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为临城人,您知道咱大临城由来吗?

临城处于太行山东麓山前台地上,是河北省最古老的县市之一,自新石器晚期就有人类在此聚居,迄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商周时期曾为井方和邢国的城邑。春秋初期邢国灭亡后,县境属晋地,并筑有临邑城。《左传·哀公四年》(公元前491年)中“赵稷奔临”即此。自此算起临城建城史至少有2500年的历史了。临城物产丰富,汉代时房子已是有名的“丝绸之乡”,所产白绸与巨鹿的织锦成为贡品,是名符其实的千年古县。

临邑、房子与临城

临城最早称为“临”。为什么称为“临”?从字义上讲,临是一个高地,有距高临下的意思,《诗经》中有“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临邑城的旧址就是选择在太行山东麓地区一处最高的台地上,距城中向四外看是奔流的汦水和河水。《邢台历史文化辞典》中有临邑故城词条,其中说:城址位于临城县临城镇南台村。临邑城址建于丘陵台地之上,城遗址呈长方形,南北510米,东西320米,面积163200平米。今仅遗东南一部分,遗址内除村落外,大部分为农田。现城垣仅存东南一部分,东西长25米,南北长15米,高1-3.8米,城墙夯土层清晰可见,厚约8-12厘米。城址内采集有春秋时期陶鬲、罐,战国时期陶釜、豆、盘及铁锛、凿和铜镞、郾刀币、平阳布币,汉代陶罐、瓦当、石磨、五铢钱币,隋五铢钱以及唐三彩钵、盘等。《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县有古临城,即春秋时晋之临邑,因以名县。”因此“临”即“临邑”。《赵州志》记载:“春秋晋临邑。” 隋开皇六年(586年)在临邑古城复置房子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房子县改名临城县,县治设于今临城镇老城,临邑城遂废。《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七《河北道二﹒临城县》记载:“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名临城,以县西南十里有古临城因改焉。”临邑故城为临城县发现最早的城邑遗址,对研究春秋战国的城邑有重要历史和科学价值,也对研究临城县的县治变迁,县名演变有重要的历史价值。1986年临城邑遗址被临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7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临邑见于史书的时间记载,是公元前491年。春秋早期,临地县境属邢国域,后归于晋国,当时筑有临邑城。据《左传·哀公四年》记载,周敬王二十九年发生了“赵稷奔临”事件。

1965年山西侯马晋国遗址出土了大量盟誓辞文玉石片,称为“侯马盟书”,又称“载书”,盟书笔锋清丽,为毛笔所写,多为朱书,少为墨书。其书法犀利简率,提按有致,舒展而有韵律。它见证了春秋末期晋国赵鞅参与晋国内部由六卿内争至四卿并立的一场激烈政治斗争,正是这场政治斗争,拉开了作为标志战国时代开端的“三家分晋”这一重大事件的序幕。

赵鞅为了发展赵氏的势力,营建晋阳、东进河北、准备控制邯郸。当时的邯郸赵午手中,赵鞅看到了邯郸的战略位置,于是在497年发动一场邯郸之战。晋阳赵氏是正宗,邯郸赵氏是支族。赵午在经营邯郸时与晋国贵族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战争很快诱发了晋国内部间以及晋国和齐、卫的冲突。历经7年的战争,以赵鞅占据邯郸而结束。公元前491年,赵鞅杀赵午于晋阳,赵午之子赵稷和赵午家臣举兵反叛。赵鞅率军包围邯郸。但受到另两个新贵族范氏和中行氏的反对。赵午是苟寅的外甥,范氏、中行氏又是姻亲,因此而结成联盟。初战时赵鞅骤然转优为劣势,围攻邯郸的部队不战自溃。随后,晋国另几个新贵族韩简子、魏襄子和晋文子联合范氏内部的反对派向中行氏发起进攻。范氏、中行败,逃往卫地朝歌,赵鞅重又返回晋都绛,韩、赵、魏、智结成了反对范氏、中行氏的联盟。侯马盟书就是记录这场战争中的一次盟誓。

公元前494年,赵鞅再围邯郸,晋军与齐、卫联军在五鹿(今大名)发生激战。此后不久,齐、卫、鲁、鲜虞联军公晋,占领了蒲(今赵县),晋定公十九年(公元前493年)八月,齐人输粟于朝歌,郑国发兵护送,范氏在朝歌接应。双方决战于戚(今河南濮阳)。赵鞅以少胜多,击败范氏、中行氏,获齐粟千车。

