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劝降洪承畴的实情与传说

洪承畴(1593—1665年),福建南安人,生于明万历二十一年九月二十二日。23岁中举人,次年登进士,历任刑部主事、陕西布政使司右参政、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等职,并兼兵部尚书头衔,是镇压农民起义军的主要军事将领。因皇太极继天聪年间两次征明之后,又于崇德元年和三年先后两次大举进关,遍掠北京附近大多数州县,最远达到山东济南等地,致使明廷惶恐不安,京师一再戒严。于是,明崇祯帝将洪承畴调任蓟辽总督,全力对付清朝。不料,明清松锦会战,清军大获全胜,洪承畴于崇德七年二月十九日,在锦州正南的松山城被俘。

 皇太极对洪承畴的重视非同一般,因为他是明朝重臣,是自明清开战以来,所俘明方职级最高的军事统帅,且此人富有文韬武略,是一位难得的人才。如能争取归顺,对大清的未来入主中原十分有用。于是多次派满汉官员劝降。然而洪承畴抱定必死决心,坚决拒绝降清。汉官前来劝降,便怒目而视,一语不答。据说当满族官员发怒举刀要杀时,他竟毫无惧色地伸出脖子,声称:“生为大明臣,死为大明鬼。”于是,皇太极改变方式,用逼辱和虐待来消磨他的意志,将他“拘锁北馆”,不给饭吃,只给豆汁喝。洪承畴以硬对硬,毅然绝食,“米浆不入口者七日”。

  朝中智囊不会不懂“士可杀不可辱”的道理,争取洪承畴这样重名节的大人物,必须重在攻心,礼贤下士;逼辱和虐待只能逼他走绝路,正好“杀身成仁”,以死保住英名。通常情况下谋士们的意见是皇帝决策的基础。但朝廷的现实政策有误,智囊们很少敢直言纠正。

  皇太极在永福宫遇到的会是完全相反的情形。以庄妃的智慧,她能看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更能直言敢谏,指出逼辱和虐待不可取,献计献策,探寻切实可行的办法。庄妃给皇太极出了什么主意,各种书籍记载不一,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她的计策起了重要作用。把有关记载和皇太极改变对待洪承畴的诱降之策结合起来,能看出大致的脉络。首要的是改变饥饿虐待之策,设法使他活下去,给他喝点人参汤,劝他进食,并以美食招待;不急于求成,适当等待,投其所好,顺其自然;重在攻心,导之以理,解开他心里的疙瘩,打消他的顾虑,使之心服;派去劝降的人要言行得体,待之以礼,必要时皇上躬亲前往。

  皇太极差人以亲切体贴的态度送人参汤侍候洪承畴的同时,派内秘书院大学士、汉官范文程前去开导劝诱。

  范文程(1596—1666年),沈阳人,汉族,出身名门,18岁中沈阳县秀才,天命三年(1618年)后金攻取抚顺时被俘,隶镶红旗下为奴。皇太极即汗位后,因其才华、智谋出众,效力有功,得到赏识,开户并任职。建立文馆,范文程被选入。后改文馆为内三院,被任命为内秘书院大学士,成为不可或缺的智囊人物。皇太极派他去说降洪承畴,除了他也是汉族外,主要因为他善于以理服人;同时他的学识、才能、地位使对方无法轻视。但洪承畴还是谩骂,范文程仍耐心安抚,边谈边留心观察,发现屋梁上的尘土偶尔落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一再用手拂去。于是,立即回报皇太极,肯定地说:“洪承畴不会死。他连一件衣服都这样爱惜,又怎能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呢?”这一新发现,极大地增强了皇太极劝降洪承畴的信心。

