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远芬 | 贾三近与《金瓶梅》中的明代史实

前面,我已初步论述了《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是明代峄县的文学家贾三近。

但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考证工作还需继续进行下去。最近,我又查到贾三近所撰奏章二十二篇,诗、文、记、序等近三十篇;以及贾三近的父亲贾梦龙写的诗、词、曲等。

这些资料为我们证明贾三近是《金瓶梅》的作者,又提供了许多新的有力证据。

《金瓶梅》一书,假托宋事,而实际上所反映的是明季的社会现实。正因为如此,书中便必然要牵涉到许多突出的明代的事与物。

诸如:太仆寺马价银,佛道两教的轩轾,小令的盛兴,太监的煊赫,皇庄和皇木对人民的危害,以及盐税的使用,漕运的治理,香蜡的供应等等,皆属此类。

对于《金瓶梅》所显露出的这些史实,在吴晗先生1934年发表的〈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和蔡国梁先生1982 年发表的〈金瓶梅是一部自然主义的小说吗?〉两文中,都已提出过。

然而,吴先生列举这些史实的目的,是为了确定《金瓶梅》的写作年代。

蔡先生则是为了论述「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和巨大的历史背景」。而我却想重提这些史实来进一步证明《金瓶梅》的作者就是贾三近。

《新刻金瓶梅词话》

太仆,在汉代为九卿之一,掌舆马及马政。北齐以后设太仆寺,历代相沿。马价银是折色银的一种。

旧中国历代政府赋税中,原定征收的实物称为本色,改征其他实物或货币称为折色。

明初,本色专指米麦,折色范围较广。中叶以后,赋税折纳银两日多,这种折征就称为折银或折色银,亦称轻赍。

《明史》卷九十二〈兵志‧马政〉载:

成化二年,以南土不产马,改征银。四年始建太仆寺,常盈库,贮备用马价。隆庆二年,提督四夷馆太常少卿武金奏请卖种马,穆宗可金奏,下部议。部请养卖各半,从之。太仆之有银也,自成化时始,然止三万余两。及种马卖,银日增,是时通贡互市,所贮亦无几。及张居正作辅,力主尽卖之议。……国家有兴作赏赍,往往借支太仆银,太仆帑益耗。

《明史》卷七十九〈食货志‧仓库〉又载:

太仆则马价银归之。隆庆中,数取光禄太仆银,工部尚书朱衡极谏,不听。由此两条可知,太仆寺贮马价银,始于成化四年(1468)。但,政府开始向太仆寺支借马价银,却是一百多年后隆庆二年的事情。

《金瓶梅》第七回中有这样一段话:

常言道,世上银钱倘来物,那是长贫久富家。紧着起来,朝廷爷一时没钱使,还问太仆寺支马价银子来使,休说买卖人家,谁肯把钱放在家里?

我们把这段话和上述《明史》记载相对照,即可得出结论:

《金瓶梅》一书定写于隆庆二年之后。既然我们认为贾三近是《金瓶梅》的作者,那么,他与太仆寺马价银这件事有什么关系呢?

1. 贾三近隆庆二年中进士入京做官,这正是朝廷开始向太仆寺支借马价

2. 「隆庆二年,提督四夷馆太常少卿武金奏请卖种马,穆宗可金奏,下

部议。」说明马价银也是「提督四夷馆太常少卿」职权范围内的事。

而三近─甲戌(1574),以久次擢太常少卿。其年,车驾初祀南郊,公以礼官侍祠,赐白金绯币。三年考绩,……改督四夷馆,稍迁大理左右少卿。(〈贾三近墓志铭〉)

这就是说,在「武金奏请卖种马」五年之后,贾三近也接任了太常少卿之职,不久又改督「四夷馆」。因此,贾三近和武金一样,也是有权处理太仆寺马价银的当事人之一。廷缺银,并不单是向太仆寺一家支借,同时也还括取「光禄」「太仓」。

