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两汉时期大量出现的官职:“祭酒”

班固曾任京兆祭酒

“祭酒”是古代礼仪的一种,见于《仪礼》和《礼记》。本义是在大飨宴时以年老宾客一人举酒祭祀地神,需长者立主位,面南酹酒祭神开席,后亦以泛称年长或位尊者。《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最早得到“祭酒”一职的是荀子,也是先秦时期唯一任“祭酒”的人。荀子是赵人,仕齐讲学,在稷下学宫因“最为老师”,以其学术成就三为“祭酒”;

西汉吴王刘濞被赐号“刘氏祭酒”,刘濞为高祖兄仲子,与文帝同辈,且最长,故赐号。这里明言“刘氏祭酒”为所赐之号,似因其年长而尊,故以刘濞为刘氏宗族行祭酒礼仪之人。

《汉书·苏武传》 记载,苏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号称祭酒,甚优宠之”。苏武为两千石高官,食邑关内侯,其以优尊“号称祭酒”,并非“祭酒”官职,尊号而已。从先秦到王莽改制前,仅有荀子、刘濞、苏武三人为“祭酒”,在这里“祭酒”是尊号而非官职。

一、王莽改制“祭酒”及影响

王莽将秦汉以来的“祭酒”尊号改为官职,以示尊儒崇经。《汉书·王莽传》记载,王莽“置师友祭酒及侍中、谏议、六经祭酒各一人,凡九祭酒,秩上卿”,“上卿”本为春秋战国时爵位,位比宰相。《汉书·赵充国传》:“臣位至上卿,爵为列侯”,“上卿”与“宰相”和“列侯”相提并论,足证其在汉世亦为高官,尽显王莽尚儒崇师之决心。

蔡邕曾任议曹祭酒(剧照)

(一)“师友祭酒”

王莽“为太子置师友各四人,秩以大夫......又置师友祭酒”。“师友祭酒”当是王莽为太子所置师友各四人的负责人。东汉未见使用,在三国时期再次出现。《蜀书》记载:“先主既定益州,广汉太守夏侯纂请宓为师友祭酒,领五官掾,称曰仲父。”在这里“师友祭酒”为地方官所聘请。

(二)“侍中祭酒”

“侍中祭酒”之设始于王莽。王莽虽败,但“侍中祭酒”一职却保留了下来。《后汉书·卓茂传》记载:“更始立,以茂为侍中祭酒。”更始政权因为是刘氏宗族,在光武帝崛起之前,时人视为正统。或因政权草创,其官制多承新莽。

《后汉书·百官志》记载:“侍中,比二千石。本有仆射一人,中兴转为祭酒,或置或否。”可见,侍中负责人西汉为仆射,东汉时改为祭酒,但是改变的源头却在王莽改制之时。汉桓帝时“侍中祭酒乐松、贾护......”。这里“侍中祭酒”有二人,不知何时增设,其官制已乱,政治亦随之败坏。

(三)“谏议祭酒”

“谏议祭酒”为王莽所设九祭酒之一,《汉书·王莽传》载有“故谏议祭酒琅邪纪逡”。汉朝官制有“谏议大夫”一职。按照“侍中祭酒”的情况分析,“谏议祭酒”可能是王莽从“谏议大夫”的负责人“仆射”改成的。这个官职影响不大,只限于王莽一朝,后世没有采用。

刘表曾任从事祭酒(剧照)

(四)“六经祭酒”

《汉书·王莽传》记载:“琅邪左咸为讲春秋、颍川满昌为讲诗、长安国由为讲易、平阳唐昌为讲书、沛郡陈咸为讲礼、崔发为讲乐祭酒”,在西汉一代,讲春秋、讲诗、讲易、讲礼、讲乐祭酒未曾出现。

(五)“讲学祭酒”

在九祭酒之外,王莽又设“讲学祭酒”,那么“讲学祭酒”又官司何职呢?王莽先聘龚胜“讲学祭酒”,后聘为“师友祭酒”。“师友祭酒”与“六经祭酒”同时设立,因此“讲学祭酒”同于汉朝的“博士仆射”,是新朝“讲学大夫”的负责人。

(六)“门下掾祭酒”

《后汉书·卓茂传》记载:“及莽居摄,(卓茂)以病免归郡,常为门下掾祭酒,不肯作职吏。”“门下掾”在汉代为郡县属员,其职能史书未载,但观卓茂避世不肯做职吏,“门下掾”应当比职吏的职务更低。“门下掾祭酒”是地方小吏。

