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六国风云(四十八):北魏复国之路

代国的余脉与希望

#历史开讲#​

咱们讲到,在公元376年,前秦进攻代国,拓跋什翼犍被儿子拓跋寔君所杀,代国大乱,前秦乘机消灭代国夺取了代北。

广袤的代北该如何去统治呢?苻坚表示,有些鞭长莫及啊!

经常出使前秦的代国大臣燕凤,便向苻坚建议道:“代国的独孤部大人刘库仁勇而有智,铁弗刘卫辰狡猾多变,不能让他们其中一人独自统治代北。最好把代国分开,让他们分别统领。两人一直都有仇,可以互相制衡。等到拓跋什翼犍的孙子拓跋珪长大,再立他为王,这样陛下对代国就有存亡继绝的恩德。”

这建议正好符合苻坚的德治主义,也确实是在为前秦考虑——从表面上看。

或许苻坚对刘库仁不太熟悉,但他对刘卫辰是再了解不过了:狡猾多变,朝秦暮楚,逢战必败……反正,就不是个善茬。

于是,苻坚不做他想,愉快地听从了燕凤的建议:刘卫辰去统治黄河以西,刘库仁去统治黄河以东,两人各授官职。

而拓跋珪,正是在此时,随母贺兰氏投奔了刘库仁。他是代国的余脉与希望。

对此,学术界主流意见是,拓跋珪为拓跋什翼犍的孙子,是拓跋寔的遗腹子。在拓跋珪还没有出生时,他的父亲去世了。而他的母亲贺兰氏,则改嫁给了她的公公拓跋什翼犍,后来又生了几个孩子。

其实,在游牧民族的习俗中,这种“收继婚”的行为很正常。但是,当北魏统治者的汉化程度逐渐加深,他们再回头看这段历史的时候,就觉得有些不是滋味了。

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北魏爆发“国史之狱”事件,鲜卑贵族把矛头直指崔浩,说他写的史书“揭露宣扬”北魏祖先的丑事,崔浩也因此获罪(当然还有别的原因,此处不讨论)。

此事过后,北魏史者噤若寒蝉,再也无人敢提及。到了北齐年间,魏收撰写《魏书》时,所能看到关于拓跋珪早年经历的材料已经不多了,再加上魏收本人也对此进行粉饰与削删,因此这些史料对于今日的研究工作造成很大的困扰,但我们依然能够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窥探当时的情形。

代国灭亡时,拓跋珪年仅六岁。

刘库仁并不以拓跋珪年幼而滋生傲慢。他尽忠奉事,不以兴废易改臣节,提供给拓跋珪宝贵的生存空间。

不出燕凤所料,刘库仁与刘卫辰的矛盾越来越深。苻坚也越来越宠信人品更为忠义的刘库仁。这让刘卫辰大动肝火,他不惜发动兵众讨伐刘库仁。但这也无妨,“常败将军”名不虚传,刘卫辰再次失败,被刘库仁追到阴山以北千余里,就连老婆孩子也成了刘库仁的战利品。苻坚对刘库仁的待遇愈加丰厚。

淝水之战后,北方大乱。苻丕在邺城对抗慕容垂。

慕容垂

前秦幽州刺史王永向刘库仁求救,刘库仁不忘苻坚对自己的信任与恩惠,爽快答应出兵相助。他派出大舅子公孙希率领三千骑兵前去救援。骑兵在蓟南大挫后燕平规,又长驱直入,进据唐城,与慕容麟对峙。

听闻捷报后,刘库仁发动雁门、代郡、上谷三郡的兵力,准备驰援苻丕。可三郡之兵不愿远征,军队中弥漫着厌战的情绪。这一点恰为刘库仁的手下慕舆文所利用。

在他的煽动下,刘库仁被杀,他也投奔了后燕。

刘库仁

刘库仁死后,他的弟弟刘眷继任部落大人。他带领独孤部先后打败白部、贺兰部以及柔然,获得牛羊数十万头。应该说,刘眷还是有一定能力的。

可惜好景不长,由于刘眷疏于防范,不久后为刘库仁之子刘显所杀。

保驾护航的母亲

刘显杀害刘眷后,取而代之,成为新一任的独孤部领袖。

与其父的态度截然不同,刘显不仅忌防着拓跋珪,还想派刺客杀死他。然而,这个计划被他的手下知悉了,此人又将此讯密告了拓跋珪母子。

贺兰氏当机立断,立马让拓跋珪逃走,随后施展忽悠大法。

怎么忽悠刘显的刺客呢?贺兰氏先设宴“款待”刺客,成功将其灌醉,再在次日早晨故意惊动马厩里的马,对刺客泣诉道:“吾诸子始皆在此,今尽亡失。汝等谁杀之?”