而贾三近1580 年迁为南京光禄寺卿,未之任。1584 年又起为光禄寺卿,却是真干了一段时间。这又意味着,贾三近甚至曾亲手把光禄寺的银子借给朝廷过。

〈贾三近墓志铭〉中又有:「女二,……一适太仆少卿刘不息男生员润。」原来,贾三近的亲家公刘不息(济宁人)就是一位太仆少卿。

朝廷向太补寺支借马价银,贾三近自然会知道得清清楚楚。在贾三近所撰〈严杜妄请以重边储疏〉中,还有这样一段话:

伏睹皇上御极之初,首颁明诏,中间一款:各处钞关本折输征,折色解部济边,本色解送天财等库……当今足财之路渐减于初,而九边财用之繁大增于旧。

如:大同年例原止七万两,今则加至五十四万有奇。宣府年例原止八万两,今则加至三十三万有奇。延绥年例,原止三万两,今则加至三十二万有奇。蓟州、密云、昌平原无年例,今蓟州加至四十余万,密云加至三十六万,昌平加至十二万。

他若辽东岁加至二十万,山西岁加至二十三万。固原、宁夏、甘肃等镇,或八万,或六万,或五万,亦皆岁有增益。

大约通计,各边年例自正德辛巳以前犹止四十三万尔,至嘉靖庚戌之后以至于今,则渐加至二百七十余万矣。

边费日增则财用日广,财用日广则需财日急。征输办解,朘小民之膏血,不足以供之。所赖增益其所以不及者,不能不取足于关津山泽之利也。

这段话写于万历二年。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贾三近不但对自正德至万历年间的国库财用情了如指掌,而且对朝廷为什么要支借太仆寺马价银的原因,也认识得极为透彻。

上述五点,足可让我们知道,《金瓶梅》中所写的「太仆寺马价银」这件事,与贾三近有着至为密切的关系。而且,也只有像贾三近这样的人,才有可能了解这种宫廷内情,并把它写入小说之中。

或者说,懂得什么叫「太仆寺马价银」,并且知道朝廷曾向「太仆寺支马价银子来使」,是《金瓶梅》作者应具的条件之一。

贾三近是符合这一条件的。有人认为,《金瓶梅》的作者可能是一个不得志的落魄知识分子。

但,有了「支借马价银」这一条,这种说法就很难成立了。因为身居草野的人,是难于了解这种国家最高层的经济内幕的。

明代开国之初,佛道两教并行。天顺、成化间,佛教地位在道教之上。

嘉靖时,陶仲文和邵元节之流得势,世宗每日在西苑作醮,道士又倍受渥宠。但到了隆万之际,道教遭到冷落,佛教则声势煊赫起来。

《金瓶梅》中,六十二回,六十四回,六十七回等,虽也写及道教,然综观全书却是偏重于佛教的因果轮回、天堂地狱思想。

如:八回、六十二回延僧追荐,三十九回、五十一回、七十四回读经宣卷,五十七回、八十八回布施修寺,四十九回胡僧游方,以至最后一回,西门庆转世为孝哥被和尚幻化而去,全书以一首宣扬佛家教义的七律诗作结束:

闲阅遗书思惘然,谁知天道有循环。

西门豪横难存嗣,经济颠狂定被歼。

楼月善良终有寿,瓶梅淫佚早归泉。

可怪金莲遭恶报,遗臭千年作话传,

所有这些都说明了,《金瓶梅》的作者是一个熟悉佛教经籍并崇尚佛教思想的人。

正如徐朔方先生所言,他的主观创作意图是劝人向善,「苦口婆心,恨不得人人立地成佛」,只是「由于过分重视细节描写」,「不知不觉地违背了本意」产生了「诲淫的客观效果」。[1]

贾三近是不是一个熟悉佛学、崇信佛教、劝人向善的人呢?答案也是肯定的。

这有贾三近所写的〈古城泰山行宫记〉〈天柱山重修佛母塔文笔峰记〉和〈重修净土禅寺记〉等三篇文章作证。

从这三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知道贾三近不但熟谙「三乘」「四谛」(即《维摩诘所说经》)《梵书》(即《净行书》)、、等佛教的基本教义,而且读过《维摩经》《大庸内典录》等重要佛教典籍。

