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文论」两汉文论概述

如果将先秦视为中国古代文论的孕育时期,那么两汉便可以被称为发生阶段。先秦时期各类学科文献杂糅,文论思想体现的较为分散。秦统一六国,但由于时间短暂加之焚书坑儒,在文学文论上没能取得实质性的进步。进入汉代,最初的黄老之治给了民众休养生息的空间,人民安乐,文学文论也开始了长足的发展。

西汉初年,道家文艺思想较为活跃,淮南王刘安所编著的《淮南子》,是这一时期道家文艺观点的代表作。汉武帝至东汉,五经的神圣化给文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汉武帝施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随之提出了“天人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儒家文学批评标准成为文坛主流。东汉中后期,儒学文艺思想演化而来的谶纬之学以阴阳五行学说和董仲舒“天人感应论”为依据,流行一时,被称为内学,尊为秘经,但由于其神秘化、迷信化的倾向而日渐式微。社会上开始出现了“匹夫抗愤,处士横议”的局面,王充从实际的经验出发,对谶纬之学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他的文论思想集中在著作《论衡》中。王充提倡真实,自述《论衡》的主旨是“疾虚妄”,坚决反对荒诞不经的虚妄之作,同时提倡“为世用”,注重文章的社会功用。

《乐记》创作于西汉,编著者为刘德及门人,是西汉成帝时戴圣所辑《礼记》第十九篇的篇名。从内容看主要是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以来的儒家文艺思想,并收到了荀子《乐论》的直接影响。它从乐的起源、本质、作用及创作的心理过程,进一步谈到艺术欣赏与批评,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司马迁的文论思想主要体现在《报任少卿书》与《史记》的行文中,他的文论思想以“发愤著书”与“实录精神”为重。《毛诗序》是两汉一篇系统性的诗学论文,体现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儒家文论思想。它系统地论述了文艺所具有的美、刺作用,并且总结了《诗经》的体裁与表现手法。体现出汉代文论对文学认识的加深、对诗歌本质认识的加深。

两汉时诗歌、辞赋、散文创作繁荣,史书中有了专门章节记载文艺活动与文学思想,如《汉书·艺文志》,《毛诗序》、《乐记》等文学论文也相继出现,逐渐丰富着两汉文论的理论和实践。但这一时期仍是在继承先秦的基础上,对文学自身的思考还未完全独立,也不成熟,仍局限在文学外部规律的探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方文论教学大纲
中国国学网-- 《中国古代文论概要》
举例说明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两大主潮
【自语堂编藏】高华平:道家文化与两汉文论
明代王世贞曾说:“自三代而后,人主文章之美,无过于汉武帝、魏文帝者
论“摹仿说”的发展演变——从古典到近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