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上以弱胜强,料罗湾之战的意义何在?推迟了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

1568年,尼德兰爆发延续八十年的反抗西班牙统治的战争。1581年,北部七省成立联合省共和国,亦称荷兰共和国。至1648年,西班牙正式承认荷兰独立。在此期间,荷兰大力发展海洋事业,到十七世纪中叶,荷兰的经济实力和海军力量占世界第一位,素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1580年 (万历八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兼并,西班牙人控制了里斯本的市场。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阻止荷兰商人转运东方商品,反叛的尼德兰商人无法再自由地与葡萄牙人贸易。为了取得他们餐桌上的香料和身上所穿的丝绸,16世纪末,荷兰便开始不断地派船前来远东地区。

荷兰舰队

1596年6月,荷兰船队抵达了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商业城市万丹。1604年 (万历三十二年) 和1607年 (万历三十五年),荷兰人两次企图与中国直接进行贸易,但没有成功。转而通过在日本平户和爪哇的走私商人购买中国的商品。

1619年,荷兰占领爪哇岛的雅加达后,将该地更名为巴达维亚,作为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府的正式驻地,是荷兰在远东地区的桥头堡。1622年 (天启二年)六月,荷兰舰队司令雷约兹再度率军侵入澎湖筑城,并多次派舰队向我福建沿海侵掠,明军以武力迫使荷军撤走。

西方殖民势力进入远东地区

1624年2月,荷兰东印度公司趁明朝统治者忙于镇压农民起义和与后金作战,无睱顾及海上,强行侵入我国台湾,对岛上人民进行殖民统治。

荷兰人到来时,携带着一种新型火器,明人称荷兰人为“红夷”,因此称这种新型火器为“红夷炮”。

红夷炮示意图

这种火炮是一种前装滑膛炮,其身型经过巧妙的设计,炮身很长,管壁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低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形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火炮设有准星和照门,可以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

这种科学的设计使得红夷炮相对于明朝之前的佛郎机、将军炮等火炮威力更大,射程更远,准确度更高。

在荷兰人撤离澎湖之后,为了维护主权,保护沿海的百姓不被荷兰人和海盗劫掠,福建地方官员就开始加强福建沿海及澎湖地区的防务。红夷炮不仅被装备在城防中,还被配备于战船之上。

明朝的兵船

根据《兵录》中记载的一种明朝炮船,其下层甲板载有6-8门红夷炮、12-24门500-1000斤火炮,用于攻击敌人的船体;上层甲板布置百子统、佛郎机等炮,用于攻击敌船上的人员。大致一船用火炮50-60门,大大多于明朝以往战船。

此时,郑芝龙作为一股武装海商势力崛起了。郑芝龙是福建南安石井乡人,18岁那年,离家投靠在澳门做生意的母舅黄程。在澳门期间,他很快就学会了葡萄牙语,能够从事通事(翻译)的职业,并且在澳门皈依了天主教。离开澳门后,郑芝龙往来于东南亚各地,后辗转于日本平户经商,并投靠大商人李旦,开始从事台湾至日本的贸易,逐渐成为李旦的得力助手,深得李旦的信任与赏识。

1624年 (天启四年),在明人与荷兰人的交涉中,郑芝龙因通晓多种语言,被李旦推荐担任荷兰人的通事,协助谈判。1625年 (天启五年),李旦病逝于日本,郑芝龙把握时机,趁势崛起,成为中国东南沿海一支不可忽视的海上武装力量。

郑芝龙像

天启、崇祯之交,福建灾害频发,匪患频起。1626年 (天启六年)春,郑芝龙在金门、厦门树旗招兵,以“劫富济贫”为旗号,招募大量兵士。给人以《水浒传》中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好汉印象。

郑芝龙主要在沿海抢掠前往吕宋的中国商船,并不伤人性命;也很少以沿海平民为抢劫对象,反而给予贫民钱、粮。甚至还组织了破产的农民向台湾移民,并给予其耕牛与农具,促进了台湾岛的开发。

