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人为何痴迷于文言文,没有断句还晦涩难懂,难道就为了装文雅?

文丨财元滚滚来

编辑丨财元滚滚来

好一个文言文,咱就是说上学期间谁没有被文言文整得焦头烂额?

那通篇真情流露的《出师表》又是谁童年的噩梦?

诸葛亮在古代那头挥笔洒下自己衷心的泪水,现代学生在学校里面边哭的稀里哗啦边背。

难道古人都吃墨水长大的吗?说的文言文高深又莫测。

他们在生活中究竟有没有白话文?

这些绕口又难懂的文言文究竟又是为什么被保存下来的?

文言文,中国古代典籍传世语言,字字珠玑,抑扬顿挫,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

就好比屈原的一首《离骚》用文言文和白话文来描述完全是两码事。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但用我们白话文来说无非是:

“诶呀妈呀,现在人生活太难了,看得我都想哭!”

如果真是这样,想必没有什么经典名言可以流传千年至今,更别说直到今日读起来还起一身鸡皮疙瘩。

可在古代又有多少知书达理之人,又有多少种地劳苦之人?

所以就算到现在,古人日常用的语言究竟是文言文还是白话文这个问题仍在探讨。

然而在古代的有关书籍记载中,才能得知古人在私下的聊天中都是白话文!

就拿《老乞大》这个汉语活化石来举例子,这部书籍是韩国在15世纪编写的汉语口语教材。

在这其中我们能直观的感受到十五世纪古人的对话是如何进行的。

“客人们休怪,胡乱吃些。”

书中的语言就算放到现在读起来也毫无违和感,随随便便能读懂言之含义。

这个例子毕竟是韩国学习中文所著作,自然说服力不算很高。

但是《朱子语类》这本由朱熹在北宋时期做出的著作中,同样也能感受到古人对话的真实面貌。

“先生曰:'此事自是第二著。'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此说尽了。今且须去理会眼前事,那个鬼神事,无形无影,莫要枉费心力。理会得那个来时,将久我著实处皆不晓得。”

这些话中我们二次感到原来古人说的也没有那么难懂嘛。

甚至有一种再听唐僧说话的那种感觉,一板一眼看起来高级其实听起来也不过就那样。

其实还含蓄了点,因为在这本书里面甚至还有更加接地气的口语:

“做学问呐,第一要有个诚心。我最看不上那么两三个呆子,整天将心比心的论,不指望他们要出个名堂。”

此话一出,跟现在的文人学士说的话有什么不同?

既然古人私下都用白话文,为什么在纸书上要装模做样的说那些文言文?

这个问题就不得不用现在的生活来举个例子:

在手机内存只有128GB的时候,你却因为办公和生活有256GB甚至更多的文件和图片要保存。

那时候我们会怎么办?

毫无疑问,删除不必要的东西腾出空间,再者压缩!

在中华文化语言流传中亦是如此,在造纸术没有那么节省和便捷的时候,人们在骨头上刻字,也有在布匹上刻字甚至竹简也不曾放过。

正因此人们不管私下怎么说,等到要书面描述时,能一个字绝不两个字!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看到古装剧时,古人在外收到一个“撤”字,立马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跑。

反正不知道啥事情,只知道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撒丫子跑就完事。

等到有生能见到传消息的人,一打听才能得知来龙去脉。

倘若没有文言文,光是翻阅那些竹简可能人凉了才看到后面那句“燕子啊,别待这里了,赶紧跑吧!”

再后来因为纸书的需求量大,更何况有些东西三言两语用嘴还解释不清,更何况指数文字。

所以我国的奇人天匠成为首先掌握造纸术的国家,等到宣纸的盛行,才给大众打开认知的新大门。

可是文言文的存在也有极妙之处,不仅省地方还省墨,最主要的是,文言文有着白话文没有的韵味。

到汉代开始,文言文彻底压倒白话文,在生活中绝大多数也取代成功。

在那时候,文言文的兴起不仅代表了词人说话高尚有涵养,更是衬托出此人在权力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但我们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与古文不能划等号,尤其是先秦古文,和后世文言文是有差别的!

后世文言文一直以先秦古文为典范。

可是为什么后世书面语言要坚持效仿古人写文言文呢?

这是问题的关键!简单讲,我们先秦古文是中国汉语言文化发展成熟的一个阶段性标志,对后世的影响巨大。

当时如果要用汉字,必遵循语言规范,先秦古文就是规范,这是有了前因才有后果的一个过程!

白话文在过去不能代替文言文,原因说来简单又不简单,因为古代汉字的语言体系和口头语言体系不一样。

就以李白的诗词为例,它能传承后世,要归功于成熟的古汉字体系,而不是口头方言,更不是民间俚语。

否则达不到意境不说,也传承不下来。

语言和文字的美要有规范约束,古汉语的书面语达到了这个水平,口语却远远不如古汉语的魅力。

后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恰恰是汉语言文化发展的结果。

因为语言是文字的灵魂,语言发展了,语言文化也必然发展!

正因为我们的汉字和预言经历了千百年的变迁,才能让我们超越世界所有语言!

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华,同时白话文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核心。

就是它们相互吸引才让我们的文化散发流光溢彩,不是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人为什么要发明又难懂又难记的文言文,使用白话文不好吗?
张朋朋先生:从中国文化传播到西方的方式看汉文教学
学文言文有用吗?
如果现在中国还在使用文言文,会怎样?
读经为什么先从高度的经典读起?
文言文那么难懂,为什么古人不使用白话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