在〈天柱山重修佛母塔文笔峰记〉中,贾三近说:

善慧大士所称七佛,俱有母氏,俱在佛乘。毗婆尸佛母为盘头,婆提尸弃佛母为光曜,毗舍佛母为称戒,拘留孙佛母为善枝,拘那含牟尼佛母为善胜,迦叶佛母为财主,皆躬育慧哲,光衍禅宗。

至释迦牟尼佛母大清净妙夫人媲德净饭法王,素性贞良,有天玉女护身。口意前五世为菩萨母。及诞世尊,九龙吐水,诸天雨花,事尤灵异。

凡诸佛母,各居清净光相城,旦坐陀利婆罗树,身未出鹿苑鹫峰,足不越双林八水。

佛法虽行震旦,而佛母未履东方。

对于佛学,我们尽管一窍不通,但从这段话里,也可以窥测出,贾三近是一个精通佛学经籍,熟悉佛教典故的人。而且,字里行间还充溢着他对佛母们的崇信和景仰之情。

贾三近简介

贾三近在〈重修净土禅寺记〉中,还描绘了佛教所谓「极乐世界」的景象:

出天竺西十亿万佛土,乃有此国。宝地金池,无一切秽杂。法喜禅说,无一切烦恼。气序常春,无复寒暑。寿命无量,无有分段。离八苦四恶道,除三毒五浊业,夫是之谓净土。

然而,这「极乐世界」「远在西陲,引领慈云,杳然难即」。既然如此,是不是世人就无法进入极乐净土之界了呢?不是。贾三近认为:

「九幽三境本在人心,善业福田惟其自种。」(〈古城泰山行宫记〉)所以,世人只要─「清心寡欲,淡然无求。一出火宅便是清凉山,一离苦海便是极乐国。」(〈重修净土禅寺记〉)[2]

我以为,贾三近的这些阐发佛教精义并以此来劝人向善的话,与《金瓶梅》中苦口婆心盼人立地成佛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在中国哲学史上,关于「人性善」和「人性恶」的争论,延续两千多年,终无结果。

翻开《金瓶梅》,我们可以明显地觉察到,其作者是一个「人性恶」的论者。然而,他对于人类的前途并没有绝望,所以便想以文学为武器,来劝人改恶从善。

至此,贾三近是个劝人从善的人,已经说清。那么,他对自己所处社会中的人,又是怎样认识的呢?

在〈重修净土禅寺记〉中,贾三近写道:

今之人,世网粘缚,业根挂碍,扰扰火宅,恋恋情田,流转六尘,拘挛四相,爱河飘浪之深,欲海沉溺之苦,行骸未变而行甚虎狼,阴崖未堕而心同鬼魅。

如果我们要把西门庆、潘金莲、陈经济、春梅等人的所作所为,概括起来加以叙述,还有什么话能比贾三近的这段文字更为准确呢?

反过来说,假如贾三近没有写过《金瓶梅》,他又怎么可能把当时的社会人心概括的与《金瓶梅》如此吻合呢?

总之,熟悉佛学是《金瓶梅》作者的又一个必备条件,而贾三近也是符合这一条件的。

同时,贾三近在自己关于佛教的几篇文章中所表达的观点,也和《金瓶梅》的创作指导思想是完全相同的。

《金瓶梅》连环画

《金瓶梅》中所载小令计有六十种左右。曲牌以〈山坡羊〉运用最多,在二十次以上。

其次,为〈寄生草〉〈驻云飞〉〈耍孩儿〉〈醉太平〉〈傍妆台〉〈闹五更〉〈罗江怨〉等。

此外,还有〈绵搭絮〉〈落梅风〉〈朝天子〉〈折桂令〉〈梁州序〉〈画眉序〉〈锦堂月〉〈新水令〉〈桂枝香〉〈柳摇金〉〈一江风〉〈三台令〉〈货郎儿〉〈水仙子〉〈荼縻香〉〈集贤宾〉〈一见娇羞〉〈端正好〉〈宜春令〉〈六娘子〉等。

