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承认不完美,心灵才自由:追求完美让人分裂,承认不完美让人完整。


    如果您的心灵正在经历烦恼、焦虑、沮丧、内疚、恼怒、忧郁和恐惧,甚至即将陷入痛苦和绝望……那么,这《承认不完美,心灵才自由》正是您需要的。 身体因快乐而结合,心灵因痛苦而靠近!这《承认不完美,心灵才自由》将告诉您:每个痛苦的人心中都有两个我:一个不完美的我;一个完美的我。不完美是人的 本性,因而这个我是真实的;完美背离了人的本性,因而这个我是虚幻的。追求虚幻的我,就像抓着自己的头发上天,会将人分裂,会把心撕碎。一切心理疾病都有 一个共性:不在真实中生活,而在虚幻中沉迷。精神分裂症是因为追求虚幻的我,而将自己完整的心灵活活地分裂;神经官能症是为了逃避真实的我,躲进了自身营 造的虚幻世界里。正在经历忧郁、焦虑和痛苦的人,如果不尽快摆脱虚幻的我,就会滑向心理疾病的深渊。那么,如何才能摆脱虚幻的我呢?唯一的方法就是找回真 实的我。承认不完美,我们就能找回真实的我,这个真实的我虽不完美,但却完整。所谓灵性的觉醒,所谓开悟,其本质,就是找到了这个真实而完整的我。
更多简介... 作    者:(美)科兹  (美)凯逊   著  王国平  译

《承认不完美,心灵才自由》第一部分 追求完美是痛苦的根源(一)

《承认不完美,心灵才自由》第一部分 追求完美是痛苦的根源(二)

    上帝创造的万物皆有瑕疵,因此,我们必须摈弃扮演上帝的念头。 ——爱默生










 什么是灵性

害怕下地狱的人才需要宗教,去过地狱的人才会有灵性!

——罗斯 戒酒协会会员

追求完美让人分裂,承认不完美让人完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和长处,承认不完美是将一个人的缺陷和长处统一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自己;追求完美则是企图将一个人的缺陷和长处分裂,让自己变得支离破碎。分裂,人们的头脑中就会有一个虚假的幻象;完整,人们的心中没有了幻象,灵性却开始了觉醒。一个人如果将自己的缺陷和长处统一在一起,缺陷和长处这两股力量就会融合,产生核变,爆发出强大的力量。这股力量能让人看清事物的本质,把人从苦难中拯救出来。人们把这个过程称为灵性的觉醒。

什么是灵性?灵性就是开悟,用佛陀的话说,就是苦难的终结。一位心灵导师曾这样描述过这一体验:

以前,我一直追求完美,对自己身上的很多缺点都不满意,我讨厌自己,憎恨自己,内心有一种被撕裂的感觉。我长期焦虑不安,陷入了深深的忧郁。有好几次我都想自杀,结束这条不完美的生命。

一天,夜深人静之时,我一个人独自坐在家中,脑海里不断闪现一个念头:“我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就在我快要崩溃的时候,突然,我感觉到我的意识似乎跳出了自己的身体,它游荡在身体之外,近距离地对着我的躯体说:“我是谁?自己又是谁?”接着,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思维似乎已经停止,剩下的只有感觉。我感觉自己的体内有两股力量在飘浮、翻滚,它们想要融汇在一起;我感觉到自己在一片黑暗中滑行,开始还有些恐惧,可后来感受到的却是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那是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

等我清醒过来有了意识之后,我发现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彻底地发生了改变。我知道那个想结束自己生命的“我”,是一个虚幻的我,根本就不真实;而那个差点被杀掉的“自己”,才是真实的。于是,我的内心不再有被撕裂的感受,变得完整起来;我不再讨厌自己,完完全全接纳了自己,心灵无比的自由和喜悦。



很多戒酒成功的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他们承认了自己的不完美之后,当他们接纳了自己的所有缺点和优点之后,突然,心中就会涌出一股强大的力量,这股力量彻底改变了他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从这个角度,他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于是,心灵便获得了自由。

