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温病讲座(十四)
 温病讲座(十四)
第五讲(上)
第五讲主要讲解了《温病治验提要》第五条的内容,板书即为第五条原文,上半部分的内容主要为“火郁当发,郁多则宣,湿遏当芳化,火郁当升降”的具体运用,火郁当发,气机得输转则郁开火散,湿遏用芳化,忌用寒凉,当用辛微温芳香之品,开肺气,微微汗出,湿从汗解,水道宣畅,湿从小便去。
板书:温邪在卫,当以疏卫为主,宣其阳,开其郁,佐以清热。热多则清,郁多则宣,湿遏用芳化,火郁当升降。切不可以解表求汗而用辛温,否则伤津损液,不利于病。古人谓“在卫汗之可也”,非属方法,乃是目的,否则与温病相背矣。
底下就是讲一讲火郁当发。常常我们讲到了“郁”。什么叫“郁”呢?它并不像感冒着凉一样,完全是郁热。刚才我们讲了,火郁当升降,湿遏就应该芳化,郁多了就应该宣,热多了当清。根据这些个呢,有多少治多少。都是根据脉、舌、色来看看客观的情况,不是主观地想(像)用什么方。真正的看病要根据病人客观的反应,我们才进行治疗,不是我熟桂枝汤,你熟麻黄汤,他会葛根汤,开一个就行,那不对的。现在我们底下就讲一讲。
火郁当发。——什么叫发呢?发,令其疏散也,就是让它疏开,散开。重在调其气机——主要的就是调其气机。不管什么郁,湿郁要治湿,火郁要治郁热,痰郁要治痰,气郁要理气。不是一个郁都用一个药,也不是一个药治几个气,都是某一个郁用(特定的药),根据它的病机道理,还要根据具体的体质情况来进行用药。什么升降散啊,什么栀子豉汤啊,什么四逆散啊,都是治一些个郁的,这是我经常用的。
那么栀子豉汤,为什么我常用这个呢?豆豉,是一个(宣阳药),它能够宣阳,能够疏卫;栀子呢,味苦,能够降,栀子是(也是)宣阳的,它能够开。所以三焦的郁热,用豆豉、山栀是非常有效的。所以用栀子豉汤,心中懊憹者,栀子豉汤主之。
像这个升降散,升降散用的蝉衣、僵蚕、片姜黄、大黄,它主要是清血分之郁。僵蚕呢,本身是吃桑叶生活的,本身就是桑叶,这样有一种清头目,祛风热,这样一种特征;蝉衣呢,本身它是凉的,清肝热的;片姜黄呢,活瘀的;大黄呢,能降血分的郁热,能推陈致新的。所以用这些个药物,都是用来治疗这些个郁证。下面,我就用一个病例,来看看这个郁证是不是常常(一治)就错。
有一个女病人,三十岁,身体很壮实,汗出如洗,就是多汗症,老出汗。(纠正一下),这是个男病人,老爱出汗,(得病)三年了,经过中西医的治疗,很多,吃的药也很多,没有效。当然,一说出汗,我们就想到很多的止汗药、涩药、补阳药,没效。他的特点,他的特征是什么呢?第一个特征,是心烦,舌象看看,是光,红,非常红,干的,尖部明显起刺。他的脉呢?是沉的,是弦细的,按之是比较急躁。沉则主里,弦则为郁,细为阴伤,急躁呢,就是要数没数起来的意思,完全是个郁热。脉、舌(这样),那么色呢,看起来这个人还是比较偏瘦的,面色比较偏黑一点,是火郁、郁热的现象。这个时候断定他是热郁于内,用的是栀子豉汤加上黄连、竹叶、麦冬。很简单。栀子豉汤,就是用豆豉宣发,用栀子宣发,用栀子清热,来宣郁,治心中懊憹的郁热。黄连泻心热,竹叶呢,也是泻心热的。麦冬呢,是用一些甘寒滋润,清心肺之热的药。吃了三剂就差不多了,吃了六剂就好了。
看起来,根据脉、舌、色、证,治疗对了,就很不难。可是你(如果)不从客观上检查,把多汗证的一个印象(当作准绳),我吃玉屏风吧,我(吃)大量黄芪吧,我用龙骨牡蛎涩它吧,等等,都是错的。