郑芝龙纵横东南海上,所向披靡,官兵疲于奔命,莫可奈何。甚至总兵官俞咨皋与海贼许心素联手都不是其对手。1627年 (天启七年)十月,郑芝龙攻陷厦门,总兵俞咨皋败逃,许心素被杀。郑芝龙以厦门、金门、安海等地作为自己的大本营。

占领金厦的郑芝龙武装集团

明代后期厦门、金门及其附近的海域成了明代海外贸易枢纽,更是商船出海贸易的始发港。谁控制了金门与厦门,谁就掌控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于是,郑芝龙以金、厦为基地,开始打造一支按照“荷兰人的模式”建造的舰队。

邓芝龙舰队中的船只不论是坚固程度,还是火炮数量均要比明朝一般的战船强上许多。这是由于郑芝龙年轻时曾在澳门打拼,其女婿便是澳门铁匠的儿子,而且郑芝龙还曾替荷兰人劫掠到吕宋贸易的中国帆船。所以郑芝龙可以凭借与洋人独特的关系,从澳门和荷兰人那里获得大量的红夷火炮,以至其战船所配的红夷炮数量非一般倭寇、海盗可比。

明政府曾有官员登上了郑芝龙的战船,并将其武备记载了下来:“阅其战舰,坚原如铁城,每船可安置大铳二十四位。”按上述史料记载,郑芝龙战船的双层甲板均装备带有环栓能够拖动的火炮,其一艘战船上就配备了24门红夷大炮。

中式“洋船”

而如前所述,当时明军的战船上至多也只有6-8门。因此,郑芝龙战船上的大型火炮数量是明军的3倍以上,这使得明军水师在面对郑芝龙的舰队时很难有抵抗的能力。

郑芝龙的船只大多是从事远洋贸易的大型“洋船”。在外文文献中也被称为“戎克船”,泛指中国帆船。除“洋船”外,郑芝龙还有两种专门用于作战的战船——乌尾船和鸟船。

其中,鸟尾船体型最大,可承载三四百人,是一种大型的桨帆船。因其造价高昂,数量在舰队之中最少。在冲锋时,多担任先锋冲犁敌船,与敌人接舷展开白刃战。

乌尾船

舰队中的另一种船只——鸟船承担与敌人进行远距离火炮对射任务。在荷兰人所画的《福州城图》中,我们还可以一睹这种大型鸟船的真容。其中,单层的大鸟船两侧有数个炮眼,估计可以安放8~11门大炮。双层甲板的大鸟船船体明显要比单层甲板的鸟船大得多,并且为双层甲板,一侧的炮眼就有9个,照此推算,可以装备18门以上的大炮。

以乌尾船和鸟船为主力,郑芝龙构建了一支强大的舰队。1628年 (崇祯元年)七月,明廷招抚郑芝龙。郑芝龙表示愿以“剪除夷寇、剿平诸盗”为己任,九月就抚于福建巡抚熊文灿,率部降明,诏授海防游击,任“五虎游击将军”。

鸟船

在明军的协助下,郑芝龙成功地剿灭了沿海的各股海盗。此时,中国沿海还剩下两股更强大的势力,那就是海盗刘香和荷兰殖民者。

刘香,号刘香佬,身材矮小,性格骁勇,勾结无赖为盗,在粤东、碣石、南澳一带劫掠商船,其团伙有万余人。1632年 (崇祯五年)十月,刘香率船百余艘、海贼万余人准备与郑芝龙决雌雄。

十月十八日,新上任的福建巡抚邹维琏亲自督战,并令明军北路参将宗除荫攻贼之后,水标游击张超攻贼之中,郑芝龙率大军攻贼之首。两军相互击战,对持数日。

二十五日,北风转南,郑芝龙率部下船只由白犬洋占据上风向。二十六日辰时,明军水师与刘香对阵,双方舰队携带数百门火炮,相互炮击,致使“声如雷,山岳动摇,海水飞立,士民登高望者无不震惊”。这是有史以来中国征战双方使用大量火炮互相炮击的第一次海战。

