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保仁 || 海怡长廊的忧思

海怡长廊的忧思

文/安保仁

 一

近两月,来香港帮女儿接送孩子。女儿居住的地方是香港南区的海怡半岛。每天送外孙上幼儿园后,便有大段空闲时间。于是,我几乎每天都可以在楼下的海边长廓上走走。

这条长廊,东起玉桂山,向西向北再向东,呈倒扣的大U字形,有近一公里长。长廓基本是小方块瓷砖铺地,间或也有水泥预制花砖或豆粒水刷石铺地。滨海一边,在齐膝矮墙上还建有齐胸高的栏杆,一处小海湾上建有跨海长桥。长廊平坦宽阔安全,隔几十米,安装有多组供成人健身的器械,或供儿童玩耍锻炼的器械,安装有供游人休息观景的长连椅,还建有一处露天小剧场,有演出的舞台和半圆形台阶式观赏看台;上下住宅区,既有台阶可拾级而上,也有无障碍通道可供轮椅、童车行驶。

长廊实际上是海怡半岛居住小区的后花园。只要天气许可,每天,从黎明时的华灯初上,到深夜里的天上星光月影、海面上的船只灯火与长廊栏杆上的华灯交相辉映,高处的灯光透过树木撒在长廊上斑驳绰约。即使到了深夜,长廊上也是人来人往,三三两两,络绎不绝。有散步的,有跑步的,有聊天的;有歌唱的,有跳舞的,有弹奏的;有观景的,有乘凉的,有垂钓的;有扶老携幼的,有独行漫步的,有促膝擦鬓卿卿我我的;有利用器械扭腰引体的,有凭借栏杆石阶俯撑压腿的,还有小孩子、中小学生滑滑板穿梭的。

上班时间,长廊来来往往的,基本是中老年人。黄色、白色和黑色等各色人都有。听语音,粤语居多。当然也有不少港漂一族的长辈,他们绝大多数都是为子女带小孩的。那些跳广场舞,组队练唱歌的,很有内陆人的特色。不论是气喘吁吁跑步的,还是漫不经心散步的,即使素不相识,迎面而来,不少人会示以微笑,或招招手,甚至还轻轻习惯性的“哈喽”一声。那些金发碧眼的白人,好像更主动一些。总之,长廊上充满祥和快乐惬意,人们怡然自适,各乐其乐。

我走在长廊上,踢腿扭腰扩胸,或东张西望,或凭栏远眺,看着墨绿海波追逐翻涌,撞礁击岸。望着沿海长廓对面郁郁葱葱的南丫岛,岗峦起伏绵延,宛若睡美人;吹着不时扑面而来或潮湿或凉爽的海风,顿感惬意舒服。偶见苍鹰翱翔在山海之间,悠然自得;时有海鸥啼叫翻飞,忽上忽下,抟转扑纵。目送海怡半岛与南丫岛之间航道上来来往往的船只,载满集装箱的巨轮如山缓缓移动,摩托快艇高翘着船头在水面疾驰掠过,游轮、货轮等不同型号大小船只来来来往往。随着机械轰鸣和汽笛声,犁开墨绿水面所拖曳的白浪,随开即合。若是晴好天气,或在楼上居高临窗,或在海滨长廊凭栏注目,海面浮光耀金辉,东方旭日浮云升,西天云霞如壮锦,金光大道日路阔,更是一番壮美感受。当然,且不说台风来临,天倾海立,风驰电掣,狮吼虎啸,摧枯拉朽,摇山撼地,不由人不胆颤心悸;即就是阵雨光顾,海怡半岛、宽阔海面和南岛上空,乌云如铅,翻卷覆盖,电闪雷鸣,暴雨如注,海风劲吹,风助雨势,海浪翻涌,岸树俯仰,楼晃岛动,则是另一种惊心动魄景象。 

就是这样一个旖旎多姿令人流连神怡的所在,半月前发生的一件悲剧事件,给人心中的阴影哀伤至今挥之不去。

4月11日晚上7时许,香港警方接到报案称,在鸭脷洲海怡半岛南侧长廊有人堕海。警方和消防随即赶到现场,发现一名15岁少女和一名60岁姓苏的男子坠入海中,昏迷不醒。紧急打捞抢救上岸后,两人迅即被送至玛丽医院救治。可惜的是,那位60岁的苏先生经抢救无效身亡。据现场消息透露,这名救人英雄苏阿良是一名钓鱼客。他目睹少女堕海后,毫不犹豫地放下鱼具,顾不得脱鞋脱衣跳入海中施救。然而最终却救人不成,自己溺水昏死。那位少女在医院抢救两天后,也终因回天乏术,不幸离开人间。这一悲剧震惊了海怡半岛,乃至整个香港。

