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国玉玺发展史:唐末失踪,明清时已经不需要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和氏璧为基础制造传国玉玺,其上书由李斯亲自题写的“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八字。后来楚汉争霸,天下归于刘邦之手,传国玉玺也一并归于汉廷。后来汉末三国乱世以及魏晋南北朝后,隋文帝统一天下,传国玉玺再回朝廷。隋末唐初,传国玉玺失踪。李世民曾刻六玺代之。贞观四年(630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与皇孙政道返归中原,传国玉玺归于李唐。后来唐末乱世,传国玉玺先后流转于后梁、后唐等,公元920年,石敬瑭引契丹军至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登玄武楼自焚,举国公认的传国玉玺就此失踪。

后周太祖郭威因无传国玉玺,仿照李世民,自刻两方“皇帝神宝”以为国玺,后传至北宋。北宋哲宗时,有农夫于田地间发现传国玺,送至朝廷。朝廷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乃始皇帝所制传国玺,但是朝野有识之士多疑其伪。至北宋末年,徽宗增刻印玺十方,时人有画蛇添足之讥,其实徽宗似有淡化传国玺地位之深意在其中。其中一枚名为定命宝,上刻“范围天地 幽赞神明 保合太和 万寿无疆”十六字,字数之多,古今罕见。后金兵南下,北宋诸宝都被金兵掠走,唯独定命宝被赵构带走南迁。其作为(南)宋十一御宝之一,排名第十。

蒙元时期,传国玉玺重现人间,真伪不可知。明朝建立以后,太祖朱元璋三大遗憾,第一就是没有传国玉玺。明代国玺为二十四御宝。据《万历野获编》记载,其中有“皇帝亲亲”之宝、“皇帝尊亲”之宝、“敬天勤民”之宝等。

清承明制,玉玺也仿照前朝,国玺数量繁多,至乾隆年间始确定制度,共计二十五方玺(今称清二十五宝),分别是: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皇帝之宝二方、天子之宝、皇帝尊亲之宝、皇帝亲亲之宝、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敬天勤民之宝、制诰之宝、敕命之宝、垂训之宝、命德之宝、钦文之玺、表章经史之宝、巡狩天下之宝、讨罪安民之宝、制驭六师之宝、敕正万邦之宝、敕正万民之宝、广运之宝。

从中可以看出,传国玉玺虽然很早就失传了,但是国玺的发展速度反而加快了,成为皇权发展的外在表现。自秦以来的各朝各代,国玺数量越来越多说明皇帝大权独揽职权越来越广,需要对职权进行分类。

明朝弘治年间,巡抚陕西都御史上奏称当地民众发现传国玉玺,后进至宫廷,皇帝并没有在意只是吩咐内阁予以鉴别。后断定为仿制,只是赏赐五两银子给那农民。这件事情中,皇帝的态度是不甚在意的。其原因纵使有冒充传国玉玺者甚多,皇帝不信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此时的皇帝已经不需要传国玉玺了。此时传国玉玺已经跟不上时代了,无非是个王朝正统的标志而已。明朝此时如日中天,天下生平,早已经不需要传国玉玺来证明其正统性了。实力如此,又何须那一方玉玺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始皇至晚清近百件玉玺,但只有这块才算真正的传国玉玺
历史上的“传国玉玺”_滚动新闻
大明风华的这枚传国玉玺做工不错,可惜,是糊弄观众玩儿的
“天子六玺”是哪六玺?包含传国玺吗?
一玺定江山
中国九大玉玺: 其中7个失传, 一个在国家博物馆, 一个流落海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