那么,如何才能让一个人的灵性觉醒呢?一位酒徒说出了其中的秘密:“害怕下地狱的人才需要宗教,去过地狱的人才会有灵性!”这位酒徒道出了一个伟大的真理:只有经历了苦难的人,才能体会到灵性;只有遭受了分崩离析之苦,心灵才能得到真正的宁静和慰藉;不经历风雨,难见彩虹;没在地狱中接受过炼狱的人,他们的灵性根本就不可能觉醒。

要让灵性觉醒,首先,我们就要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学会包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正因如此,所以,那些犯过错误、历经苦难、去过地狱的人,他们的灵性才容易觉醒。相反,那些感觉良好,春风得意,仍怀揣追求完美幻象的人,他们根本就无法去感悟灵性。沙漠教父约翰?考罗保斯告诉我们:

“如果看到有人一心想爬上天堂,你一定要抓住他的后脚跟,用力把他拽下来。”

灵性不在天堂,只在尘世,它深深地扎根于凡间,甚至在地狱。灵性总是降临到那些满身缺点、扑朔迷离、支离破碎的人的内心。正如有人总结沙漠苦行僧的夸张做法时,用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比喻——“为灵性的觉醒,玩倒立的真理。”

在人生的道路上,?会有这样那样的磕磕碰碰,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犯错和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不愿意去承认,不愿意去面对。因为人们的内心总会有一种追求完美的情结,让人挥之不去。人本身就不完美,但内心却渴望尽善尽美;心本已存有疑虑,却又期盼确信无疑;根本就没有无瑕的白玉,我们却在追求白玉无瑕。

霍高是希腊的一位神父,一天,他在亚索山上碰到了一位修道士。

这位修道士心情郁闷、痛苦,也很气愤。问他何以至此,他说:“你们看看我,到这儿都三十八年了,至今还没有过纯粹而完美的祈祷。”听完他的诉说,在场的人都觉得他真的?可怜。

这时,有一个人说:“这事儿听起来的确可怜。但可怜之处在于,经过三十八年的修行,他依然对纯粹而完美的祈祷情有独钟。”

这一幕即令人不安,又令人安慰:这位迷茫、痛苦的修士怎么也弄不明白,自己追求的“纯粹而完美的祈祷”正是他内心饱受煎熬的根源。然而,一位旁观者不仅知道了他的痛苦,还找到了他痛苦的根源——对完美不切实际的幻想。

人无完人,否认不完美实际就是否定自己。灵性来自疑虑、无助和失控,当人处于这样的境况之时,灵性的感觉便开始了绽放。

千百年来,很多作家和思想家均有过这样的?境,他们将此看做是一种失衡、失序、破裂和纠缠不清的感受。大约两千五百年前,佛陀就说了四个字——苦海无边。为了解释这个“苦”字,佛陀用了一个词:dukka,意思是脱臼或车轴脱轨,暗示人自身的断裂和被撕扯。通俗地说,这就是人生的逆境。有意思的是,人在逆境之中,人在断裂被撕扯之中,人在无边的苦海之中,人,恰恰就是在这个最痛苦的时刻,他们的灵性开始了觉醒。所以,佛陀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不仅是佛陀,埃及的沙漠教父对人性的这种矛盾也非常清楚。这些苦行僧走进沙漠,为的是寻得一方天地,去探索人类的本性,因为他们深信自己“已蒙救赎”。沙漠俨然成了他们研究人性的实验场。在今人的眼里,埃及的荒野和地中海的山丘遥不可及,然而,这些灵性大师们用内心的紧张和挣扎来解释人们的疏远感,他们的思想,至今仍在启迪着我们。