王莽托古改制,希望建立一个实行儒家圣贤之治的社会,因此其行为理想色彩极为浓重。王莽摄政、代汉均是以符应作为指标,符应又是出于天下人之言行,所以王莽既要实现上古圣贤德治,又要广获符命以示得天命,对谏言也就极为重视,王莽的这一思想直接反映在“祭酒”的设立过程中。

董昭曾任军师祭酒(剧照)

二、东汉时期的“祭酒”

虽然王莽改制失败身死,但是“祭酒”官职却没有随着新朝的灭亡而消失。同时因为王莽改制的随意以及官制混乱的波及,“祭酒”的内涵也发生了改变。

(一)尊称“祭酒”

因为在王莽改制过程中的广泛使用,“祭酒”有时也作为尊称而非官职。“(班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其后行诣相者,曰:‘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班超以布衣诸生被称为“祭酒”,“祭酒”应是当时对儒生的一个尊称。可惜这种用法在《后汉书》中仅此一例。

(二)“博士祭酒”和“学官祭酒”

王莽改博士为“讲学大夫”,但是影响不大,两汉之际仍称“博士”,东汉延其制,又设“博士祭酒”官,即京师太学经学博士负责人。

“博士祭酒”和“博士”一样,既是太学教师,又备员纳入朝廷官制之中。讲授学问与备天子问对,正是秦汉以来“博士”的主要职责。三国时韦曜为吴“博士祭酒”。东汉以后的时代里,“博士祭酒”是影响最大的“祭酒”官职,在晋代称为“国子祭酒”。

陈琳曾任军谋祭酒(剧照)

《后汉书》载:“(刘宽)每行县止息亭传,辄引学官祭酒及处士诸生执经对讲。”“学官”古已有之,汉平帝时王莽奏请将其制度化。东汉“学官”设于京师和地方,在京师为太学,郡国称“学官”。《后汉书·李通传》记载,光武帝“每征讨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师,镇抚百姓,修宫室,起学官”。因此“学官祭酒”当是仿效京师“博士祭酒”管理地方学校的负责人,由此亦可见东汉儒学之盛。

(三)“议曹祭酒”和“东阁祭酒”

《后汉书·蔡邕传》记载:“(邕)称疾不就。卓大怒,……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蔡邕为董卓征辟,所署“祭酒”当是卓司空府“祭酒”。

三公府署设“祭酒”是东汉制度。周泽习《公羊严氏春秋》,“建武末,辟大司马府,署议曹祭酒”。周泽没有称“司马祭酒”,蔡邕也没有称“司空祭酒”,很可能三公府“祭酒”均为“议曹祭酒”。

东汉官员府还设有“东阁祭酒”。《后汉书·周盘传》记载:“太守韩崇召(蔡顺)为东祭酒”。“东阁”是官员延请贤才的地点。《三国志》记载:“魏太祖为司空,辟(邴)原署东祭酒。”东汉官员可设“议曹祭酒”和“东阁祭酒”,二者应当是两类属吏的负责人。

(四)“京兆祭酒”

班固在明帝永平初年上东平王苍书中曰:“京兆祭酒晋冯,结发修身,白首无违,好古乐道,玄默自守,古人之美行,时俗所莫及。”“京兆祭酒”和晋冯史书所载只有这一次,“京兆祭酒”何职实在难以推断。东汉又设“侍中祭酒”和“谏议祭酒”,论见前文。

马超曾任都讲祭酒

三、汉末三国时期的“祭酒”

随着东汉末年政治日趋混乱,“祭酒”的内涵也因为时代原因发生了转变。除了原有的“祭酒”官职继续使用外,割据政权中的“祭酒”也有了新的内涵。

(一)张鲁“奸令祭酒”

《三国志·张鲁传》记载:“鲁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其来学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号‘祭酒’,各领部,多者为治头大祭酒。”根据史料记载,张衡所设的“奸令祭酒”职责似乎是宗教事务,“奸令”当是“察奸”之义。张鲁继承其父的事业,沿用“祭酒”称号,既掌宗教事务,亦理政治民,堪称政教合一的地方长官,其优秀者则称“治头大祭酒”。张鲁政权的“祭酒”由主老子五千言的宗教职务引申发展而来,兼有地方长官理政职能,其源头却是荀子以学术尊为“祭酒”。

(二)曹操府“祭酒”

