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安石变法对北宋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

从变法前后宋朝的改变以及王安石变法的措施来看,王安石变法整体上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王安石变法并非是突然出现的偶然现象,也不是一件个人事件,而是北宋的社会矛盾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要求政权将原来的政治体制进行变革,而随着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社会的上层建筑已经成为了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因素。农民起义甚至有广泛开展的趋势。很多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苗头。在王安石之前,就有了庆历新政,但改革措施集中于吏治,没有触及主要矛盾就被顽固守旧派通过政治运动推翻停止。王安石变法前的宋朝,政治形势复杂,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发展,竭力缩小官僚机构和官员的权力,不断扩大皇帝的权力,分权和制衡的方法,使得官僚机构冗杂、低效。“强干弱枝”的原则,使得军队数量大增,但军事战斗力严重下降。军事的失利,又会使得百姓身上的负担不断增加。这样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使得宋朝国力“积弱”,百姓“积贫”。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不待少数民族灭宋,农民起义就是大规模爆发,存在着深深的统治危机。

宋神宗

王安石不是出身什么“名门望族”,父亲只是一个地方小官。但早年他父亲任上百姓的贫苦生活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后来他在地方为官多年,更是直接、深入地了解百姓疾苦。他丰富的政治经验,使他的改革措施与人民的切实生活联系更加紧密。他崇尚孟子的“仁政”,希望国家能够减轻对百姓的剥削,以保证封建主长远的利益。王安石变法的推行,得益于一个契机——支持变法的皇帝的出现。1063年宋英宗继位,他积极地请教大臣,如何改变宋朝的积弊。但不久病逝,宋神宗继位。神宗也是一个颇有抱负的皇帝。当他发现朝中的元老大臣都不愿意变法,更倾向于顽固守旧,坚守社会上层阶级的利益时,神宗把目光转向了积极变法的地主士大夫。性情耿介、政治经营丰富、名声在外的王安石就进入了他的眼中。1069年,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翌年任宰相,开始变法。

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对财政、经济、军事和官僚机构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首先,对官僚机构进行调整,为变法培养人才。改变科举取士的内容,倾向于解读经义,而非背诵。对以往闲置的机构,使其担任应当的职务。如之前的司农寺,成为了变法时推行免役法和保甲法的重要机构。这样,变相让官僚机构中的“冗官”有所减少。另外,他还改变了以往“按资升迁”的做法,改为按政绩和能力。其次,朝廷还撤销了若干州县建制。这样整顿了这些地区的徭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然后,针对军队的弊端,实行了整顿军营、保甲法和保马法。军营空额,老弱残兵的存在是军费支出的一大浪费,王安石变法,裁撤空营,让老弱残兵合理退制,是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和减少国家财政支出的。

另外,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缩小更戍法的范围,实施将兵法。还设置了军器监,改善军器的制造。保马法的实施,也为军队提高了装备和马匹的质量,并减少了国家以往在这部分支出、浪费。再次,王安石从军事出发,与农事联系起来。直言募兵之害,恢复保甲法,这样使地方治安得到保证,也增强了民兵等地方军事实力。最后,王安石的变法调整了封建国家、地主与农民的关系。他看到了高利贷是很多“下户”农民破产的重要原因,颁布青苗法,打压大商人力量,再结合市易法,利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市场,减轻农民的负担。而针对农民之大苦——差役制度,推行了免役法,即以钱代役。这样既不耽误农事,减轻农民的负担,又减轻了人身依附关系,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的推行,更是鼓励农业生产。

综上,王安石变法是有利于改变宋朝积弊,肃清吏治,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军队战斗力,促进经济发展的改革运动。虽然改革措施的推行程度不一,在推行的过程中各地执行的力度、手法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甚至后期因为顽固守旧派的阻挠和变法派内部的分裂,变法失败。但就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和产生的影响来说,打给宋王朝打了一剂“强心剂”,使得宋朝继续往前发展。

后人在对待王安石当时推行的变法上褒贬不一,在明清时期,当时,所有史学家对王安石都持负面看法,王安石最大的政敌司马光,就是《资治通鉴》的作者,他在历史上的贡献无可厚非,但他对经济是一窍不通,而他对王安石的记载完全以负面为主。直至建国以后,国人对王安石的赞扬之声逐渐多了起来,都以褒扬王安石变法对宋朝的正面效应。