海战场景

激战一直持续到晚上,最终郑芝龙取得了这次海战的胜利,将“贼船焚溺与铳毙死者不可胜数,贼尸、货物漂流盈海”。郑芝龙一方也死了约有800-1000人。

刘香侥幸逃脱,向南方驶去。郑芝龙兄弟“矢心灭贼,如猎逐免,不杀不休”,紧追刘香不放。巡抚邹维连再发火药、大弹等物资给郑芝龙的舰队提供补给,并令郑芝龙“乘胜长驱,紧追入广”。

1633年 (崇祯六年) 4月,郑芝龙与刘香在广东再次交战。在这场战斗中,双方的损失惨重。刘香损失了13艘大戎克船和20-25艘小戎克船,以及很多人员。而郑芝龙则损失了1000人及七八艘船。

早在1633年2月,时任荷兰驻台湾地方长官的汉斯·蒲陀曼(HansPutmans)返回巴达维亚述职时,就提议利用郑芝龙忙于对付海盗刘香、无法抽身的时机,荷兰东印度公司应派遣一支强有力的舰队,以武力迫使中国沿海的地方官府屈服。荷兰东印度公司也赞成此提议。

谋划于暗室的殖民者

7月7日,蒲陀曼率舰队攻击了南澳下,烧毁船只并抢夺这些船上的货物,之后,前往漳(州)厦(门)。7月12日,汉斯·蒲陀曼趁郑芝龙在福宁剿匪,突袭了厦门港。一共摧毁了郑艺龙25-30艘战船,这些船都配备完善,架设有16门、22门到36门大炮;另外还有20-25艘其他小战船。

蒲陀曼在偷袭成功后,试图与中国地方官员重启谈判,同时,指使属下继续劫掠,率领海船前往漳州湾以南14海里处的铜山,扫荡了铜山城前的村庄,抢走了300多头牲畜。

为了对付郑芝龙,蒲陀曼与刘香结成联盟,刘香等派56艘帆船加入了蒲陀曼的舰队。荷兰人伙同刘香等海贼劫掠海上,成了明朝的心腹大患。

横行于中国沿海的西方船只

为此,福建巡抚邹维琏于八月十二日便抵达漳州,调集诸将,集合闽省舟师。因郑芝龙手握重兵,部多骁将,船坚器精,所以命其为前锋。以南路副总兵高应岳为左翼,泉南游击张永产为右翼,澎湖游击王尚忠为游兵。

9月13日,明军舟船渡过海澄,邹维琏誓师督战,诸将歃血为盟,开驾出征。于15日到达鸟沙头,并在此得知荷兰的9艘夹板船及刘香贼船50余艘正自南北上,在外洋游移。邹维链遂会集各路明军舰队,督率各官兵一起立下战书,准备与荷兰人决一死战。

18日,明军舰队逆风航行至围头,荷兰海盗联合舰队亦逆风至料罗湾。22日早,明军击鼓进军,各将领自围头出发,直接驶向料罗湾。

明军舰队出征

这次明军舰队总共有140~150艘战船,其中50艘是大型战船,由乌尾船和鸟船组成。剩下的百余艘皆是中小型战船,其中占大多数的是火船。

这种火船体型非常小,每艘船只配水兵5人,船上装载灌油、蓑衣、苇草等物,靠近敌人船只时,将火船钉挂在敌船四周,点燃船上的引火物,引燃敌船。

明军将舰队分成两队,一队抢占荷兰舰队的上风向,一队绕到荷兰舰队的后方。尽管明军舰队看起来“配备有相当的大炮与士兵”,但蒲陀曼仍然极度自信,认为自己的9艘夹板船连同刘香的50余艘战船,“在神的帮助下”足以摧毁由150艘中国帆船组成的明军舰队。

