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公元536年

公元536年,大同二年(五三六),梁陶弘景卒,年约八十五。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博学多艺,好养生之术。齐高帝作丞相时,引弘景为诸王侍读,拜为奉朝清,弃官,隐居茅山(今江苏句容县)。梁武帝早年与弘景交游,及即位,恩礼有加,屡以手敕招之,弘景不出,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谘於弘景,时人谓之「山中宰相」。著有《真灵位业图》、《真诰》等道教经籍,晚年受佛教五大戒,主张儒、释,道三教合流。曾遍历名山,寻找药草,著《本草经集注》、《肘后百一方》等。谥贞白先生。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公元536年

  • 南朝梁大同

    二年

  • 东魏天平

    三年

  • 西魏大统

    二年

目录

折叠 编辑本段 纪年

丙辰年(龙年)

南朝梁大同二年

东魏天平三年

西魏大统二年

高昌章和六年

王迢触平都元年

新罗建元元年

折叠 编辑本段 年表

梁陶弘景卒

东魏袭西魏夏州

天平三年(五三六)春正月,东魏丞相高欢自率万骑袭西魏夏州,皆不引火作炊,行四日而至,缚槊为梯,夜攻入城,擒刺史斛拔俄弥突,释而复用之。留都督张琼率兵镇守,迁其部落五千户而返。

曹泥与其婿刘丰复叛降东魏

大统二年(五三六)正月,西魏灵州刺史曹泥与其婿凉州刺史刘丰复叛降东魏,西魏围灵州,以水灌城,深三尺有余。东魏丞相高欢遣阿至罗三万骑越灵州,绕出西魏师之后,西魏军退。欢率部众迎泥及丰,徙其遗户五千户而归,以丰为南汾州刺史。

高欢宠信陈元康、赵彦深

天平三年(五三六)二月,东魏司马子如、高季式召孙搴宴饮,搴大醉而卒,高欢亲临吊祭。子如叩头请罪,欢道;「卿折我右臂,须为我求可代之者!」子如荐中书郎魏收,欢以收为主簿。一日,欢谓季式道:「卿等使我孙主簿醉死,魏收为主簿办理文案不如我意;敖曹尝称有一人治文书以谨密著称者,谁也?」季式对道:「是司徒记室陈元康,彼能於夜中暗书,快吏也。」欢召见,即授大丞相功曹,掌管机密,迁升大行台都官郎。当时军国之事繁多,问元康无所不知。欢外出,留元康在后,马上有所号令九十余条,元康屈指数之,皆能记忆。与功曹赵彦深同掌管机密,时人并称「陈、赵」,欢甚器重之。

西魏秦州刺史万俟普等投东魏

大统二年(五三六)二月,东魏丞相高欢令阿至罗进逼西魏秦州刺史万俟普,欢率众接应。万俟普与其子洛、豳州刺史叱干宝乐、右卫将军破六韩常及督将三百人投东魏,丞相宇文泰轻骑追之,追至河北干余里,不及而还。

贺拔胜等返西魏

梁大同二年(五三六)秋七月,魏降将贺拔胜等思归,然梁武帝待之甚厚,不敢请。前荆州大都督史宁对胜道:「朱异之言,皇上无不听从,请厚结朱异。」胜从宁言,帝竟许胜、宁及卢柔等皆北归,帝且亲饯於南苑。胜感念帝恩,从此见禽兽向南者皆不射。八月,行至襄城(今河南襄城县),高欢遣侯景以轻骑邀截,胜等弃舟自山路逃,从者冻馁不堪,途中死者过半。既至长安,诣宫阙谢罪,西魏帝执胜手抽泣道:「朝廷倾覆,天也,非卿之过。」丞相泰令柔为从事中郎,与苏绰同掌机密。

梁陈庆之大破侯景

大同二年(五三六)九月初四日,东魏以定州刺史侯景兼尚书右仆射、南道行台、督诸将侵梁。冬十月初八日,梁亦下诏大举伐东魏。侯景将兵七万侵梁楚州(今安徽凤阳),俘刺史桓和;进军淮上,南、北司二州刺史陈庆之击破景军,景弃辎重逃归。十一月初二日,梁罢北伐之师。

折叠 编辑本段 大事

(1)春,正月,辛亥,魏祀南郊,改用神元皇帝配。

翻译:(1)春季,正月辛亥(初九),西魏文帝在南郊祭天,改以神元皇帝配享。

(2)甲子,东魏丞相欢自将万骑袭魏夏州,身不火食,四日而至,缚为梯,夜入其城,擒刺史斛拔俄弥突,因而用之,留都督张琼将兵镇守,迁其部落五千户以归。

翻译:(2)甲子(二十二日),东魏丞相高欢亲自率领一万名骑兵袭击西魏的夏州,一路急行军,没有停下生火做饭,跑了四天便赶到了目的地,他们将长矛绑起来结成云梯,连夜攻入城中,抓住了刺史斛拔俄弥突,高欢设法把斛拔俄弥突争取过来后又起用了他。接着,高欢留下都督张琼领兵镇守夏州,又下令迁移斛拔俄弥突部落中的五千户人家,由自己带着返回晋阳。

