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下列事实不属于民事法律事实

一、好意施惠关系

概念:又称情谊行为,泛指不能再当事人之间产生合同关系的约定或承诺。

范围:下列“无偿”约定或者承诺为好意施惠关系:

  1. 搭乘便车
  2. 乘客叫醒另一乘客到站下车
  3. 顺路代为投递信件、代为购买零食(委托人与受托人间无法律关系)
  4. 约定请人吃饭,相约参加宴会、舞会、旅游、看电影
  5. 为人指路
  6. 为倒车的人打手势

法律效果:

  1. 不产生合同关系(承诺人爽约的,不产生违约责任或者缔约过失责任)
  2. 不排除侵权之债的成立(好意施惠关系中,另有符合构成要件的侵权行为发生时,仍可成立侵权之债)

二、法外空间

  1. ‬日出、日落、刮风、下雨等自然现象(假设未构成不可抗力);散步、读报、起床、睡觉、做梦等不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均不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变动,不属于法律事实。
  2. 引发宗教关系、同乡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恋爱关系、友谊关系的客观情况,亦不属于法律事实。

‬爱情与民事法律事实

原则:原则上,爱情不是民事法律事实,不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

例外:但是,若夫妻之间不再有一点爱情了(感情确已破裂),此时“缺乏爱情”的客观情况就具有法律意义,属于民事法律事实,其法律效果是:任何一方享有离婚请求权

三、婚约

  1. 婚约,在大陆,婚约(订婚)不是民事法律事实,不具有法律效力,婚约不是合同。
  2. 与结婚相关的问题是“彩礼”。需注意:“支付彩礼”的性质为附解除条件的赠予合同,当然是民事法律事实。支付彩礼应如何处理呢?原则上,赠与人不得返还已经支付的彩礼。但有例外,《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一)》第5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一)》第5条第二款规定:“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4、合同界域之外的约定

有些约定貌似合同(当事人为约定时,具有受拘束的法效意思),但是按其性质不宜适用《民法典合同遍》调整或者采用《民法典合同遍》调整将产生不公正的结果的,故被定性为“合同界域之外”的约定,不属于法律事实,不产生合同法上的法律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何谓民事法律事实?
论婚约及其解除之损害赔偿
按协议解除婚约后一方又“加码” 法院:驳回!
民法概述之民事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事实
《民法总则》与《公司法》不一致,如何适用衔接?
《民法典》溯及力问题中法律事实的认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