故事当发生的真实事情来讲,而我开始只是当故事听听。后来我走上工作岗位后,再回想母亲讲的故事,感到有极强的穿透力和震撼力。故事简单,意味深长,通俗易懂的后边藏着家教,更藏着母亲一颗悠悠的爱心,母亲用讲故事教育我们怎样做人做事。

如今,母亲已离开我们,但母亲的教诲一次次回荡在我的耳边,那熟悉的声调,满含深情,充满欢乐,凝聚了许多企盼,每每想起,心里洒满甜蜜,充满感激,往往此时,我的泪水会不由自主的溢满眼眶。母亲的故事,将让我受益终生。

[个人简介] 本名刘新焕,笔名:刘新。党员,宝鸡文理学院数学系79级校友,正高级政工师。为陕西省总工会工理论特约研究员、陕西省企业报新闻协会会员、宝鸡市作协会员。在全国、省、市各种征文中共有53篇论文和30多篇小说、散文、杂文及新闻稿件获奖。

(通联:陕西西安长安区府东一路金品佳苑一号楼 刘新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散文】沈达顺/​​月亮船
孩子,你认为读书很苦,但父母更不易!如果坚持不下去,看看这些故事吧!
那些年母亲教的歌谣(3):世相中的歌谣
【广东】何钰茹《那一刻,我热泪盈眶》指导老师:李婷
母亲的蒲扇
让宝宝尽早学说话的好办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