(3)魏灵州刺史曹泥与其婿凉州刺史普乐刘丰复叛降东魏,魏人围之,水灌其城,不没者四尺。东魏丞相欢发阿至罗三万骑径度灵州,绕出魏师之后,魏师退。欢帅骑迎泥及丰,拔其遗户五千以归,以丰为南汾州刺史。

翻译:(3)西魏的灵州刺史曹泥与他的女婿凉州刺史普乐人刘丰又投降了东魏,西魏的兵马包围了他们,用水灌他们的州城,城外积水只差四尺就要淹过城头了。东魏丞相高欢派阿至罗三万名骑兵越过灵州,绕到西魏军队的背后出击,西魏的军队撤退了。高欢率领骑兵迎接曹泥与刘丰,并把他们遗留下的五千户人家迁到晋阳。高欢任命刘丰为南汾州的刺史。

(4)东魏加丞相欢九锡;固让而止。

翻译:(4)东魏孝静帝赐给丞相高欢九锡,高欢坚决推让,于是作罢。

(5)上为文帝作皇基寺以追福,命有司求良材。曲阿弘氏自湘州买巨材东下,南津校尉孟少卿欲求媚于上,诬弘氏为劫而杀之,没其材以为寺。

翻译:(5)梁武帝为了使他已故的父亲文皇帝祈求冥福,准备给他建造一座皇基寺,于是命令有关的官员去寻找上等的木材。曲阿人弘氏从湘州买了巨型木材往东边运送,南津校尉孟少卿想用这些木材向梁武帝献媚,就诬蔑弘氏是抢劫犯,杀掉了他,将他的木材没收后用来建造寺庙。

(6)二月,乙亥,上耕藉田。

翻译:(6)二月,乙亥(初四),梁武帝在藉田耕作。

(7)东魏勃海世子澄,年十五,为大行台、并州刺史,求入邺辅朝政,丞相欢不许;丞相主簿乐安孙搴为之请,乃许之。丁酉,以澄为尚书令,加领军、京畿大都督。魏朝虽闻其器识,犹以年少期之;既至,用法严峻,事无凝滞,中外震肃。引并州别驾崔暹左丞、吏部郎,亲任之。

翻译:(7)东魏勃海王高欢的嫡长子高澄,年仅十五岁,就已经成为大行台、并州刺史。他要求到国都邺城辅助处理朝中的政务,丞相高欢没有答应,丞相主簿乐安人孙搴替高澄请求,高欢这才同意。丁酉(二十六日),孝静帝任命高姵挝?惺榱罴媪炀?⒕╃艽蠖级健N撼?舷滤淙欢荚???潘?牟拍苡胧都?琐但还是把他看成孩子,没想到高澄上任之后,执法严厉,办起事来雷厉风行,朝廷内外的人们都为此感到震惊,同时肃然起敬。高澄引荐并州别驾崔暹左丞、吏部郎,非常亲近信任他。

(8)司马子如高季式孙搴剧饮,醉甚而卒。丞相欢亲临其丧。子如叩头请罪,欢曰:"卿折我右臂,为我求可代者!"子如举中书郎魏收,欢以收为主簿。收,子建之子也。他日,欢谓季式曰:"卿饮杀我孙主簿,魏收治文书不如我意;司徒尝称一人谨密者为谁?"季式以司徒记室广宗陈元康对,曰:"是能夜中暗书,快吏也。"召之,一见,即授大丞相功曹,掌机密,迁大行台都官郎。时军国多务,元康问无不知。欢或出,临行,留元康在后,马上有所号令九十馀条,元康屈指数之,尽能记忆。与功曹平原赵彦深同知机密,时人谓之陈、赵。而元康势居赵前,性又柔谨,欢甚亲之,曰:"如此人,诚难得,天赐我也。"彦深名隐,以字行。

