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佛陀说对于“形而上”问题的探讨,“皆是戏论”

有学者来请教佛陀:“万物都是恒常不变的吗?”

佛陀沉默不答。

又问:“那万物都不是恒常不变的吗?”

佛陀依然沉默不语。

学者仍然不甘心,继续问道:“佛陀,你是具有无上智慧的觉悟者,你一定知道答案的,可为什么不回答我的问题?”

这时佛陀开口了:“你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皆为戏论,叫我如何回答你呢?”

按照通常的逻辑,诸法不是恒常就是无常,两者之中总有一个是对的,这就叫“二元对立”。在“二元对立”的世界观下,万物皆可被“定义”。比如:

“有与无、好与坏、生与死、美与丑、善与恶、贫穷与富贵、苦恼与快乐......”

不论是事物的存在或对事物的感受,人都可以给予一个定义,这样或那样的描述。

也可以说:“二元对立”其实是人心中世界的展示,并不是客观存在的那个真实世界。因为人无法避免这种主动认知世界的方式,使得人与事物的本来面目之间总是不能“直达”。

人类创造的各种“概念”,把人与事物的本来面貌隔开了。就犹如总是带着这一副“有色眼镜”在认识世界,终究是不得真相的,除非摘下这副眼镜,抛弃各种概念与“二元对立”。

“二元对立”是凡人的世界;佛的世界没有“概念”,只有眼前事物的真实展现。“没有概念”和“没有”是不能等同的。实相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没有”。

因此,佛陀对于“常与无常”、“有限与无限”等形而上的问题或者说“超越现象的本质问题”,从来都不回答。在佛陀看来,思考或辩论形而上的问题与认识当下、解脱苦恼毫无意义。

所有思想问题,都是脱离当前事物实际面目而展开的心意识的思辨,对于事物的认识“千人千面”,如何能有标准的答案?

其实诸法毫不保留的把本来面貌真实的展现在眼前,但人在看待任何事物时,总要投影上自己的这样或那样的概念。殊不知正是这些概念,把你隔离在真相之外了。

佛陀对这类形而上的问题不作答,选择沉默不语,其实正是在回答:

“不要执于各种人为的概念与理性的思辨,以旁观者的角度客观看待眼前之物,不夹杂任何私欲与成见,才能感受到世界的真实。”

所以,佛陀把这些“没有标准答案的思辨”称之为“戏论”,也就是“不存在的问题”。

其实人们对过去的执着与牵挂,亦或对未来的忧虑与憧憬,乃至任何脱离“此刻此处”的心识问题都是“不存在”的,都是自己的妄见而已。

自打有了“我”的概念之后,人就活在各种“戏论”中。“我”,是人生“戏论”的开始,也是一切苦恼的始作俑者。从此,身边的一切都打上了各种“烙印”,而人们却很认为这些打上“烙印”的就是真实。

其实,这些“烙印”就像水一样,而我们就是沉浸在水中的鱼,被各种“戏论”造就的幻象包围着而不自知。

“的确,鱼怎么会知道水的存在呢?除非有离开水的那一 天,才能看清水的本来面目。”

“活在自己的意识世界中”,这就是一切人生苦恼的源头,即:无明。而佛陀教导的修行之法就是指引大家:从心意识的世界中回归到此刻此处的真实。冲破无明,就像鱼离开了水。

当你的心就住在“此时此刻”的现实中,则无暇顾及“过去与未来”,也忘记了感受“各种感受”,自然就无没有“这样”或“那样”的得到与失去,则解脱一切苦恼。

在佛陀的眼中,离开此刻此处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并不是不存在,也不是存在,而是超越了“存在”与“不存在”的所有人的意识、概念。

佛说“世事无常”,只是从相对的角度而言;从绝 对上来说,诸法无生无灭。“生灭”只是人造的诸多概念中的一个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多想一步,可以少犯很多错误
眼力:洞察一般人看不见的规律
觉知与当下
金刚经启示录029:如来之法非实亦非虚
如是:超越生死
修心——无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