分布在全书各回中。在《金瓶梅》中,诗、词、曲一体总计,约有近三百首,而以小令为最伙。

人们不禁要问,《金瓶梅》的作者为什么要把这样多的小令纳入书中呢?沈德符在《野获编》卷二十五〈时尚小令〉中,为我们作出了具体的回答:

元人小令行于燕赵,后浸淫日盛。自宣正至成弘后,中原又行〈锁南枝〉〈傍妆台〉〈山坡羊〉之属。

李崆峒先生初从庆阳徙居汴梁,闻之,以为可继国风。之后,何大复继至,亦酷爱之。……嘉隆间乃兴〈闹五更〉〈寄生草〉〈罗江怨〉〈哭皇天〉〈干荷叶〉〈粉红莲〉〈桐城歌〉〈银纽丝〉之属。自两淮以至江南,渐与词曲相远,不过写淫昵情态,略具抑扬而已。比年以来,又有〈打枣竿〉〈挂枝儿〉二曲,其腔调约略相似。

则不问南北,不问男女,不问老幼良贱,人人习之,亦人人喜听之,以至刊布成帙,举世传诵,沁入心腑,其谱不知从何来,直可骇怪!

这使我们明白了,《金瓶梅》的作者之所以要把众多小令纳入书中,是由时尚所决定的。

在明代嘉隆之后,小令成了风行社会的艺术形式,不问男女、老幼、良贱,「人人习之,亦人人喜听之,以至刊布成帙,举世传诵」。

作为反映此时社会生活的《金瓶梅》,自然不能不受这一特殊的时代风尚的影响。

有人认为,就现在已经找到的贾三近的著作而言,未见有小令之类的作品。因此,说贾三近是《金瓶梅》的作者,似乎是不可信的。

可是,读了沈德符的话之后,我们就可以知道,贾三近生活于嘉隆万时代,对于小令,他也应该属于「人人习之,亦人人喜听之」之列。

所以,我们说贾三近肯定读过或听人演唱过许多小令,因而对小令十分熟悉,那是无疑的。

而且,还应该指出,《金瓶梅》中的南套北曲大部分是从《雍熙乐府》《词林摘艳》里抄来的,也就是说,即便贾三近本人不会写小令,也妨碍不了他将别的书中的小令之类抄入《金瓶梅》中。

《野获编》书影

而且,我们说贾三近肯定熟悉小令,现在又有了更有力的证据,那就是贾三近的父亲贾梦龙所写的《永恰堂昨梦存稿》。

在这部著作中,所载小令计有;〈驻云飞〉三十五首、〈黄莺儿〉八首、〈玉包肚〉六首、〈折桂令〉五首、〈朝元歌〉四首、〈岷江绿〉四首、〈山坡羊〉九首、〈月云高〉八首、〈皂罗袍〉五首、〈醋葫芦〉十首、〈五更转〉四首、〈步步娇〉四首、〈拜新郎〉三首、〈银纽丝〉四首、〈江儿水〉一首、〈侥侥令〉一首、〈沽美酒〉一首,等等。

这些曲牌,在《金瓶梅》中大部分都再现过。

其中,〈驻云飞〉〈折桂令〉〈朝元歌〉〈山坡羊〉〈醋葫芦〉等,在《永恰堂昨梦存稿》中运用较多,在《金瓶梅》中也同样是如此。

据此,我们可以说,在小令写作方面,贾三近是有他的家学渊源的,因而,他一定是个精通小令的人。

这样,贾三近就又符合了《金瓶梅》作者的又一个应具的条件─精通小令。

下面,我把《永恰堂昨梦存稿》中的小令抄录几首,以作证明:

山坡羊

世间有不调羹的山中宰相,世间有不登坛的帷幄大将,世间有不朝参的玉堂青琐,相伴着绿绮琴、松醪酝、梅花账。

人正忙,你不忙。云在壁,月护窗。映阶瑶草,堪写在围屏上。

这里是人世蓬壶来也,何须做吕纯阳、魏伯阳。茫茫,那里去问长生海上方?苍苍,那里去觅霞霄天上堂?