我是事后第二天带外孙去楼下公园时,听路人议论才知有悲剧发生,当时半信半疑。晚上女儿下班回家,也讲到这一悲剧的一些情由。据有关报道,坠海少女是一位15岁的初中二年级学生,家住香港仔中心。据说,似有心理情绪方面障碍。那天傍晚,她离家外出参加补习,不知怎的逡巡徘徊,行至海怡南侧长廊,不幸坠海。时至暮年的60岁垂钓者,正在等鱼上钩,在灯光明灭之中,发现有人落水,毫不犹豫,即行下水救助。他们二人落水挣扎,被其他游人发现,迅即报警,水警和消防人员才把他们打捞上岸。

从悲剧发生的第二天开始,到我写这些文字的今天,半个月过去了,长廊一直可以看到市民所献鲜花。可能是人们无法知道悲剧发生的确切位置,所以献的鲜花摆放并未集中在一处。最多时大约有四五处,有些地方相对花束多一些,有些地方摆放的少一些。多的地方可达近百束,少的地方也有三五束。这些花束倚靠在长廊栏杆的矮墙下,好似在默然无声地诉说着曾经发生的悲剧;又好似在默默垂泪,表达无尽的哀伤与叹息。这些献花行为,无人组织,无人催促,无人考评,完全是人们闻讯而来,情不自已的自发行动。人们以这样的方式寄托自己的哀伤,悼念这一少一老不幸落水的逝者。

这些天,我在长廊散步时,每每看到这些摆放的花束,都禁不住放慢脚步,端详花束,瞩望海面;甚至有时已经走过去了,还要回望几眼。有几回散步归来,在女儿家里已经坐定,心里却在想象着悲剧情景,陷入久久沉思。

我想,那位苏阿良,一个平凡而又勇敢的渔民,他与海为伍,居住在海怡半岛的宁静角落。年届60的他,正在安享晚年,大概家事并不要他多操心。茶余饭后,以至于傍晚时分,他喜欢以垂钓来打发时间。那天晚上,他正在全神贯注,等鱼上钩,听闻有人遇险,毫不犹豫地冲入大海进行救助。在生死时刻,他展现了无比的勇气和大爱。

应该说,苏阿良先生舍己救人的义举意义是重大的,但代价也是非常沉重的,教训更是非常深刻的。于此,我很同意港九拯救员工会副主席胡启荣的观点。胡启荣在接受采访时,对阿良的牺牲一方面表示深深的惋惜和哀悼。另一方面,他郑重指出,爱心和理智同样重要,救人之举需要量力而行,特别需要冷静和智慧。他说,在过去的救人事件中,往往发生因拯救而遇难的情况。他告诫说,在对遇溺者救援时,应保持冷静;必须迅速评估现场环境和个人情况;救人重要,确保自己安全同样重要;而确保自己安全有利于更有效的救人;最好能得到他人支持和及时报警,并尽可能使用浮物辅助。他说,只有在冷静理智的状态下,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有效的救援行动,避免仓促慌乱中酿成新的悲剧。

我又想到,阿良的见义勇为和舍身救人的壮举,很快传遍海怡半岛,获广大市民普遍赞誉,相当多的街坊邻居,平素互不相识,但却纷纷自觉来到滨海长廊,献上束束鲜花。他们或低头默哀,或合掌祷告,让英雄在九泉之下得到慰藉。一束束鲜花点缀在海滨,在向人们述说着这段悲壮的故事。毫无疑义,阿良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听闻信息的每一个人,让人们感到了这个社会的大爱与温暖,他的善举将镌刻在人们心中。我觉得,市民的行动体现了对见义勇为者的敬重,对不幸罹难英雄的悼念,体现了市民珍爱生命向善尚义的价值观和社会风气。这与那些见人摔倒,以至受伤,却视而不见,不理不睬,不管不扶,生怕是非沾上自己,或者先拍视频以自证清白的市民,甚至有些父母告诫子女,遇到此类事要绕着走,少惹麻烦等相比,高下立判,有云泥之别。