换成大白话,就是说:我的儿子们本来都在这里,现在却全都不见了,你们是谁杀了他?

这招厉害啊!想想看,刺客本就做贼心虚,面对这个问题也不好接话。虽说他不知这中间起了什么变故,但那谋害跋珪的计划也只能作罢。

就此,拓跋珪成功逃过一劫。

还有一点值得笔者交代的是,尽管《魏书》极力去掩盖贺兰氏改嫁公公拓跋什翼犍,并生下孩子的事情,但在这里,《魏书》“露馅”了!

贺兰氏

吾诸子始皆在此,今尽亡失。

诸子:孩子们。

皆:都。

尽:全,都。

这些都是复数的表达方式,很显然,她的孩子不止一个!当时贺兰氏是带着好几个孩子生活。

那么,这些孩子都是谁呢?史家李凭在《北魏平城时代》中指出,除了拓跋珪外,还有拓跋仪、拓跋觚、拓跋烈。

再看,拓跋珪是贺兰氏的长子,在她怀着拓跋珪的时候,她的丈夫就死了。那剩下的孩子是谁和她生的?从习俗上讲,她只能嫁给公公拓跋什翼犍。而《魏书》在这里显然有点“大意”,未做削删,留下了这么一个很大的破绽。

拓跋珪逃离独孤部后,来到了他舅家的部落——贺兰部。由于此时拓跋珪年龄小,得不到拥戴。只有贺兰悦举部跟随拓跋珪。

时间一久,此事终为刘显所知,这厮气得直咬牙,自己居然被一个女人耍了!

他要杀死贺兰氏母子!

得知消息后,贺兰氏连夜带着儿子逃到了刘亢泥家藏了起来。刘亢泥虽然是刘显的弟弟,但他也是拓跋珪的姑父。由于刘亢泥全家都为贺兰氏母子求情,刘显这才罢休。恰好此时刘显的部落出了乱子,贺兰氏得以重返贺兰部。

于是,拓跋珪又逃过一劫。

回到贺兰部后,拓跋珪的威望与日俱增,这招来了他舅舅染干的嫉妒。染干决定带兵杀死拓跋珪。又是这位母亲,充当了儿子的挡箭牌。她义正词严地痛斥染干,导致对方羞愧而去。

至此,拓跋珪第三次躲过劫难。

不得不说,没有母亲的保驾护航,拓跋珪不会有未来的成就。他最应该感激的,是他伟大的母亲。但深受母爱滋育的拓跋珪,日后却开启了一个令人齿冷的制度。

此事容后再表。

建号为魏,是有讲究的

公元383年,苻坚在淝水之战失败,前秦瞬间崩溃,不仅关中、关东成为主战场,苻坚对代北也失去了控制力。

公元386年正月初六,拓跋珪在牛川举行盛大的仪式典礼,在各个部落大人以及贺兰部首领贺兰纳的支持下,宣告自己为新一任的代王,重新复兴代国,改元登国。

四月里,拓跋珪开始称魏王,为了区分与曹操建立的魏国,史学界通常把拓跋珪的魏称为北魏或者元魏、后魏。

为何要改国号,综合史料,以及孙同勋、何德章、田余庆、楼劲等学者的观点,其因至少有三。一、崔宏等汉臣认为,“魏”本为神州上国的“大名”,汉末所流行的谶言“当涂高”又昭示着“魏兴”之命,拥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以“魏”为年号,有助于帮拓跋珪确定天命所归的政治形象,以对国内国外的竞争者宣示、警告,特别是东晋那头,拓跋珪以“魏”为国号,势必对以正统自居的晋形成压力;二、拓跋珪所处的代地,本就与邺城的慕容垂、山西的慕容永,同样是位在“旧魏之地”,如此可用以抚慰北方汉地;三、拓跋珪在政治上表现出锐意革新的取向,此国号与其后离散部落、编户齐民、定都平城等措置一致,表明他将跳出拓跋鲜卑的政治磁场,另辟新路。

