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针灸学之留针与出针

留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施术后,将针留置腧穴内一段时间。留针的目的是为了候气、守气、催气,加强针刺的作用,以及继续行针施术。

一般病症只要针下得气而施以适当的补泻手法后,即可出针或留针20~30分钟。现代研究证实,留针时间在30分钟,可以获得较佳针刺量效的积累。

在临床上留针与否或留针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而定。对一些特殊病症,如急性腹痛,痛经、破伤风、角弓反张,寒性、顽固性疼痛或痉挛性病证,即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

有时留针可达数小时,以便在留针过程中作间歇性行针,以增强、巩固疗效。小儿一般不留针或少留针;后头部、眼区、喉部、胸背部的穴位不宜久留针。

1.动留针法 留针期间间歇行针,施以各种手法。(一般留针20~30分钟)

2.静留针法 留针过程中不再施用任何针刺手法。(一般留针20~30分钟)

出针法

出针是指在施行针刺手法或留针达到治疗要求后,将针拔出的方法。又称起针、退针。

《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曰:“凡出针欲出之时,待针下气缓不沉紧,便觉轻滑,用指捻针,如拔虎尾之状。”指出当针下松滑,没有沉紧感时,即是取针之时。

出针时以左手持消毒干棉球轻轻按压于针刺部位,右手持针作轻微的小幅度捻转,并随势将针缓慢提至皮下,然后出针。出针时,依补泻的不同要求,分别采取“疾出”或“徐出”以及“疾按针孔”或“摇大针孔”等方法。

出针后,除特殊需要外,用消毒棉球轻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或针孔不适。出针后,应询问针刺部位有无不适感,检查核对针数有否遗漏,注意有无晕针延迟反应现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针灸手法——徐疾补泻法
针灸:针刺的各种手法原理介绍
针灸补泻的手法,如何快速掌握?
针灸补泄手法
针灸临床|浅谈针刺手法
中医针灸学之针刺补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