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视野,带你认识明朝的宦官

宦官专政是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殊产物。在中国历史上,宦官的危害、影响是颇为深广的。比较严重的宦官专政主要发生在东汉、唐、明三朝,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其著作〈〈廿二史札记〉〉卷5〈〈宦官之害民〉〉中指出:东汉、唐、明三代,宦官之祸最裂。一般人们一旦提起宦官专政,必然是东汉、唐、明三代并举,其实三代是不一样的,各有其特点,不能相提并论。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所独有的特点,所发生的事件必然也有其不同与其他时期的特点。综观明代宦官专政的过程,对比东汉、唐两代,明代宦官专政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明代宦官专权的特点就在于它专权的背景,表现形式和最后的结果。

纵观中国历史,一般宦官专权都出现在每个朝代的中后期,明代也不例外,也是在中后期开始出现宦官专权的。

在朱元璋时候,就扩大宫中宦官的人数,设立了十二监、四司、八局,称为二十四衙门,秉承他的旨意处理政务。同时规定宦官“不得兼外臣文武衙,不得御外臣冠服,官无过四品”(《明史·职官一》),并镌铁牌置宫门曰:“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明史·职官一》)

朱棣(成祖)在夺取侄儿朱允炆(惠帝)的皇位时,得到了宦官的帮助,即位以后,纷纷委以重任。如派宦官出使暹罗国;派郑和数次率舟师下西洋;派王安、马靖等担任监官,分镇掌握军权。这就为明朝宦官掌握军政大权开了恶劣的先例。明朝宦官专权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始专权的。此时,明朝既没有外患,又没有内忧,国家一片升平。同时,需要说明的是,不仅成祖时国家安定,即使到后来宦官专权,国家也没有发生象唐朝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那样的动乱。这就是明朝宦官专权的独特之处,明朝的宦官专权都是在皇帝允许下出现的,一旦皇帝不同意了,宦官专权就结束了。

明朝宦官专权的具体表现形式也和东汉,唐朝不同。不像东汉那样操纵皇帝,达到专权的目的;也不像唐朝那样担任枢密使、神策军中尉掌握军政大权,进行专权。明朝宦官有他自己的官职,那就是二十四衙门。其中司礼监掌奏章机要,历来由皇帝心腹宦侍担任。随着票拟制度形成,皇帝的最后裁决意见,由司礼监秉笔太监用红笔批写在奏章上,称“批红”。于是秉笔太监成了皇帝的代言人,甚至利用职权,改动内阁票拟。史称“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明史》卷七二《职官志》一)。如当时的司礼监太监王振,就曾矫旨引荐同党,陷害政敌,他威权日重,皇帝呼之“先生”,公侯勋戚尊之“翁父”,兵部尚书睎、工部侍郎王祐“百计效勤,极尽谄媚之态”,徐府、部、院诸大臣“俱攫金进见”。

太祖时设特务机构锦衣卫,负责侍卫、密缉盗贼,掌“诏狱”。成祖时,为了清除建文帝余党,还设立东厂特务机构,由亲信太监掌管,专门“缉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东厂和锦衣卫一样,只对皇帝负责,不必司法机关批准。成化时,有设立西厂,由宦官汪直提督厂事。有明一代,特务机构都有宦官掌管,他们利用特务组织排除异己,残害忠良,进行专权统治。这也是明朝宦官专权得特点之一。官员处处受到监视:东厂按月分配数百人“分瞰宫府”,由“坐记” 监视拷讯审狱,“听记” 监视其他官府及城门,写出小报告上送。天启年间有四人饮酒密室,一人骂魏忠贤,话未说完即有厂卫人员破门而入,骂者被处分裂肢体的极刑。

明中叶以后,他们掌握中央政府的实权,玩弄皇帝于掌股之上,利用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恣意谗害忠良;在京城和外地垄断税务,盘剥百姓,残害生民。在朱明王朝统治的大部分时间里,把持朝政权倾朝野的宦官层出不穷,著名的有王振、汪真、刘瑾、魏忠贤等。明朝政治腐败,宦官擅权是一个重要原因。

明代宦官一大罪恶是坏法制、乱朝政、挟天子以令诸侯。得势宦官的权力之大可以说是超过了历代宰相。明初朱元璋废了宰相,朱瞻基(宣宗)时虽然设置了内阁,但阁臣并无实权。有些昏庸皇帝几年甚至十几年都难得和大臣见一面,内阁举行会议一般只派宦官参加,宦官代表皇帝,口含天宪,连首辅也不敢违抗,于是首尚书、侍郎的任免,督抚、镇守的调迁,甚至大臣入阁,名义上虽是皇帝的命令,实际上宦官有很大的决定权。如朱厚照一生只知玩乐,刘瑾投其所好送去鹰犬声伎,有人奏章,若正逢他玩得起劲,他还发火,训诫来人使得朝廷奏章“先具红揭投瑾号红本,然后上通政司,号白本。”(《明史·刘瑾传》)朝中大事刘瑾趁机得以独断专行,不必奏闻。朱由校(熹宗)“性好盖房屋,自操斧锯凿削,巧匠不能及”(王渔洋《池北偶谈》卷2)。魏忠贤就乘他正忙于盖房时命太监去传奏文书,朱由校说声“知道了”(王渔洋《池北偶谈》卷2)便算完事。魏忠贤也就独揽了大权。奏章既不送皇帝也不与阁臣相议,自己为所欲为。实际上,宦官的权力远远超过宰相。