王安石最初的变法原因就是,基于宋朝的政治经济体制,导致神宗时期,冗官冗兵问题过于严重,从而使国家财政出现问题,而其官制和兵制问题涉及到宋朝的立国之本,谁也没有信心和胆量对这个曾经能结束唐未五代动乱之本的祖宗之法动手,但是,为了充盈国库,就要通过相应的政策手段,在不动摇国本的同时,取得同样的效果,王安石的变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这样的背景也注定了王安石的变法也就是以一场经济为主,涉及政治,军事的改革。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是,青苗法,均输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这些法规都是为了增加国家收入,都是标准的经济法,其中的青苗法,均输法,市易法,实际上是让朝庭进入世场,通过一系列的经济干预政策,加快货物的流通速度,从而增加社会财富,在一千多年前的社会,王安石的这一思想无疑是超前的,其中涉及的经济学知识远超同时期的所有人,但是,他的改革阻力极大,王安石一生都能知难而上,坚决贯彻自己的信念,但有些时候,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美好的愿望却在现实中无法得到贯彻,为了贯彻自己的理想,王安石只能加大政府的权利,以强制的手段推广,而强制推广就注定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绝对主导,从而让一场经济改革变成了官员的政绩考核,而官员要获得好的考核成绩,只有进一步加大政府强制力来扭曲市场,从而使最初的理想彻底变形,这是在当时社会状态下无法逾越的恶性循环。

王安石推行的变法主要就是富国,强兵,虽然推行的变法时间不长,但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农业水利得到了大力发展,人民实实在在得到了好处,抑制了豪强缙绅,高利贷者和富商大贾,荒地的开垦和方田的丈量提高了政府的税收收入,使国库充盈,冗兵冗员的栽减,不但减少政府的开支,也使军队战斗力有所提高,国防得到了改善,使神宗,哲宗二朝得到短暂的安定局面。

但是,自古以来变格都是很不容易的,只要有人敢创新,就会触犯旧有守旧势力的利益,他们就会利用各种手段来阻挠新事物的产生,而在王安石的变法中,朝臣们认为新法违背祖制,新法更是损害了富豪缙绅们的利益,故激烈反对,新法的推行,并未收到实际的成效,自宋初以来,各级官员冗滥无能,基层吏胥贪赃枉法,故欲富国强兵非先澄清吏治不可,而王安石的变法只注重经济,忽略了行政的改革,以千苍百孔之各级行政机构来负责推行重大变革,自不可能,在内政极需变革的情况下,王安石又轻起兵端,对西夏用兵,结果作战失利,既损国威,又耗国力,加之久旱成灾,饥民流离失所,守旧派就以天怒人怨为借口,大肆攻击新政,使支持变法的神宗皇帝大为动援,而一旦失去皇帝的支持,王安石的变法很快就在与保守派的斗争中败下阵来。

展开全部
4 赞 1评论
分享
举报

由于意识形态的关系,我们一直把原本是中性词的改革看做褒义词,所以想当然的认为凡是改革都是进步的。于是,王安石已经被定性几百年的改革被洗白成进步,而改革失败的原因被归结于下面办事的官吏太坏。要分析王安石的改革,首先要分析为啥有王安石的改革。我们知道整个宋朝都执行扬文抑武的政策,军队战斗力非常赢若。尤其是在仁宗朝,对西夏的军事行动多数遭到失败。作为皇帝,自然而然想到如何加强军队战斗力。其实,根本问题北宋的军事制度有缺陷,但是没有人提出改革军事制度,毕竟犯了历代皇帝的大忌。这时候,王安石站出来说富国强兵,意思就是国家有钱了军队自然战斗力强。于是改革的目的就是如何为国家其实就是朝廷搜刮更多的钱财,当然直接征税那是不行的,王安石的做法就是朝廷全面插手经济活动,也就是说原来的私人经营都改成官府经营。当然如果每个官员都清廉无比同时能干无比,王安石的改革一定能成功。但是实际情况就是大部分官员不但贪婪而且毫无经济能力。原本荒谬的改革,因为触犯了几乎所有阶级的利益,只能投靠皇帝,也就造成了神宗之后所有的皇帝都支持新党,因为新党既听话有能捞钱,而大部分新党都是奸猾之辈,而旧党一般主张抑制皇权很难讨皇帝喜欢。最终的结果就是北宋末年皇权越来越大,出了徽宗这个头号大昏君而缺乏有效的约束。王安石改革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在意识形态上推行一道德,凡是反对声音一概打压。最终结果就北宋的灭亡。

2 赞 评论
分享
举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安石变法
11世纪中华复兴的失败原因
北宋当年,整个王朝都失去了改革动力
北大教授赵冬梅:王安石变法将皇权从无形的笼子里放出来了
比宋仁宗低调得多的宋朝皇帝,敢向特权宣战,离成功仅一步之遥
宋神宗与王安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