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万古奇葩制度,贪官的小棉袄,吏治文明之耻,只为圆独夫江南春梦

纵观古今中外,自有国家与行政制度以来,从未有过这样的一个奇葩制度,堪称历史文明之耻,可谓贪官污吏的贴心小棉袄。

那就是:议罪银

议罪银作为专门面向官员所设立的一项制度,最早出现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顾名思义,就是官员可以出钱顶罪。

议罪银不但有“马后炮”,还有“马前炮”

也就是官员不但可以在犯事儿之后交钱顶罪。

还可以先将钱预存到内务府,然后等以后犯事儿的时候,根据所存金额的大小,来减轻乃至免除刑罚。

在实际执行当中,“马前炮”顶罪效果更好。

可以说,这个制度,不敢言绝后,但空前是一定的。

01

在数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时期,除了明初洪武定都在南京,以及其他几个被迫南迁的王朝,比如东晋、南宋等,其他王朝基本都是定都在北方。

对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好风景,可能每个帝王都会有一颗蠢蠢欲动的心,想要“烟花三月下扬州”。

然而,在很长的时间里,也只有杨广真正实现了心愿,看到了江南的琼花,代价是三尺白绫。

大明王朝的隆庆皇帝朱载坖,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去一次江南,然而至死未能成行。

主要原因当然就是没钱,确切说,是皇帝自己的内孥没钱。有官员天天用放大镜管着,不要说去江南,就是给皇后打一枝金钗都得攒半年的钱。

但是到了清朝这里,这个问题就不算问题了。官员都是奴才,甚至连奴才都不算,谁敢多言?

康熙皇帝六下江南(南巡),据说是花费内孥不多。当然不多,因为有江宁织造的曹家买单。

也硬生生把一个富甲江南的曹家玩垮。

曹家供不起,于是就大量从户部借款,最后还不起,索性全家当起了老赖。

所以说,康熙下江南的这个钱,实际还是有相当部分最后由户部的国库买单。

02

在雍正继位之后,接过来是康熙朝的一个烂摊子,最主要的就是吏治腐败。至于国库里虽然有2700万两白银,实际其中还有雍正在康熙末年主管户部的功劳。

面对腐败的吏治,雍正以雷霆手段进行整治,对贪官污吏施以重典。

清查亏空、净化官场风气,严厉打击恣意加派、贪婪无度、接受规礼等各种官场恶习,同时还极为不可思议的成功推行了火耗归公。

在雍正期间,有效治理了贪污腐败,实现吏治清明。

在高效廉洁的行政体系之下,国库得以充盈,最多时候(雍正八年)有存银6200万两。

即使是经过对西北准噶尔部的连年用兵,在雍正死时,国库当中仍然有存银3700万两。

可以说,乾隆是命好的,直接建了一个有传家宝的小号。

03

但是,作为一个一生写了4.36万首诗的文艺青年(全唐诗4.89万首,抛开质量不谈,只谈数量,就问你服不服?),乾隆怎么能不去游赏一番烟雨空蒙的江南好风景呢?

很快,就分别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三十年(1765年)下了四次江南。

每次都是声势浩大,前呼后拥。光随行人员就有3000人,而各种服务人员数量就更多了,总人数达到了数万人。

成果是巨大的,在下江南的时候,据说最多一天写了75首诗。

花费也是巨大的,就是有金山银山也遭不住这么挥霍。

很快,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当乾隆再想出行的时候,兜里的钱不允许了。

但是不慌,因为身边有搞钱小能手啊。

很快,乾隆把和珅叫来,让他给出主意。实际可能也有让他搞赞助的意思。

但是和珅多精明啊,小脑瓜一转,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那就是:议罪银

04

实际上,各个朝代如果官员出现轻微过失,则可能会被“罚俸”,也就是在一定时间内不给开工资,白干活。

一般最多也就一年。而且官员明面上工资并不高,所以没什么实质性影响。

而乾隆其实早就对此有了想法,认为罚俸数额太少,于是法外加罚,动不动就是上万两,这算是议罪银的雏形。

《清高宗实录》卷一三六七:“督抚等坐拥厚廉,以其尸位素餐,故议罚充公之项,令其自出己赀,稍赎罪戾。”

然而这种罚俸获得的银两都是充入国库,而不是内务府,皇帝享受不到。

“聪明”的和珅所设计的议罪银制度,不但官员可以犯罪之后交钱顶罪,还可以先将钱交到内务府,等以后犯罪了,就用这个交钱金额来顶罪。

只要不是谋逆大罪,都没问题!

之前交的越多,犯事儿之后罪过就越小。

这对于志在贪污的官员来说,可谓是贴心小棉袄。

把贪墨来的钱,二一添作五,一半先交到内务府,打一个时间差。

等以后即使被发现贪墨,也可以免罪。

差不多相当于奉旨贪污

只要免罪,那么以后是不是就可以继续贪墨呢……

对吏治,是恶性循环;对贪官,那自然是良性循环。

两广总督巴延三因渎职而导致百姓谭老贵自缢身亡,于是交纳议罪银8万两,继续当总督。

四川臬司李天培因监狱管理不善,造成“遣犯脱逃,重囚监毙”,这已经是属于严重的渎职了,但是因为之前已经事先交纳过4万两议罪银,所以屁事儿没有。

官员西宁因贪墨而被查,乾隆要砍他狗头,在和珅斡旋之下,交纳8万两议罪银,了事。

西宁感激涕零写信道:“更戴天高地厚深恩于生生世世矣,伏乞中堂代奏,宁不胜悚激切之至,谨呈。

实际,可能他是被乾隆与和珅唱双簧给坑了。

……

不得不说,大清朝的大臣,干别的不行,但是揣摩圣意绝对一流。

很快,有一些大臣就开始整活儿了:

河南巡抚何裕城,以弄脏朱批奏折的名义,自请缴纳议罪银3万两;陕甘总督勒尔谨,以未能及时查获玉石走私的名义,自请议罪银4万两……

当时包括地方督抚在内,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官员预存议罪银到内务府。

对此,乾隆自然是笑纳。于是,这些官员以后贪污腐败、为非作歹也就理直气壮起来。

在议罪银数量上,金额最少的为1500两,金额最高的则达到了38万4千两。

更搞笑的是,部分贪官因议罪银而免罪,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事后会积极主动的缴纳更高份额的议罪银……

一时间,乌烟瘴气!

可以说,议罪银制度一出,乾隆朝本就不怎么清明的吏治,算是彻底崩了。

05

十全老人才不管崩不崩,反正议罪银搞来的大把钱,都可以供自己花,专款专用。

又可以继续浪了。

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四十九年(1784),连续下了两次江南,而且规模远超之前四次,沿途建造行宫30个,舟车绵延数十里。

有钱,任性!

后来老了,漂不动了。于是用这个钱又搞了什么万寿盛典,一次就花了350万两白银。

而此时,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如火如荼,蒸汽机投入实用,达林顿铁路即将通车……

满清之衰败,始于乾隆。

慈禧老佛爷的奢靡做派,算是一脉相承,所以动辄就强调“祖宗家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嘉庆不服从乾隆临终嘱咐,抄家和珅,为何15年后追悔莫及?
从“随旨随令,殆同皂隶”入手,浅析和珅成功的内因
清朝的议罪银制度是什么意思?
雍正:让贪官后代做穷人
乾隆痛恨贪官污吏,为何又纵容和珅,用“议罪银”来捞钱呢?
康熙留下一大难题,把雍正累得够呛,乾隆接手时乐坏了:谢皇阿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