在成祖首开宦官专权的恶端之后,宦官势力在宣宗、英宗、武宗、熹宗诸朝中逐步增强。宣宗年间“设内书堂,选小内侍,令大学士陈山教习之,遂为定制”。从此以后,明内宫宦官“多通文墨,晓古今,逞其智巧,逢君作诈”,开始控制朝廷的大权。其中的代表人物始于王振,而后又有汪直、刘瑾等,最显著者当数魏忠贤。终明一朝,宦官从明初的“不及百人”发展到末期的总数超过两万(黄宇仁《万历二十五年》);品秩从“五品至七品不等”到蟒袍加身,地位竟与最高级的文武官员相埒;从 “不识字”,“不得干预政事”到 “通文墨,晓古今”,掌司礼监成为皇帝的政治秘书,其势力一直处在膨胀的态势之中,而其专权擅政的程度,亦愈演愈烈。诚如黄宗羲所言:“奄宦之祸,历汉、唐、宋而相寻无已,然未有若有明之为烈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阉宦》)

明代入宫当宦官的,一部分是破产农民养不活的儿子被“净身”后送入宫中找一条活路;另有不少是市井无赖“自宫”以进。后者以刑余之身入宫侍侯皇室,无不施尽奉迎谄媚的伎俩,以博取主子的欢心,如有的替皇帝聚敛财物,有的引导皇帝去征逐声色犬马。朱厚照(明武宗)当太子时,宦官刘瑾就带着他去“为长夜之游”,他把刘瑾当成最可依赖的心腹,当上皇帝以后,就让刘瑾管理御林军神机营,后来入掌司礼监,宦官成了皇帝身边形影不离的心腹和近臣。他们对皇帝施加各种影响,直至把皇帝变成他们的傀儡,于是他们就可以打着皇帝的旗号垄断朝政,为所欲为。

明朝宦官专权的另一表现就是朝廷大臣屈服于宦官。那些无胆量和宦官斗争又想干一番事业的人,便不得不忍气吞声地同宦官周旋,屈从于宦官。如著名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也只能凭借宦官来巩固他的地位,史书说他“独厚者,司礼中贵李芳”《嘉靖以末首辅传·张居正》.。李芳倒台以后,他又结纳宦官冯保。张居正虽身为首辅,拜谒冯保时,还得自称为“晚生”。名臣王守仁在平定王宸濠叛乱中立了大功,宦官要暗算他,他也不得不曲意奉承,把功劳让给宦官,才安然无事。

明朝的宦官,穷奢极侈,生活糜烂,为满足私欲,他们对老百姓巧取豪夺,大肆搜刮。特别是从万历二十四年开始,皇帝派出大批宦官,充当各地矿监税使,他们所到之处敲诈勒索,横征暴敛。仅数年之间,就搞得天下骚然,成为明代老百姓受害最重的弊政之一。当时许多省份都开设金银场、炉局由宦官去担任监督,负责收税。但这些矿局对国家好处甚少,扰民却十分严重,只是肥了宦官。

明朝宦官专权加深了广大百姓的苦难,加快了明朝的灭亡,但是他们自身也没有好下场,和东汉、唐朝宦官下场不一样。东汉宦官被董卓消灭,唐朝宦官被朱温消灭,而明朝宦官则是被皇帝消灭,也就是说,他们只是在皇帝允许的范围内专权,一旦皇帝不愿意了他们马上便被皇帝消灭。像曹吉祥,“久之,帝觉其奸,意稍稍疑。”“越三日,磔吉祥于市。”(《明史·宦官传》)刘瑾“武宗即位,掌钟鼓司,……并以就恩得幸,人号‘八虎’”,“帝已负酒,俯首曰:‘瑾负我。’”“始大怒曰:‘奴果反。’……诏磔于市,枭其首,榜狱词处决图示天下。”(《明史·宦官传》)由此可见,明朝的宦官专权不同于东汉和唐朝,一旦皇帝不信任宦官,就预示着宦官的灭亡。

总之,明朝宦官专权不同于东汉和唐朝,明朝的宦官专权始终处于皇帝的监控之下,在皇帝允许的范围内专权,以不威胁皇权为基础。在明朝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下,宦官专权威胁不到皇权,而不像唐朝宦官拥有废立皇帝的权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受宦官灾祸最严重的一个朝代,皇帝竟然都成了一个空壳子
明代宦官专权乱政的原因
明朝的内阁 “立皇帝”刘瑾
【用心原创】明朝太监刘瑾为何被剐3357刀
王阳明为何名气不是很大?1
弄权有术的阴谋家和野心家,明代宦官刘瑾(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