再一个,一个女病人,三十二岁,四肢不温,她的症状就是冷,这个病人呢,是心烦,梦多,因为四肢不温,谁都想着阳不足啊,可是心烦梦多,面色花斑不匀。花斑啊,就是有些不匀称的色素沉着,中医叫做花斑不均匀。舌头是红的,尖是绛的,起剌很明显,尖上起了很多刺儿。都说明心经的郁热,营血分的郁热。苔可是腻的,脉是一个弦的,可是还有点涩,比较沉一点儿,走得不滑利。舌苔腻说明是一个郁,脉的弦,说明呢,弦则为郁;涩呢,涩为气,一个是血分不足,一个就是气分郁结。这个病人经过很多大夫治疗,都认为是阳不足,吃的是四逆汤,不外参、芪、桂、附,附子用到一两,都没效。后来我看到这个病人呢,认为是热郁于内,用的是升降散。升降散呢,用的就是蝉衣、僵蚕、片姜黄,还没用大黄。因为她郁,所以我给她用荆芥炭、防风、苏、藿梗,两剂,大便泻下秽浊甚多,就是拉的很多。味儿啊很(臭),(颜色很)黑啊。吃了十余剂就好了。吃两剂后大便很通畅,又多吃了几剂,吃了十来剂后,就完全正常了。过了一个月之后,面色全正常了,没有那些花斑的痕迹了,色素沉着(全没有了)。色素沉着的道理,主要也是热郁到血分。
在《医门法律》,喻昌他有一个病例,他也说的是这个:一个病人呢,就是冷,就是寒战,寒战之后呢他就认为是火郁,当时他就给开了个方,就想治火郁。可是病人的家属常常就说不是,说他这个方子开错了,怎么能开凉血的药,(导致病情)更坏了。没敢吃,结果就吃附子啊,桂附啊……补药。那么到了春天了,病人也没好,周身起了很多的疮,脓疮很重。喻嘉言就诠释这个,说火郁于证不认识,错误地用补药、温药,结果长了一身的疮疡。
  
所以这都是些个错误治疗,不能治本。不认识这个郁,不能够很好地从脉、舌、色进行诊断,想着冷就给你用热,(这是)最简单的方法,也就是错误的治疗。
下边我们再讲:湿遏上焦,湿邪遏阻在上焦的时候,邪在卫气之分。上焦是肺气郁闭,因为湿遏上焦嘛,上焦让这个湿邪郁闭。湿是个阴邪,最忌寒凉。治湿必须用风胜湿,燥湿,淡渗利湿这些方法,湿是阴邪,就不能用寒凉。应该用一些辛的、温的、芳化的,这些药物,以开肺气,化湿邪,微汗出。这样,开肺气,肺气宣发,三焦通畅,是治湿的方法。化湿、燥湿,这也是方法,都是让它三焦通畅。体表上有些个微汗出,湿从汗腺而解,热随着湿就出去了。肺为水之上源,主一身之气,肺气开则水道宣畅,湿从小便而去。这里讲的呢,根据肺主一身之气,肺是“天气”。肺气要开呢,水道就宣畅,天气开,地气就通。“湿从小便而去”,这个是我们一般的理论。所以常常治湿气,我是用宣肺气(的方法)为主,宣肺气,肺气得到宣发,湿浊就可以散开。气化则湿化,气行则湿亦行。就是这些个道理。
经常我要用的时候呢,湿郁上焦的时候,就用这些个藿香,佩兰,用一些芳香药。芳香药能化湿,芳香能定浊,芳香能够止呕。芳香药治湿郁在上焦是有效的。苏叶,白芷这也是香药。香薷,这也是香药。一般也是用在治(湿郁)上焦,但是不要多用。苏叶以宣肺气为主,白芷以宣阳明经(之气)为主,香薷以发汗为主。像夏天,暑天受的凉,我们常用的就是香薷草。再有常用的呢,是大豆黄卷,大豆卷,最能清阳,最能化湿。因为大豆卷是用麻黄汤煮的,所以它有麻黄的……量虽不多啊,经过麻黄汤煮过。这大豆黄卷是宣阳化湿的一个好药,我是经常用这个(药),过去我的老师也用这个。《时病论》,那个,王那个谁啊(注:《时病论》作者:清·雷丰),他也经常用这个大豆黄卷,清水豆卷。淡豆豉,也是一个宣阳药,桔梗、杏仁、前胡、芦根等等,这都是宣阳药。不是让这些药都用上,就是告诉你,这些药,根据他(病人)的情况,用上一个或者两个,不要多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真正中医治病就从根上治,绝不留后患|中医大家赵绍琴讲座
(2)温病条辨(上焦篇)风温
辛凉解表法在温病与伤寒治疗中的应用鉴别
跟大师学温病 赵绍琴温病讲座
吴鞠通宣气化湿法探析
《温病条辨》透达邪气面面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