明军火船

蒲陀曼之所以这么自信,也有他自己的道理:

第一,荷兰人在之前偷袭厦门、铜山屡次得手,战果丰厚,且过程十分顺利,未遇到明军强烈的抵抗;

第二,明军舰队虽有150艘战船,但大型的乌尾船和鸟船只有50艘,其余船只大多数都是只载水兵5人的小型火船,兵力相比荷兰与刘香的联合舰队并不占绝对优势;

第三,荷兰人一直认为明军的战斗力是低下的,且士气低落,胆小畏战,不足为惧,以至于蒲陀曼认为自己只要停泊在原地不动就能击溃对方。

荷兰与刘香海盗的混合船队

很快,蒲陀曼为他的自负付出了代价,他并没有料到明军会直接冲向他的舰队。明军以郑芝龙为先锋,各路水师一齐进发。见此情景,荷兰人急忙向明军开火,“大铳火器齐发”,但明军官兵仍一往无前继续进军。作为回礼,郑芝龙同样对荷兰人展开了炮击。并在靠近荷兰船只后与荷兰人展开接舷战。并用火船焚烧荷兰人的夹板船。

明军与郑芝龙的英勇给荷兰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蒲陀曼眼里,明军成了疯狂的化身。“中国官兵拥了上来,犹如发狂绝望之人,完全不顾性命,对大炮、火枪及火舌烈焰都毫不畏惧。”

当时明军有3艘船同时钩住快艇Brouckerhaven号,并试图焚烧此船。虽然该快艇还从船头用步枪等火器拼命抵抗,但不久以后,该快艇自行引爆火药,炸裂整个船尾,随即沉入海底。”

除了Brouckerhaven号被焚毁外,Slooterdijck号也被明军4艘最大的戎克船钩住,明军跳进船中,虽然荷兰人曾两次将明军打退,但最后还是被接连不断跳进来的人数众多的明军所击破,数十名荷兰人被明军所杀,近百名荷兰人被俘虏。

荷兰舰船被围攻

这时,荷兰与刘香的联合舰队颓势已现。快舰 Kouckercke号被明军包围,快艇Wieringen号被许多明军的大型战船在后追赶,拼命向港外航去。

蒲陀曼见到明军的众多火船扑来,便率领Bredam号、Bleyswijck号、Zeeburch号、Wieringen号与Salm号想要逃脱战场。同荷兰人一样,刘香的船只连续被明军击沉,刘香的义子、副将也被明军俘获,损失惨重。

郑芝龙写道:“夹版焚者,火焰冲天,夷众溺者,尸浮满目。擒斩累累,似足以扬中国之威,而落狡夷之魄矣。”

蒲陀曼与手下惊惶不已,写道:“真实的情形是,他们全部舰队都准备成火船,不是要来交锋作战,面是要来钩住我们的船与我们同归于尽,虽然是装备精良的最好的大战船,也是一钩住我们的船,就放火燃烧起来。”

荷兰人认为明军的战船全是火船,其实并非如此,明军最大的战船乌尾船,制自广东,全身由铁力木所制,造价不菲,不可能将其当作火船这种消耗品。蒲陀曼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明军在进攻中焚烧敌船时,风向突然逆转,导致敌船的火势蔓延到了自己的船上。

荷兰舰船逃往外洋

在明军的追击下,蒲陀曼逃往外洋。郑芝龙差点将其抓获,但因狂风巨浪作祟,未能成功。在逆风条件下,荷兰人的船只速度占据优势,郑芝龙与其部下虽继续追赶,但是越追距离越远。

料罗湾海战是即将灭亡的明王朝与国力蒸蒸日上的荷兰进行的一场海战,是中国人第一次在海上击败西方殖民势力。这次胜利打击了荷兰的嚣张气焰,使其对明王朝发动战争的计划破产了,令荷兰人沮丧不已。