驻云飞

绿酒清吟,去、去东郊探早春,花坞苔钱润,柳岸风条嫩。嗏,坐上拥佳人,巧笑工颦。一曲高歌,彩燕无蝉鬓。陌上王孙草又新。

银纽丝

到春来,牡丹斗大花也么开,花香酒美画楼台,玳宴排,纷飞红雨缀苔阶。东园起艳歌,南园携翠钗,锦模糊,光景真堪爱。

劝君莫负举金杯,明岁看花,蓦又一也么回。我的天,知他谁再来,来谁再?

这些小令,不但可以证明贾家擅长此道,而且还可以让我们窥测到贾三近家庭生活中的具体情况。这对于贾三近写《金瓶梅》,关系也至为重大。

《雍熙乐府》序

在明代,皇庄、牧马草场、王公大臣乞赐庄田、军民商屯田等,通谓之官田,其余为民田。

其中,「占夺民业而为民厉者,莫如皇庄及诸王勋戚中官庄田为甚。」(《明史》卷七十七,〈志〉第五十三)。

皇庄之名,始于宪宗。至弘治时,仅畿内就有皇庄土地一万二千八百余顷,勋戚中官庄田三万三千余顷。

其后,诸王外戚求请及夺民田者,遍及全国各郡县。

管庄官校,招集群小,称庄头伴当,占土地,敛财物,污妇女。稍与分辩,辄被诬奏,官校执缚,举家惊惶,民心伤痛入骨。(《明史》卷七十七,〈志〉第五十三)

《金瓶梅》第三十一回,叙述西门庆「在皇庄薛公公那里摆酒」。而管皇庄的薛太监在地方上气指颐使,声势煊赫,即使是宴会座次也在地方军政长官之上。这正与《明史》的记载相合。

我们说贾三近是《金瓶梅》的作者,那么,他对这种明代恶政是否了解呢?回答也是肯定的。

万历元年,肃王向皇帝奏本,「恳乞天恩,怜悯亲藩岁用浩繁」,「赐祖业庄田,以资世世养赡」。

对此,贾三近当即上疏皇帝,言道:

肃王初特一辅国将军耳,以叔继侄,以旁支继大宗,于令甲皆不合。……辅国俸岁八百耳,其他该府折禄庄田如:

甘凉、镇番、固原等处,共地四千四百八十七顷,征收子粒粮银一万二千,则皆怀王以前之所应得,而非辅国所宜有也。

……如以该府岁用浩繁为词,则自正禄外,尚有旬子川等庄田,兰州东川等处园圃、水磨、房屋、绒机、磁窑等项,亦自足用。

况该府前次营干袭封之时,驰驱入京,金宝绒紬等项,堆放广宁门外民家者,不下数十万,禄俭土瘠何能有此?

……当今之时,土田财赋只有此数,王公大姓田连阡陌,而闾阎小民贫无立锥。使今日任某王侯奏讨庄田,明日任某贵戚奏讨房地,饕餮有地,请乞成风,致使四海黎赤,日不聊生,九塞戍卒,嗷嗷待哺,甚非所以恤疲民、裕边饷也。

(万历元年,贾三近〈冒袭亲王请求无厌乞严加杜绝以正宗藩疏〉)

贾三近在这里所叙述的,不但与《金瓶梅》中所描写的完全相同,而且对皇亲庄田

所持的否定态度,在奏章和小说中也是一致的。

在《金瓶梅》中,还有四处提到了皇木。三十四回,西门庆说刘太监的兄弟刘百户曾偷皇木盖房。

四十九回,蔡御史说:「安凤山他已升了工部主事,往荆州催攒皇木去了。」

五十一回,安主事见西门庆也有「钦差督运皇木」的话。六十六回,又记安主事:「催皇木回京」。

明时,内廷兴大工,派官往各处采大木,此木即谓皇木。据《明史》卷八十二记载:

「(嘉靖)二十年宗庙灾,遣工部侍郎潘鉴、副都御史戴金于湖广四川采办大木。」

「二十六年复遣工部侍郎刘伯跃采于川湖贵州。湖广一省费至三百九十万余两。」

「万历中,三殿工兴,采楠杉诸木于湖广四川贵州,费银九百三十余万两,征诸民间,较嘉靖年费更倍。」

根据以上诸条,吴晗先生以为《金瓶梅》中写的皇木是指万历十一年慈宁宫灾和二十四年干清、坤宁二宫灾之后,重修时所用之皇木。

我却以为,干清,坤宁灾之后所用皇木却不可能写入《金瓶梅》。因为,万历二十年之前,《金瓶梅》已经写成。

此外,吴晗先生还忽略了另一件事,那就是万历帝朱翊钧在万历十二年(1584)开始修建定陵,直到十八年(1590)方竣工。我们如今在北京昌平十三陵所看到的定陵博物馆,即此。

修建定陵的当时,地下建筑需要石料,地上建筑需要大木。我揣测,《金瓶梅》中所写皇木,也与这项浩大工程有关。

贾三近于万历十二年(1584)起为光禄寺卿,不久转拜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等六府,定陵前期工程所需石料大木,凡出自这六府者,皆由贾三近负责采办督运。

《四库全书》书影

这有贾三近于万历十四年三月和五月写的两篇奏章为证。

其一题为〈畿辅灾异频仍乞破格蠲恤以固根本疏〉。疏中写道:

(修定陵─芬注)「臣抚属保河真顺广大六府地方」「协济昌平,供应大石窝等项」。

「所属各营兵马」,「赤手枵腹,半为乞丐,终日劳劳,运木转石」。且,「时至隆冬,裂指破肤,工犹不辍。饥饿之人,重以风雨霜露,能无疾病?转相传染,多至丧生……夫此六郡良家子,本为弯弓插羽,百战匈奴,今使英风锐气,日消沉于砖石土木之问,良可悲叹!」

其二题为〈请停远府车辆以恤灾民疏〉。疏中写道:

「圣上预建寿宫(指定陵),咨派臣属保定府双轮车一百辆,四轮车六十辆,赴工载运石料」

「臣酌量各府所属州县多寡,将前原派四轮车六十辆仍坐保定一府。其双轮车改四轮车六十辆,分派真定府二十二辆,河间府十六辆,顺德府十辆,广平府十二辆,河间府现因开取花斑石料,未经分派」。

「保河二府密迩神京,乃称近地」,「而真定顺广三府,或去工千里,或七八百里,道路更远」。

「年复一年不得休息,日苦赔累,必至田产变尽,家业凋零。下户小民同归狼狈,东齐西秦何往不可?致使郡邑摧残,村落一空。」

首先应该指出,这两件奏章是关于修建定陵的最可宝贵的历史资料,我将另行撰文详细作以论述。

在这里,我只想以此为论据,来证明贾三近其人与《金瓶梅》中所写的「督运皇木」一事,有着切身的关系,从而反证他就是《金瓶梅》的作者。

《明实录 · 明世宗实录》

明世宗崇信道教,隆万时又转而为佛教受宠,但不论佛教还是道教,都需要烧香点蜡。

因此,宫廷中在这方面的耗费极为巨大。世宗时,宫中年用黄蜡二十余万斤,白蜡十余万斤,香品数十万斤。

《金瓶梅》产生于隆万时代,所以也把香蜡供应的事写进了书中。

十六回叙述李瓶儿有沉香和白蜡,三十八回有「三万香蜡等料钱」的语句,五十一回又说「东平府又派下二万香来了」。

我们也来看看贾三近是否了解这种事实。万历元年,御马监太监殷平奏请皇帝给该监增加黄蜡五万斤。

万历帝批下圣旨曰:「这黄蜡该库既称缺乏,准量增二万五千斤,钦此。」

针对这件事,贾三近专门写了一篇题为〈省加派以苏疲民疏〉,上递万历皇帝。疏中写道:

今四海蒸黎困惫已极。畿辅江北诸处,自秋徂春,并未得雨,二麦干枯,耕种失时。江淮以南屡报灾沴。川广之间,频年用兵。小民狼狈,嗷嗷日甚。

纵前额供尚多逋负,更有增派,其何能堪?……计今所加者,虽止二万有余,而额外科索、潜增阴派者,又不知其几倍于此矣!

