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魏蜀吴生活水平的对比

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是一个战乱频繁的时间段,霸业的成就固然伴随着战争和鲜血,上位者可以为了自己的远大目标,在谈笑间指点江山,可受苦的终究还是最底层的人民。当时魏国、蜀国、吴国的百姓们,深受战争的影响,苦不堪言。那么,这三个国家中,哪一个国家百姓的生活水平是最高的呢?可能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魏国,毕竟曹操在北伐之后,一直有好好地经营自己的国家,农务、水利、手工业,一样都没放下。但其实这种猜测是错误的,三国中最弱小的蜀汉反而是生活水平最高的。

诸葛亮曾经在他的隆中对里写到过这样的场景:但凡刘备北上打仗,关中的百姓们一定会拿着盛满米饭的箪,还有装满酒水的壶前来迎接。如此“箪食壶浆”的现象,恰恰就说明了刘备在百姓心中的地位。这绝对不是诸葛亮信口雌黄,故意这么写的,而是有一定依据的。蜀汉百姓的生活水平,确实有很长一段时间,都要高于魏国和吴国,但后来又变成最惨的了。

第一,从军役负担来讲。平定南中之后,蜀汉的少数民族政策最为得力,没有与少数民族发生大规模战争。东线又与东吴修好,只有北线与曹魏对峙。人口少,但保持精兵策略,总兵力一直控制在10万左右。其中每次北伐兵力大约在5万左右。曹魏在东西两线与蜀吴保持对峙,两线兵力大都保持在20、30万左右。北方要防备乌桓、鲜卑等游牧民族和辽东公孙氏的半独立王国,国土面积大,要养大批负责“救火”的预备部队和治安部队。总兵力至少应在80万左右。另外,最费钱的是要养大批的军马,以供应绝对优势的骑兵部队。东吴虽有淮河、长江天险,但防线太长,必须保证大量兵力沿江布防,还要养一支费钱的水军。另外,东吴数征山越,与南方少数民族关系并不友好。东吴总兵力至少应在20万左右。东吴数次北伐,皆以失败告终。所以,从军役负担这方面来看,蜀汉应稍轻于魏,与吴在伯仲之间。

第二,从政治操守来讲。蜀汉官员的清廉无需多说,从诸葛亮到费祎时代,在三国中都是最好的,只是从费祎死后开始堕落的。诸葛亮废廖立、李严,而能使廖立哭其死、李严随其终。刘禅已降,而剑阁之军犹欲与魏军决死一战,没有姜维等人的以身作则,又怎么会有如此忠贞志士?清谈误国始于曹魏,指望那帮空谈家治国吗?晋朝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且不论曹操的神武英明。他好色(典韦是怎么死的?)、好排场(置铜雀台)的坏毛病,都被他的子孙继承了(曹睿还算个明君,可你看看他干的那点事)。从曹魏代汉,到晋代曹魏,曹魏的政治家们有几个有政治操守的?哪次不是人心惶惶血淋淋的?另外,曹操徐州屠城、官渡杀俘,司马昭寿春置京观、弑高贵乡公,其残暴不仁皆如此类。东吴自始至终都是任用世家大族执掌朝政,而世家大族的政治操守便是维护自身利益。刘禅虽然昏庸,蜀人尚能苟活,孙皓残暴不仁,吴人恐怕连“苟活”都不能吧?另外,宗室、世家大族数度宫廷政变,哪次不是人心惶惶血淋淋的?东吴后期孙皓时代,多次发生大规模南方汉族和少数民族起义,这一点在蜀汉和曹魏方是没有的。 因此,后人同情蜀汉,并非没有道理。刘备以布衣之身白手起家到蜀汉立国,可以说操守二字起了最重要作用,“区区庸蜀支吴魏”靠的不只是蜀汉君臣的个人能力和不懈努力,更重要的是“仁义无敌”。当然,当后诸葛亮时代蜀汉君臣逐渐失去操守时,也就加速了蜀汉的败亡。

第三,从政治制度来讲。蜀汉以匡扶汉室为己任。政府由空降部队(即东州派,代表人物诸葛亮)与地头蛇(即益州派,代表人物李严)组成,东州派执掌大权,但又不得不利用益州派统治,权力结构相互制肘,都不会允许对方的过分扩张。这就相对保证了庶族的独立性,两方都不会大量私养荫户。其结果是,国家人口资源相对利用合理,不会产生大量依附于士族的荫户。曹魏虽然有九品中正制的官吏选拔制度和屯田制的经济改革。前者由于世家大族把持推荐贤才的大权,成了门阀贵胄出世的捷径,后者则成了士族阶级盘剥寒门的工具。而在曹操死后,这两举并没有很好地贯彻,逐步走回了东汉的门阀制度。另外,士族阶级利用权力大量私养荫户,使大量的人口成为私奴。试问,连生存权都保障不了的荫户,何谈生活水平?吴的情况类似于曹魏,甚至更烈于曹魏。孙氏政权的基础便是门阀士族,看看后来的东晋吴姓四大士族朱、张、顾、陆,本身便是东吴大族。这些世家大族也正是为了自身利益,才成为孙氏政权的支柱。他们大量私蓄荫户、强占土地,而最高统治者的孙氏帝王还常常将大量人口作为私奴赏赐给世家大族。数征山越,俘虏来的山越民应该大都成了世家大族的私奴。综上,还是蜀汉略胜一筹。

说了这么多,由于缺乏可以信赖的具体数字,所以很难通过数据对比来观察三个国家的优劣。主要对政治制度、政治家的操守以及可以推测的军役负担等软条件加以分析,由于蜀汉一方在这三个方面存在一定优势,在大部分时间里,它的生活水平确实要好于其他两国。

只是,曹操接手的北方摊子虽烂,但底子在那儿摆着,开发程度和文明水准高,人口基数多,相比之下还是比吴蜀两国要好。到后来,吴蜀两国的人才很明显就接不上茬,原因是两国早期的人才大多是北方过去的,后来只能用本地产的人才,而两地的政治文化水平相对落后,提供不出来上档次的足够人才。反观蜀汉,人口最少,又实施了军事优先体制,到后来,百姓们因为战争而承受的负担越来越重。到了统治的后期,蜀汉的百姓吃不饱,面色发白,东吴的张梯就说:“如今的蜀汉充斥着宦官,百姓们因为过度劳动而疲惫不堪,很难再打胜仗了。”料定蜀汉过不了多久就会灭亡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风起陇西:三国时期蜀国人才凋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想成事,必先理顺利益诉求,能统一多少人的利益,就能成​多大的事!
三国灭亡真正的原因
从三国到西晋:司马家族的崛起之路
乐不思蜀的阿斗刘禅真的扶不起?他做了41年“吉祥物”心里也苦
蜀汉后期人才衰竭的原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