当代一位作家用了一个现今的小故事,阐释了接受不完美的必要性。






有家大公司的CEO才华出众、能力超群,深受大家的尊敬。可他有个难言之隐:每次到董事长那里做例行的周报,都会尿湿裤子。

善解人意的董?长建议他去看泌尿科,一切费用由公司承担。可第二周,他又在董事长面前尿湿了裤子!“你没去看泌尿科医生?”董事长问。

“没看,他不在家,不过,我看了心理医生,这会儿没事了,我不再觉得尴尬了。”他答道。

要想灵性觉醒,最重要的是:真实、诚实和说真话。一句话,就是要正视自己,将自己看做是一个常人:一个迷迷糊糊的人,一个自相矛盾的人,一个满身缺点的人。相反,灵性觉醒最大的障碍则是否认这一切:否认人的不完美,否认内心的矛盾,否认自己的缺陷。否认就是逃避,它堵塞了灵性觉醒之路,让人滑向了自暴自弃和自欺欺?的深渊。

承认不完美,固然不那么容易,就像直面问题会使人痛苦一样。但是,即便你选择逃避,问题也不会自动消失,所以我们只有承认,并勇敢地去面对。然而,奇妙的是,承认不完美后,我们的心灵感受到的不是绝望,而是喜悦,因为我们只有在不完美的现实中,才能找到渴慕已久的宁静和平和。犹太智者理震斯克说:

“虽然我不完美,但我坚信,我也能升到天堂。站在天庭的审判席前,主会问我:'你认真学了没有?’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没有。’主又会问我,'你按时祷告了吗?’我的回答还是:'没有。’第三个问题是:'你多?善事了吗?’我第三次的回答还是:'没有。’接下来,判决将会偏向我这一边,因为我说了实话。”

有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承认。在上面这个“讲真话”的故事中,犹太智者认为,尽管自己劣迹斑斑,却还是可以升入天堂,因为他敢于诚实地面对自己的不足,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诚实会带来痛苦,所以,一些人选择了说谎,希望能借此逃避说实话带来的痛苦。承认不完美,实则是要坦然面对一切问题。著名作家肯皮斯和弗兰克就是从“讲真话”的这个故事中,发现了祈祷的含义:紧随缺点之后的是寻求帮助的欲望。因为我们不完美,所以才要渴求“?明”,寻求帮助。心灵寻求帮助的第一声祈祷就是呼喊,这种寻求帮助的呼喊每天清晨都会从修道院中传来,它已经被传诵了一千五百多年:“哦,主啊,救救我吧!哦,主啊,快来救救我吧。”圣德兰修女说:

“祈祷的原始本质就是寻求帮助,在孤寂无助中,人的这声呼喊能划破黑暗,就像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一样,他也会呼喊——我渴了!”




一个人只有在最无助的时候,才会发出求救的呼喊,然而,正是这一求救的呼喊却具有深刻的意义。它表示:这个人已经承认了自己的无能和无助,已经承认了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已经承认了自己需要帮助。因为人都是不完美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无法独自面对和完成的事,我们每个人都会去寻求帮助。我们渴求“神明”,渴求它减轻我们内心的苦痛,渴求它填补我们内心的黑洞。在寻求帮助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接受并承认了自己的无能和软弱,于是灵性就会应运而生,心灵的重担才最终得以释放。

问题和痛苦是不可避免的,正如塔格威尔在《无法完美》一书中分析的那样:

“最大的恩典就是让我们开始明白出了什么问题,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无法回答所有的问题,我们无法掌控自己的生,也无法掌控自己的死,我们几乎无法掌控自己的一切。于是,我们就会承认自己的软弱和无助,就会低下头来,让自己变得虚心。用戒酒协会的话说,就是当一个人万念俱灰、跌到谷底时,他就会变得虚心,就会明白只靠我们自己,注定会迷失方向。”

我们是人,不是神,我们有很多缺陷,我们的能力不足,很多事我们都无法掌控,用戒酒者协会的话说,就是我们不要去扮演上帝,追求完美。灵性的觉醒与完美无关,它隐藏在不完美中,是一种求助的呼声。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碰到不可穿越的障碍、无法跨越的阻隔。面对这些困难,你认为是上天在嘲弄你呢,还是在帮助你?认为是嘲弄的人会不断经历沮丧、悲哀、内疚、恼怒、恐惧、焦虑、痛苦和绝望的打击,从而使自己的灵性继续沉睡。而认为困难是在帮助我们的人,他们通过困难,认清了自己的局限,承认了自己的不完美,于是,他们的灵性便被唤醒。

