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司马家族:为什么三拨人都没能干掉这家子?

高平陵之变后,曹操一手建立起来的魏国,其朝堂实权就已经掌握在了司马懿家族手中。曹魏政权,未改朝,但换了姓。

有没有反对者?当然有。

在司马氏蚕食曹氏政权的过程中,支持曹魏的力量曾发起过三次大规模的武装抵抗,地点都在寿春,史称“淮南三叛”。分别为王淩之叛(251年)、毌丘俭、文钦之叛(255年)以及诸葛诞之叛(257年)。

而这三次叛乱,皆被司马氏所平定。

王 淩 之 叛

公元249年,高平陵之变,司马懿除掉了政敌曹爽,独揽大权。公元251年,东吴在涂水有军事行动,当时驻守在寿春的太尉王淩听到这个消息,立刻上书朝廷,请求讨伐东吴,并打算趁机起兵,反抗司马懿,另立新君曹彪。

没想到兵变计划还在商讨阶段,司马懿已经得到消息。

随后,司马懿亲率大军,水陆兼程,火速来到前线。王淩自知不敌,向司马懿投降。司马懿受降,并派人前去安抚,还王淩印绶、节钺,以示不加之罪。

王淩以为自己已经得到皇帝赦免,再加之与司马懿本就为旧交,于是放心回到寿春。行至一半才发现情况有异,但为时已晚。

司马懿捉拿王淩,将其押送京师。途中,王淩索棺钉,以试探司马懿是否对自己真有杀意,司马懿与之,王淩明白自己必死无疑,于是在途中服毒自尽。

至此,司马懿出手,一平寿春之乱。杀王淩,夷其三族。

毌 丘 俭、文 钦 之 叛

平定王淩之叛后不久,司马懿去世,其子司马师接班。

司马师继承了他爹的狠辣与铁腕,先是杀掉了打算推翻自己的大臣李丰、张缉等人,随后直接废掉了皇帝曹芳,改立了曹髦

这一系列行动,引起了镇东将军毌(guàn)丘俭的不满与不安。而当时的扬州刺史文钦与曹爽是同乡(曹爽死于司马懿之手),故而也对司马父子心怀怨恨。

于是,二人一拍即合,决心反抗司马师。

公元255年,二人假称受太后旨意,讨伐权臣司马师,并于寿春起兵。

反叛大军北渡淮河,很快推进至项城。东吴得知后,也派兵前来支援寿春叛军。

叛军汹汹而至。而当时司马师患有严重的眼疾,刚做完手术,不宜出行。但尚书傅嘏为他剖析厉害,这一仗太重要,一旦失败,你司马家将满盘皆输。于是,司马师一拍大腿,“好,用床抬着我,上前线!”

于是,司马师亲率十万大军前往征讨。调动多路人马,多线施压。又派兵适时出击,挫其锋锐。同时,深沟高垒,不与对方正面交战,以坚壁之策,等待淮军自动瓦解。

毋丘俭和文钦,向前不能进攻,向后退回寿春又担心遇袭,如此进退两难,无计可施。而这些淮南部众,家属多在北方,因此军心溃散,多有降者。

最后,邓艾以奇兵击败文钦,毋丘俭孤军难支,败走东吴,途中被游民所杀。

至此,司马师出手,二平寿春之乱。叛军首领毋丘俭,被夷三族。

诸 葛 诞 之 叛

第三次寿春反叛,发生在257年,牵头的是诸葛诞

诸葛诞与曹氏亲族交往深厚,在目睹了李丰、王淩、毋丘俭等人的结局后,深感不安,担心司马氏清算自己,于是举兵反叛。

而这次反叛,可以说是淮南三叛当中,对司马家打击最重的一次。

诸葛诞在淮南深得人心,又联结了东吴,使得东吴派出了三万兵共守寿春。而在毌丘俭之叛中,兵败逃至东吴的文钦,也跟着吴军杀了回来。

蜀汉姜维得知魏国兴兵淮南,也借机大举出兵骆谷,虎视秦川。

而此时,刚好是司马昭代兄新柄朝政,根基尚有不稳,就立刻就陷入了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可谓内忧外患,危机重重。

为了快速平叛,司马昭挥兵二十六万南下,将寿春城团团围住。同时,为保证在京师的政治根基不动摇,司马昭将皇帝和太后“随身携带”,搬到了战场。

对于寿春的战术安排,司马昭采用围而不打的办法,围困寿春。果然,因长期被困,寿春城内激起兵变,吴国派来的援军首领先后降魏。后来,诸葛诞又因个人恩怨杀掉了反魏最为坚决的文钦,直接导致文钦的儿子文鸯倒戈,投降了司马。这接二连三的变故,大大瓦解了寿春军民的斗志。

最终,历经一年,司马昭攻破寿春,诸葛诞被夷三族。

为什么三拨人都干不掉这家子?

应该说,淮南三叛的首领都非泛泛之辈。王淩是东汉王允之侄;毋丘俭之父毋丘兴是魏匠作大将、高阳乡侯;诸葛诞是汉名臣诸葛丰之后。三人又都担任过州级地方行政长官,有战功、有人望。

但,为什么都败了呢?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论,这些人,个个都是“心比天高而不切实际”,直到他们失败,人们都不知道他们究竟要干什么。

对啊,他们究竟要干什么呢?

表面看,是反司马氏。但,反司马氏,只能是行为,不能是理由。反司马氏,只能是开头,不能是结尾。假设司马氏真的被干掉了,然后呢?

对此,毋丘俭和诸葛诞,都没想。二人起兵的逻辑基本是,因为怕你先搞我,那不如我先搞你咯。其实是怕。有知乎网友不留情面的给了一句点评:此乃狗咬狗一嘴毛的行事风格。

这个问题,王淩勉强算摸到一点边缘,他要另立新君。但是,他没能给出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他要讨伐司马懿,也没有一个有号召力的说辞,哪怕是“清君侧”呢。

而这种反叛,无论如何自圆其说,都是一种地方反抗中央的行为。因此,自古,自下而上的揭竿而起,都需要一面旗帜,且是一面立得住的旗帜。

再者,很多史学家认为,王淩和诸葛诞其实是各有私心的。王淩自不必说,想学“挟天子以令诸侯”。而诸葛诞,像清朝学者姜宸英就有评价说:“诸葛诞以见疑谋叛,其死宜矣。若果忠于魏室,则不首发俭、钦之谋,坐成司马之势。”

如此三次反叛,目标不清、缺乏口号、能力欠佳、又心有私念。如何能成?何况,对手还是司马家。

淮南三叛,是曹魏势力的支持者们对司马家族的三次公开叫板。声势浩大,但一败涂地。经此三役,他们将自己悉数暴露在敌人眼前,司马父子便也非常配合地逐一诛戮。

自此,曹魏再无复兴之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淮南为何总是叛乱?司马氏两位掌门人都因平叛挂了,只因根基太浅
淮南三叛(十七)曹魏最后的忠臣良将
淮南三叛之三“诸葛诞之叛” 支持曹魏的势力消失殆尽
从魏晋嬗代的角度,全面审视“淮南三叛”问题的实质
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是如何奠定篡位基础的?
平定淮南三叛的急先锋,为司马家族立下汗马功劳的王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