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北朝九史》笔记 17 北魏(三)

左光禄大夫(大臣的加官,以示优崇)崔浩精研经术,但不好老庄,称老子庄子的著作为「矫诬之说,不近人情」,是乱先王之治的败法之书。尤其不信佛法,说「何为事此胡神」。大臣们常攻击崔浩,拓跋焘不得已,保留崔浩爵位,让他停职在家。但朝廷有重大争议,拓跋焘总是召见他,听取他的意见。崔浩「纤妍洁白如美妇」,常常自比张良,认为自己考辨古制方面更胜张良。停职后,崔浩在家服食养性。

嵩山道士寇谦之自称曾见过老子降临人世,并传授他不进饮食和飞腾升空的法术,还说遇见了老子的玄孙李谱文,得授《图真经》六十余卷。寇谦之把书呈献给拓跋焘。多数大臣不相信寇谦之所言。唯独崔浩尊奉寇谦之,追随他学习法术。拓跋焘迎寇谦之及其弟子到平城(山西大同),在城东南建立天师道场,与会的常达数千人。

司马光论曰:老庄的著作,是要人们超脱生死,把生与死一样看待,轻视人世的来去进退。而要成仙的人,靠吞服丹药以求升天成仙,两者的思想是相反的「老、庄之书,大指欲同死生,轻去就。而为神仙者,服饵修炼以求轻举,其为术正相戾矣」,寇谦之却将两者合而为一,这是天大的错误啊!

拓跋焘崇信道教,道士寇谦之奏请建造静轮宫,称一定要建得很高,高到人在上面听不到鸡鸣犬吠之声,目的是想伸与天神相接。宰相崔浩也力劝拓跋焘兴建,于是,花费数以万计的财力物力,折腾了几年,未能建成。

拓跋焘本是节俭之人,吃饱穿暖就已满足。当初,百官请求加固京城、修缮宫室,引用《易经》说「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又引用萧何的话「不壮不丽,无以重威」。拓跋焘却引用古人所说的「在德不在险」,认为萧何的话不对,称赫连勃勃蒸土筑城,却为我所灭,而今天下尚未太平,急需人力,不宜大兴土木。

拓跋焘把财物看作是军队和国家的基础,不可以轻意浪费。为国捐躯的将士遗属或有功之家才能得到赏赐,皇亲国戚和达官显贵反而得不到。知人善任,有才干的士卒也能提拔为将,而不看重其出身「明于知人,或拔士于卒伍之中,唯其才用所长,不论本末」。赏不违贱,罚不避贵,即使是他最宠爱的人,也绝不纵容包庇。并称「法者,朕与天下共之,何敢轻也」

拓跋焘的缺点是过于残忍,杀人从不手软,杀完后又经常后悔。但也不会滥杀无辜,侍中(加官,侍从皇帝,殿中奏事,参议国政)古弼为人忠直,曾经因为上谷(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的皇家苑囿占地面积太大而请求减去一半面积,赐给贫民百姓。当他进宫奏请时,拓跋焘正和给事中(加官,侍从皇帝,掌收发文书,谏诤)刘树下围棋。古弼坐等许久,一直没有说话的机会,于是跳起来,揪住刘树头发,把他从座位上拽下,揪着他的耳朵,殴打他的后背,说「朝廷不治,实尔之罪」。拓跋焘大惊失色,放下棋子说「不听奏事,朕之过也,树何罪!置之」。古弼奏请削减园林之事,拓跋焘同意并称「苟可以利社稷,便百姓者,竭力为之,勿顾虑也」

拓跋焘去河西狩猎,诏令留守平城的古弼将肥壮的马给打猎的骑兵,古弼给的却是瘦弱的马。拓跋焘大怒,说「笔头奴敢裁量朕!朕还台,先斩此奴」。古弼头型比较尖,拓跋焘经常把他的脑袋比作笔尖,故称其为笔头奴。古弼得知后却说「吾为人臣,不使人主盘于游畋,其罪小;不备不虞,乏军国之用,其罪大。今蠕蠕方强,南寇未灭,吾以肥马供军,弱马供猎,为国远虑,虽死何伤」,拓跋焘听说后叹曰「有臣如此,国之宝也」

拓跋焘去山北打猎,捕获了几千头麋鹿,让尚书派出五百辆车来运送麋鹿。传令者已出发,拓跋焘对左右将士说「笔公必不与我,汝辈不如以马运之」。果然收到古弼的奏表,称桑麻遍野,遭猪鹿窃食,鸟雁侵费,车辆应该先用于运输收割的粮食。拓跋焘说「果如吾言,笔公可谓社稷之臣矣」

