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鲜卑的故事(七十七)立法选贤,南伐而崩

孝文帝曾说:“教随时设,治因事改”,他认为:法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地修改完善。

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在《太和五年旧律》的基础上,由群臣起草、孝文帝亲自动笔勘定的《太和新律》颁布实施。与旧律相比,新律最大的特点就是删繁就简,强调法令简明,量刑从宽。

在北魏初年的律法中,将死刑分为轘、腰斩、斩首、绞四种,其中,轘,也称车裂,当年商鞅就是死于这种刑罚;腰斩,就是用巨斧将人自腰部一切两段,当年晁错就是死于腰斩;斩首,既是砍头,这个比较好理解;而绞刑相对复杂一些,分为缢和勒,所谓缢刑,是吊死,而勒,则没必要吊起来,直接用绳子或丝绸、也有用弓弦的,勒颈而亡。

在这四种刑罚中,轘刑与腰斩最为残忍,被车裂和腰斩的人,并不能立刻死亡,而是要惨叫嚎啕很久才会最终咽气。所以,《太和新律》废除了轘刑和腰斩,保留了斩首和绞刑,同时又增加了枭首。那什么是枭首呢?枭首,其实就是在斩首之后,将砍下的头颅悬挂起来,俗称“枭首示众”。

同时,《太和新律》还减轻了族刑。那什么是族刑呢?所谓“族刑”,就是株连、连坐,他会将犯罪人和一定范围内的亲属都看作是罪犯,一并追究其刑事责任。我们所说的“夷三族”、“诛九族”都属于族刑。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执政时期,名臣崔浩被杀,不但崔氏本门128人被连坐,就连与其存在姻亲关系的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也被“尽夷其族”。

对此,孝文帝认为,族刑并不是维护统治的良策,必须加以限制。所以,在《太和新律》中,对株连五族、三族的情况加以制止。规定:“其五族者,降止同祖;三族,止一门;门诛,止身。”意思是说:需要株连五族的,只杀与罪犯同一祖先的,需要株连三族的,只杀与罪犯一门,而需要诛杀满门的,只杀罪犯一人。

尽管《太和新律》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就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而言,应该算是一种进步。随着《太和新律》的颁布实施,北魏国内矛盾得以缓和,也为日后更加完善的《北魏律》奠定了基础。

为推进《太和新律》的实施,加速汉化改革的步伐。孝文帝还对北魏原有的官僚体系进行了清理整顿,引入新鲜血液,充实官僚队伍。

举孝廉

自秦汉以来,朝廷选才为官,采取的是“察举制”。所谓“察举”,就是经过考察后进行举荐。它是在先秦乡里举荐制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选官制度。这一制度盛行于两汉,中衰于南北朝。由于“察举制”标准笼统,又缺乏严密的考核,所以在施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致使风气日坏。民间甚至流传着“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的民谣。

九品中正制

魏晋以后,虽然已经开始施行“九品中正制”,可察举的形式依然存在。所谓“九品中正制”,就是任命具有辨人识人能力的官员,担任州郡的大小“中正”,由他们通过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来评定人才等级。可在施行过程中,中正官全部由士族豪门把持,他们品评人才多以门第为重,而被选用者也大多来自士族,所以就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说法。

为打破这种只重门第,不重才学的情况,孝文帝在沿用九品中正制的基础上,采取了“贡举”的方法,将贡举的标准定为“经行修敏,文思遒逸”,目的是以“先尽才学”为第一要务,选用具备真才实学的人为官。孝文帝还完善了“九品中正制”职官制度,首创“从品”,在之后的历史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某某人,做了某某官,正二品,而某某人,做了某某官,从二品。这种由孝文帝首创的九品十八级的任官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末。

其实,不管孝文帝在政治、经济、社会任何一个领域内的改革,最终的目标,都是希望北魏能够走向繁荣与强大。

我们说,孝文帝一朝最大的成就,是对内改革。可每一位皇帝的心中都有一个“开疆扩土”的宏大愿望,孝文帝也不例外。

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他以南齐萧鸾篡位自立,不忠不义为借口,兴师问罪,四路伐齐,可结果却是无功而返。三年后,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正月,孝文帝立皇子元恪为太子。六月,下诏征发冀、定、瀛、相、济五州二十万大军,再次讨伐南齐。

当年八月,孝文帝御驾亲征,率军号称百万,自洛阳出发,引兵直取襄阳。可襄阳城防坚固,易守难攻。激战两个月,北魏军再次徒劳无功,襄阳仍在南齐手中。十一月,南齐韩秀芳等十五位将军投降北魏,北魏军才取得了一场久违的胜利。

战争相持到第二年的三月,北魏军终于攻占了雍州的南阳、新野、南乡等郡,斩首、俘获南齐军二万余人。孝文帝率军十万,乘胜围攻樊城,齐雍州刺史曹虎闭门自守。涡阳一战,北魏军大败,一万多人被杀,三千多人被俘,军资甲帐损失无数,幸亏援军及时赶到,才击败南齐军的围攻。

此时,南齐明帝萧鸾病重,不治身亡,时年四十七岁。太和二十二年(公元498年)九月,得知萧鸾死讯的孝文帝,以“礼不伐丧”为由,引兵而还。可撤军途中,孝文帝身患重病,经过急救,方才转危为安。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一月,孝文帝回到洛阳。

挑起战争的北魏撤军,可南齐并不打算结束这场战争。为夺回雍州所失各郡,南齐东昏侯萧宝卷,派兵围攻襄阳以北三百里的马圈城达四十余天,城中粮食断绝,北魏军被迫突围,死伤千余人。同时,南齐出兵夺取南乡郡,战场形势开始不利于北魏。

三月初,刚刚回到洛阳,还不满两个月的孝文帝,决定抱病御驾亲征。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三月二十四,身在马圈城前线的孝文帝病重北返,三月二十八,命司徒元勰派人前往洛阳,迎请太子元恪到鲁阳登基即位。可行至邓州谷塘原,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四月初一日,孝文帝驾崩,时年三十三岁。

孝文帝死后,为避免南齐军得知消息,穷追不舍。彭城王元勰与任城王元澄决定秘不发丧,继续赶路,前往鲁阳;行至宛城,与太子元恪会和之后,才将孝文帝驾崩的消息公诸于众。

按照孝文帝的遗诏,十六岁的太子元恪即皇帝位,是为宣武帝。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五月,孝文帝葬于洛阳邙山之颠,是为北魏长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北朝|宣武帝元恪外事春风得意, 内政却贪官污吏横行!
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夫人
悟空问答
北魏长陵
钱币收藏(一二一)——北魏“第一钱”太和五铢钱
魏孝文帝拓跋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