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艺创作里的“甲壳虫”:形神不能背离(现代写作技巧第六讲)

一天早晨,旅游推销员格里高尔·萨姆沙从睡梦中醒来,忽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壳虫。在惊骇与恐惧之中,他想挣扎着起来去上班,但变了形的身体和四肢总不听使唤。

母亲在门外用温和的声音,催促他快起床上班,他回答母亲时才痛苦地发现——就连自己的嗓音都变成了虫子的声音。

后来,父亲敲门,妹妹请求,还有公司秘书主任的训斥和威吓,都没能让他起床,而且还失去了为自己辩解的说话能力。

当他父亲派人去请锁匠时,格里高尔才拼命从床上滚了下来,忍痛用牙咬开了门。而当他出现在众人面前时,母亲惊倒在地,父亲挥舞拐杖打他,秘书主任夺路而逃。

格里高尔又被关到了房间里面。从此,他变了形的身体,总是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或倒挂在天花板上,他厌恶人类的食物,反而喜欢吃腐败的东西,在生理上完全是一只甲壳虫。

但心理上,他仍是格里高尔,能够感觉、观察、判断和思考。他为自己的变形痛苦万分,惊恐万状。他成了家庭不幸的原因,成了父母的累赘。母亲开始时为他痛心,妹妹对他报以同情。但后来,母亲逐渐对他冷淡,妹妹提出要把他弄走,父亲则经常打他。他也自惭形秽,绝望悲观。他不再进食,直到有一天,做粗活的老妈妈发现了他干瘪的尸体。

格里高尔凄楚哀怨的心态,他的不幸遭遇,展现了生活在底层、不能掌控自己命运的小职员生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和物化现象。(作品的主题)

上面这个故事梗概,出自一部轰动西方文坛的小说——《变形记》。它是表现主义作家弗朗兹·卡夫卡的代表作。

一、“变形”技巧的产生

1、“变形”,是作家的主观情绪和个性气质,经过“幻化”对客观事物的影响。

打个比方,同样的一个月亮,在不同思想、性格、感情的人物眼中,会有不同的图像——在情人的眼里,它像意中人光彩照人的脸庞;在穷苦饥饿者的眼中,它像挂在天边的烧饼;在失去杨贵妃的唐玄宗的感觉里,是“行宫见月伤心色”;而在游子看来,则是“可怜楼上月徘徊”。

“情化了”客观事物,这个“情”改变了客观事物,经过幻化,达到一种与自然形态相距甚远的程度,我们便称之为“变形”

2、西方现代派中的表现主义作家,喜欢描写人与物的变形状态,原因是——他们反对“现实主义”按照现实的本来面目描写现实的原则,在人物的内心中的折光,用主观感受代替客观真实

像卡夫卡、奥尼尔等,都是表现主义文学作家。

划重点】 在我国当代文坛,有两句使用频率较高的话,一句是“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句是“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应”“反映”是现实主义的口号,“反应”则带有浓厚的表现主义意味。

3、“变形”艺术产生的另一原因是——作家追求新奇。

4、以前的文字狱对作家的迫害,迫使他们不能直接鞭挞现实,于是借助虚幻的、变形的形象来达到目的。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汤显祖的“临川四梦”都是典型的代表例子。

二、对人物的“变形”写法,是一种创造

卡夫卡的《变形记》,所运用的那种对人物的“变形”写法,是一种创造。

1、在过去的神话、童话以及神魔鬼怪小说中,也有变形描写

比如把动物、植物、以至无生物——一件家具、一块石头等等,当成人来写;或者把人当成这一些东西(物)来写,就是所谓“拟人拟物”的写法。

划重点】 过去的神话、童话以及神魔鬼怪小说中,那些“人化或物化”了的动物、妖魔,大多是人的思想、感情、生活形态的“载体”,或者某种思想、观念的“外壳”,它一般是带有寓意(喻意)的变形手法也是一种荒诞手法

2、《变形记》中的甲虫,既不是“载体”,也没有比喻性。

作者把人——真的当成虫来写,把人变为虫,作为人物生活的一个片段来写;作品中的人物活动、环境气氛,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没有童话、神话中那种虚幻的韵味和色彩。

