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住出感情了?被瓦剌放回来的明英宗却赏赐了这两位蒙古人

导语:土木堡之变是明朝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几十万明军在大太监王振的胁迫下出关进攻瓦剌,却全军覆没,亲征的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也在兵乱中被俘。当他回到京城并通过“夺门之变”重回登帝位后,却用封赏的方式表示了对两位蒙古人的感谢。这两个人是谁?和明英宗有怎样的关系?千风君为你一一解答。

第一位叫做吴克忠,原名叫做答兰,他的“吴”姓实际上是朱棣所赐。吴克忠父亲在成祖时带着妻女牛羊归附明朝,朱棣不仅授予他官衔和畜产钱币,还让他招募队伍为明朝守边,过上了稳定安定的生活,可以说对他家有恩。为了报答君恩,承袭了父亲爵位的吴克忠多次随军出塞巡边,在征讨兀良哈和瓦剌的过程中屡立战功。

大明将领

土木堡之变时,吴克忠统领后卫军负责最危险的断后。此时,明军的前锋部队和骑兵都折损大半,士兵们在瓦剌大军的追击下被迫长途跋涉,已经筋疲力尽、饥渴难耐,于土木堡扎营休整。然而,正当明军要离开土木堡时,瓦剌主力却赶了上来,打了明军个措手不及。虽然明军装备了克制骑兵的火器,但是这些步卒长期屯垦、疏于训练,难以执行复杂的火器战法,反而不敌瓦剌的强弓劲弩,部队开始溃散。吴克忠见止不住部队溃退,便纵马亲临战阵,在马上射击瓦剌军,为部队的突围和重新集结争取时间。奈何所骑的并非是汗血宝马,几番杀进杀出后,马力耗尽,他只能下马跪射。然而,吴克忠的英勇并没有改变两军悬殊的实力对比,自己也很快被一拥而上的瓦剌士兵包围,弓矢已尽,现在能够保护他的只有手中的孤枪一杆。眼见脱困无望,草原男儿的奔狼热血和大明军官的忠勇节义给了他死战到底、以身殉国的志气。求仁得仁,在用枪挑翻了数十个瓦剌人之后,吴克忠身负重伤,力尽而亡。他的弟弟也战死在乱军之中,可谓一门忠烈。英宗感其忠勇,后追封为邠国公,成为天顺年间仅有的三位新封国公之一,不负“克忠”之名。

土木之变

第二位却并非是明朝的臣子,而是瓦剌太师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一提皇帝被游牧民族所虏的情形,很多人立刻就会想到北宋徽钦二宗在金国“北狩”时的悲惨遭遇,土木堡之变后,虽然明朝的国门还由郕王和于谦等人守着,但英宗身陷敌营,就算有哈铭等人的护卫,也应是处处凶险,而英宗能够不卑不亢,力保国威不失,很大程度上还要归功于伯颜帖木儿的庇护。一个是东西蒙古的三号人物,一个是阶下囚,悬殊的身份并没有影响伯颜帖木儿对英宗的礼遇和尊敬,他常常去拜访英宗,一起吃饭聊天,在羊肉的香味里用羊肉味的官话劝慰英宗,表达他的友善和敬意。

明英宗被俘

在南归这件大事上,伯颜帖木儿也非常有心,明朝派出使臣要接英宗回去,为了让英宗不屈于景泰帝之下,他便提前将使者扣了下来,直到明朝承诺恢复英宗的皇位,才开始操办回銮的事宜。英宗南归时,他还上演了草原版的“十八里相送”,一路将英宗护送到明朝关隘。在英宗即将入关之时,这位草原男儿却没忍住眼泪,哭诉:“我的皇帝今日进去了,再几时得见”。奈何他一语成谶,四年后,他和也先一起被部下刺杀,再也没见到明英宗。虽然后世史家中有人认为,伯颜帖木儿如此善待英宗有“奇货可居”之意,是为了在蒙古复杂的内部形势中给自己自己找外援、留后路,但从明英宗的行为上来看,他并没有忘记当年也先之弟的好意,在伯颜帖木儿死后,封赏了他入明的儿子和遗孀。

伯颜帖木儿

有明一代,为大明的建功立业、加官进爵的汉化蒙古人不在少数,关外诸部的首领也常常进贡内附,为朝廷所用,千风君认为这不仅有赖于朱元璋所确立的招抚方针,更是明朝前中期强大军事实力的体现,一扫两宋孱弱的形象,在北方民族中树立了强国威信。然而,英宗对有恩于他的蒙古人的确十分慷慨,但他却软禁了弟弟景泰帝,诛杀了保卫京城有功的于谦,重用石亨等权臣,开了一个坏头。在明朝中后期,兄弟争位、忠良被害的大案频发,朝纲渐乱,武备废弛,最终强敌再起。

不知各位还知道哪些在大明效力的外族人,欢迎留言。

原创真不易,劳烦您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土木堡之变到底有多惨,堪称千古第一败,此后百年大明无还手之力
土木堡之变,明军二十万精锐飞灰湮灭,谁把大明推向了深渊?
土木堡之变:皇北京被俘,50万明军为何打不过2万瓦剌
土木堡到底败得多惨?武勋贵族被全歼,文官独大,最精锐军团覆没
贪玩皇帝朱祁镇土木堡之变后浴火重生,那些背后的故事你可知道?
明英宗被俘有多冤?为不踩坏太监家田才被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