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历代甲胄:古代铠甲是如何从异域风情发展到汉甲巅峰的

中国古代甲胄,从唐朝起,结构变得复杂,附件越来越多,从整体穿戴变成零散穿着,这是甲胄的一个发展阶段,是由于引入了西域铠甲所导致。

从初唐到中唐再到晚唐,甲胄在不断发展,异域色彩不断淡化,从整体到零散再到整体,形成了汉甲的独特风格,不过基于一些重点部位需要特别的防护,也有一些附件始终被保留下来。

腹吞

腹部是人体脆弱部位,需要重点防护。

腹吞是悬挂于身甲腹部作为防护的部件,也是来自于西域,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汉甲特色的形制。

腹吞通过两种方式附加在身甲之上。一是通过皮带进行吊挂,二是用围子包裹在腰间。

从唐朝开始,延续到之后的宋辽。不过到了明朝,腹吞发展成了腹甲,它在外观上同肚兜相似,一端挂在脖子上,然后围在腰间,或者与护心镜连在一起,把护心镜围在腰间,腹甲则吊挂在腹间,用束带扎住。

汉甲的腹吞,装饰性艺术性极强,样式多种多样,一般常见的样式是兽口衔带,即巨大的圆形兽头腹吞,口中含着腰带,所以也被称为兽吞。

肩吞

肩吞是对肩部进行防护的附件,它的形制与腹吞类似,通常采用兽形吞口。肩吞通常与身甲相连,是一个整体。

唐初吞肩兽是上下两部分构成。下颌倒立起来包住手臂,和上颌用手臂两侧的绳子套牢固定。而到了中唐晚唐,吞肩兽的结构更加科学,逐渐演化为稳健、威武、实用的风格。

肩吞在宋代时期发展达到顶峰并定型,明朝起逐渐少见。

护领

咽喉颈项是人体的重要部位,武术中归为十杀之首,这是关键的防护部位。

与头盔相连的顿项能够提供一定程度的防护,不过还显得不够。从先秦时代起,颈部防护就有护领,也就是脖子一圈三面竖起的甲胄,这种护领一直延续到西汉,但这样的护领有个缺点,就是缺少正面对咽喉的保护。到了东汉和三国,发展出了新型护领,四面都高高竖起,就像个盆子,叫做盆领,这种盆领也有缺陷,对颈部的行动有所限制,同时与身甲连接成为问题。

到了南北朝,明光甲出现,对护领进行了改造,出现了金属圈形的护领,在美观度和防护度上都有所提高。

宋朝是汉甲发展的巅峰,宋甲的护领更加集装饰性和防护性于一体,有莲花花瓣式样、铁叶子式样、披肩式样等多种形制,并延续到了明朝。

面铠

面部需要最重要的防护,在面部防护上,西方和日本的甲胄做得比中国甲胄要好,中国甲胄虽然发展较早,但在面部防护上却相当有限。

即使宋朝这样公认的武备精良的朝代,对军人的面部防护也是可有可无,制式甲胄通常都是没有配备面铠。

不过如果说中国甲胄都没有面部防护,那倒也不尽然,从先秦到宋、明都有部队或将领穿戴面部防护的兜鍪上阵的记载。

权臣侯景作乱,部下数万人均带着铁面具作战,使敌人惊溃。

“见贼军皆著铁面,遂弃军走”

除了侯景之乱,还有其他记载:

(西魏)晋州此时韦孝宽守玉璧,城中出铁面,神武使元盗射之,每中其目。

夏口之战,用铁面自卫,以弩射贼大帅数人。

明朝也有被称为“金猊脸”和“龙鳞脸”的面铠。至于戴面具出场的将领,也有很多,比如著名的北齐兰陵王,北宋名将狄青等。

在汉族军队之外,少数民族军队则普遍装备面铠。

宋朝时候,金国的女真部队则是普遍装备面铠,“周身衣甲,只露双睛”,著名的铁浮屠便是甲骑具装。

蒙古军队的面部保护有两种方法,一是同金国军队一样装备面铠,另一种是将兜鍪的顿项制作得十分宽大,把头面连同脖子一起保护起来,只露出双目。

更多文章,请戳这里:

中国历代甲胄:明朝的布面甲为何会取代传统盔甲成为主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历代兵器甲胄:汉甲的巅峰—宋朝盔甲
古代铠甲的巅峰之作丨探寻明光铠的兴起与没落
中国古代铠甲大全
中国铠甲发展史
三国将领的服装和北宋的服装有什么不同
千奇百怪无穷尽,匪夷所思“话倭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