语云:涓涓不塞,遂成江河。此端一开,其所增加病民者,独黄蜡已哉……伏愿圣慈轸念小民困苦,将供用黄蜡免其加派。

这段话,一可以证明贾三近对当时宫廷中黄蜡供应的情况十分了解,二可以证明对黄蜡供用为害人民之重这个问题的认识,在贾三近的这篇奏章中与在《金瓶梅》中是完全吻合的。

因此,这也可以作为证明贾三近是《金瓶梅》作者的一项证据。

还有,《金瓶梅》四十八回,写蔡京奏行七事,其三为更盐钞法。

四十九回,西门庆又请蔡御史,让来保早日取来「淮盐三万引」。

这种国家上层政策改变,和下级官僚乘机行私舞弊的事,在贾三近的奏章中,我们也可以找到根据。

万历二年二月,内官监太监温泰向皇帝奏本,谓因「急缺钱钞,不足供应」,「要收九江,淮安、扬州、苏州、杭州、临清、河西务钞关,及山东、河南、南北直隶、浙江等处户口、食盐、商税,俱各解库供应」。

圣旨曰:「户部知道,钦此。」

对此,贾三近在〈严杜妄请以重边储疏〉中说:

「臣见之惧然若惊,不识所以。」

「其在今日更异昔时,各边屯政半就荒芜,而河东鹾池岁亏正课,谋国之士方切隐忧,又于此时括天下商税户口食盐之利尽归内帑……岂圣世所宜有也?

伏乞皇上轸念边计至重,储饷为急,敕下户部,将各处钞关课税及各省户口食盐等项,仍旧解部,接济边储,一应别项供用,不得妄行奏讨。庶使国课不虚,而边事重有赖矣。」

对照《金瓶梅》来看,所谓蔡京奏请「更盐钞法」,只不过是温泰奏请「商税户口食盐之利尽归内帑」的改头换面而已。

这自然更是证明贾三近是《金瓶梅》作者的重要证据。

《金瓶梅》六十八回,安主事说:

今又承命,修理河道……而今瓜州、南旺、沽头、鱼台,徐沛、吕梁、安陵、济宁、宿迁、临清、新河一带,皆毁坏废……八府之民皆疲弊之甚,又兼盗贼梗阻,财用匮乏,大覃神输鬼没之才,亦无如之何矣。

这说明《金瓶梅》的作者对隆万时的漕政异常熟悉。

这种居高临下、全局在胸的唇吻,也不是屈居下层的落魄知识分子所能够写得出来的。

《金瓶梅全图》 曹涵美 绘

而贾三近则不然。现在我们找到了他干预漕政的奏章,共有五篇。

其一是〈申饬漕臣慎守成法以图经久疏〉(隆庆六年),指出当时,「漕运梗咽,转运多虞」,「漕艘废缺,运役狼狈」。

其二是〈无忌勋臣妄肆求请恳乞究处以重漕储事〉(万历元年),揭发湖广总兵平江伯陈王谟,于隆庆五年提督漕运,「转运无功,经略失策,漂损粮运,多至百万」,第二年不思畏罪补过,反而妄肆求请增加禄粮。

贾三近斥其「贪饕之性,狙狯之才」,「凌虐侵渔,贪黩纵横」,要求皇帝「特施干断,将陈王谟仍旧闲住,所有(万历元年),湖广总兵员缺,另选才望之人充补」。

其三是〈专责成守画一以饬漕政疏〉提出要「将违误粮运官员,湖广把总张书绅,蕲州卫指挥李廷臣,黄州卫指挥郭训,武昌左卫千户王承恩,襄阳卫千户刘执中,行漕运衙门,依有司有粮、军卫无船事例,从重提问究治」。

