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93年,荆门出土一批竹简,破译后让人产生疑惑:老子到底是谁?

1993年10月,湖北荆门市博物馆高山接到报案,纪山镇郭店村一处古墓被盗。听闻消息,高山心中猛然一惊,顿觉此事非同小可。

荆门一带曾作为楚国国都存在400年,这400年里多少楚国贵族死去!而楚国盛行厚葬之风,那么又有多少珍贵文物埋入地下!

而纪山镇就是一处楚国贵族重要的丛葬地,这就意味着,墓葬被盗有可能面临着无法估量的损失。

郭店楚墓墓道

放下电话的高山立即带人前往事发现场,到达后,他惊讶地发现这处墓葬在两个月前就曾被盗,当时盗墓者刚刚挖到椁室,就被人发现,故未来得及下手。事后,村民对盗洞进行了回填。

想不到两个月后盗墓贼竟然把填土又挖了出来,实施了二次盗掘,真是锲而不舍。

这次显然已经得逞了,经过勘查,在大墓椁室上方他们已经打开了一个40厘米--50里面的方形缺口,位置恰恰就在盛放最贵重物品的椁室头厢位置,盗墓贼的精确度让人叹为观止。

墓葬内部已经遭到了严重破坏,抢救性发掘已经迫在眉睫。


得到到省级文物部门批准后,10月18日,荆门博物馆对墓葬开始了清理,几天之后,椁室就呈现在了人们眼前。

这是一座东西朝向的古墓,墓道从东边的地面直通墓室,椁室长3.4米,宽2米,高2.3米,就其规模而言,这在纪山古墓群中只能算是小型墓葬。

打开椁盖板以后,椁内共分三室,头厢,边厢和棺室,根据墓葬的特点,考古人员断定,这是一座楚国墓葬。

内棺中的墓主头东足西,仰身直肢,两手交置于腹部,双腿分开,仅存骨架,其上残留较多的腐烂丝织物。

郭店楚墓内部分布图

而盛放器物的头厢和边厢则灌满了顺盗洞而下的雨水,里面浑浊一片,考虑到这座古墓是一座小型墓葬,并且又遭遇了严重的盗掘,考古人员对于水下是否还有珍贵文物根本没报什么希望。

由于水对文物的保护具有良好的作用,所以考古人员就在水中展开了作业,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水下犹如藏着一座宝库,一件接着一件器物浮出水面,前后多达290件,让所有在场的人兴奋不已。

然而随着捞文物时水的搅动,忽然水面上浮现出了两枚竹片。

“竹简”,这是领队高山脑海中的第一反应。

高山蹲下身子仔细查看看,发现竹简泛着青黄色,十分漂亮,并且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特别清晰。

对于考古学的研究来说,凡是出现带有文字图样的文物,对于研究墓主人的身份,下葬的年代与历史都是最直接也是最具权威性的研究资料。

所以这一发现让这次考古变得意义重大。

为了最好的保护竹简,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托举出水面,一直从下午持续到晚上,清理工作进行得很缓慢,等到整个竹简清理完毕,一个始料未及的情况让在场所有人员傻眼了。

墓中出土古琴

先前出水的竹简与空气接触后出现了氧化现象,以至于全部变黑,上面的字体已经模糊不清。

如果上面承载着历史的文字就此不能解读,那将是无法估量的损失。

荆门市博物馆立即联系了文物保护中心的吴顺清和方北松两位专家,他们有着多年保护和还原出土竹简的经验。

竹简的脱色还原过程十分复杂。

第一步清洗

工作人员要把简牍泡在等离子水中,用狼毫毛笔轻轻地抚去泥垢。洗去泥垢留下字,靠的是墨水微小的附着力。

第二步脱色

清洗完泥垢,简牍还是氧化的黑色,脱色就是用化学制剂恢复简牍的本色。在此过程中,成分稳定的墨水不会被化学还原,字迹仍然会保留下来。

第三部脱水

脱色后的简牍内充满了水分,直接去除水分将导致简牍坍缩甚至断裂。因此,在此阶段需要利用化学置换用乙醇将水分置换出来,使乙醇填满简牍的内部防止简牍因脱水而变形。然后再把简牍放进烘干箱烘干,烘干箱一经启动就是几天几夜不能停歇。

还原后的竹简

郭店竹简共计出土804枚,有字简730枚,共记载13000多个文字,两位专家对其全部还原成可读的状态整整用了五年。


郭店竹简文字是典型的楚国文字,为篆书,同时又隶书的一些特征 ,严格讲是从篆书到隶书过渡时期的作品。

文字专家对上面的文字进行破译后,却发现了一个历史上的大秘密。

这批竹简一共有18篇文献,记载的都是儒家和道家早期的作品,其中有14篇是先秦儒家的著作,而剩余的四篇则分别是《老子》(甲丙三篇)和《太一生水》。

郭店竹简

郭店《老子》与今本《老子》有很大不同。

其一

郭店版的《老子》只有两千余字,而相比今本《老子》的五千余言,缩水了一半有余。

其二

在内容上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但在思想体系上却完全不同。

在今本《老子》中很多篇章是和儒家学说对立的,儒家有“”仁义、圣人”的言论,那么今本《老子》就有“绝圣弃智、绝仁弃义”之说。

而在郭店版本中则是“绝智弃辨,绝伪弃虑”,根本就没有针对儒家的倾向。

其三

在文字语言体系上完全不一样,今本《老子》整体充满韵律感,而郭店《老子》略显生硬晦涩。

比如:

郭店本中有: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乃可以讬

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乃可以寄天下矣。

今本则是: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那么现在一个问题出现了,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

对此,中国社科研究院郭沂给出了一个大胆的结论:两部书分属不同作者,也就是说这世上曾经出现过两位老子。

老子铜像

关于老子其人,史书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其事迹以及生卒年并不祥,他只是出现在一些先秦思想家的作品中,例如《庄子》《列御寇》等,司马迁的《史记.老子》给予单独列传,也只是模糊的记述,所以老子其人一直破朔迷离。

普遍认为他生活在春秋末期,比孔子要大,是孔子的老师,名字叫老聃。

经过考证,郭店楚墓的年代是战国中晚期,那么郭店《老子》一定流行于这个时期之前,那么作者应该就是生活于春秋末期的老聃。

那么今本《老子》又写于什么时期,作者又是谁呢?

《史记》中有: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这说明今本的五千言《老子》在汉代以前就已经存在。

史记中还说明当时老子在过函谷关时,应守关人员尹喜所请而留下五千真言。

函谷关位于河南灵宝,为战国中期的秦惠文王下令建造。那么今本老子应该出现在战国中晚期以后。

符合条件的作者就是太史儋。

函谷关

历史上的太史儋其人其事也比较笼统,他是战国初期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他曾出任周朝太史,仅此而已。

根据郭沂的推论,今本《老子》是太史儋把早期的《老子》经过二次加工,融入自己的思想后重新编纂而成。

现在道教把五千言《老子》奉为真经,那么所尊奉的始祖应该是太史儋而不是老聃(李耳)。

其实司马迁在《史记》中曾怀疑太史儋就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

“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亲爱的读者,你认为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郭店一号楚墓墓主身份之谜
考古惊世发现:楚国简帛
一出土名震天下、楚国书法更是精妙雅丽 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本
出土简牍帛书
玄版《道德经》与三个真假老子
战国简牍 书法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