公元前492年10月,赵鞅率重兵包围朝歌,中行寅突围,出逃邯郸。第二年九月,赵鞅第三次率兵包围邯郸。十一月,邯郸守军举城投降。“荀寅奔鲜虞,赵稷奔临”。中行寅投奔鲜虞,赵稷奔临城邑。赵稷逃到临地,即临邑故址(今临城西南15里许)。这时齐国出兵干涉,派大将弦施率军支援赵稷,将赵稷从临邑救出,并指使齐军拆毁临邑城墙。公元前490年,赵鞅率兵攻陷柏人(隆尧柏人城),范氏、中行寅逃往齐国,齐国所占之地尽归赵鞅所有。

秦世始统一中国后,设三十六郡,临城属邯郸郡。西汉时建有桓山郡,临城改称房子县。为什么称房子,据研究者说,此与尧舜禅让,丹朱避让于房地有关。也就是说临地最初名字可能称“房”,或因丹朱受封房邑侯而名。三国时属常山郡且为郡治。北齐并入高邑县。隋代复设房子县,属赵州。唐改房子县为临城县。宋代降隆平为镇并入临城县。元代将临城归于赵州,明清因之。

丰富的文化遗址

临城是一块文化宝地,可以说是邢台地区人类文明发展的最早地区。考古工作者在县域内发现了旧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存,如白云山化石点、郭家庄化石点、白鸽井化石点;在白云山化石点发现了动物化石和打制石器。遗址位于临城县城西6公里处,泜河北岸白云山南端山坡上。1988年发现。在元古代(24-5.7亿年)石灰岩,晚更新世以来形成的黄土和全新世以来形成的松散砂砾层出土大量的古动物化石,动物属种有野马、野牛、熊、鹿、犀牛等。在化石出土地点晚更新世钙质土层中还采集到似有人类加工痕迹的石器5件,其质料为火成岩,器形为刮削器。化石的地质年代为晚更新世,约10-5万年间。

在县境内还有大量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如南磐石遗址、小瓷窑沟遗址、沙岗地遗址、北台遗址、补要村遗址、西台遗址、岗沿遗址等。特别是补要村遗址是邢台考古工作一次新发现。遗址位于临城县东部临城镇补要村东南,南为小槐河。镇楼公路(镇内—石楼)从遗址中心偏南穿过。遗址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0.5—3.2米。考古发掘发现大批文化遗迹,如灰坑、墓葬、房屋、灰沟、窑址、冶铜基址等。文化遗物有陶器、瓷器、石器、骨器、木器、角器、蚌器及青铜器。时代为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化晚期,先商时期、晚商时期,汉唐时期,其中以仰韶文化和夏商时期的遗存最为丰富。先商时期的遗存与先商文化中下七垣类型十分接近,为探索文献记载的先商昭明所居“砥石”的地望与冀南西部太行山东麓地区的先商时期考古学文化提供了新的重要线索。2008年10月23日补要村遗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商周时期临城属邢国。至今县域内有丰富的文化遗址。据调查,重要的商周遗址有临城水库遗址、大坝遗址、西竖遗址、瓦岗遗址、柏良木遗址、南孟村遗址、三里桥遗址等30多处。这些遗址的发现有力证明了临城文化的发展过程。

临城境内有两座古城址。除前文所述的临邑故城,还有柏畅城城址,城址在城西15公里的东柏畅村西南山坡上。柏畅城城墙依山势高低而建。城为长方形,南北长600米,东西宽420米,面积25万平方米。现西南城墙断续尚存,系夯筑而成。城墙内外地面上散布着许多绳纹碎瓦陶片。遗址中出土的铁剑、铜戈、矛、镞等兵器,据考证均为战国至汉代遗物。据《隆庆赵州志》记载,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封赵敬肃王之子为侯,在柏畅城建国。《太平寰宇记》亦载:泜水东经柏畅亭,城在亭南里许,址犹存。1993年7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临城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交通要道。今县境内还保存有数条古道,其中两条最为重要,即十八里驰道遗址和东山底古道。十八里驰道又名十八里长沟。位于解村村西钓盘山下,此为古代时期驰道旧址,当地有“十八里长沟不见天”之说。这条驰道历史十分久远,有人说驰道修建于先秦时期。而位于县城西南25公里东山底村东南500米处的东山底古道。西靠河道,向东南盘山而上直通山端。始修时期不详,路重修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由东山底村东南山下起至内丘境内的高家庄。古道为台阶式路面,由石片铺成,长约1.5公里。此段山路险峻,俗称“十八盘”。古道起端立汉白玉碑一块,碑额方龛篆书“修改道路碑记”。

