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明王朝的再造者于谦,做错了那一件事造成了悲剧的结局?

 土木堡之变造成大明精锐部队覆灭,无数文官武将战死。“土木之变”把明王朝推向生死存亡的边缘。也先挟新胜余威,挟持这英宗,欲乘胜追击,拿下北京城,再现昔日元帝国的辉煌和光荣。

于谦

英宗皇帝被挟持,瓦剌军队占尽了先机,其首领也先大有一举攻下北京城、消灭明王朝的姿势。顿时。北京城大乱,朝廷惊惶失措,明帝国危如累卵。一个小小的瓦剌、区区几万军队,竟差点将大明逼上绝路,现在已经没有任何的退路了,这算是莫大的讽刺。

英宗被俘的消息传到明朝首都北京后,大明朝廷乱成了一窝粥,六十多位朝堂重臣(包括兵部尚书邝埜)因随明英宗亲征而被瓦剌所杀,所以此时的朝堂之上可谓群臣无首,大部分人都拿不出对策,当时有2个意见,迁都,保卫北京。当时的侍讲徐有贞极力鼓动将都城南迁至陪都应天(南京),这可谓下下之策,有南宋作为前车之鉴,这个提议被于谦果断地否决了。这个人就是当时任职大明王朝兵部侍郎于谦。于谦此人主张坚守。在这危急存亡之时,兵部侍郎于谦才被推到前台。

如果明室南迁,虽国祚得以延续,但明帝国将只落得半壁江山,只能偏安一隅,再欲收复故土则比登天还难。也先这个“铁木真式”的枭雄将在北京建立又一个蒙古政权,也就是说,中原将可能出现第二个元朝;到那时,以瓦剌军士的骁勇和也先的野心,整个中原将燃起战火。

可是别的官员不是这么想的,不是每个大臣都一样可以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国家,要知道,在当时这种局势下,选择了留守北京城,他赌的不仅仅是包括自己在内所有朝臣和皇室贵胄们的性命,赌的更是整个大明王朝的国运,如果瓦剌军队攻破北京城,所有人都将给明王朝陪葬。所以,在朝堂之上,同僚们嘴上不敢说什么,估计心里都在咒骂这个不识时务的兵部侍郎。

虽有为数不多的几位忠贞大臣支持于谦的决定,实际上,他已经得罪了大部分朝臣。而此时,于谦还做了一个非常不明智的决定——太后商议立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为帝,立的不是太子朱见深(后来的宪宗),而是英宗的弟弟。

北京保卫战

谁来继承帝位,大臣们们虽有发言权,但毕竟是帝王家事,掺和其中的大臣没有几个有好下场。明英宗虽被俘,毕竟还有太子在,立二十一岁的郕王虽然比立两岁的太子更能稳定人心,却不是有远见之举。从长远看,只会给朝廷以后带来更多不稳定的因素。而又遥尊敌营中的英宗为太上皇。用于谦自己的话说是“社稷为重,君为轻”,说得不好听就是,英宗在你们手上,要杀要剐请自便。要知道,历史上的“兄终弟及”多为帝王的无奈之举,想想北宋太祖、太宗,至今还留下一个千古疑案。

于谦等大臣与太后商议,代总登基后,太子依然是英宗之子朱见深,这也算得上是一桩怪事。我们不难揣测,于谦在寻求一个平衡点,结果反而将英宗和代宗两兄弟全得罪了。那么,不管“北京保卫战”胜利与否,于谦不得善终的命运已经毫无悬念了。

于谦祠

稳定朝局后,于谦亲自督战,各地援军先后来京勤王,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也先眼见捞不到什么好处,军队又伤亡惨重,便退到了塞外。破瓦剌之军。当时瓦剌统帅也先挟英宗逼和,而明英宗当时已无实际价值,最后也先无隙可乘,使出了非常阴毒的一招释放了英宗。

北京城了竟然有了两个皇帝。也先的这一招可以说胜过千军万马,他虽然败了,却顺利地打破了朱明皇室内部的平和气象、搅乱了紫禁城内的局势。。。

于谦是一个君子,他善于谋国却拙于谋身,他的品德和功业为他赢得了身后之名,他对明帝国有再造之恩,性命却憋屈地交代在了这个帝国的君臣手里,让后人扼腕不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假如没有于谦,十五世纪中叶之后的中国历史将被完全改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于谦,一个生生将大明王朝这盘“棋局”下活的人
朱祁镇差点亡国,又妄杀于谦,为何还能追尊为英明之君?
气节千载留史,功名荣耀一时
《中国古代童谣(图文本)》发博客72-天顺丁丑童谣
名将传 | 明·于谦·御瓦剌保卫神京
土木之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