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宋史系列——宋朝初年对中央集权制统治的加强(5)

我们接着来说一下宋朝改革的官制。

宋真宗赵恒

①监司

宋真宗时,为分割转运使的职权,又设提点刑狱公事判官,主管一路的司法,兼举荐官员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各设官衙,转运使司俗称漕司,安抚使司俗称帅司,提点刑狱司俗称宪司,总称“监司”。监司剥夺了节度使的财权兵权司法权,号称“外台”,作为皇帝的“耳目之寄”,权责颇重。

②州县官

唐末五代时,各地节度使割据一方,兼领数州,称为“支郡”。宋朝统一过程中,逐步取消支郡,各州直属京师。963年,宋太祖平湖南,下令潭州朗州等直属朝廷,州官可直接向朝廷奏事。宋太宗时,右拾遗李渤建议,节度使领支郡,多叫亲信掌管关市,不便于商贾流通货物;不使有所统辖,以分方面之权,是尊崇王室,强干弱枝的办法。

唐节度使

太宗采取他的建议,于977年诏令后周旧地等三十九州,全部直属京师。从此不再有交郡,全国各州都直辖于朝廷。宋朝仍保留节度使名号,但和唐、五代的节度使全然不同。马端临文献通考》中说,“宋初,节度使名号用来礼遇宗室外戚功臣故老宰相罢政出守外地,加节度使的职衔,叫做‘使相’“

节度使成为“无职掌”的虚衔,地方军政实权都归于本州。宋朝直接派出朝官掌理州郡事,称“知军州事”,简称“知州”(府称“知府”)。知州多用文人,并经常调换。宋太祖问赵普,“唐室祸源,在诸侯难制,如何改革?”赵普说,“列郡用京官权知,三年一换,就没什么可忧虑的了。”

知州、知府

知州不用武将,又不使常任,难制的祸源,算是可以堵塞了。宋太祖又在各州设通判,来进一步堵塞祸源。通判由朝廷直接派遣,既不是知州的副职,又不是属官,但有权与知州共同处理州事,并监督知州的行动随时向朝廷奏报,因此通判又称为监州。宋太祖平荆湖,灭后蜀,各国旧官继续做知州,派通判统领州事。

966年,诏令荆湖、后蜀州郡官,事无大小,都要与通判共同裁决。此后,通判制逐渐成为普遍全国的定制,各州行文,必须知州和通判联署。通判有朝廷特命,与知州往往不和。知州与通判相互牵制,都无法专权。五代时,权在藩镇,地方县令多“龌龊无能”,只知道“诛求刻剥““秽迹万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太祖为加强皇权,推出的“强干弱枝之术”是怎么回事?
《正说开朝十四帝》:宋太祖赵匡胤(3)
济公祖籍在上党
远观近鉴宋朝人•372·深沉坚毅有谋略,却遭奸邪构陷:田仁朗
凶悍的节度使在宋代是如何被削成荣誉职衔的?
螃蟹和通判:宋代杭州人为何最想到“有螃蟹无通判”的地方做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