其四是〈海运漂溺异常早赐议处以一饷道疏〉(万历元年),叙述了万历元年「五月初四日,海运各船,前到山东即墨县徐福岛等处,忽遭异常风雨,冲坏粮船七只,哨船三只,漂淌正耗粮米几五千石,淹死随船运军水手朱瓒等十五名」。

因此,要求万历帝,从万历二年开始,将「原议额粮十二万」改海运为河运。

其五是〈亟拯淮徐赤子以固中原疏〉(万历二年),疏中写道:

(万历二年)六七月以来,淮徐扬州诸处,霪雨连旦,大风非常,黄河弥漫,淮海齐发,簸扬震荡,天地晦冥,城郭颓损,田庐荡平,陷溺人民,哭号震野……神京其堂奥也,山东其衢途也,淮扬其门户也,运道其咽喉也。

由此言之,其事更重而其情更急也。目今淮徐之民凋残极矣,沃壤之区汇为洪波,禾黍之场废为茂草,岁若昏垫,民不得耕者垂三十年。

流离展转,盖强半焉。犹有二三遗黎,未就沟壑,日呻吟于凄风苦雨之下,敝衣不掩膝,藜藿不充口,尚以逋拖征输械击棰楚相追迫焉。如此凋残,如此愁苦,可听其重罹此灾变,而不一为之所哉?

统观这五篇奏章,皆属纵观全局之言,与《金瓶梅》中安主事的立足点和观察角度,是完全相同的。特别是上面的这段引文,又正是安主事所说「八府之民皆疲弊之甚」的具体描述。

这些奏章还透露出,贾三近在居官之时,对国家前途,在心怀隐忧的同时,还存在着希望,甚至想使「淮徐苏息,而百千运艘可得无虞」。而当他目睹朝政腐败辞官归家之后,那态度就彻底改变了。

有一年,治河官员张某驻在峄县,暇日邀闲居的贾三近优游山水,贾三近写了一首题为〈同年张侍御以勘泇河驻峄暇日共游仙人洞〉的五言诗,言道:

「扫石怜僧老,穿林羡鸟闲。共谈尘外事,清兴满禅关。」「登临从我好,意气似君稀。」「浮名付杯酒,莫与赏心违。」

这心情,就正如安主事所说:「大覃神输鬼没之才,亦无如之何矣」相同了。

这一切又证明了,《金瓶梅》所反映的漕政方面的内容,贾三近不但有关乎此的丰富的素材,而且那样的语句也只有像贾三近这样的人才能写得出。

以上六个部分,共八个方面,我们具体论证了《金瓶梅》所反映的明代重要史实,件件皆与贾三近有着至为密切的关系,或者说,件件都是贾三近为官过程中亲身经历过的。

《金瓶梅新证》 张远芬 著

注释:

1徐朔方〈论金瓶梅〉,《浙江学刊》1981 年1 期。

2.「于十二时中,孳孳为善,无退转心。即数千里外,神且佑之,福泽无穷。」(〈重修净土禅寺记〉)

3. 贾三近在〈重修净土禅寺记〉又说:

起回向心,发精进力,勇于除恶,勤于趋善,内销诸魔,外却众染,解粘释缚,妄幻扫除,永离盖缠,脱诸毒苦。则六根四大超然无累,三境九幽皆为乐土。山林朝市到处随缘,粝饭恶衣均同温饱。此吾儒谓之:无入不自得。佛氏谓之:随顺觉性。其为净土极乐孰过于是。又何必越双林八水,鹿苑鹫峰,更十亿万佛土,而后有此境界也。

文章作者单位:徐州教育学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晗:《金瓶梅》到底是一部怎样的书?
卜 键 | 论《金瓶梅词话》的写作时代
太仆寺御马苑
江湖夜雨读金庸(二)《笑傲江湖》发生在哪个朝代
湖北京山马氏续修族谱序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戎政典  第二百五十四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