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戏说隋末群雄谱2 说说胡儿王世充的出身

隋末唐初是一段乱世,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而王世充则是这段历史中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一个名字。从古至今民间流传最广的英雄故事里边,能跟三国、水浒相提并论的,也就数得上瓦岗了吧?而瓦岗又是被谁搞掉的?

宁学桃园三结义,不烧瓦岗一炉香。其实瓦岗的名声也挺臭的

就是王世充!

更何况人家还称过帝,国号郑,年号开明,虽然龙椅就坐了不到三年,但是行头却置办得一样不缺。还记得那部红遍全国的电影《少林寺》吗?里边的大反派王仁则,在历史上就确有其人,而且还是王世充的侄子。

就是这张脸,害我小时候没少做噩梦!

也算是一代风云人物的王世充,其实出身非常卑微,经历也非常坎坷,所有的功名权势全是靠他白手起家打拼出来的。老王要是写本自传,绝对够励志、够鼓舞人心。

我信你个鬼!

王世充祖上本姓支,其父随母改嫁到了王家,这才换成了个汉姓,其实他是个胡人,而且曾备受歧视。话说当时中原大地都被胡人统治三百年了,即便隋朝恢复了华夏正统,可是朝堂里的勋贵大臣、民间的巨商大豪中拥有胡人血统的依然数不胜数,而且社会地位也很高,怎么轮到王世充就换了一副嘴脸了呢?

举报!这家伙可能涉嫌伪造家史

原因之一,在于他是个出身西域的胡人。

(突然来了兴致,开始离题胡扯啦~)

一部华夏五千年的兴衰史,其实就是一部与四方胡族的征战史。

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这是华夏先民对于身周那些脾气暴躁、文明程度较低的异族们的蔑称,也是当时华夏先民四面是敌、艰难求存的真实写照。而这些异族,最终大都成为我们的祖先开疆拓土、浴血奋战的赫赫之功的踏脚石。华夏故土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的不过巴掌大小,发展成为奠定后世疆土基本框架的汉地九州,其中的大部分都是硬生生的从这些远古异族的手中抢夺过来的。

最先倒霉的是东夷,那里的土地也最早融入汉土,还诞生了不少圣人。而且两千多年来,从来没有人质疑过中国对这片土地的所有权。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嗯,这是我说的

南边的问题比东边复杂。虽然以那位因 “我蛮夷也”而自豪的楚武王为代表的南方政权对周天子不太尊敬,而且在民族认同上觉悟也不高,但实际上包括楚、吴、越在内的南方诸侯国的汉化程度已经非常高,自秦汉之后已与中原无异。而衣冠南渡尤其是赵宋南迁大大强化了南北方汉人的融合和江南的开发,至此中华只有南方而无南蛮。

熊通:本王就是这么耿直!

北边的情况就比较复杂,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起来一茬的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威胁始终未除,甚至几度差点被其断绝了文明传承。不过这个话题太大,这里暂且不提,先来说说比较奇葩的西边。

要说这些最早被称为西戎的异族,祖上也是阔过的。在那个为了逗老婆开心,就玩了场烟火大赏,结果把天下诸侯当猴耍的著名典故中(烽火戏诸侯),攻破周都镐京、杀死周幽王姬宫湦、抢走大美女褒姒的,就是西戎的开山始祖之一的犬戎。之后又有义渠、大荔、林胡、楼烦等各种戎跟秦、晋等国相爱相杀数百年,再之后五胡乱华中的氐、羌等族,以及后来让唐、宋两朝头疼不已的吐蕃、西夏也都是从西部发家(突厥也算是西部起家,懒得提他~)。