翻译:(8)司马子如高季式叫了孙搴一同痛饮,孙搴醉得不省人事,一命呜呼。丞相高欢亲自到孙搴的灵堂哀悼。司马子如向高欢叩头请罪,高欢说道:"你折断了我的右臂,现在得替我找一个能够代替他的人!"司马子如举荐中书郎魏收,高欢便任命魏收为丞相主簿。魏收魏子建的儿子。有一天,高欢对高季式说道:"你喝酒时害死了我的孙主簿,眼下魏收处理公文不合我的意,司徒曾经说一个人办事谨慎、严密,指的是谁?"高季式回答说是司徒记室广宗人陈无康,还介绍道:"他能够在夜间昏暗无光的情况下撰写公文,是一个办事麻利、效率很高的官员。"高欢把陈元康叫来,一见面就授予他大丞相功曹的官职,让他掌握机密要事,很快又提升为大行台都官郎。当时,国家的军政事务繁多,只要问到陈元康,陈元康没有不知道的。高欢有一次外出,临行前把陈元康带在身后,自己在马上下达了九十多条指示,陈元康屈着指头一一道来,都记得一清二楚。他与功曹平原人赵彦深一同掌握重要机密,当时的人们把他们称作陈、赵。陈元康的地位在赵彦深的前头,而且陈元康生性又很柔顺严谨,所以高欢跟他非常亲近,曾感叹道"这样一个人实在难得,是上天恩赐给我的。"赵彦深名叫赵隐,通常用表字。

(9)东魏丞相欢令阿至罗逼魏秦州刺史万俟普,欢以众应之。

翻译:(9)东魏丞相高欢命令阿至罗进逼西魏的秦州刺史万俟普,高欢本人又率领了大队人马策应阿至罗。

(10)三月,戊申,丹阳陶弘景卒。弘景博学多艺能,好养生之术。仕齐为奉朝请,弃官,隐居茅山。上早与之游,及即位,恩礼甚笃,每得其书,焚香虔受。屡以手敕招之,弘景不出。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先谘之,月中尝有数信,时人谓之"山中宰相"。将没,为诗曰:"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论空。岂悟昭阳殿,遂作单于宫!"时士大夫竞谈玄理,不习武事,故弘景诗及之。

翻译:(10)三月,戊申(初七),梁朝的丹阳人陶弘景去世。陶弘景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对养生术有特殊的兴趣。他在南齐担任过奉朝请的官职,后来又主动放弃,在茅山隐居起来。梁武帝早年曾经和他一同游处,等到登上皇位以后,总是给予他很不寻常的恩惠与礼遇,每次收到他的信,都要点上香后才虔诚地阅读。梁武帝多次亲自写信邀请陶弘景到朝廷做官,陶弘景始终没有出山。每当国家出现吉祥或不祥的征兆的时候,或有出征、讨伐这样大事的时候,梁武帝必定要先向他咨询,有时一个月里面两人要通好几封信,当时的人们称他是"山中宰相"。陶弘景去世之前,写了这样一首诗:"王衍任情放诞,何晏议论虚空。岂能想到昭阳殿,竟然作了单于宫。"那个时代,大小官员都竞相谈论玄理,不愿意学习练兵打仗方面的东西,所以陶弘景写诗用魏晋时期的事情来影射梁朝。

(11)甲寅,东魏以华山王鸷为大司马

翻译:(11)甲寅(十三日),东魏任命华山王元鸷为大司马

(12)魏以凉州刺史李叔仁为司徒,万俟洛为太宰。

翻译:(12)西魏任命凉州史李叔仁为司徒,万俟洛为太宰。

(13)夏,四月,乙未,以骠骑大将军、开府同三司之仪元法僧为太尉。

翻译:(13)夏季,四月,乙未(二十五日),梁朝任命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之仪元法僧为太尉。

(14)尚书右丞考城江子四上封事,极言政治得失,五月,癸卯,诏曰:"古人有言,'屋漏在上,知之在下。'朕有过失,不能自觉,江子四等封事所言,尚书可时加检括,于民有蠹患者,宜速详启!"

翻译:(14)梁朝尚书右丞考城人江子四向梁武帝呈上用袋封好的秘密奏折,里面详尽地论述了国家在政治方面的得失。五月,癸卯(初三),梁武帝颁下诏书,说:"古人有一句话,叫做'屋顶上漏雨,屋下人察觉',我有过失的话,自己不一定察觉得到,江子四等人在密封的奏折中说到的情况,尚书可时时加以检查,凡是于人民有害的事,应该及时启奏。"

(15)戊辰,东魏高盛卒。

翻译:(15)戊辰(二十八日),东魏的高盛去世。

(16)魏越勒肱卒。

翻译:(16)西魏的越勒肱去世。

(17)魏秦州刺史万俟普与其子太宰洛、豳州刺史叱干宝乐、右卫将军破六韩常及督将三百人奔东魏,丞相泰轻骑追之,至河北千余里,不及而还。

翻译:(17)西魏的秦州刺史万俟普与他担任太宰的儿子万俟洛、豳州的刺史叱干宝乐、右卫将军破六韩常以及他们所督率的将领三百人一起投奔了东魏,丞相宇文泰带着轻装的骑兵追赶,一直追到黄河以北一千多里的地方,但是没有追上,只好返回。

