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们是史上唯二贬低过长城的帝王,理由竟还是如此的相似,有道理

自从秦朝之后,修筑长城可以说是历朝历代的一个国策,几乎都有兴建,一直到了明朝,又再次创造了修筑长城的高潮。现如今存留于世的就是明长城。

但是我们要注意一个字眼,那就是“几乎”,意思就是说并非所有的朝代都喜欢修筑长城,也还是有例外的。

这个例外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清朝的康熙大帝。

我们先来看李世民为何不喜欢修筑长城。

据《新唐书.李勣传》的记载,当年李世民执政之初,鉴于隋炀帝杨广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的弊端,曾告诫手下说:“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唯解筑长城,以备突厥,情识之惑,一至于此!”

由此可见,李世民并未将长城看做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他对长城的作用和意义评价并不积极。

后来到了贞观二年,突厥开始屡次进犯,鉴于秦汉以来防御匈奴的历史经验,大臣们不止一人,不止一次地向其建议修筑古长城。可李世民是咋回应的呢?据《资治通鉴》的记载,他认为:“朕方为公扫清沙漠,安用劳民远修障塞乎!”

在李世民看来,扫清外敌,消除边患,修筑长城并非最正确的选择。随后他对众大臣说:“朕今委任李世勣于并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

委派李勣,他看重的是“人才”;避免“劳民”,他重视的是“人心”。在李世民的心里,人才和人心才是最主要的,和长城相比,其作用更加强大而持久。

那么清朝的康熙大帝又为何要贬低长城呢?

要知道他们的八旗骑兵可是翻墙而来,夺关而入的,他们对长城的防御功能应该更有体会。

康熙三十年,当时有官员向朝廷汇报,说古北口一带,长城边墙倾塌甚多,请求修筑。于是有关部门就将其建议给呈了上去。

结果康熙看完后说:“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数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

此外,康熙还专门做了一首《蒙恬所筑长城》,对长城进行了讽刺,诗曰:“万里经营到海涯,纷纷调发逐浮夸。当时费尽生民力,天下何曾属尔家。”

在康熙看来,一个国家是否安全,并不能寄希望于某项安全措施上,守国之道应该是修德安民。民心稳,则边境自然稳固,劳民伤财,岂不是戕害百姓?作为一位满族皇帝,能有如此见解,着实不易。

千百年来,在国人的心中,长城已经成了一种象征,所以有很多人对他们的这种观点非常不能认同。

有人说唐太宗和康熙帝所开创的盛世,是历史和时代赋予他们的机会,并没有生活在动乱年代,所以才有底气说出这样的话。

话虽如此,可他们和那些躲在古旧城墙后面,恐惧地偷窥外面的风景,并自足地守着那一堆的残破砖头的领导人相比,又如何呢?

长城,这一历史的遗留物,无论赞颂也好,批评也罢,关于它的所有的纷争,其实都缘于大家过多地赋予了它感情和灵魂。

仅此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世民与康熙皇帝为何要公开贬低长城
李世民临终时嘱咐太子:如果李勣不遵从我的遗言,你就杀了他!
李渊一念之差险些葬送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如何篡改历史?
他有胆有识,结果被儿子截胡,修了史,成了窝囊废!
唐朝:一代战神却被写成军师!此人生病,李世民剪胡子给他做药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