 光阴似箭,转眼月余。皇太极得知洪承畴不仅完全稳定下来,饮食正常,且颇有降意后,立即于五月初四日亲临其住处,以探望的姿态,嘘寒问暖。一则是表示大清皇帝器重人才的诚意;二则给洪承畴下台阶的机会。皇太极见他所穿衣服已经破旧,立即将自己身上的貂裘脱下,披在洪承畴身上,并轻声问:“先生还感到冷吗?”洪承畤以一敌国囚徒,蒙受皇帝的温暖关怀,内心不胜感激,两眼看着皇太极,不知说什么好。过了好一会儿,叹口气说:“真命世之主也!”于是,跪在地上向这位真命天子叩头请降。皇太极忙将他扶起,说一些赞赏欢迎的话,才启驾回宫。当夜就派人给他剃发。次日下午,在崇政殿召见。诸王、贝勒、大臣排列两边,洪承畴仍穿着破旧的明朝官服,当众行三拜九叩首大礼,正式向皇太极投降称臣。

  皇太极赐穿清朝大臣官服,赏赐金银绸缎布匹,及其他大量日用物品,并陈百戏作贺。清朝诸将认为皇帝对洪承畴恩遇过隆,很是不满,质问:“洪承畴只不过是一个在押的囚徒,为什么待他如此隆重?”皇太极先反问:“我们大家之所以不辞劳苦,风里来,雨里去,究竟打算干什么?”大家回答:“想得中原啊!”皇太极笑着说:“比如说我们走路,大家都瞎眼,看不见路,现在得到一位引路人,我怎能不高兴呢?”大家听后恍然大悟,原来是为进兵中原做准备,都佩服皇帝的高瞻远瞩。

  洪承畴投降后,皇太极优礼有加,得闲便与他谈论明朝的政教、礼制、风俗、军制等,但“不强令服官”,不急于委任,不事张扬,使洪承畴降清消息处于封闭状态。明朝崇祯皇帝,只知他被俘后“义不受辱,骂贼不屈”,不知他最终降清的事实,又轻信洪承畴被清军“碎体而亡”的谣传,以洪承畴为节烈忠臣,大加痛悼。后听说洪已降清,便长叹一声,始命罢祭。而此时,大明王朝自身难保,已顾不上其他。

  总之,洪承畴归降一事完满解决。不需多说,起决定作用的是皇太极的高瞻远瞩,英明决策,并亲自出面,示之以诚。文臣范文程等做了大量说服工作,落实皇帝的意图。庄妃在背后辅助皇太极,在劝降的策略和工作过程,注入了她的智慧和女性特有的细密、缓和、关爱、周全的工作方法,是她为大清国奠基事业立下的一项功劳。

 在庄妃如何帮助皇太极招降洪承畴的问题上,信史与某些野史演义作品或传说的歧义很大。归结起来,前者认为是用政治谋略攻其心;后者则大书特书庄妃亲自出马用色情诱惑其人,如《清宫秘史》等书甚至绘声绘色地描写庄妃与洪承畴同床过夜。

  这种描写,毫无根据,与事实相距太远。首先,后妃未经皇帝准许,不能擅自离开后宫;而清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充满信心和活力,皇太极绝不会黔驴技穷到拿高贵的皇妃做赌注的地步。其次,庄妃为人安稳本分,有政治头脑,既不属于风骚轻佻女子,也根本不会提出亲自去勾引洪承畴的劝降方案;即使派去侍女,也主要是以女性的耐心与温柔,设法劝饮人参汤,延续他的生命。再次,当时摆在洪承畴面前最尖锐的是生与死、降与不降的矛盾。要死,必求美名;要降,不愁没有美女、佳肴。洪承畴是明白人,绝不会明知是当今皇妃,仍与她在床上厮混。因为这种事本身就是死罪,如此被杀与拒降被杀不同,那将会身败名裂,遗臭万年。《洪承畴传》作者王宏志,审阅史料,进行研究,结论是根本没有庄妃去看望洪承畴之事;洪承畴在个人生活上很遵守儒家道德,并没有什么风流之举。笔者相信这个结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皇太极都搞不定的洪承畴,为何败在孝庄裙下?
洪承畴的投降真的是因为庄妃?他成为明朝的掘墓人
《孝庄秘史》范文程提出由大玉儿去劝降洪承畴 多尔衮极力反对
倍受争议的明清历史人物——洪承畴
孝庄为劝降敌军将领,嘴对嘴给他喂人参汁,还不惜陪伴洪承畴数夜
那些成为笑料的历史豪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