最早发现的邢窑文化

邢窑是中国最早的白瓷窑址,白瓷的发明在中国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邢窑它不仅结束了自商朝以来青瓷独尊的局面,更重要的是为中国后世的花瓷生产尤其是彩瓷生产创造了条件。唐代诗人皮日休在《茶瓯诗》写道:“邢窑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坠,轻如云魄起。”段安节《乐府杂录》记载,唐大中初年,有调音律官郭道源者,“善击瓯,率以越瓯、邢瓯共十二只,旋加减水于其中,以箸击之,其音妙于方响。”李肇《国史补》中说,“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这些文献记载都是赞美邢州所产瓷器,而生产瓷器的窑址在哪里?在1980年代以前是一个谜。自1950年代至1970年代,考古工作者及邢窑研究者先后对内丘、邢台、沙河进行了多次的调查,没有发现唐代邢窑遗址。1980年代初期,在对内丘与临城进行普查时,终于在临城县的祁村、冈头村、西双井发现了唐代的窑址群,从而揭开了唐代邢窑遗址研究大幕。后来,在内丘县境内也陆续发现了邢窑遗址多处。这样,邢州窑址的谜底彻底被揭开。

在临城众多的窑址,以祁村和西双井窑址最为著名,西双井窑址位于临城县西双井村东的一块三角形台地上,东邻南北流向的自然河沟。遗址残存面积约1400平方米,地表所见遗物不多。在台地东断崖上暴露有一座残窑炉,火膛中存有大量柴灰并杂有瓷片。在一道田埝的东端,发现了一座保存较好的窑体遗迹。虽然窑体上部不存,无法看到窑体的全貌,但从北面已经破开的断面,可以看出窑体是就坡挖成,右为火膛,呈馒头状;左为窑腔,呈椭圆状。在火膛中尚存有大量的柴木灰,窑腔中发现了平底碗器残片。出土标本有碗、执壶、盒、钵、盏托、窑具等。有粗细之分,细白瓷胎质细腻,造型规矩大方,采集到的遗物有刻花装饰。时代为唐。祁村窑址位于临城县西北祁村,距县城7.5千米,西部是白云山,东面是一高岗,1980年底发现。祁村邢窑遗址共有三处,分别位于祁村村东南、村北和村西北。其中祁村东南原岗头煤矿小火车站周围(当地人称为“南沟子”)的遗址面积最大,地表遗物散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窑址集中在北坡田埝处,尤其是地方小铁路东侧地段。据当地农民反映,1973年扩大耕地面积,曾在田埝下面发现了大量的瓷片,为了耕作方便,将这些瓷片全部填入沟底。后来临城县二轻局在田埝中部进行考古调查,在两米左右的深度,发现了约60厘米厚度的堆积层,出土了大量的粗细瓷器残件、碎片和窑具。

1990-1992年邢窑考古队在此又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白瓷器物标本和窑炉遗迹,有刻花皮囊壶、双鱼穿带壶、执壶、碗、盘等,品种十分丰富,并有“王”“江”“□弘”“楚”等刻款。另外在村西和村北也能见到散布广泛的瓷片和窑具。经勘探村北一带局部尚有窑炉残迹。时代为唐、五代。除这两处窑址外,还有岗头窑址、澄底窑址、射兽窑址、南程村窑址、解村窑址、瓷窑沟窑址等等,这些窑址均被国家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临城不仅首先发现了邢窑遗址,而且在邢窑研究方面也走到了全国的前列,研究者以邢台、沙河、内丘、临城的邢窑遗址为基础,出版了《千年邢窑》《邢窑研究》《中国白瓷发祥地-邢窑》等研究著作。同时以研究为基础,培养了张志忠等一批邢窑烧造技艺的传承人。

(本文是小编借鉴我县相关史料和网上相关材料汇总而成。因本人能力和时间有限,文中肯定存在一些不当之处,欢迎广大网友多多补充相关材料,提出不同见解。小编在这里先行谢过了!!)

临城县气象台11时发布短期天气预报 :今天下午:多云间晴,局地有雷阵雨,偏北风2-3级,最高气温35℃ 。今天夜间:多云,局地有雷阵雨,偏北风2-3级,最低气温25℃ 。明天白天:阴有雷阵雨,偏北风2-3级,最高气温32℃ 。预知最新天气预报,请拨9612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照临下土古临邑--临城县
邢窑
探寻邢瓷的前世今生
邢窑介绍
邢窑-宋代发展状况浅析
【瓷之彩】中华白瓷鼻祖--邢窑窑址发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