公元438年,三月,拓跋焘诏命令五十岁以下的和尚,一律还俗。

公元444年,正月,拓跋焘诏令「王、公以下至庶人,有私养沙门、巫觋于家者,皆遣诣官曹,过二月十五日不出,沙门、巫觋死,主人门诛」。又诏令「王、公、卿、大夫之子皆诣太学,其百工、商贾之子,当各习父兄之业,毋得私立学校;违者,师死,主人门诛」

公元445年,卢水(疑在今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胡人盖吴聚众起义,自称天台王,置文武百官。各族胡人响应者有十几万人。

公元446年,拓跋焘亲征盖吴。二月,在长安的一座寺院发现许多兵器,怀疑和尚与起义军相通,于是下令斩杀所有和尚。查封寺院财产时,又发现酿酒的工具及州郡牧守、富豪们寄藏的无数物品,地下密室还藏匿妇女。崔浩向来讨厌佛法,认为佛法虚诞,害民伤财,因此谏言将境内的和尚斩尽杀绝,拓跋焘同意。寇谦之极力劝阻,未果,长安城的和尚悉数被杀,佛经和佛像遭焚毁。并诏令全国,毁佛像、佛经,和尚不管年纪大小都遭到活埋「诸有浮图形象及胡经,皆击破焚烧,沙门无少长悉坑之」。太子拓跋晃喜欢佛法,多次劝谏无果。只好拖延时间,缓发诏书,使和尚事先得到消息,以便逃跑藏匿,但北魏境内的佛塔、寺庙全都被毁。

八月,北魏高凉王拓跋那击败盖吴,俘获了盖吴的两个叔父。长安镇将陆俟认为不杀盖吴,战乱不会停止,不如释放盖吴的叔父,赦免他们的老婆孩子,让他们去杀盖吴。拓跋那采纳,不久后,盖吴被叔父所杀,叛乱被平定。

公元450年,拓拔焘任命崔浩和高允等人共同撰写北魏史书,称「务从实录」,崔浩信以为真,秉笔直书,将北魏皇室的污秽之事一一记载。书成后,作令史闵湛等人建议把国史刻在石碑上,立在郊外祭祀的神坛边,以彰直笔,崔浩采纳,费三百万工时,将史书全本刊刻于石碑,供往来路人阅读。崔浩向来不得人心,众多官员趁机上疏,称崔浩大肆张扬皇室丑事,居心险恶。拓拔焘大怒,诏令严查崔浩等人。

拓跋晃为保护老师高允,跟父亲拓拔焘说高允人微言轻,一切都由崔浩主管,请求赦免高允死罪。高允却说先帝事迹是我和崔浩共同撰写的。崔浩总揽全局,很少亲自撰写,反而我比崔浩写得多。拓跋晃再次将责任推给崔浩,高允再次重申自己所言为实。拓拔焘感叹「直哉!此人情所难,而允能为之!临死不易辞,信也;为臣不欺君,贞也」。于是,赦免了高允。

崔浩被下狱,拓拔焘让高允写诏书,将诛杀崔浩及幕僚、僮仆等共一百二十八人,全部人并夷五族。高允下不了笔,上书称崔浩罪不至死。拓拔焘大怒,下令逮捕高允。拓跋晃再次为老师求情,拓拔焘冷静之后说,要不是因为高允,将有几千人要被杀「无斯人,当有数千口死矣」,最终,崔氏满门被斩。崔浩被锁于囚车内,押往平城南郊,士兵们为解恨,在崔浩的头上撒尿,人们都说崔浩是遭到报应。与崔浩有姻亲关系的卢氏、郭氏、柳氏,一同被诛灭全族。史称「国史之狱」

公元451年,太子拓跋晃监国(主持国家事务),为政精明,洞察细微。太监宗爱为人阴险,多行不法之事,拓跋晃很讨厌他。给事中(皇帝侍从,掌收发文书、谏诤)仇尼道盛深受受拓跋晃的宠信,和宗爱不睦。宗爱向拓跋焘诬告仇尼道盛犯罪,仇尼道盛被斩首示众,很多东宫官员遭牵连被杀,拓跋晃忧愤成疾,病逝。拓跋焘后来得知太子无罪,很后悔。宗爱害怕自己被杀,谋划刺杀皇帝。

公元452年,拓拔焘被宗爱弑杀,享年四十五岁,在位二十九年。

皇孙拓跋濬年幼,秦王拓跋翰受征召入宫,宗爱不喜欢他。于是假传赫连皇后的命令,召见大臣兰延等人进宫。并埋伏宦官,击杀大臣。拓跋翰一并被杀,拥立南安王拓跋余登基。宗爱受任大司马,执掌军权,封为冯翊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封王的太监。

拓跋余对下属赏赐无度,以此收买人心,一月间,国库空竭。自己纵情声色犬马,不理政事。宗爱身居宰辅之位,总揽政务、专权跋扈,对公卿等呼来唤去。拓跋余渐感不安,谋划夺权。

