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改变了中国历史学知识体系的考古研究

幽州,这个称呼想来大家不会陌生。即便不说神探狄仁杰里,幽州那些诡异恐怖的血案,像是安史之乱、幽云十六州等也是文史爱好者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然而,很多人并不会想到,1976年末,在今天的朝鲜平安南道南浦市江西区域的德兴洞,发现了一座5世纪初的壁画墓。该墓曾遭到多次盗掘,陪葬品几乎被一扫而空,所幸的是墓志及壁画基本完好。

德兴里壁画墓外观

墓志中墓主人的姓氏已经模糊不清,只知道他名叫“镇”。神奇的是,这个死后葬在朝鲜半岛的“镇”,他生前竟然是“幽州刺史”。

□□郡信都□都乡□甘里。释迦文佛弟子□□氏镇。仕位建威将军、小学大兄、左将军、龙骧将军、辽东太守、使持节、东夷校尉幽州刺史。镇年七十七薨焉。以永乐十八年,太岁在戊申十二月辛酉朔廿五日乙酉,迁移玉柩。周公相地,孔子择日,武王选时,岁使一良。葬送之后,富及七世,子孙番昌。仕官日迁,为至王。造坟万功,日煞牛羊,酒六米粲,不可尽扫。旦食盐豉,食一椋,记之后世,福寿无疆。

而墓穴后室东壁奉佛图中又有“中里都督”题记。所以,“镇”的完整履历应该是“建威将军、小学大兄、左将军、龙骧将军、辽东太守、使持节、东夷校尉、幽州刺史、中里都督。”

左侧为朝拜“镇”的幽州下辖郡守内史,右侧就是墓主“镇”

身为“幽州刺史”的镇,怎么会死后葬到了当时朝鲜半岛高句丽的辖区内呢?

不要着急,我们先从发现的墓志来分析一下我们男主角的生平。

首先看他的籍贯。日本学者武田幸男经过考证,认为缺字补上后墓主“镇”的完整籍贯是“安平郡—信都县—都乡—中甘里”。换言之,“镇”是今天的河北冀州人。信都在十六国时期也算帝王乡,北燕皇帝冯跋一家就出自那里。

至于在“镇”的一连串官职中,很明显像是辽东太守,东夷校尉,幽州刺史,龙骧将军这些都是中原王朝常见的官职。

但是,其中夹杂了两个非常突兀的职位名“小学大兄”与“中里都督”。

熟悉东北亚史的朋友应该有印象,高句丽官职中的特色就是以“”和“使者”命名的官称。虽然也有一些学者对这几个字的释读有争议,认为应该是“国小大兄”。但是,无论如何,兄系官职肯定是为高句丽所授,中原是不可能出现的。

至于“中里”一职,在《三国史记》之中,也明确记载为是高句丽的官职。

换言之,“镇”很可能是先在中原王朝担任了幽州刺史、辽东太守、东夷校尉。之后因为某些原因,他离开故国到了高句丽,又被高句丽王封官。

镇“出行图”

再看“镇”的下葬日期,永乐十八年。“永乐”是高句丽好太王的年号,永乐十八年应该就是公元408年,是五世纪初。

墓志中也提到“镇”活了77岁,那么推算一下,“镇”就应该是4世纪30年代生人

也就是说,从“镇”出生到死亡,幽州和辽东地区总共经历了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北燕这些政权的更替。

而且,别忘了这是座壁画墓。墓中有一幅非常重要的人物画,描绘的是幽州下辖13郡官员朝见“镇”这个刺史的图像,还有相关的墨书题记:

奋威将军、燕郡太守来朝时,范阳内史来论州时,渔阳太守来论州时,上谷太守来朝贺时,广宁太守来朝贺时,代郡内史来朝贺时,北平太守来论州时,辽西太......昌黎太守来论州时,辽东太守来朝贺时,玄菟太守......乐浪太守......带方太守...... 此十三郡,幽州部七十五州,治广蓟,今治燕国,去洛阳二千三百里,都尉一部并十三郡。

德兴里壁画墓中壁画,左侧即为幽州下辖各郡守朝拜图

了解这些基本情况之后,我们才能从中推测,到底是因为什么才使得堂堂幽州刺史,死后居然葬于异国他乡。

要搞清楚这一缘由,首先就要知道,到底“镇”是哪一朝的幽州刺史?确定具体时间,我们才能从史书有限的记载中找到蛛丝马迹啊。

1.前燕末代说

既然“镇”是4世纪30年代生人,而349年,当时中国传统上的“幽州”,就已经被前燕慕容氏攻陷。直到370年前燕被前秦所灭,此时“镇”差不多刚好40不惑之年。

按这种情况看来,“镇”在前燕一朝做幽州刺史的可能性最大,毕竟这时候他正当盛年。而且,史书中360-370年间,幽州刺史之职由谁担任并无记载。很可能“镇”就是前燕最后一任幽州刺史。370年,前秦大军将前燕灭亡,“镇”就带着部下投奔了高句丽。

但是,这也只是基于推测,并没有更多的实际证据,也没人规定七十岁的人就不能做刺史啊...