不过,为了调和新旧两派的矛盾,代、魏兼称的现象,终其一朝也一直存在,尤其是在文献、文物当中。

北魏出行俑阵,车舆制初创于拓跋珪时期,

眼下,拓跋珪已经表现出了杰出政治与领导才能,但仍然有许多部落表示不服。很显然,他们是瞧不起不过十六岁的拓跋珪。

譬如说,拓跋珪的叔父拓跋窟咄入侵时,代人莫题暗中归附了他,还赠箭盟誓说:“三岁大的小牛犊,岂能拉得动重载的车呢?”很显然,莫题是在嫌弃拓跋珪的年龄,认为他只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

却不知英雄出少年,策马扬鞭定乾坤。

此时的拓跋珪,还是非常善于安抚部众的。在得知侯辰和莫题分别带着自己的部落叛逃时,拓跋珪并未选择追杀,而是任其逃跑。当他们又来投降归附时,拓跋珪也不计前嫌。可以说,拓跋珪这种大度的表现,有助于减少叛乱、稳定人心。

这与成年之后的他判若两人。

看到拓跋珪事业新兴,刘显有些眼红,他想把这个草创的政权扼杀于摇篮之中。

怎样才能对其进行毁灭性的打击呢?刘显苦思冥想,最后依然选择在年龄上做文章。他要迎立一个年龄比拓跋珪大、辈分比拓跋珪大、同时在血统上也不输于拓跋珪的人。

很快,拓跋窟咄进入了刘显的视野。

拓跋窟咄是拓跋什翼犍的儿子,是拓跋珪的叔父。前秦灭代后,拓跋窟咄被抓到了长安。后来跟随着西燕东迁的大部队来到长子,被慕容永封为新兴太守。

这年八月,刘显派人迎接拓跋窟咄,并给予其部队。拓跋窟咄一路向北走来,试图夺位。

北魏举国震动。刚刚所说的莫题归附拓跋窟咄,就是在这个时候。而重臣于桓等五人,甚至想直接绑了拓跋珪,到拓跋窟咄面前请一功!

生死攸关之际,拓跋珪的反应很快,他立刻做了三件事情来应对:一、杀了于桓等五人,莫题等七姓一律不予追究,让事态不再继续扩大;二、带领所有人向北翻越阴山,再次依附贺兰部,避其锋芒;三、向后燕求救,只有后燕才有实力化解这次危机。

在经过多年生与死的考验后,拓跋珪对危险的警觉性出乎寻常的高,这也是他在乱世生存的不二法门。

他派出去后燕求救的有两人:长孙贺与安同。

岂知,这个长孙贺却不是靠谱的人,半路上他直接投奔了拓跋窟咄。安同怕被告密,只能抄小路到达中山。慕容垂随即派出慕容麟率领六千精锐前去支援。

事实证明,拓跋珪的警惕非常有预见性。之前想杀他的贺兰染干也趁机进攻北魏北边。北部大人叔孙普洛等十三人以及众多乌桓人投奔了刘卫辰。北魏毫无斗志,情况十分危急。就在这时,慕容麟的援军到了。

毫无疑问,在慕容麟所带领的后燕精锐部队面前,拓跋窟咄几乎没有胜算。慕容麟与拓跋珪联手,把他打得找不着北。拓跋珪尽得其众,实力有了极大的增强。拓跋窟咄如同丧家之犬一般的投奔了刘卫辰,孰料刘卫辰对他并不感冒,随即将其杀死。

到如今,拓跋珪第四次躲过劫难。

在拓跋珪的前半生中,有着开挂一般的运气。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创业的道路也充满着各种幸运,被今人戏称为“位面之子”。两相对比,拓跋珪也是时代的宠儿,将其称为“天选之子”,一点也不过分。

消灭强敌,成为草原霸主

在有了后燕这层靠山后,拓跋珪底气足了很多。眼下,对他最有威胁的人还是刘显。不除刘显,拓跋珪睡觉不会踏实,他需要找一个时机。

机会说来就来,次年(387)四月,刘显和他兄弟发生分裂。谋士张衮说:“刘显早晚还要来打我们,不如趁其内讧时将其消灭,我们的实力还不够,不如请后燕一起出兵。”拓跋珪当即同意。

