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鲜卑的故事(八十)宽以摄下,内外交困

《魏书 释老志》中记载:世宗笃好佛理,每年常于禁中亲讲经理,广集名僧。《魏书 裴延俊传》还记载:时世宗专心释典,不事愤籍,中书侍郎裴延俊谏曰:伏愿经书玄览,孔释兼存,则内外俱用,真格斯物。

意思是说:世宗宣武帝元恪笃信佛教,特别喜欢讲经和研习佛理,以至于大臣劝谏他说:希望您别只读佛经,别的书也要看看,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内外兼修的作用。

其实,任何一种宗教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佛教对于北魏来说,也是如此。谁不喜欢老百姓整日吃斋念佛的祥和局面?谁不喜欢老百姓即便吃苦遭罪也心安理得的样子?既然能够用佛教来瓦解权贵和老百姓的反抗意识,为什么还要动刀动枪呢?

也正是这样的原因,宣武帝一边用孔孟之道来施行文治,一方面用佛教经典来安抚人心。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其统治。可佛教的发扬光大,并没有让百姓生活越来越好,反而是负担越来越重,天灾不断,暴乱不停,官吏腐败,民不聊生。

自公元499年至514年,十五年间,北魏所遭受的大的水旱灾荒就有十五次,平均每年一次。虽然朝廷四处赈灾,也出台了一些宽以待民的政策,可架不住灾情持续不断,架不住各级官员的贪污腐败,更架不住与南朝长达八年的战争军费支出。既然满天神佛和朝廷都救不了百姓的苦难,那么百姓就只能铤而走险。

公元499年,冀州农民起义;公元500年,齐州农民暴动;公元503年,梁州氐人反叛;公元504年,朔州群蛮反叛;公元505年,仇池、武兴氐人先后反叛;公元506年,秦州农民起义;公元509年,泾州僧侣起义;公元510年,秦州僧侣起义,秦州陇西羌人与汾州山胡先后反叛;公元514年,幽州僧侣起义。

尽管这些起义、暴动、叛乱,规模都不是很大,持续时间也都不是很长,相互之间也缺乏必要的联系,在宣武帝的残酷镇压下,也都被迅速平定,可这些起义、暴动、叛乱所反映出的问题却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北魏的统治正在酝酿更大的危机。

官吏腐败是历朝历代的通病,两袖清风的官员不是没有,可贪污受贿的官员才是主流。对贪官深恶痛绝的帝王也不是没有,可能够禁绝贪污腐败的帝王根本就不存在。

在这个问题上,宣武帝绝对是一朵奇葩。在他看来,宽以摄下是实现文治的一项重要标准。但宣武帝的所谓宽政,是对皇室贵族以及士族大家的宽宥与放纵,而这些皇室贵族以及士族大家正是北魏官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这些人的宽纵,也就是对北魏上下级官员的宽纵。如此一来,所谓宽政的结果就是:贪污腐败大行其道,市民百姓苦不堪言!

北海王元详不但取纳受贿,还垄断市场,公贩私营,家中田宅无数,还要对别人的宅院巧取豪夺。有一次,元详看上了一所宅院,非要占为己有,宅院的主人说:我们家里正在办丧事,您能不能宽限几日,等丧事办完,我们就搬家。可元详不准,愣是把人家的灵柩扔到了街上。元详的母亲听说此事,不但不对元详的行为加以制止,反而助纣为虐,认为元详做得对!而宣武帝得知消息,也是不以为然,对元详仍是隆宠有加。

至于其他皇室贵族也是一样,京兆王元愉“兢慕奢丽,贪纵不法”;咸阳王元禧,身为宰辅,潜受贿赂,姬妾数十,奴婢上千;安定王元休之子元願“杀人却盗,公私成患”;高阳王元雍“居处,服用侈丽,伎侍百余人”,是皇室中最有钱的人。

皇族尚且如此,其他的大小官员、豪门望族的奢侈不法可想而知。但宣武帝眼见不烦、充耳不闻,还是一味地“宽政”,不忍心治他们的罪。可面对宣武帝的仁慈,这些皇室贵族又做了些什么呢?公元501年,咸阳王元禧准备趁宣武帝在北邙打猎之机,率军行刺,以达到谋朝篡位的目的,可惜有人告密,元禧等数十人因此被杀;公元508年,京兆王元愉也想过把皇帝瘾,以“高肇弑逆”为由,在冀州起兵反叛,兵败被俘,最终死于高肇之手。

在之前的节目中,我们提到过这位高肇,他是宣武帝的舅舅,世居高丽。孝文帝初年,高氏家族归附北魏,高肇的妹妹高照容被孝文帝立为皇后,并生下了宣武帝元恪。

高照容

高照容早亡,宣武帝元恪即位后,征召高肇兄弟并赐予官职。在元禧谋反被杀之后,高肇利用宣武帝对皇室诸王的戒备心理,打击勋贵广结党羽,迅速崛起于朝堂,公元512年,高肇升任司徒,晋封征蜀将军,军政大权一手掌握。

朝堂之上,高肇把持朝政,深宫内苑,皇后高氏统领后宫。高氏是高肇的侄女,是个嫉妒心很强的女人,她曾为宣武帝生下一位皇子和一个公主,可天不假年,没过多久,这个皇子就夭折了。

从此之后,高氏严防死守,只要是哪位嫔妃身怀有孕,她都会千方百计的将其杀死或拘于冷宫。所以,在宣武帝在位的十几年时间里,只有一位皇子幸存,他就是后来的孝明帝元诩。

元诩是胡贵嫔所生。胡贵嫔,官宦之后,天姿国色,很得宣武帝的宠爱,入宫不久就身怀有孕。为保住这个孩子,宣武帝对胡贵嫔采取了特别的保护措施。孩子顺利降生,取名为元诩。元诩出生后,宣武帝亲自挑选乳母,禁止皇后高氏及所有嫔妃与元诩见面。就这样,元诩才得以幸存。

公元512年十月,唯一的皇子元诩被立为太子。得知这个消息,皇后高氏非常高兴,因为按照北魏旧制,要“立子杀母”,既然元诩被立为太子,那么他的生母胡贵嫔必死无疑。可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宣武帝居然废止了“立子杀母”这项旧制。

愤懑的皇后高氏打算除掉胡贵嫔,可胡贵嫔棋高一着,她与领军将军于忠结成了同盟。其实,在高氏成为皇后之前,宣武帝还有一位皇后于氏,据说:正是高肇与高氏联手害死了于氏,这才让高氏荣登皇后宝座。所以,作为于皇后堂兄弟的于忠自然对皇后高氏恨之入骨。

于是,领军将军于忠觐见宣武帝,再次指明了胡贵嫔所面临的危险,宣武帝对皇后高氏的手段早有耳闻,就将胡贵嫔迁居到另外一座宫室,命令士兵严加守卫,连一只蚂蚁都不许放进去,皇后高氏除掉胡贵嫔的谋划最终没有得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北朝北魏宣武帝元恪的皇后
公元515年,北魏皇后高英在权斗中失势,...
元愉
终结者胡太后:亲手终结了一个王朝和儿子的生命
元恪-元诩(宣武帝):为什么说赢在起跑线上没有用
胡仙真:从天使到魔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