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惜被诛九族,也要为中国除掉大患,留下“九字”实在太霸气

随着国力的增长,国人说话的口气也变了,现在很多人动不动就引用一句“虽远必诛”的老话,但是你知道这句话的出处吗?这句牛气十足的话,出自汉朝陈汤之口。当然说这句话是有背景的,下面就给大家说道说道。

汉朝初年,北方匈奴为患,但是他们不幸遇上了汉武帝。武帝组织了三次对匈作战,基本把匈奴的主力全灭了。再加上匈奴内部闹起了分裂,出现了以呼韩邪为单于的南匈奴和以郅支为单于的北匈奴。呼韩邪是一个乖角,他自知不是大汉的对手,于是主动请降。当时汉朝是宣帝在位,宣帝对呼韩邪的举动很是高兴,亲自到都城外迎接。元帝时期,为了安抚南匈奴,又把昭君嫁给呼韩邪,这才让匈奴暂时安分下来。

但是北匈奴的郅支单于就很不安分,他对抗大汉,杀了大汉派去的使者。郅支心里很清楚自己不是大汉的对手,于是带领族人一溜烟跑到了咸海附近的康居国,康居国正想找个帮手称霸西域,这郅支就主动过来了,怎么可能不要?

郅支虽然投靠了康居国,但心里一直幻想着恢复往日的强盛,多次对大宛、乌孙两个小国用兵,而这两个国家当时已经归顺大汉,他这么做显然是在向大汉挑衅。

当时陈汤在西域当副校尉,甘延寿是正职。陈汤力主攻打郅支,但是甘延寿却坚持需要得到朝廷的准许才可行事。陈汤没办法,在甘延寿患病时,冒着被诛九族的风险假传了朝廷的命令,进兵康居国。

这是一次艰苦的远征,他总共动员了四万军队,其中包括汉朝和西域各国的军队。大军很快包围了郅支城,并顺利破城。此战,斩获甚众,而郅支也死于乱军之中,北匈奴的威胁也解除了。

得胜之后,陈汤跟甘延寿回长安向元帝报捷,并献上郅支的人头。元帝大喜,对陈汤假托朝廷命令一事,也就不再追究。为了扩大影响,陈汤建议把郅支的人头悬挂在槀街,因为那是各国使者居住的地方,类似于现在的使馆区。那意思很明白,就是要杀鸡骇猴,在给皇上的诏书中,陈汤第一次说了那句让国人骄傲了两千年的名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虽远必诛,是一个标志性词语,它象征着国家的强大。牛气不是吹出来的,而是一个国家实力显现。

文/油腻大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假传圣旨的陈汤,半生蹉跎岁月,一战成名天下知的大汉赌徒
故纸堆里话权谋 | 定胡碑,让世界颤抖的大汉军魂,两千年前热血江山
陈汤:是战功赫赫,也贪财好物;功业彪炳千古,一生却坎坷不堪
喊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人,是怎么死的?
他一生只打一仗,换中国300年无人敢犯,一句“虽远必诛”成名言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还原那段荡气回肠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