经过这场战斗,郑芝龙名声大噪。许多人都认为只有郑芝龙才能控制住荷兰人和海盗,掌握东南沿海的局势。之前同郑芝龙意见不合的邹维琏对郑芝龙的态度也大幅改观,甚至上奏朝廷称赞郑芝龙。

郑芝龙在料罗湾之役胜利后,便派人去台湾同荷兰人讲和,巧妙地安抚了荷兰人的情绪和利益。不久,郑芝龙便为荷兰人提供通商特权,以此避免荷兰成为敌对势力,并分化荷兰人同海盗刘香的联盟。

中国沿海形势图

同时,为了增加自己的贸易收入,他还允许荷兰人派遣船只到台湾通商,且鼓励中国商船到台湾贸易,每艘船上皆会悬挂郑氏令旗,以此来收取过路费,每艘船均要收取3000两白银。

在安抚荷兰后,郑芝龙便着手彻底消灭海盗刘香。但是刘香虽经料罗湾之败,其势力仍然强大,在1633年 (崇祯六年)年末至1634年 (崇祯七年)年初进攻盐州、厦门等地,屡次击败郑芝龙手下的将领,抢夺了许多船只。

1634年(崇祯七年)三月,刘香屯兵澎湖,想同荷兰人再次联合攻打郑芝龙。虽然刘香的兵力强大,但荷兰人并没有答应其请求,反而要求刘香尽快撤离澎湖。

荷兰人在回信中写道:“即请他尽快率领他的兵力离开澎湖转往中国沿海,并且要让前来大员(台湾)跟我们交易的戎克船自由地航行,不得攻击它们,或损害它们,否则,我们就必将把他当作敌人,并去跟一官(郑芝龙)合作。”

荷兰侵占台湾所建热遮兰与赤嵌城

刘香对荷兰人的反应感到不解,且相当沮丧失望。荷兰人安抚说,东印度公司与中国开战只是为了贸易,之后还将和刘香维持友好关系。

荷兰人的出尔反尔让刘香难以忍受。不久,他便对荷兰人采取了报复措施。1634年4月,刘香率大船攻击台湾热兰遮城和停泊在澎湖的荷兰帆船。刘香同荷兰人摊牌后,又南下到闽广一带活动,并在广河赤岗头与明军爆发冲突,明军以压倒性优势取得了胜利。

赤岗头大败后,刘香逃向雷州,郑芝龙督郑芝虎、陈鹏等在其后猛追,并在雷州白鸽彻底解决了刘香。这次战斗非常惨烈,郑芝龙的弟弟郑芝虎也在此战中阵亡。

明军出征

之后,郑芝龙掌握了东亚的海洋,依仗其军事力量,垄断了海上的交通贸易。侵扰沿海多年的海盗在郑芝龙的威势下也不得不臣服,纷纷加入他的旗下。海贼与荷兰人的威胁被消灭后,郑芝龙还为出海贸易的商船提供了军事保障,使海商们免于被海盗与荷兰人劫掠。

料罗湾海战后,郑芝龙杜绝了荷兰人和海盗对沿海人民的暴行。海疆的宁静与安全,为海外贸易的繁荣打下了基础,到崇祯十年(1637年)、崇祯十一年(1638年),每年驶往台湾贸易的中国商船就达百余艘。

但是这种好景并不长久。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1644年),正当郑芝龙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明朝灭亡了。郑芝龙的人生也即将在下一个十字路口转向。

郑成功收复台湾

由于邓芝龙在中国东南沿海的巨大影响力,以及对台湾岛的开发,使得明亡后,其子郑成功能够在金厦起兵,并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为台湾的回归和祖国的统一奠定了历史法理依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大战荷兰:“海上霸主”从次不敢对垒(6)
使命的召唤——郑成功及其事业 / 醉罢君山 / 第7页
大明王朝的水师:一支曾经称霸东亚的海上雄师
郑芝龙的崛起和他强大的舰队
料罗湾大捷——中国海盗的巅峰时刻
陈友谅战败身亡后,给明朝留下一份遗产,致使明朝称雄世界三百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