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代才子的两首七绝,比喻生动,说理深刻

生活中充满了各种烦恼,逆境时可能感到呕心抽肠,一颗心就像结了冰一样;顺境时又会担心好景不长,心里可能还有更多的欲望。世事难料、人生无常,躲过了一场激烈的风雨,却不知此后是否能够安然无恙。

古代很多诗人也有这样的体验,他们在生命的旅程中磕磕碰碰,既感受到人生的磨难,又懂得了很多深刻的道理,于是并借助诗行,记录下内心的感受,更让后世读者有幸少走一些弯路。下面介绍元代才子的两首七绝,比喻生动,说理深刻。

许衡

《风雨图》

南山已见雾昏昏,便合潜身不出门。

直到半途风雨横,仓皇何处觅前村。

许衡是元初著名学者,他在元世祖至元七年担任中书左丞,官至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他博通礼乐、兵刑、食货、水利,其文章无意于修辞,而自然醇正,诸体诗也极具独特的风格,并有《鲁斋遗书》等著作传世。

诗人早年认真钻研理学,学识丰富、见解高深,颇得忽必烈的赞赏。由于涉猎广泛,他也被人亲切地称为百科全书,很多学子都不远万里,慕名前来拜师,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首诗就是作者借助自然现象,提醒他的弟子,凡事要防患于未然,不可鲁莽行事。

诗的大意是:南山那一片已经显得雾气蒙蒙、天色昏昏,眼看就要有一场暴风雨,此时就该潜身在家、足不出户。不要等到走到半途,风雨大作,这才仓皇无措,却不知何处可以寻觅村庄避雨。

作者在首句用“雾昏昏”三字,烘托了云雾迷茫、一片昏黑的情景,颇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然后作者便告诫人们,此时应该“潜身”,而不要随便外出,等到形势明朗,再做出正确的选择。

后两句又从反面描写,如果贸然出行,在半路上遭遇到雷电和暴雨,就可能无处躲藏,情急之下还可能做出极其荒谬的事情。“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风风雨雨,又暗喻世间之事。诗人告诉大家,无论干什么事都要相机而动、因时制宜,假如冒昧从事,一定会进退失据。

忽必烈

《辞召命作》

一天雷雨诚堪畏,千载风云漫企思。

留取闲身卧田舍,静看蝴蝶挂柳丝。

作为南宋遗民,许衡刚开始根本不愿与元朝统治者合作。可是当时局稳定之后,他又考虑到百姓们再也经不起动乱了,于是便重新思考自己的前程。所以当忽必烈不断地邀请他出山时,他终于开始心动。这首诗创作于诗人隐居期间,表达了自己非常享受悠然和恬静的生活。

诗人在首句用“雷雨”的意象,比喻君王的雷霆之怒;“诚堪畏”三字,抒写了作者的忧虑。诗人希望元朝统治者可以施行仁政、重视人才,可是那些王公贵族当然不愿丧失自己的根本利益,他们唯恐忽必烈听从了许衡的主张,开始重视儒家思想,就可能削弱贵族们的权力。

诗人回顾过往,想到此前历朝历代的政治风云,多少仁人志士都因为直言劝谏而遭受悲惨结局。“漫企思”三字,体现出作者经过一番深入思考,觉得出山的时机尚未成熟,于是便多次拒绝了忽必烈的征辟。等到那些贵族在治国安邦过程中纷纷碰壁,并意识到儒家思想的重要性时,自己才会重新考量是否出山。

后两句表达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正所谓无官一身轻,不接受征辟,不仅可以远离灾祸,而且可以潜心钻研自己的学问。诗人每天悠闲地宅在田舍之中,早晨可以睡到日上三竿,晚上又能拥有极其静谧的读书环境,真是无忧无虑,又自由自在。

最后7个字通过描写作者欣赏蝴蝶挂柳丝的情景,表达出其内心悠然闲适的境况。正如中唐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许衡在耐心地等待机会,他似乎正渴望三顾茅庐的场景再现。诗人也深知,如果对方没有诚意,自己的主张就不可能施行,不如在乡间当一个安逸的田舍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忽必烈知人善任得天下
许衡简介
许衡
耶律楚材、许衡、吴澄等人对八思巴字报积极态度,没有固守汉字本位。
元朝儒家学士,言传身教儒学的传达者,一生厥功至伟
大才子杜甫在最落魄的时候,写下大唐最美一首七绝,堪称古今第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