同年十月,宗爱派人暗中弑杀拓跋余。大臣刘尼得知后,联合陆俟之子陆丽等人,秘密接拓跋濬入宫,拥立其登基,是为高宗文成皇帝。

宗爱被诛杀,并夷三族。

拓跋濬诏令各州郡县,允许建立一座寺庙。老百姓想当和尚、做尼姑的,允许自由出家,大州郡五十人为限,小州四十。

高允喜欢直言相谏,拓跋濬经常单独召见他,君臣二人长时间单独会谈,高允抨击时弊言辞犀利,拓跋濬有时听不下去,就命人把高允搀扶回去,并对大臣们说「高允者,乃忠臣也。朕有过,未尝不面言,至有朕所不堪闻者,允皆无所避」

与高允同时被征召的人,全都做了大官,而高允还只是著作郎,拓跋濬对大臣们说「汝等虽执弓刀在朕左右,徒立耳,未尝有一言规正;唯伺朕喜悦之际,祈官乞爵,今皆无功而至王公。允执笔佐我国家数十年,为益不小,不过为郎,汝等不自愧乎」。于是,提升高允为中书令。并尊称其为令公。当时,北魏文武百官没有俸禄,高允的儿子们入山砍柴到集市上卖,以此维持生计。拓跋濬到高允家探望,只见草房几间,屋内只有粗布被褥和用旧麻絮做的棉袍,厨房里只有青菜和盐。

崔浩曾说高允「丰才博学,一代佳士,所乏者,矫矫风节耳」。国史之狱时,崔浩在审问中被吓得浑身发抖,连话都说不出来。高允却声音高亢、条理清晰地阐述是非曲直,这不就是刚毅的风骨吗?宗爱掌权时,朝堂论事,公卿全都小步前行到宗爱面前,向他叩拜,只有高允一人,对宗爱长揖了一下而已,可谓高风亮节。

公元465年,文成帝拓跋濬去世。享年二十六岁,在位十三年。十二岁的太子拓跋弘继位,是为显祖献文皇帝。冯太后掌权。

公元467年,李夫人生下皇子拓跋宏。冯太后亲自抚养。并把朝政大权还给拓跋弘。

拓跋弘勤政,赏罚分明,拔廉黜贪。逢饥荒之年,废除各种杂税以改善民生。

拓跋弘从小就聪明睿智,刚毅果断,爱好黄老之学和佛学,常与大臣和僧侣谈玄论道,对荣华富贵看得很淡泊,甚至想出家修行。因太子年幼,打算把皇位让给叔叔、京兆王拓跋子推。中书令高允建议效仿周公辅佐幼主成王的故事。

公元471年,北魏献文帝皇兴五年,拓跋弘禅位于年仅五岁的儿子拓跋宏,是为高祖孝文皇帝,同年改年号为延兴。

拓跋弘被尊为太上皇,仍执掌朝政大权。迁居土质台阶的崇光宫,并在北苑兴建佛寺,名为鹿野浮图,让僧侣居住其中。

朝中的疑难政事仍由拓跋弘裁决,于是,下令不管案件大小,都要根据法律判决,不要动不动就上疏请示。拓跋弘尤其重视刑事判决,凡是死罪,很多都下令复审,有些囚犯被关押多年仍然没有定案。群臣颇有意见,拓跋弘说「滞狱诚非善治,不犹愈于仓猝而滥乎!夫人幽苦则思善,故智者以囹圄为福堂,朕特苦之,欲其改悔而加矜恕尔」

此前,仪曹尚书李䜣受宠,参与机密决策,负责撰写、发布诏书。因收受贿赂被人告发,李敷为其掩饰。李䜣之罪,按法应当处死。当时,李敷的弟弟李奕与冯太后通奸,拓跋弘打算除掉李奕,于是,派人暗示李䜣:如果能揭发李敷兄弟就可以免死。李䜣不忍心这样做,数次自杀未遂,正巧有人弹劾李敷兄弟,拓跋弘于是诛杀李敷、李奕二人。李䜣免死,被鞭打,剃光头发,发配到奴工营服役。

冯太后因情夫李奕之死,内心怨恨拓跋弘。

公元476年,孝文帝延兴六年,冯太后派人暗中下毒,鸩杀拓跋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太武灭佛,就连主张禁佛的道士寇谦之都感到害怕
北魏太武帝灭佛│846南北朝
释玄高:北魏太武灭佛,他的一生如幻如梦
《南北朝系列》北魏崛起之十:拓跋嗣巡行四境与确立王储
激荡四百年:崔浩当权力主全面禁佛,拓跋焘开杀戒佛门遭劫
南北朝第一谋臣崔浩为何突然被灭族?深度解析大案谜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