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和望诊的知识

 (一)诊断学的范围与原则

中医诊断学,是从整体出发,运用辨证的理论与方法,以识别病证,推断病情,给防治疾病提供根据的一门学科,是临床各科的基础。

诊断,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对于疾病诊断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对疾病有所认识,才能对疾病进行防治。要正确地认识疾病,首先要注意三大原则。

1.审察内外

人是一个整体,人体的生理机能对自然界一般的变化是能够相适应的。当人体这个整体内在失调或自然界的变化超过限度,人体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时,便产生疾病。从人体是一个整体、人与天地相应这些观点出发,在认识疾病的时候,便不能只见到局部或只注意个人。这种观点,在诊断学中成为〝审察内外〞的原则。这一原则对于诊断疾病有重要意义。

人体皮肉脉筋骨、经络与脏腑息息相关,而以脏腑为中心,以经络通连内外。身体一旦发生疾病,局部的可以影响全身,全身的也可以显现在某一个局部;内部可以牵连及外,外部的也可以传变入里。精神刺激可以影响脏腑功能,脏腑病变也可以造成精神活动的改变。由此可见,人体每一病证的产生,无不体现整体的失调。例如眼病,不仅是眼球局部的病变,而且和经络脏腑的疾病也有密切的关系,或由于肝经有热,或因心火,或因肺热,或因肾虚,......原因很多,如果单从眼部诊断,往往不够全面。

同时,人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时刻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当外界环境起急剧变化,或人体机能对外界不能适应时,经络脏腑功能就会失调而发生疾病。疾病的发生与变化,绝对不能孤立于自然界之外。要正确诊断疾病,就必须审察患者所处的外界环境(如季节、地方、其他生活条件和精神环境等。)

总之,诊察疾病,首先要把疾病看成是病人整体的病变,既要审察其外,还要审察其内;并要把病人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加以审察。这是中医诊断的原则。

2.辨证求因

辨证求因,也是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就是在审察内外的方法基础上,根据病人一系列的具体证候(包括病人自觉症状和四诊检查所得),加以分析、综合,求得疾病的本质和症结所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确切的依据。

人体发生疾病,便会发生一些异常现象:如头痛、发热恶寒等。这些异常的现象,称为〝症状〞。症状的出现,是人体有了病变的客观反映。通过症状,可以探求疾病的内在变化。因此,症状是辨证的重要依据之一。但辨证的〝证〞字,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个别的症状,也不仅是表面的综合症状群。所谓证或证候,既包括四诊检查所得,又包括内外致病因素,全面而又具体地反映了疾病的特证、性质和在这个阶段的主要症结。

例如:呕吐这一病证,虽属胃气上逆而导致,但胃气上逆不仅限于胃腑本身的病,有时却由于肝气横逆侮胃而引起。欲求得肝气横逆之因,首先应辨出肝气横逆之证。如呕吐而兼有情绪郁怒、胁痛胀满、吞酸吐酸、脉象弦而有力等,便可断为肝气犯胃的呕吐证,治疗便有所依据。

通过〝辨证〞来了解病情,求得病〝因〞,也是诊断的基本原则。

3.四诊合参

既然诊断要根据审察内外和辨证求因的原则进行,诊断的方法,便要求对病人作周密的观察与全面的了解。想达到这一要求,必须四诊合参。

四诊,就是望、闻、问、切。诊断必须要做到四者俱备,才能见病知源。不能错误地把四者割裂开来理解,以为最高明的医生,无论什么病都能一望而知。

(二)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四诊、八纲、辨证。

四诊:望诊,是对病人神、色、形、态、五官、舌象以及分泌物,排泄物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病情,测知脏腑病变。闻诊,是从病人语言、呼吸等声音及由病人体内排出的气味以辨别内在的病情。问诊,是通过对病人或者其家属的询问,可以得知病人平时的健康状态,发病原因,病情经过和病人平时的自觉症状等。切诊,是诊察病人的脉候和身体其他部位的情况,以测知体内体外一切变化的情况。

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四诊所获得的一切资料,须用八纲加以归纳分析;寒热是分别疾病的属性,表里是分辨疾病病位与病势的浅深;虚实是分别邪正的盛衰;而阴阳是区分疾病的总纲。它从总的方面,亦即最根本的方面分别疾病属阴属阳,为治疗指明总的方向。

辨证:包括病因、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诸种辨证既各有其特点和适应范围,又有相互联系,并且,它们均是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加以深化。

(三)四诊的认识

四诊是指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及全身,内脏的病变,可以从五官四肢体表各个方面反映出来。所以通过四诊等手段,诊察疾病显现在各个方面的症状和体征,就可以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机,从而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望、闻、问、切是调查了解疾病的四种方法,各有其独特作用,不能相互取代,因此在临床运用时,必须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即所谓〝四诊合参〞,这样才能全面而系统地了解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四诊方法,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十分重视机体脏腑生理、病理的客观反映,并通过这些客观反映了解其内在联系。

1.望诊

医师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情况及其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情况,即是望诊。

望诊的主要内容是观察人体的神、色、形、态,以推断体内的变化。健康人的神、色、形、态等都有其正常的表现,一有反常,便是病态。中国医学的长期实践证明:人体外部和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面部、舌部和脏腑的关系更密切,因此通过对外部的观察,可以了解整体的病变,诚如《灵枢‧本脏篇》所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A.望面色

望面色,是医师观察病人面部颜色与光泽。颜色就是色调变化,光泽则是明度变化。古人把颜色分为五种,即青、赤、黄、白、黑,称为五色诊。五色的变化,以面部表现最为明显。

据阴阳五行和脏象学说的理论,五脏应五色是:青─肝;赤─心;黄─脾;白─肺;黑─肾。

B.面部与脏腑相关部位

面部的各部位分属脏腑,是面部望诊的基础。色与部位结合起来,更能进一步了解病情。

C.常色与病色

常色:常色指人在正常生理状态时面部的色泽,表示人体精神气血津液的充盈与脏腑功能的正常。

D.舌诊

中医舌诊的临床意义,在于做为辨证的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无论八纲、病因、脏腑、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等辨证方法,都以舌象为重要的辨证指标。

舌黏膜上皮薄而透明,其血液供应极为充足,舌乳头变化极其灵敏,所以舌象是反映体内变化的非常灵敏的标尺。舌象的变化,能客观地反映正气盛衰、病邪深浅、邪气性质、病情进退,可以判断疾病转归和预后,可以指导处方用药。

E.舌诊的内容

舌诊的内容主要分望舌质和舌苔两方面。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望舌质又分神、色、形、态四方面;望舌苔则分苔质、苔色两方面。最后舌质和舌苔还要综合诊察。

舌诊在辨证中占居重要地位,舌通过经络气血与脏腑密切相联,舌质可反映脏腑气血的虚实,舌苔可辨别邪气的浅深与胃气的存亡,大抵气病察苔、血病观质。舌淡主虚寒,舌红主热证,青紫为寒(润)、为热(燥);白苔主表证、寒证、亦主里,黄苔主里证、热证,黑苔则为寒(润)、为热(燥),此皆舌诊常理,需结合舌之形态和苔之形质综合判断。

F.望目

目与五脏六腑都有密切的关系,望目不仅在望神中有重要意义,而且可测知五脏的变化,甚至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可起〝见微知著〞的作用。

G.目部的脏腑相关部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病从虚而入 百病由气而生
中医望诊的基本知识
中医是怎样诊病
首届“四诊论坛”,万人参与线上直播,八大名医讲透四诊绝技
【转载】周仲英讲中医临证技巧(一)
绪论-中医诊断学知识点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