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玉带林中挂”是说黛玉吊死?其实刚好相反!独家破译

首先,人不是会泪尽的,且自有人类以来没有任何人“泪尽而死”过,这件事只存在于红学家那里。

一直以来,黛玉之死为人们所热衷和纠结,她到底是病死?是吊亡?是溺水还是被下毒?说法不一而足。

其实,人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黛玉之死故——

因为她根本就没有死!

林黛玉

当然,只有在书中寻求到的解答才能令人信服。

我们首先来解读预示其命运的判词。第5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在“薄命司”看见“金陵十二钗正册”上有钗、黛的判词:

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

可叹停机德,【甲戌夹批:此句薛。】

堪叹咏絮才,【甲戌夹批:此句林。】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末尾有重要脂批:【寓意深远,皆非生其地之意。】“寓意深远”尚好理解,那什么又是“非生其地”呢?我们不妨细加分析起来。

对于枯木和金簪而言,大雪这个环境可谓险恶,故“非生其地”就是“死地”!所以“皆非生其地”言外之意正是“置之死地”,然,“置之死地而后生”!

难道,薛林是死后复生?

重要的是,关系二人生死的雪为何物?!

雪,自天上而来,故,古人常把雪比作瑶台天花,比如陆游有《拟岘台观雪》:

山川灭没雪作海,乱坠天花自成态。而天花乃痘疹也!要紧要紧!

天花

可以说,天花是解开钗黛判词甚至是整部《红楼梦》的密码!

“金簪”虽然在雪中埋,但“雪”却奈何不得“金簪”,比如书中第52回,平儿就有:“今儿雪化尽了,黄澄澄的映着日头,还在那里呢!”对应于宝钗便是“幸而先天壮,还不相干”。是说宝钗得了天花也无碍!

“两株枯木”扣着“林”!两株枯木因何干枯?亦因雪——天花!而这个大雪对于有“不足之症”的林黛玉就有些不妙了!

好在,枯木也可以逢春!过了春分,天和日暖,“雪”就会融化成甘露之水,枯木便可以得到的灌溉,就可以复生!所以,“林”看似枯死却是假死!

当然书中并没直写天花,天花已被幻笔写成了另一种传染病“女儿痨”,谁让作者的立意是闺阁之传呢!

按,因本文重点在于阐述黛玉之死,故关于女儿痨是天花以及钗黛分别指向哪个历史人物,本文不再展开,请参阅天花红学其它文章或讲座。

说完了画中的金簪和枯木,再来分析诗中的“玉带林中挂”的深远寓意。

到底什么是“玉带林中挂”,可以说,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尚无人解开。

这要从何仙姑的传说说起。

何仙姑为“八仙”之一,她是唐代武则天时期的广州增城人,父母为她找了个婆家,仙姑不肯嫁人,就投了自家门前的水井,但人们却只在井台上找到了她的鞋子,而未见尸身,原来,这口井与河是相通的,她又从福建莆田的江河里漂流出来重生了。后来,仙姑因不忘家乡的荔枝佳果,经常偷偷回来漫步于荔枝园中。有一次,她坐在荔枝树上编织腰带,匆忙离开时把一条绿色丝线遗留在树上,绿丝绕在荔枝果上,形成一道像“玉带”一样的绿线,人们据此推断仙姑并没有死,于是,给这个新品种的荔枝取名为“增城挂绿”,来纪念她。

增城挂绿外壳红中带绿,四分微绿六分红,每个荔枝都环绕有一圈绿线,果肉洁白晶莹,清甜爽口,挂齿留香。

这便是黛玉判词“玉带林中挂”的本源,作者是用了何仙姑的“挂绿”之典,其隐晦的用意无非是林黛玉也跟何仙姑一样,是死却不死!

如果把“玉带林中挂”理解成上吊而亡,显然粗陋而牵强,比如,上吊为何不用常用的白绫而偏用“玉带”?这显然是无法解释的。

除此之外,书中还有很多文字可说明黛玉实未夭亡。

第40回,宝玉道:“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

而事实上,李商隐(子义山)的原句却是: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是“枯”而非“残”。

荷死之后会干枯,下雨时雨滴溅落于枯的荷叶上就会发出“砰砰”的声响,就可借为雨声听之。而残荷只是残不是死,不死就不会干枯,显然,就听雨声而言,“枯”较“残”更为合适也更具意韵。

可是,为什么黛玉不喜“枯”字,而偏要改为“残”呢?

哪吒魂托莲花重生

在《封神演义》中,武王伐纣先锋官哪吒因是魂托荷花重生,不再是肉体凡胎,能“出淤泥而不染”不受商纣王大将余德的痘毒之厄,那么,黛玉改“枯荷”为“残荷”就是为了表达自己也如哪吒一样,躲过了天花之厄,死而不死?

这样理解下来,黛玉的海棠诗:“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竟然是在表达她是偷生于世、借魂重生了!

看来,黛玉的夭亡只是个谣言!是“寿夭多因毁谤生”!

可是,元春省亲点戏,第四出《离魂》——脂批有【《牡丹亭》中伏黛玉之死】怎么解释?作为知情人的脂砚先生的这句批语,难道不是明确了黛玉已死吗?

其实,这个批语刚好能用来证明黛玉没有死!你要知道,《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重点在还魂!

《牡丹亭还魂记》

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

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他说活着的可以死,死的也可活过来,死了不能复活,是因为情还不到极致,而黛玉在情榜上便是情到了极致“情情”!那她是不是能活过来呢?

我们仔细想一下,伏黛玉之死的戏何以独选《离魂》?死和死还有什么区别吗?想必黛玉的死法一定具有某种独特性,《牡丹亭》《离魂》里,杜丽娘借尸还魂起死回生,历经艰难险阻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那么,黛玉的死法应该等同于杜丽娘的死后复生!

看来,黛玉是死而不死!【《牡丹亭》中伏黛玉之死】伏的只是黛玉之死的方式!

至于“泪尽而逝”,天花红学已另文详解,流泪是作书的隐语,“泪尽而逝”是说写完后离开了。

而作书人显然不会把一部小说中虚构的人物的死而不死写得如此隐晦,因为根本没有必要!林黛玉一定是影射了某个历史人物,而这个人身份一定不一般,且为当朝所敏感,他对自己死而不死的事想说又不敢直说,只好用“假语村言”把真事隐去。

则这个人会是谁?!


(天花红学 版权保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林黛玉转世为了报恩,薛宝钗转世竟为了恨?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判曲赏析及判词解读一(深度好文)
管中窥豹话红楼(十)
红楼 | 黛玉判词里的另一位真命天子
一僧一道“夹住”贾宝玉却是为何?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黛玉宝钗判词》原文及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