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代居然就有汉语拼音了?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明代汉语拼音教材《西儒耳目资》。封面上写着天啟丙寅孟春望日,就是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十五。(孟春为春季第一月,望日为月圆日指十五日)

明代汉语拼音,以明代普通话为标准音

那么什么是明代普通话哪?答案就是直隶官话

直隶,明清时代直接归中央管理的地区。明代有南北两直隶,南直应天府,俗称南京,是朱元璋建立明朝时定都的地方。北直顺天府,俗称北京,是燕王朱棣后来迁都的地方。

官话,不是老百姓的日常用语。而是官方及文人专门使用的语言,类似于普通话。毕竟中国那么大,口音那么杂,总让皇帝猜大臣在说啥多着急。

所以直隶官话就是,明代标准普通话的意思。考虑到朱元璋、朱棣都是南直隶地方人,所以这直隶官话免不了有“蓝鲸”(南京)味。

▲明代南直隶地图,大概包括江苏、安徽、上海地区

▲明代罗马字母注音和现代拼音对比。其中入音,北方汉语已经没有了,直隶官话的入声类似于南京、安徽地区的方言入声,是一种短促的喉音发声方式。

字母拼音发明前,中国已经在使用汉字拼音

▲古代韵图:约五代时期《韵镜》,可以看到音调根据宫、商、角、徵、羽五音确定或者反过来,语言的五声形成了五音。

▲古代韵书:宋代《集韵》,以汉字形式确定声母韵母,“”为切,取声母,取韵母。但“”和“”读什么哪?切,不认识“笼”就没法查“东”,陷入“笼东”死循环。

中国古代使用韵书记录汉字读音,使用反切法拼出一个字的音,X=A+B的形式,X的读音取A的声母+B的韵母组成,例如上图。

韵书的由来一般认为与古代天竺僧人来华有关,这种在天竺使用的注音方式梵语里称作悉昙(siddham),就是将梵文元音一个个轮流与辅音相拼而制成音节表。后来有人使用这一方式将汉字也编成了韵书,韵书最早的形式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

韵书反切法局限性在于:

1、需要使用很多汉字,并且必须确定其读音。

2、切字时需要切准确。

3、检索不便。

4、有些音不准确。

所以使用韵书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不适合用来当启蒙教材,只能当工具书。

使用欧洲字母注音

大家都知道,西方字母属于表音文字,而汉字重在表义。所以西方人看古文能读出来却不一定知道意思,而我们看古文知道意思,但读音却可能有了差别。两者结合就完美的把音义都记录了下来

1583年意大利人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年10月6日-1610年5月11日)前往明朝居住。在明朝颇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称为“泰西儒士”。他是天主教在华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

他在华期间和徐光启等人翻译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并将很多欧洲的科技、宗教书籍翻译成汉语。他第一个提出了使用罗马字母为汉字注音的想法,并在此后使用拼音法编著了《西字奇迹》

1667年荷兰出版的《中国图说》中的利玛窦和徐光启

《西字奇迹》部分内容,被收录于程君房所著墨谱《程氏墨苑》

趋于完善的字母拼音系统

▲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1577年3月3日-1628年11月14日)

耶稣会士法国人金尼阁万历三十八年 (1610年) 抵达澳门,次年到达南京。1613年被召回欧洲。1618年,他搜集了欧洲7000多部图书,带着邓玉函罗雅谷汤若望傅汎际等一批新招募的传教士再次赴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 抵达中国。他在华期间主要进行翻译和研究汉文化的工作,他将《五经》翻译成了拉丁文定名《Pentabiblion Sinense》,可惜未能传世。

明熹宗天启四年(1624年), 中国人韩云请求耶稣会派西方传教士到山西传教,耶稣会便派金尼阁前往。同年金尼阁来到山西省绛县,住在韩云家里。早先利玛窦创制的罗马字汉语拼音教材“字学音韵之编”已经在耶稣会中传播,所以金尼阁随身携带,遇到听不懂、看不懂的字,随时拿出来查询,这让没有接触过字母拼音的韩云很惊奇。

▲金尼阁将五音转换为五线谱

▲通过转动不同环拼出字音及音调

韩云(字景伯),万历四十年乡试及第,曾在汉中为官,《直隶绛州志》称他:“藏书数万卷,于星象、音韵之学无不究心。”所以金尼阁应韩云的请求,教韩云拼音方法,自己也得到了向韩云学习音韵学的机会。两人就这样编出了一本《西儒耳目资》。

王徽(1571一1644),字葵心,号良甫,又称了一道人,陕西径阳人。天启二年进士,也曾为官。此时王徽在陕西创办教会,于是金尼阁又被派往陕西。王微看过《西儒耳目资》后建议出版,于是同金尼阁用了半年的时间修订,之后王徽又拉到了赞助。

明天启六年(1626),《西儒耳目资》首次在陕西西安出版发行,后来又在杭州出版。

▲《西儒耳目资》之《列边正谱》篇,除了金尼阁的名字,还可见韩云、王徽的名字



以下为我手头的《西儒耳目资》




400多年前,随着西学东渐,许多种外国人为学习汉语而制定的拼音方案陆续问世。其中意大利人利玛窦的《西字奇迹》和法国人金尼阁的《西儒耳目资》是最早的两种。但是这些拼音方案都是为了方便外国人使用的,能否真实还原当时的语音还有待考证。

但其探索性的尝试,为之后汉语拼音的发展提供了方向。1892年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成为中国人自己制定的拼写汉语的方案。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母》和江亢虎的《通字》、1909年黄虚白的《拉丁文臆解》、1928年蔡元培倡导的《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等方案都属于拉丁字母拼音方案……。

直到1958全国小学的语文课本开始采用《汉语拼音方案》,才真正推动汉语拼音走向普罗大众。

特别是比较日文的假名、韩国的谚文,以及采用斯拉夫字母、阿拉伯字母等非拉丁字母的文字,都必须另外制定拉丁字母的转写方案,才能使用国际通用的计算机键盘实现信息化。而《汉语拼音方案》让不表音的汉字轻易的走入了互联网世界,给汉字插上了自由的翅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汉语拼音的由来
汉语拼音化是从何时开始的?是谁开创了中国最原始拼音字汇的先河?
金币和石刻上的“拉丁字母”
漫谈格律诗词(4)
速學漢語拼音
明着大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