(18)秋七月,庚子,东魏大赦。

翻译:(18)秋季,七月,庚子(初一),东魏孝静帝下令大赦天下。

(19)上待魏降将贺拔胜等甚厚,胜请讨高欢,上不许。胜等思归,前荆州大都督抚宁史宁谓胜曰:"朱异言于梁主无不从,请厚结之。"胜从之。上许胜、宁及卢柔皆北还,亲饯之于南苑。胜怀上恩,自是见禽兽南向者皆不射之。行至襄城,东魏丞相欢遣侯景以轻骑邀之,胜等弃舟自山路逃归,从者冻馁,道死者太半。既至长安,诣阙谢罪,魏主执胜手欷曰:"乘舆播越,天也,非卿之咎。"丞相泰引卢柔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

翻译:(19)梁武帝给予北魏降将贺拔胜等人优厚的待遇,贺拔胜请求带兵讨伐高欢,梁武帝没有允许。贺拔胜等人想回到北方去,前荆州大都督抚宁人史宁对贺拔胜说:"凡是朱异讲的话,皇上没有不听从的,请你好好地结交他。"贺拔胜接受了他的意见。后来,梁武帝允许贺拔胜、史宁以及卢柔都返回北方,还亲自在南苑为他们饯行。贺拔胜牢记着梁武帝的大恩,从此再看见往南面去的飞禽走兽,都不放箭射杀。他们路过襄城的时候,东魏的丞相高欢派遣侯景带着轻装骑兵前来拦截,贺拔胜等人丢弃了木船沿着小路逃了回去,跟随的人又冷又饿,有一大半死在了路上。他们历尽千辛万苦,到达长安之后,去皇宫请罪,西魏文帝拉住贺拔胜的手,一边抽泣一边说:"朕流离颠沛,这是天意,不是你们自己的过错。"丞相宇文泰推荐卢柔从事中郎,与苏绰一道掌握重要机密。

(20)九月,壬寅,东魏以定州刺史侯景兼尚书右仆射、南道行台,督诸将入寇。

翻译:(20)九月,壬寅(初四),东魏任命定州刺史侯景兼任尚书右仆射、南道行台,督率各位将领侵犯梁朝。

(21)魏以扶风王孚为司徒,斛斯椿为太傅。

翻译:(21)西魏任命扶风王元孚为司徒,斛斯椿为太傅。

(22)冬,十月,乙亥,诏大举伐东魏。东魏侯景将兵七万寇楚州,虏刺史桓和;进军淮上,南、北司二州刺史陈庆之击破之,景弃辎重走。十一月,己亥,罢北伐之师。

翻译:(22)冬季,十月,乙亥(初八),梁武帝颁下诏书命令大举讨伐东魏。东魏的侯景统率七万兵马入侵楚州,俘虏了刺史桓和;接着又向淮河的上游地区进军,南、北司二州的刺史陈庆之击败了这支东魏部队,侯景丢弃了各种不便随身携带的军用物资,逃跑了。十一月己亥(初二),梁武帝下令让讨伐北方的部队停止进军。

(23)魏复改始祖神元皇帝为太祖,道武皇帝为烈祖。

翻译:(23)西魏又重新改为尊始祖神元皇帝为太祖,道武皇帝为烈祖。

(24)十二月,东魏以并州刺史尉景为太保。

翻译:(24)十二月,东魏任命并州刺史尉景为太保。

(25)壬申,东魏遣使请和,上许之。

翻译:(25)壬申(初六),东魏派遣使者去梁朝求和,梁武帝答应了。

(26)东魏清河文宣王卒。

翻译:(26)东魏的清河文宣王元去世。

(27)丁丑,东魏丞相欢督诸军伐魏,遣司徒高敖曹趣上洛,大都督窦泰趣潼关。

翻译:(27)丁丑(十一日),东魏的丞相高欢督率各路军队讨伐西魏,派遣司徒高敖曹前往上洛,大都督窦泰前往潼关。

(28)癸未,东魏以咸阳王坦为太师。

翻译:(28)癸未(十七日),东魏任命咸阳王元坦为太师。

(29)是岁,魏关中大饥,人相食,死者什七八。

翻译:(29)这一年,西魏的关中地区发生了大饥荒,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每十人之中就七八个死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北朝系列》 两魏相争之五:高澄邺都辅政与高欢讨伐西魏
读通鉴(459)喝酒是喝酒人的通行证
540年
梁纪十六 高祖武皇帝十六太清元年(丁卯、547)
资治通鉴纲目卷三十二
【杏林撷英】山中宰相陶弘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