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驳北青网:“朱门酒肉臭”读作chòu完全违背常理,不合逻辑

今天,北青网发表了一篇环尹所写的文章“朱门酒肉臭”的“臭”读chòu还是xiù?该文中有些说法,不符合语言文字发展的历史,一些解释也存在偏差。下面,笔者就这个字的前世今生、“臭”与“嗅”的关系,以及杜甫此诗的时代背景和意蕴等多个方面,来详尽解释此字的读音。

一、“臭”的本义及演变

从造字法的角度而言,“臭”是一个会意字(有些工具书说“臭”是形声字,从自、犬声,是不准确的)。上面是一个“自”,“自”的本义是“鼻子”,甲骨文写作(如下图1)下面是一个“犬”,甲骨文写作(如下图),意思就是“犬的鼻子”。

图1

图2

古人很早之前,就知道狗对气味很敏感,所以“臭”字的本义,就是“味道、气味”。东汉许慎《说文·犬部》:“臭,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从犬,从自。”,意思就是“禽兽跑了,狗嗅其气味而知道其逃跑踪迹的”。这已经是“臭”的引申义。

甲骨文“臭”

那“臭”为何从“气味”到“搜寻气味”变成了“难闻的气味”呢?那是因为,人们发现,狗对一种特殊物体(粪便)的气味特别敏感,就变成了“臭味”的意思,故南朝的顾野王在《玉篇·犬部》中说,“臭,香臭揔('总’的异体)称也。”有书籍称此处读作“xiù”,是不合适的,与“香”相对,肯定读作“chòu”更合适。不过,礼记.内则》:“衿缨皆佩容臭。”这里的“容臭”,如果理解为衣着光鲜,都带着一个很臭(chòu)的东西,就可笑了。“容臭”,就是今天的香囊,自然,需要读作“xiù”。明代的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还有“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一句。

许慎是东汉人,顾野王是南朝人,中间差了几百年,说明这个演变,就是在三国和魏晋时期完成的。

那么,“臭”与“嗅”有什么关系呢?

二、“臭”与“嗅”的关系

因为“臭”从“味道”变成“搜寻味道”,又变成了“难闻的味道”,并逐渐被大家所认可,那就需要一个新的字,来表示“搜寻味道”的意思,所以,人们就开始造字,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使用会意和形声两种办法。

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没有收录“嗅”,只有另一个字“”,用的就是形声字的造字法,从鼻,臭(xiù)声,意思是“以鼻就臭也”现在,这个字是“嗅”的异体字,已经像“畊”一样,被简化掉了。不知在台湾和港澳地区,是否还存在。

但很让人意外的是,在先秦一些典籍中,其实已经有“嗅”字,比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就有”食之则甘,嗅之则香”。说明许慎可能是把这个字漏掉了,也说明“嗅”产生的时代更久远,只是没有完全固化下来罢了。

三、从时代背景和诗歌意蕴看“朱门酒肉臭”的读音

说了半天,这个字究竟该读什么呢?别忙,还得先介绍一下时代背景。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自诗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按照清代顾宸编写的《杜子美年谱》,这首诗作于天宝十四载(公元755),熟悉历史的人可能知道了,这一年的12月爆发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事变“安史之乱”。那年10月,杜甫得到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任命,11月,杜甫从京城长安去奉先县(治所在今陕西蒲城)探亲,恰在此时,安禄山发动造反。

但古代消息传递很慢,加之安禄山有杨贵妃的加持,叛乱的消息并没有传到京城,唐玄宗和杨贵妃正在骊山华清宫避寒享乐。诗人却在长安往奉先县途中,敏锐地感受到了社会动乱的端倪,达官贵人欢饮达旦,锦衣玉食,而贫穷百姓,则缺衣少食,饿殍满地,这就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在这句之前,还有3句铺垫,描写达官贵人之家的穷奢极欲,说“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神仙似的美人在堂上舞蹈,轻烟般的罗衣遮不住玉体的芳香。供客人保暖的,是貂鼠皮袄,朱弦、玉管,正演奏美妙的乐章,劝客人品尝的,是驼蹄羹汤,香橙、金橘,都来自遥远的南方。

不得不说,作为诗圣,杜甫的第六感确实超乎常人。

很明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杜甫非常善用的对比手法,把富贵、贫贱两相对比,体现出差别之大。所以,诗人进一步哀叹“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意思就是“相隔才几步,就是苦乐不同的两种世界,人间的不平事,使我悲愤填胸,不能再讲!”

既然是为了对比,那么,反差越强烈就越有艺术感染力。所以,读作“chòu”的话,对比是最鲜明的,因为,达官贵人之家,酒池肉林,堆放的时间太长,都已经发出臭味,从大门飘出来,而黎民百姓却饥寒交迫,悲惨地死在路边——这个反差强烈吧?

这就是贾传棠等编的《中国古代文学辞典》中的说法。

但事实上,这种说法仅仅是从表达的效果来考虑,完全不符合逻辑,不符合人之常情:臭味都从大门飘出来了,那里面的达官贵人们还不被臭死?稍稍有点异味,就应该被扔掉才是啊!何况,“肉”可以臭,酒怎么会变臭呢?即便唐代人们喝的是清酒(醪糟),也不至于变臭啊!

而如果读作“朱门酒肉臭”(xiù),虽然表达上比读作“chòu”稍差一些,但更符合逻辑、符合常理:达官贵人院子里里散发出酒肉的香味,路边就有冻死的骸骨。即便解释为“嗅”,也是可以说得通的:透过朱红的大门,可以闻到达官贵人家酒肉的味道,而路边摆放着冻饿而死死的骸骨。倪其心、吴鸥译注的《杜甫诗选译》就持这种说法(巴蜀书社1990年6月第一版)。

这种读法,也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在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xiù”的读音都还存在,共有两个义项:气味,乳臭|空气是无色无臭的气体;书面上同“嗅”。

各位读者大老爷,你们认为呢?@北青网

#“朱门酒肉臭”的“臭”怎么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门酒肉并不臭
一代诗圣杜甫:半生挨饿,最后撑死
“朱门酒肉臭”中“臭”字的意思
汉字探微(056):其臭如兰——释“臭”(下)
莫砺锋 | “朱门酒肉臭”中的“臭”字怎么读
5首对比鲜明的古代好诗词,文采飞扬,惊艳了千年,赶紧背下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