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受邀八上故宫修复乾隆书房,回来却发现被徒弟“背叛”

——

我们自古以来有师徒传承的传统,春秋有子贡为孔子守墓六年传为佳话,三国时期诸葛亮将毕生学识传于姜维维系蜀国大业,而到了宋代也有杨时为请教老师程颐一个理学问题而于风雪中等待多时“程门立雪”之师徒故事。

到了近代,从西方引进的教育系统及理念将传统意义上的“师徒”更多地转变成为“师生”的关系。

然而在较为传统的手工艺行业,很多领域依旧保留着这种珍贵的“师徒”形式进行技艺传承。而迎着新时代的浪潮,这些师徒关系也面临着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

电影《师父》海报

浙江东阳,身为学徒的郭毅民与自己的师傅,一代竹编大师何福礼,对这件事情有着最切身的体会。

何福礼是个老手艺人,他在千百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被选中运用自己过人的竹编技艺八上京城修缮乾隆皇帝的书房“倦勤斋”,一战成名。小郭在何老门下学习竹编技艺,很受师傅喜欢。

从砍竹、剖竹、劈篾到煮篾、分丝、编织。何老用了三年时光将自己的一身技艺传授给小郭,还留他在自己家中吃住,俨然是中国传统最亲密的师徒关系。然而就算是这般倾心相授,师徒之间还是出现过几次意见不合的摩擦。

骑在自己做的竹编马上的何福礼与妻子

最大的一次分歧出现在小郭技艺初成之时。何福礼用了三年时光将自己能将竹子编成密不透风的建筑材料,又可以编织出栩栩如生的各种动物的宝贵技艺传授给小郭,没想到小郭创作的第一件作品,却是一件抽象派的竹编艺术品。

小郭是个年轻人,年轻人自然喜欢接触外界各种各样不同的艺术。这是他的艺术观,是他的艺术世界的呈现。然而在老何看来,这种“背叛师门”的作品让他一时有些头疼。两代人的审美代沟成了横亘在师徒之间的一道坎,而跨过这道坎的桥,似乎很难被找到。

这件被小郭起名为《万象》的作品,最后以加上何老的“豪华底座”及被师傅更名为《大团结》告终。在这个循循教导了自己好几年的老师傅面前,小郭还是选择了顺从。

郭毅民与他的第一件创作作品

何老一度觉得小郭的作品空想连篇不着调,而且抽象派的竹编作品极费竹料。说到不听师傅的规劝的小郭时,何老甚至会用上“这个小孩脑子好像有点毛病”这种话。

然而老师傅有老师傅的骄傲,小徒弟也有自己的固执。学成之后小郭选择了离开师门,去探索更广阔的天地。

不知是小郭暂时离去的缘故,还是顶尖匠人独具的思考精神,何福礼开始反思对待竹编这门艺术的态度。他想起自己年轻时突破传统的单调花纹竹编形象,尝试用竹编制作立体动物时前辈们的哂笑,觉得他好高骛远,痴人说梦。

何福礼的竹编展览馆像个小型动物园

深夜独自一人在工作室他喃喃自语:“真理有时候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小郭又回来时,师傅心里是十分欣喜的。马上安排了一大桌家常菜跟小郭碰杯,席上还是忍不住像往常一样说教——本来传统的师傅就是区别于现代的师生关系,既要传授谋生的技艺,也要承担好徒弟们的言行举止道德品质教育。

看到师傅的新作《望月楼》时,小郭被彻底震撼到了。不同于以往传统的器皿或者动物作品,这栋用上了三十多种编织技巧的精美建筑模型拥有着既古朴又被现代所接受的独特美感,他似乎看到师傅心底始终埋藏着的创新之魂。

何福礼作品 《望月楼》

传统的巨型竹编作品,都需要先制作内部的支撑结构再在其上进行编织。然而重新回到浙江的小郭又想进行新的挑战——不用内胎直接进行编织,用竹子自身的力量支撑住整件作品。面对师傅“你脑子坏掉啦”的质疑,小郭这次选择了坚持。

而何福礼表面上因不悦而不理小郭,深夜却独自到办公室偷偷研究徒弟的作品。这个说过“重复的作品就是牛粪”的骄傲匠人,在倔强的徒弟身上似乎看到了年轻的自己。

小郭的作品几近完成,然而缺乏内部支撑的竹编一侧弯曲了下来,极大地影响了整体的美感。一直默默观察的何福礼走过去,将早就想出来的明补法交给小郭,竹编作品被撑起来的时候,师徒之间的代沟似乎也被一座新桥梁沟通起来。

老何与小郭与《望山》

最终,何福礼、郭毅民师徒二人合作完成了这件大作——《望山》。整体是徒弟的抽象派造型结构,而点睛之笔是师傅最拿手的动物竹编形象,一只望着“山顶”的小鸟。

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快,传统工艺的传承人们也要努力跟上变迁的步伐。适应不了时代的一些师徒关系,如几年前相声界的师徒反目丑闻,是完全可以被避免的。

师徒合作《望山》

出色的老艺人在他人守成之际用超前的步伐赶上时代的浪潮,摒弃传统关系中落后的思想,从而跨越师徒之间的代沟裂缝。而出色的徒弟在众人否定的绝地里也会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不惧一切地成长。

新时代的师徒关系,是师徒携手共进,互相启发的一种传承。时代变化得太快,传统的规矩在我们还未反应过来就分崩离析,文化与手艺想要更好地传承下去,还需要师徒们携手更好地适应这个新世界。

资料来源:

纪录片:《一个爆裂编手的诞生,八上故宫修缮乾隆书院倦勤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她用最美好的十年,解锁了封尘已久的故宫“倦勤斋”
74岁大爷用竹子做巨龙,竹丝细至0.02毫米,曾为故宫修宫殿、龙座
手艺人系列:竹艺
处理好师徒关系十要素
他6次进入故宫修文物,失传两百年的工艺被他用电饭煲恢复了
感悟机务的“工匠精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