慕容垂对这个邀请并不感冒,此时丁零人的问题让他备感头痛。不久,刘卫辰向后燕进贡一批战马,但在半路就被刘显抢了。这令慕容垂无比愤怒,他便立刻让慕容楷、慕容麟去打刘显。

慕容楷在正面击溃刘显后,拓跋珪与慕容麟不给刘显喘息的机会,再次对其截杀。走投无路的刘显,只能投奔后燕。

经此一战,后燕获得数以万计的牛、羊、马等战利品,并迁徙八千落部民于中山,可谓收获颇丰。拓跋珪虽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好处,但却解除了东方最大的威胁。

此后,他确立了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西北。

西北方,不会与后燕有任何利益的冲突,所得的战利品也会完全归自己所有,还能不时得到后燕军队的支持,何乐而不为呢?就这样,拓跋珪不断收服小的部落,扩张领土,积累实力。

不久后,拓跋珪就腾出手来对付另外一个仇人——刘卫辰。

从表面上看,刘卫辰的实力要强于拓跋珪,但刘卫辰的部落族属过于庞杂,在执行力与战斗力上不够强大,再加上刘卫辰自身孱弱的军事能力,败于拓跋珪也实属正常。

北魏登国六年(391)十月,刘卫辰派自己的儿子刘直力鞮带领八九万人进攻北魏的南部,拓跋珪仅用五六千人,就将其击溃。刘直力鞮单骑逃走,拓跋珪乘胜追击,直接追到了刘卫辰的国土。这是刘卫辰完全没有想到的。他的部落顿时溃散。

刘卫辰本人根本没有心思去组织反击,他的生存之道就是第一时间逃命。可惜这次没能逃脱,被部下杀死。

旋后,拓跋珪杀死刘卫辰家属以及亲朋好友五千多人,全部投入黄河,只有刘勃勃一个儿子得以幸存。刘勃勃辗转投奔后秦,最终建立了大夏国。

此战拓跋珪缴获三十多万匹马,牛羊四百多万头,实力迅速膨胀,黄河以南各部落望风而降,草原霸主的地位无人能够撼动。

北魏的崛起,是后燕不愿看到的。后燕最开始扶持拓跋珪,是打算将其控制,为己所用。奈何拓跋珪的实力太强,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期。拓跋珪在征服草原的过程中,也在想着如何入主中原。

早在公元388年,拓跋珪就派自己的弟弟拓跋仪去后燕窥探情报。在面对慕容垂的盘问与威胁时,拓跋仪不卑不亢。回国后,他对拓跋珪说:“慕容垂已经年老,太子慕容宝暗弱,范阳王慕容德非常自负,绝非少主所能驾驭,只要等到慕容垂死,他们必然内乱,到那时候可以去图谋他们。”

这分析可谓一针见血。与慕容垂相比,拓跋珪最大的资本就是年龄。太子慕容宝庸碌,在后燕复国的过程中,基本没有什么闪光点,更无多少军功可言。用通俗的话说,慕容宝镇不住场子。

北魏登国六年(391),慕容麟再次与拓跋珪联手,击败贺兰部。回到中山后,慕容麟对老爸慕容垂提了醒:“拓跋珪绝非等闲之辈,终究是祸患,不如把他征召到咱这里,让他弟弟代理他处理魏国的事情。”慕容垂没有同意。

没承想,两国很快决裂了。

不久,拓跋珪派出他的弟弟拓跋觚出使后燕,此时后燕已由慕容宝等后辈掌权,他们直接扣留了拓跋觚,要求拓跋珪用战马来换。拓跋珪不愿受到胁迫,他直接拒接了后燕的要求。随即与西燕建立外交关系。

如前所述,北魏登国九年(394),后燕进攻西燕。

台壁之战后,慕容垂围困长子。慕容永向拓跋珪求救,拓跋珪也派出军队对其救援。对慕容垂来说,这是赤裸裸的挑衅。此时的两国火药味十足,在不久的将来必有一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附代国
风云五世纪——南北朝前期的牛人们 NO.24
乱世中建立北魏的一代雄杰—拓跋珪
《南北朝系列》北魏崛起之三:拓跋珪建立北魏与大破柔然
北魏传奇之拓跋珪开创帝国
北魏帝国: (一)拓跋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