2:后燕慕容说

刚刚说了,墓室中有幽州13郡官员朝拜“镇”的壁画。那么,只要搞清楚什么时候幽州下辖有13个郡,不就知道是哪朝哪代了吗!

康捷先生统计清人洪亮吉所著《十六国疆域志》,指出幽州在前燕(十二郡七十二县)和前秦(十一郡六十七县)两朝的下辖郡县数都和壁画题记不符,唯独后燕时期恰好吻合。

而安志敏先生则注意到了墓志中,“镇”姓氏前的两个缺字”释迦文佛弟子□□氏镇”。□□氏,这很可能是个复姓啊!搞不好,镇其实就姓“慕容”。

如此一来,“慕容镇”流亡高句丽,说不定就是在汉人冯跋起兵造反,杀掉后燕皇帝慕容熙,立高云为帝的时候。作为慕容氏的亲族,镇慌乱之下只能带着部下逃亡最近的高句丽。

但是,这个说法同样有疑问。第一,关于幽州下辖十三郡的时期,武田幸男认为370-380年也存在。孙泓先生则认为359年之后即使如此,不一定非要是后燕。

第二,学者梳理了史书中后燕到北燕前期,有关任幽州刺史者的资料,分别是后燕慕容会396年,慕容熙397年,慕容豪398年,留志399年,卢溥399年,慕容拔402年,慕容懿407年,北燕冯万泥408年,他们前后衔接,貌似没有安插“镇”的余地。

第三,凭□□氏这两个缺字,就认为墓主是复姓“慕容”也太过武断。中古时期的墓志中,因为书写方式的问题,单姓也可以写成“姓x氏”。更何况,即便墓主真的是复姓,谁说复姓就一定要是慕容了。燕国内的“慕舆氏”家族存在感也不低啊。

3. 后燕冯氏说

刘军先生就认为,墓主出身信都,很可能就是北燕皇族冯氏的成员。

而冯氏历史上和高句丽可谓关系匪浅。冯跋杀掉后燕皇帝慕容熙,在篡位前拥立的过渡君主高云就是高句丽王室的庶出。到了北燕灭亡之时,皇帝冯文通也是选择了东迁高句丽。

冯跋在慕容宝时代就已经算得上叱咤风云的人物,“镇”如果真是信都冯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后燕成为幽州刺史也并非不可能。

说不定,“镇”是因为北魏对后燕的攻势愈加严重,才东奔的冯氏成员。

史书中记载,公元396年,北魏道武帝大举攻打后燕“从东道出袭幽州”。也的确不是没有旁证。

而刘军也提出,所谓“刺史”不一定只有一个,北魏初期就设置“三刺史”。或许后燕当时也是一样,不能因为史书中记载某一时期有幽州刺史,就认为“镇”不是这时幽州刺史中的一人。

4.前燕东晋说

我以前提过另一座在朝鲜境内的墓葬,安岳3号墓。墓主佟寿曾是前燕慕容皝手下的司马,因为慕容氏内部斗争逃亡高句丽之后,反而联络东晋,接受东晋册封并管制在乐浪带方故地的西晋遗民。

根据佟寿墓志,他是357年而死。而360年,前燕慕容俊去世后,太子慕容宝即位。辅政大臣慕容恪和慕舆根随即发生火拼。或许“镇”就是在此次叛乱中害怕被牵连,于是东奔高句丽。

之后,镇就接下了刚去世的佟寿的衣钵,代替他统治乐浪带方故地的汉人,并接受东晋封号为“辽东太守,东夷校尉”。只不过由于高句丽势力不断南下,东晋又逐渐衰落,他到后来已经不能像佟寿时期在朝鲜半岛坚持奉东晋正朔,于是出现了墓志中使用高句丽永乐年号并接受高句丽官职的现象。

这种说法也有依据,比如朝鲜境内也出土了元兴三年(公元404)年的东晋安帝年号铭文砖。此时是高句丽永乐十四年。证明起码到“镇”去世四年前,朝鲜北部还存在独立的奉东晋正朔的汉人团体 。

德兴里“镇”墓与安岳3号“佟寿”墓的位置

总之,关于这座北朝鲜境内的“幽州刺史”墓实在充满了疑团,牵扯到了中国史上的许多问题,比如幽州辖区的变更,乐浪带方故地的汉人势力的去向等等。如果哪一天真的能找到“镇”流亡高句丽的具体原因,对于研究五胡十六国时期慕容氏历史必定有相当大的补充作用。而目前,我们也只能在专家们的多样说法中,继续大开脑洞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高尔山城始筑年代考辨(3)
卷第九十七
激荡四百年修订版(148)老骥伏枥(附音频)
燕亡后 慕容氏后代在北朝隋唐发展情况
《两晋演义》第五十八回 围广固慕容恪善谋 战东河诸葛攸败绩
第四十八回 斩敌将进灭宇文部 违朝议徙镇襄阳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