我还想到,那一束束鲜花,无疑同时也包含着对花季少女的不幸遭遇的惋惜与哀悼。据悉,少女是一名中二学生,和母亲同住在香港仔中心,日常生活看似平静,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情绪病记录。事发当晚,她离开补习班来到海怡半岛长廊,最终意外坠入海中,悲剧的发生实在让人扼腕叹息。我们难以推测,少女生活起伏与命运起落之谜:是家庭矛盾,还是生活困难;是学习压力,还是友伴纠纷;是成长困惑,还是习性使然。我们难以想象,那位少女曾经背负着怎样沉重的压力,陷入怎样的心理泥沼,无法排解,不能自拔。我们难以想象,当时她徘徊在海边是,经受着怎样的心理煎熬,她迷茫,她犹豫,她孤独,她无助,她纠结,她痛苦,她挣扎,但终于没有寻找到慰藉和解脱,最终看不到光明与出路,终于陷入了绝望的无底深渊。正是由于对少女的同情、恻隐和悲悯,人们前来献上鲜花,哀伤过早凋谢的豆蔻少女,表达惋惜与遗憾。生命太脆弱,且行且珍惜,生命诚可贵,切莫轻弃置。对于有心理困惑和情绪障碍的青少年,父母啊,是否可以更加温柔体贴点儿;老师啊,可以更加耐心细致点儿;同学啊,可以更加互相关心点儿;社会啊,可以更加理解包容点儿!

我觉得,人们的自觉悼念之举,既是自警自励,也是他警示人,青少年成长多坎坷,尤其是心理断乳期,和成长逆反期,更需要理解与关怀,更需要宽容和疏导。作为家长,生活上的关心是重要的,但心理上的理解支持更为重要,作为社会,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需要良好的氛围环境。海怡半岛长廊上的鲜花,应该是人们叹惋心意的表达,映射出人性慈善的光辉。海怡半岛长廊上的鲜花,让感觉到了这里温馨文明的社会氛围。

不知为什么,我的思绪飘得更远,忧思拉的更长。我知道,像海怡半岛长廊少女的悲剧,在一些环境中,人们讳莫如深,缺乏正确对待。有关当事方,或者视作负面新闻,竭力掩盖或压制;或者仅是痛苦悲伤,甚至哭闹纠缠;而社会群众,或者当做谈资传闻,或者事不关己漠然置之。至于主管机关媒体舆论,或者就事论事,尽量息事宁人为上;或者为怕出事,限制甚至取消必须的活动,弱化甚至限制正常的管理要求。对于青少年成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疏导与矫治,在相当多的教育单位,在相当多的时候,也是说起来重要,考测应试时忘掉;做起来轰轰烈烈重形式,缺乏融汇入心轻实效;拍照片,录视频,编美篇,发报道。多年以来,校园霸凌事件屡禁不止,体罚凌辱学生悲剧时有发生,特别是厌学、抑郁现象有愈发严重的趋势。

我知道,近年来,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超过9500万,30%是18岁以下青少年,其中50%是在校学生。据光明社教育家数据,在过去的20年里,我国中小学生的厌学率已经攀升至73.3%。青少年心理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有鉴于此,2023年4月教育部等17部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但是,改进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非常具有挑战性,改变这不容乐观的现状道阻且长。因为它和陈旧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政绩观有密切联系;随着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旧有教育价值观越来越不适应教育的发展,更新教育价值观成为迫切的时代要求。唯有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发力,积极重建教育价值观,相信学生有潜能,承认并尊重差异,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才是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治本之策。只有政府和主管部门持续发力,坚决遏制超大规模学校,彻底杜绝掐尖招生行为,摒弃应试教育比拼升学率,才可能真正扭转各方面的互伤与内卷,为青少年营造适合健康成长的的环境和土壤。

可是啊,可是!然而啊,然而!理念、策略、路径如此的美好与丰满,现状、事实、数据却如此的骨感和打脸。我的心绪如窗外的海面,始终无法平静;我的忧思如追逐的波浪,一浪更比一浪长。

作者简介:

安保仁,陕西长安人。宝鸡师范学院中文系七七级本科毕业,文学学士学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学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他先后担任西安高级中学校长、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先后被市委市政府省委省政府授予省市“劳动模范”“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和“西安市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有影响力的劳动模范”称号。他曾任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省教育考试与评价研究会基础教育分会副会长、西安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协会会长。现任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他先后撰写、发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文章300余篇;主编、参编教育教学书籍50多本;他主编的《当祖国需要的时候》《卫俊秀西高情缘》、教育专著《中学教育思行集》、文学作品《英龄子诗文集(上下册)》和《思行者文稿(上下册)》等,先后出版印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悲剧 【花季少女命丧“玫瑰花海”】
从“少女失联案”反思自我保护教育缺失
吉他版《⼀帘幽梦》少女情窦初开、对心中那个他的忧思!
半岛海墅
​雨夜忧思/谢存海诗
16岁少女产女后将其摔下楼折射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