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奉天的马车铁道

奉天的马车铁道

 

1908年,奉天火車站——谋克敦。当时,奉天驿尚未建成,但马车铁道开始运行。今天见到的奉天驿,于1908年设计1909年开始在奉天原来的小站谋克敦的南面建设,主体建筑于19109月完工并投入使用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1018日,由中日商办奉天马车铁道股份有限公司建立。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14日,由火车站(今老道口桥南侧)至小西门段首先建成通车,后由小西边门至小西城门段相继建成通车,运营线路长4.03公里。192211月停运。



上图中右下角即为马车铁道车。

 




这个角度的照片比较少。这是从从黄寺牌楼方向拍的向东拍的,最右面是马车铁道,正好在公园的南面经过



马车铁道(简称马铁)是十九世纪美国纽约博览会(注:1853年纽约世界博览会)期间开始使用的,1887年输入日本东京

19072月,当时的奉天商部议员、局长、参事官等6人,联名向盛京将军赵尔巽呈文,推荐赵清玺招股创办“马车铁道”。在日本总领事馆干预下,盛京将军赵尔巽决定,与日商合办沈阳马拉铁道。

 




沈阳街头行驶的马拉铁道车



当时中国的交通工具并不发达,因此马车铁道在中国还算是比较先进的,但事实上,日本的目的在于将他们淘汰掉的铁道马车卖给中国,并从中获取一定的利润。

资料记载,1908年,经过一年筹建、施工,马车铁道由火车站(如今老道口南侧),经十间房、北市场至小西边门段首先建成通车。



当时的《盛京时报》以四分之一版面,刊载了马车铁道通车广告:“沈阳马车铁道公司,自火车站起到小西边门开通,车票每张洋半角。 ”第一区马车铁道通车后,小西边门至小西门的第二区马车铁道相继建成通车,营业线路长达4.03公里;当时有马车27辆,马73匹。根据相关资料的记载,马车车厢为铁、木结构制成,车厢两端设车夫座位,车厢上方设遮雨棚。车内沿车身设置两个长木椅子,乘客对面而坐,无座位的乘客站立其间,座椅的上方各设扶杆一根,供站立的乘客使用。车厢可载客约40人。车厢前后各有乘降门一个,车内有一个车务员,负责售票和服务。

1910年,“南满”铁路奉天新站(如今沈阳站)建成。马车铁道也随之向南延长1.2公里,使当时的马车铁道营业线路全程达到了5.23公里;当时有马车29辆,马200匹;每天往返运行160次,日平均运客量7000多人次。其规定乘车费,奉天驿、旧奉天车站、十间房、小西边门一带,每区铜元三枚,小西边门至小西门间铜元四枚,自车站前至小西门,计奉小洋一角三分。

1924年,奉天市政公所修建有轨电车线路,奉天马车铁道公司善后事务所经营的由小西边门至小西城门段马车铁道停运拆除。至此,奉天市经营了多年的马车铁道,由有轨电车代替。

马拉铁道到老北站的铁路运输,成了一个时代交通的缩影,埋藏在战火纷飞年代的背后,记载着帝国主义入侵时期所遭受的凌辱和国人的努力。

 --------------------------------------   沈阳马车铁道简史                                                           

  

马车铁道通过小西边门

     沈阳市的公共交通客运企业是从马车铁道开始的。马车铁道是以马匹为动力,牵引在铁轨上行驶的车辆,是沈阳市区公共交通客运的先驱。1925年,在美国的纽约市举办博览会时,为了方便观众,曾经铺设了一条马拉有轨车道,后来把电力应用于交通,出现了电车,代替了马拉有轨车。1887年,日本明治20年后,日本为了发展城市交通运输,把美国的这条“马铁”设备购入国内,铺设于东京

市的品川至上野之间,成为当时的一条重要交通干道。1903年(日本明治36年),日本“马铁”也被电车代替而拆除。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12月,奉天(今沈阳)的日本大仓组等八个财团通过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向奉天府提交照会,要求按日本商法开办马车铁道株式会社,遭到奉天府当局及社会各界的拒绝。次年2月,奉天商部议员局长、参事官等六人联名呈文上报盛京将军赵尔巽,推荐花翎分省使用道赵清玺招股创办奉天马车铁道,以保利权,而便商民。在日本祝奉天总领事馆的干预下,决定同日本财团合办奉天马车铁道。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227日,盛京将军赵尔巽,主持制定了“中日商办沈阳马车铁道股份有限公司条规”,并决定由奉天府总商会出面,赵清玺为中方代表,与日本大仓组代表大仓喜八郎商定筹办沈阳马车铁道的有关事宜。同年512日,中日合办奉天马车铁道的议案得到清政府邮传部的批准。624日,中日双方制定了“管理马车铁道章程”。912日,中日代表签署了“中日商办奉天马车铁道股份有限公司招股章程。”章程规定:“兴修之铁道分为两区,由火车站(今老道口南侧)至小西边门为第一区;由小西边门至小西边门为第二区”。“本公司应招之金股总计一千九百股。中国创办人认招一千一百四十股,日本创办人认招七百六十股”,全部股金19万元。奉天马车铁道,由中日双方共同经营15年。日本财团将在东京

