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农业科学与19世纪的英国农业发展有何关系?

19世纪中叶,英国农业迈向了高效化、集约化的新模式。

这一时期英国的农业单位面积产量增速显著,有效解决了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不足的问题,极大地推进了19世纪英国农业的发展。

那么今天我们就结合史料,来分析一下农业科学与此时的英国农业发展有何关系?

人工肥料与化学肥料

早在1815年前后,林肯郡的农民就已经将野兽的骨头用于农业。

骨头被碾成细碎的骨粉撒入土壤,为农作物提供了磷酸盐和氮,被认为是1815~1830年林肯郡农业产量迅猛提升的重要原因。

骨肥逐渐受到英国农民的青睐,受到骨肥滋养的土地面积也不断扩大。

数据显示,19世纪20年代初有6万英亩,19世纪30年代大约有10万英亩,19世纪50年代上升到15万英亩。

19世纪40年代,秘鲁的鸟粪又成为英国农民使用的另一大肥料。

彼时,科学家们提出,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吸收土壤中的矿物质,一味地消耗营养会让土壤变得贫瘠,这时候要向土壤归还被吸收的养分,归还的途径就是使用肥料。

但是由于秘鲁的鸟粪储藏有限,在1870年前后,英国无法再次进口鸟粪,只能使用其他肥料代替。

经过科学家的研究,骨头和鸟粪能够向农作物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磷酸盐,也就是“天然磷肥”,随后化学磷肥被发明出来。

1843年,为了研究氮对农作物的影响,劳斯开始了一次大规模的田地实验,并邀请化学家约瑟夫·亨利·吉尔伯特作为助理。

通过对试验田小麦和土壤样本的分析,证明农作物生长需要氮,但是其本身无法“固定”大气中的氮,需要种植豆科植物固氮,或是直接向土壤提供肥料氮。

随后,劳斯对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氮进行了研究,于1850年前后发明了氮肥。

数据显示,19世纪中叶后,英国化学肥料的使用量大幅增加。

1864年至1877年的13年里,农民使用的化肥的吨位更是翻了一番。

与此同时,巨大的化肥消耗量也推动了化肥工业的发展。

1838~1876年,英国磷肥制造工业每年使用近50万吨磷矿。

化肥制造过程中需要使用硫酸,19世纪80年代,英国硫酸的年总产量约90万吨,化肥工业使用的硫酸量可占总产量的1/3以上。

以此来看,在19世纪英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化学肥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农业机械化

土地和劳动力是构成农作物产量增加的两大重要因素。

19世纪化学技术的进步为土壤带来高效肥力,可以被称为“土地节约型”技术,机械技术应用于农业则属于“劳动节约型”技术。

当土地与劳动力两方面都有巨大进步时,英国农业便走向了“高产农业”模式。

与化学和生物技术相比,机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更为复杂。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农业机械化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除了与机械本身的大小型体以及可移动性有关外,更多受到劳动力供应程度的影响。

较早在英国普及的农业机械是谷物脱粒机。

脱粒是指谷物收割后将茎秆和籽粒进行分离的工作,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是一道重要程序。

当谷物产量较高时,手动脱粒就成了极其耗时且费力的工作。

1786年,苏格兰工程师安德鲁·米克尔发明了以水车为动力的脱粒机,节省了劳动力。

虽然脱粒机比人工手动脱粒效率更高,但是与劳动力价格相比,脱粒机还是比较昂贵,再加上存在不少以脱粒工作维持生计的农民,一用机器便失业,故而在19世纪初期脱粒机使用范围不大。

拿破仑战争期间,由于英国兵力的扩充,农村劳动力出现短缺,脱粒机作为节省劳动力的重要手段逐渐被农民接受。

直到战争结束后,脱粒机并没有因为农村劳动力变得充足而被弃用。

此时脱粒机带来的优势不仅是节省劳动力,更能够节约脱粒时间使谷物及时出售,从而提升谷物的出售价格。

到19世纪30年代,脱粒机的数量有所增加,但却减少了农民的就业机会,从而引起了农村骚乱。

1830年,英格兰东南部的东肯特郡农村地区爆发了骚乱,骚乱者砸毁的492台农业机械中有452台是谷物脱粒机,到1832年共有21个不同的郡爆发了2000多起骚乱。

从农村骚乱的范围来看,农业机械尤其是脱粒机的使用已经较为广泛了。

19世纪英国农民接受并使用谷物脱粒机最初的原因是劳动力短缺,这也吻合了发明农业机械的根本动机;

但是当人力充足而资本稀缺时,农业机械的吸引力会大大降低,故而劳动力的供应情况是影响农业机械普及程度的重要因素。

此外,谷物脱粒机之所以能够在众多农业机械中脱颖而出,较早在英国普及,也反映出农业机械化过程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固定机械比移动机械被率先采用。

由于农业以农作物生产过程为基础,农作物的生产是连续性的,故而农业生产也只能依次进行,不能形成类似工业制造过程的分工模式,更依赖于人力,限制了机器的优势。

同时,农作物生产需要机械的可移动性,但移动机械对技术的要求更高,因此农业机械化初期阶段多为脱粒机和抽水机等固定机械,移动机械通常出现在农业机械化的中后期。

随着机械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的发展,到19世纪60年代,蒸汽动力被应用于农业领域,“蒸汽犁的形象开始主导人们对农业的想象”