这大概是“逗你玩”最早的出处

不过至少在唐贞观之前,西方胡族们的存在感一直很低。后来的西部老大吐蕃人常年内战,剩下的矬子里拔大个,也就能拔出吐谷浑、回纥什么的,还不够东边、北边邻居正眼瞧的。不管是中原人与北方游牧民族互掐,还是中原人自己打友谊赛(友谊赛下手才最狠,参照中泰1:5…),西域诸胡就算想凑个热闹都上不了席面,充其量算个吃瓜群众,卖卖呆、间或叫两声好,或者是顺便做些向参战双方队员贩卖瓜子、饮料之类的小买卖,如此而已。而且更悲催的是,无论哪边打赢了,往往都会忍不住捎带脚再拾掇他们一番。于是西域诸胡一会儿成了北方游牧民族(比如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等)的附庸,一会儿又得向英明神武的中原皇帝(比如汉、隋、唐)俯首称臣。可是即便如此恭顺也没落着什么好,粗野的游牧民族把他们当作奴隶驱使,任意杀戮掠夺和淫辱就不用说了,即便是满口仁义道德的中原人对于西域人来说也没好哪去:什么一言不合就宰王啦(傅介子斩楼兰王)、强买不成就灭国啦(汉武帝远征大宛),发句牢骚就砍人啦(明犯大汉者,虽远必诛)等等,对汉人来说都是无上的荣光,但是对西域人来说就是无尽的屈辱了。可就算受辱了又能怎么样,还不得忍着?谁让你弱小呢,落后就要挨打,身板不够结实就得被欺负,从古至今这种事情都堪称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无语……

那个年头没有种族歧视这种说法,如果有的话,那么西域胡人一定是处于鄙视链的底端。所以身为一个西域胡人的王世充,从起步就落后了别人一个身位。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比如说当时朝中就有一个叫骨仪的,官居尚书右司郎兼京兆郡丞,那可是正四品的高官。您要是再查一查这位骨司郎的籍贯,居然是天竺!那可是天竺啊,就是后来一个王玄策就能平趟、至今依旧十分神奇的国度,肯定比西域诸胡还弱。可是人家骨仪官就当得好好的,连皇帝杨广对他都非常尊敬,可见出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个人的才华和努力。

(继续跑题:《隋书·卷三十九·列传四》载:骨仪,京兆长安人也。性刚鲠,有不可夺之志。开皇初,为侍御史,处法平当,不为势利所回。炀帝嗣位,迁尚书右司郎。于时朝政渐乱浊,货赂公行,凡当枢要之职,无问贵贱,并家累金宝。天下士大夫莫不变节,而仪励志守常,介然独立。帝嘉其清苦,超拜京兆郡丞,公方弥著。时刑部尚书卫玄兼领京兆内史,颇行诡道,辄为仪所执正。玄虽不便之,不能伤也。及义兵至,而玄恐祸及己,遂称老病,无所干预。仪与世师同心协契,父子并诛,其后遂绝——感觉比莫迪强多了……)

说你呢!

其实王世充真正被人歧视的,不是别的,而是他的姓氏。

王世充本姓支,他的祖父支颓耨早逝,祖母改嫁到霸城王氏。王世充的父亲支收当时尚未成年,随母生活,也就因此改为王姓。

中国自古就是宗法社会,而姓氏就是宗族的徽号,人生而得姓,此后人的一生跟族姓荣辱与共。家族荣誉、家族利益在人的心目中有着突出的位置。一人成名,是一族的骄傲;一人犯奸,是一姓的耻辱。在中国姓氏文化中,族姓永远摆在第一位。在家族社会,最重的处罚就是族谱除名,将其逐出族姓。被逐出族姓的人,即使死去也回不了祖宗的墓地。

王世充虽然不是被逐出族姓,而且人家是西域胡人,也没必要守汉人的规矩。可在世上大多人眼里,他却一样是死后回不了祖宗墓地的人,而在中国传统社会,这样的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会人鄙夷不屑的。

史书上说王世充巧言诡辩、文过饰非,而在战场上更是视背信弃义如吃饭睡觉一样平常,坑杀战俘这种缺德事更是没少干,称帝后更是嘚瑟得快要上天。所为种种,不知道是不是跟年少时的那些心理阴影有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简述游牧民族(一):匈奴
长城的高度不到10米,在古代防住了什么?专家:把胡人坑惨了
泪痕春雨漫评两晋(八十六)胡人汉化 就是一把双刃剑
【山西】 李军豫 |五胡乱华——一段镌刻在中华民族脊梁上的伤痛
李世民康熙都反对的长城,究竟有何用?西方:秦始皇就是个害人精
尚汉化却不排斥胡风,西域汉国高昌延续百年的奥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