弃用的马车铁道设施作为投资运到奉天。同年1018日,中日商办沈阳马车铁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设总经理一人,董事五人、监察三人、职员19人。其中,中方设总经理一人,董事三人、监察一人,职员14人。赵国廷任第一任总经理。公司设在今胜利大街一段三里,即今沈阳站北货场对过。

    190814日(清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一日)。马车铁道经过一年的筹建、施工,由火车站至小西边门的第一区首先建成通车。不久,由小西边门至小西边门的第二区相继建成通车。全程营业线路4.03公里,当时有马车27辆,马73匹。

    1910年(清宣统二年)103日,南满铁路奉天新站(今沈阳站)建成,火车停车站由旧站迁往新站。当时有马车29辆,马200匹(同年由两匹马拉一辆车改为由四匹马拉一辆车),每日往返160次;日平均运客量七千多人次。马车铁道投入运营之后,经营效益较好。据1908年至19169年资料统计,支出总额利润率为32.1%

    190814日开通的马车铁道,其票价随着币制改革与货币贬值,变动多次。到19183月,马车铁道由奉天车站(今沈阳站)至小西城门,已改为分四区运行。第一区由奉天新站至奉天旧站;第二区由由奉天旧站至十间房(今南京街);第三区由十间房至小西边门:第四区由小西边门至小西城门。第一、二、三区每区票价奉小洋三钱①;第四区票价奉小洋六钱。

    1922年(民国11年)1014日(农历122日),中日商办沈阳马车铁道股份有限公司经营15年期满按约解散。马车铁道经营业务,以“南满”铁路附属地界限(今西塔附近)为界,以东由奉天马车铁道公司善后事务所经营,以西由日商大仓组继续经营。

    1924年,奉天市政公所修建有轨电车线路,奉天马车铁道公司善后事务所经营的由小西边门至小西城门段马车铁道停运拆除。

    1924年(民国13年)9月,经“关东厅”批准,大仓组经营的由西塔至奉天站的马车铁道拆除改建有轨电车线路。

    奉天马车铁道公司善后事务所经营的马车铁道小西边门至西塔段于19258月末,因修建有轨电车线路停运拆除。至此,奉天市经营了近18年的马车铁道,由有轨电车所代替。

    190814日,出现了马车铁道,就是在街道上铺设轨道,用两匹马拉一辆车,在轨道上行驶载客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它是沈阳市最早的公共交通工具。19258月末拆除。2008年,马车铁道重返沈阳,位于棋盘山的关东影视城内。1908年的开通,到1925年的全部拆除。再到2008年的恢复。整整过了百年。这似乎是历史在和我们开玩笑。原本淘汰了的马车铁道,如今又以新的形象重返沈阳城。

 

 

奉天城内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公共交通工具——马车铁道

马车铁道早在明治15年(1882年)就已经传入日本。日本的最初的铁道马车在东京

开通,电气化之后,成为东京
都电(东京
都营电车)的前身。

东京

名所日本桥京桥之间铁道马车往复之图(1882年)







清末民初的奉天城内没有公共交通,普通百姓出门都是步行。官宦、商贾则乘马车、人力车代步。出城远行要坐带篷的马车,有俄式铁皮雨棚四轮马车、日式东洋四轮马车,日式东洋三轮脚踏车等。马车载客仅载两三人,而且价格昂贵,普通百姓没有能力乘坐。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内公共交通系统开始诞生,出现了相应的交通工具并逐渐有所发展。那么,奉天城内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公共交通工具是什么呢?