伟大的诗人艾略特在《东科克》这首诗中这样描述了灵性觉醒的历程:

要想了解你所不了解的,

必先经过愚昧无知。

要想拥有你不曾拥有的东西,

必先经过一无所有。

要想功成名就,

必先经过默默无闻。

你不了解一切,

正是你唯一的了解。

拥有的正是你不曾拥有,

功成名就恰恰是你的默默无闻。



这首诗告诉人们,唯有承认自己愚昧无知,我们才能对事物有所了解;唯有承认自己无能无助,我们才能获得帮助;唯有承认苦难,我们才能超越。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面对痛苦和不幸,总是选择逃避,而逃避则会带来更大的心理问题。心理学大师荣格说:“所谓神经官能症,其实就是人生痛苦常见的替代品,这种替代品带来的痛苦,比要逃避的痛苦更为强烈。”因此,我们要提醒的是:只有尊重事实,接受那些无法掌控的不完美,才能淡化心灵的不适,让自己找到生活的方向。发现自我和承认自我是获得幸福的基础,当我们做到这一点后,灵性便开始觉醒,内心的智慧也会因此而生。

《宗教之我见》一书曾对戒酒协会的早期成员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书中,詹姆斯把人分为两种:一是初生的人,一是重生的人。初生的人从不怀疑,他们懵懵懂懂,自信而内敛,常常身处宁静之中却浑然不知。他们认为事情总是向着最好的方向发展,他们不会把偶尔的不幸放在心上,他们也不会以此为然。这些人活得非常单纯,从不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在漫画家的笔下,这些人脸上总挂着傻乎乎的笑,是《纽约客》漫画版上的常客。

詹姆斯将自己划归为重生的人,对这一群人,他做了生动详尽的描述:他们深感危机重重,为道德沦丧的世界而痛苦;他们觉得自己可以一分为二,可以站在跷跷板的一头,于是他们的心灵被撕裂成了两半。用“常人”的眼光来看,他们是“病态的人”,欠缺生活的能力,常常被内心的不稳定和生活中的负面因素撕裂,困苦不堪。在漫画家的笔下,这些人神经兮兮、缺乏安全感,很像《史努比》里的查利?布朗,屡战屡败,但从未停止过努力。

那么,这类重生的人,他们对苦难和阴暗面如此敏感,是否意味着缺乏灵性?他们感到绝望是否表明自己已一败涂地?不!掷地有声的答案回荡在数千年的智慧之中,人们坚信:在挣扎的痛苦里,我们更能看清自己;我们的失败孕育着成功;我们只有到过深渊,才能体会出高山的宏伟。人不是神,我们只有接受自己的支离破碎,才能期待心灵的痊愈?成就健康的心智。只有经历过黑暗的人,才能真正地欣赏光明;只有经历过风雨,才能看见彩虹。

失望能让我们恢复心智;心碎之后,我们的心智会更加完整。在经历悲痛、绝望和眼泪的过程中,我们的哀号不是表明逃避,而是表明最大限度地接受。接受是灵性觉醒的开始。西班牙哲学家乌纳穆诺说:

“庙宇的神圣,在于它是一处人人都能进去哭诉的地方。不错,我们必须学会哭诉!这才是最高的智慧。”

哭诉使我们在无助中接纳了自己的不完美,哭诉使我们的心灵变得完整,哭诉之后,我们的心会感到宁静和平和。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都有问题,不过,有问题并不可怕,因为这就是我们的本质,我们是人,是人就有局限,就有缺点,就不完美。我不完美,你不完美,他不完美,不过这没关系,真的没关系。只要我们将悲剧和绝望看做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感受,那么,我们就能在支离破碎时,唤醒自己的灵性,感受到平和与宁静。