《变形记》的这种写法,是前所未有的。

在《变形记》以后,1958年,法国的尤金·尤奈斯库发表了剧本《犀牛》,写人变成犀牛。其变形手法,借鉴了《变形记》。再往后,运用卡夫卡“变形”技巧的作品就越来越多了。

三、对“变形”手法的正确认识(与传统“变形”的区别)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变形”的写作技巧,也不是卡夫卡的独创与发明。卡夫卡创造了一种“变形”写法,或者说他发明了一种“变形”模式,但是“变形”的写法或模式并非一种。

孙悟空、猪八戒、土行孙、白蛇、婴宁、小翠、丑小鸭、美人鱼、稻草人、狼和小羊等,都是运用“变形”技巧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这些形象与《变形记》中的甲虫比较起来,有许多不同:

1、这些形象,是人的思想、性格、感情的“载体”

孙悟空是勇敢、机智、富有造反精神的人的化身;

白蛇,是追求爱情和幸福的善良妇女的“载体”;

寓言《狼和小羊》中的狼,则是“存心要做坏事的人,是会找到借口的”这一思想的“外壳”。

然而,《变形记》中的甲虫,则既不是“载体”,也不是“外壳”,它就是格里高尔本身。

2、不管是在《西游记》、《封神演义》中,还是在《白蛇传》、《海的女儿》里,都有一种神奇的虚幻的氛围,《变形记》中却没有。

3、孙悟空等形象——表现的是人的生活;格里高尔形象——表现的是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

4、“变形”,是与生活原型相比较而言的。它是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变了生活中原形的自然状态,人变成虫,猴子变成神仙,狐狸变成美女,都是变形。

5、“变形”的艺术方法,并不是文学独有的

正如一些现代派画家的作品,把太阳画成方形的,把人体画成平面的几何图形,把山川河流,画成稀奇古怪的斑斑点点,几乎所有的东西,都面目全非。有一些漫画家的作品,人物的头部可以是整个身子的大半,牙齿可以比鼻子更长等等。

6、“变形”是一种反自然状态。

划重点】 “变形”的最基本的一条规律就是:“形”可以反自然,“神”却不能违背事理,允许事情相悖,但情理必须相通

格里高尔可以变成甲虫,违反自然,但小职员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悲惨境遇,则必须符合现实的真实。因此,以为“变形”就是胡编乱造,乱变一通,是天大的误解。

四、“变形”的艺术效应

1、“变形”的艺术效应主要在于:它突破了“正常”,能给读者以新鲜、奇特的感觉和艺术的享受;同时,它有利于表现特定情况下人物的特殊情绪

《变形记》是描写小职员的悲惨命运的,如果直接写格里高尔在生活中如何遭到一连串的打击,如何不幸,当然也可以写成优秀作品,但是,很难达到让他变形而产生的这种新与奇的艺术境界。读者总是有好奇心的,他们总是愿意对新奇的事物付出更多的注意力。

2、“变形”是一种技巧,但是达到“变形”,还需要一些技巧,主要是夸张、拟人、拟物等

划重点】 夸张、拟人、拟物等方法能达到“变形”,但它们本身不是“变形”。

3、“变形”手法分类(主要写法运用)“变形”,就其内容来说可分为:

“人与物”外形的变形——如人变成虫,动物变化成人等;

行动变形——如卓别林的《摩登时代》里那个把妇女的乳头当螺丝帽拧的工人的滑稽动作;

心理变形——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中狂人的心理状态,等等。

“变形”,在我国当代作家的作品中,也常见到。宗璞的《蜗居》、《我是谁》,王蒙的《蝴蝶》、《杂色》等作品,都有不少“变形”描写。咱们可以去搜索学习。

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卡夫卡《变形记》浅析
《变形记》里的荒诞世界:文艺最重要的是同情和怜悯
卡夫卡及其表现主义
【读后感】你是现实里的格里高尔吗?
那只叫卡夫卡的孤独甲壳虫——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变形记》
谁还在乎格里高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