    市民最早可以花钱买票乘坐的公共交通工具,是一种叫"马车铁道"的怪模样的东西。

    所谓马车铁道,即是用双马拉着有铁轨的车厢在铁轨上行驶的车辆。用两匹马拉着车厢在铁轨上跑,在今天看来简直是笑谈,不可思议,然而这种交通工具却实实在在地在辽沈大地上运行了1 8年,从而拉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序幕。

    19世纪下半叶,欧美国家一度使用铁道马车,参加纽约世界博览会(注:1853年),1896年开始传入日本。1903年,东京

使用有轨电车,遂自然淘汰了马车铁道。

    190612月,在奉天的几个日本财团向当局递交照会,要求修建已经被日本所淘汰的马车铁道路线,而且要绕奉天城一周。此事一出,令当地官员非常气愤。他们认为,如果批准这个照会,将使日本人在奉天的势力得到加强。然而迫于日方压力,又不敢完全拒绝,于是一番交涉之后,采取了折中方案——中日合办,中方占的股份多。双方签署契约,共同经营15年。

    19072月,奉天交涉总局给军督部堂发去一呈文,提出创办马车铁道事宜。军督部堂经过仔细研究,回复准予开办,并发布了行车管理章程和管理条例,饬农工商总局协同中日商人共同办理。条例规定:"以经营马车铁道为限,不得兼营他业或与他商号合并营业,解散时所有不动产概应无偿归中国政府所有。"

    于是,中日双方签订合同,公司名称“中日合办马车铁道股份有限公司”,经理由奉天军督部堂委任,设董事5人,中方3人,日方2人,除技师外,运转手及其他员工均由中国人担任。如果遇到重大事件,要召集两国股东会议,超过三分之二多数议决为凭。

    4月,军督部堂任命赵清玺为中方创办人,并开始培训御者(驾驶员)、车掌(乘务员),培训结束发给免许证,此证每半年检查一回,车辆、马匹发给检查证,每三个月检查一次,病马须及时替换,以保证乘客的安全。同时,对御者、车掌的年龄、服装都作了统一要求,要求年轻力壮,身高在1.7米以上。9月,奉天商务总会与日商大仓喜八郎议定"中日合办马车铁道股份有限公司"招股章程,共招1900股,中方认股十成之六,总计1140股,日方认股十成之四,总计760股,共集资19万元,用以购置马匹、车辆,修建轨道等。

    当年即动工铺设铁轨,分单、双轨,分两期进行。第一期从奉天驿旧址(今沈阳站北货场)经北市场、小西门至小西边门,全程4.3公里,由小西边门到小西门间用单线,其余用双线。190814日由奉天驿旧址到小西门段正式通车。不久,小西边门至小西城门段也相继通车。随着奉天驿迁往新址(现沈阳站),马车铁道随之延长至5.2公里,当时有马车27辆,马73匹。

    这就是沈阳最早出现的公共交通工具,也是沈阳最早与外商合办的一家企业,这在当时的沈阳成了一件大事,当时的《盛京时报》以四分之一版面刊登了通车广告。

    一时间,马车铁道风靡整个奉天城。两匹红鬃马拉着漆黑油亮的车厢,车厢两侧四门,车窗明亮,长木座椅,绳环扶手,御者头戴窄边黑斗笠,身穿黑衣、洋裤,黑手套,手执一把红缨长鞭,御者大鞭子一甩,发出"啪啪"清脆的响声,""的一声,拉着一马车的人向目的地驶去,这也成为当时奉天一景。

    一辆马车可以载客40人,而且车票价格低廉,坐一站地只需奉小洋半角,合铜圆六枚,百姓都可以乘坐,人们兴奋地奔走相告:"我们也可以像富人一样坐马车了。"马车每天运行160车次,载客7000人次。民国二年(1913)客运量达158万人次,营运收入95万元,利润23万元,因为乘客在不断增加,每车增加一匹马,变成了三匹马。

    然而,马车铁道车严格来说还属于畜力车,就是用两三匹马拉着一辆车在轨道上行驶,这是一种不伦不类的交通工具,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虽然被视为先进,一时间兴隆。但随着更新鲜的有轨电车和公共汽车的出现,马车铁道车逐步失宠,因为它的速度和运载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大城市的需要。

    1921年,省城警察局长王家勋提出"马车铁道有害而无利""修不胜修、禁不胜禁",请求废除马车铁道。奉天当局同意了此请求,1922年签约到期,马车铁道便逐步停止营业,一切建筑,铺设的轨道陆续拆除,按照合同由马车铁道公司恢复路上原状。到19258月,马车铁道道轨全部拆除完毕,作为历史的轨迹,马车铁道在奉天城永远地消失了。




1951101日沈阳第一辆无轨电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沈阳掌故】从“马车铁道”说起
【岁月钩沉:马铁会社/马车铁道】
沈阳市府广场曾经的用途你们肯定猜不到!
沈阳有轨电车:曾经温暖的记忆
沈阳旧影 | 公交马车马拉铁道汽车同利会社奉天咨议局
誓言无声—阎宝航:(9)东北禁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