戒酒者协会的经验表明,只有在这种不完美里,我们才能从缺憾中求得祥和与安宁。灵性的觉醒不是开始于孤高、教条、独断专行,而是开始于心襟开阔、可以质疑、能够自嘲。灵性觉醒就是寻找回了最真实的自我,而这一切都应从承认和接受自己的阴暗面和不完?开始。大心理学家荣格说过:“上帝创造了人,而人却想成为上帝,这是一切心理疾病的根。”要让灵性觉醒,我们就应与人的这种狂妄追求做不懈的抗争,我们要大声疾呼:“醒醒吧!人啊,请停止扮演上帝!”








心灵一旦完整,灵性就会觉醒
人去追求完美,就会陷入绝境;心灵一旦完整,灵性就会觉醒。

——阿尔贝加缪

灵性是心灵的力量,它能让一个?从黑暗走向光明,从破碎走向完整,从痛苦走向平和,从焦虑走向宁静。那么,心灵的这种力量究竟来自哪里呢?答案是:它来自完整的心灵。如果心灵被分割,灵性便不会觉醒。分割我们心灵的有三种东西:一是观念的束缚;二是物欲的驱使;三是妄想的诱惑。

观念总是产生谬误,只有完整的心灵才能带来灵性。然而,人们常常乐于将事物分出彼此,非黑即白,非善即恶,非答即问。灵性却反对这样的分法,认为要想寻求绝对的真理,追问灵性的单一,实则是否定和毁灭人性。矛盾和疑义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因而也蕴涵在灵性之中。我们有善有恶,是?贤也是罪人,奇怪又不怪。我们的失败其实是自己的成功,我们的苦难其实是自己的快乐,而我们渴望完美正因为我们不完美。现在,关于灵性的书籍数不胜数,许多人照本宣科,抓住教条不放,使得完整的心灵被分割,结果,他们的灵性始终还在沉睡。

某个周日,镇上最有名的牧师在教堂内带领大家做祈祷。在诵读《圣经》时,牧师诵道:“我是你们真正的神。”众人之中,一个信仰者听到这句话,……不禁火冒三丈,他打破沉静,大声嚷道:“神是个自以为是的杂种。”

牧师没有吭声,但祷告结束后,一帮人开始责备那个信仰者。“你不仅打破了?拜的肃穆,还在上帝的使者面前说了这么不堪入耳的话,冒犯了上帝,难道你不觉得羞愧吗?”

那个可怜的信仰者吓得瑟瑟发抖,这时,替上帝把好消息告知世人的天使加百利,出现在了牧师面前,对他说:“上帝让我向你问好,他希望你别让那帮人责备这个坦率的信仰者;说真的,他那句脱口而出的脏话,比那些人虔诚的祈祷更让我感动。”

一些人的灵性之所以不能觉醒,就是因为他们的心灵被许多陈旧的观念分割包围。他们太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死守教条,人只有超越这些狭隘的限制,才能感悟到灵性。

观念就像一条绳索把心和?分开,我们的心脑本来是一体的,但各种观念却把它们强行分割。人类自有思想时起,一直将自己的身心、情感一分为二。正因为有了如此分法,千百年来,许多哲学家、医生和律师,一直在为心脑的孰轻孰重争论不休。




人不应该被分割为心、意、情,因为它们是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称之为“心灵的感受”:观念是意志的产物,意志是心灵的渴望,情感是开放的态度,表示我们会感动和心动。因此,“心灵”并非与“头脑”相对,而是“完整”的同义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永远不要向任何人倾诉你内心的痛苦
稻盛和夫:一个人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99%靠千刀万剐
快乐的第一步:平伏内心的风暴
[心灵小语]周国平语录
每个人的人生都值得用心经营
2017年充满“人生智慧”的“金玉良言”!!!——2017年8月28日——丁酉年七月初七日——“七夕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