蒸汽犁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较多的一种移动农业机械,由英国工程师约翰·福勒发明创造。

当需要耕种时,将带有绞盘的蒸汽机放在田地边缘,通过绞盘上的绳索牵引犁具,进行耕地。

农业科研组织与农业教育

19世纪化学技术与机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有效应用,是农业科学进步的一种表现,农业科学研究从经验转向了实验。

英国皇家农业协会于1838年创立,“科学实践”是学会成员的座右铭,协会第一任主席厄尔·斯宾塞曾表示:

“农民应该通过适合他们的科学而获益,农业需要更广泛的科学应用”。

为了更好地鼓励化学、生物和机械的试验,传播农业科学知识,推广农业技术和成果,协会一般定期举行展览会。

自1842年起,协会所举办农业展览会的地点实行了轮换制度,英格兰和苏格兰被分成9个区,每个区轮流举办展览,具体的主办城市由该地区的城市竞争。

随着农业科学的进步,农业展览会展出的物品数量不断增加。

1841年在利物浦农业展览会上展示了312件,到了1876年伯明翰农业展览会上,共有6414件物品被展出。

农业展览会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观看,参观者由1853年的3.6万人上升至1876年的16万人。

在旧的英国农业委员会解散,国家农业部还未建立期间,英国皇家农业协会在农业技术和农业科学知识的传播中占据主导地位。

以促进英国农业发展为目标的另一个农业协会是高地农业协会,1784年在苏格兰的爱丁堡成立,高地农业协会会员虽然带有区域名称,但被视为是全国性的。

举办农业技术与农业机械竞赛是高地农业协会的重要活动形式,在1857年苏格兰佩思郡竞赛中,约翰·福勒成功地展示了他的蒸汽耕作设备,获得了协会颁发的200英镑奖金。

英国皇家农业协会和高地农业协会为最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科学知识提供了交流与展示的平台,具体的农业科学成果则多由科研人员在实验站中研发。

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业研究站是1843年创建的英国洛桑实验站,其创建者是英国著名化学家约翰·班纳特·劳斯。

在洛桑实验站里,劳斯发明了磷肥和氮肥,并和化学家约瑟夫·亨利·吉尔伯特首次进行了大规模、长时期的田地试验,将田地实验和实验室研究相结合,有效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无机肥料和有机肥料对农作物的影响。

洛桑实验站创办的同一年里,爱丁堡实验室也在苏格兰建立,与私人建立的洛桑实验站不同的是,爱丁堡实验室是由苏格兰化学协会支持的,该协会其实是一个农业自愿组织,因此爱丁堡实验室的研究内容离不开化学和农业。

随着农业科学的不断发展,农业科学的教学方面也逐渐受到重视,在英国皇家农业协会的帮助下,位于赛伦塞斯特的皇家农业学院于1843年创建。

皇家农业学院是一所专门从事农业教育的学院,传播农业科学知识、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学院受到英国皇家的支持和庇护,拥有皇家特许状以及颁发证书的权利。

皇家农业学院的农业教育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把“农业科学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际农场管理的培训相结合”,扩大农业教育的范围,各类型的农业学习者都可以获得自己所需的知识和经验。

到了19世纪90年代,英国的农业教育有了较大发展,1894年成立农业教育协会,协会成员曾经大都从事过教育工作,他们在协会中代表着与农业有关的一些机构,通过成员之间的交流和鼓励,推动农业教育以及农业研究的发展。

此外,英国第一所公立农业学校也于1894年建立,即位于英格兰肯特郡的东南农业学院,该农业学校由公共资金支持,专门为民众提供农业教育。

19世纪英国的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私人化,无论是英国农业科学协会和实验站,还是农业教育协会和学院,都是由皇家、私人、社会团体等支持的,英国政府并未参与其中。

这一时期,英国盛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对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培训一般都留给私人企业,直到19世纪末期,政府才对农业教育进行投资,建立公立农业学校,提供农业教育资金等。

因此,19世纪英国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教育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科学家,李比希主张“农业创新不应该再留给农场主和地主,而应该交给具备专业知识的科研人员”。

只有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的结合,才能有效推动英国农业的发展。

结语

19世纪英国出现了创造力的爆炸式增长,创新被用于提高工农业的生产效率。

在农业领域,科学进步与技术革新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机械化和高效化成为19世纪英国农业的特点。

化学肥料和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使用,提高了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使得英国农业进入“高产农业”,这一阶段也被称之为“第二次农业革命”。

也就是说,农业科学的进步,有效地推动了19世纪英国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文林,等主编.农业科学的进化[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8.

2. (英)M. M.波斯坦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第六卷)[M].王春法,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邹德秀主编.世界农业科学技术史[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4.(日)速水佑次郎,(美)弗农·拉坦.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M].郭熙保,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么使用稻麦脱粒机
工业和农业的复杂关系
浅议农机农艺融合
我国联合收割机行业发展将在2021年更进一步
​01 农业 指对各种农作物的种植
从英国圈地运动的真相和实质看资本的原始积累不是剥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