曹操征战天下,要求幕府人员多具备治政和军事才能,因此设“军谋祭酒”、“军祭酒”、“军师祭酒”等军职“祭酒”,即便文士也以之进行任命。任命军职“祭酒”是更始政权的做法,曹操征战频繁,因势再设,且增加为数种。

(1)“军祭酒”

曹操“表(郭嘉)为司空军祭酒”,操为汉司空,行车骑将军事,“司空军祭酒”当为司空府属员,但《三国志》中郭嘉均称“军祭酒”。《三国志·董昭传》记载曹操拜董昭为“司空军祭酒”。

曹操为丞相后,又有“丞相军祭酒”。袁涣“后征为谏议大夫、丞相军祭酒”,荀彧荐杜袭,“太祖以为丞相军祭酒”。魏国初建,“(张)承以丞相参军祭酒领赵郡太守”,王朗“以军祭酒领魏郡太守”。如此看来,“军祭酒”在曹魏又称为“参军祭酒”,均是幕府属员,非朝廷官职。

郭嘉曾任司空军祭酒、军师祭酒(剧照)

蜀汉丞相诸葛亮也设“军祭酒”。“丞相亮住汉中,请(来敏)为军祭酒、辅军将军”,“将军祭酒”可能是“军祭酒”和“辅军将军”的合称。诸葛亮以蜀汉丞相举兵征伐,因此常设“军祭酒”于幕府之中。

(2)“军师祭酒”

《三国志·武帝纪》 载: “(建安) 三年春正月,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随后劝进曹操为魏公的大臣有“军师祭酒千秋亭侯董昭”、“祭酒王选、袁涣、王朗、张承、任藩、杜袭”,袁涣、杜袭为“丞相军祭酒”,王朗为“军祭酒”,张承为“丞相参军祭酒”,但都通称“祭酒”,而董昭以“军师祭酒”单独列出。

“军祭酒”源于更始政权,“军师祭酒”始于曹操,二者当是两个官职。董昭在本传中为“司空军祭酒”,可能是后面转为“军师祭酒”。还有一种情形可能是“军师祭酒”本身同于“军祭酒”,因董昭又有朝廷“千秋亭侯”爵位,因此单独列出。

(3)“军谋祭酒”

曹操又设“军谋祭酒”。《三国志》记载王粲为“军谋祭酒”,刘桢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太祖并以琳、瑀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军国书檄,多琳、瑀所作也”,“路粹后为军谋祭酒,与陈琳、阮瑀等典记室”。“太祖以(杜)夔为军谋祭酒”。

(4)“丞相主簿祭酒”

“文帝即王位,以邺县户数万在都下,多不法,乃以逵为邺令。月余,迁魏郡太守。大军出征,复为丞相主簿祭酒。”贾逵在曹操时应当就是“丞相主簿祭酒”,文帝即王位,有所变更,后又迁回原职。

王朗曾任丞相祭酒(剧照)

(三)其他“祭酒”官职

(1)“从事祭酒”

从事祭酒”是三国时期使用比较广泛的一个祭酒官职。刘表辟桓阶为“从事祭酒”,《蜀书·先主传》中有“从事祭酒何宗”,“先主定益州,领牧,辟(何彦)为从事祭酒”。刘表为荆州牧,刘备为益州牧,二人征辟“从事祭酒”,当是延续东汉设“祭酒”于地方的传统。但是“从事祭酒”显然具备治政职能,与汉朝设立“学官从事”不同。

(2)“崇文观祭酒”

魏明帝时“(王)肃以常侍领秘书监,兼崇文观祭酒”。崇文观为明帝青龙四年所置,“征善属文者以充之”,王肃当是其中负责人。在经历了曹操时期大量设置各种官职的“祭酒”后,“祭酒”已有扩大化的趋势,王肃任“崇文观祭酒”,为新置机构设“祭酒”正体现了这一点。

(3)“都讲祭酒”

《典略》曰“(马超)奔汉中,张鲁以为都讲祭酒”,孙权黄龙二年“诏立都讲祭酒,以教学诸子”。孙权“都讲祭酒”即继承了东汉职能,而马超以西凉猛将为文职,足见张鲁之猜忌。

(4)“文学祭酒”

《魏略》云:“杜畿为太守,亦甚好学,署乐详文学祭酒,使教后进,于是河东学业大兴。”“文学祭酒”为太守所征辟,当是负责地方教育,类似于后汉“学官祭酒”。

杜畿曾任文学祭酒

汉末三国时期的“祭酒”各项官职,承袭东汉余绪,并有扩大化的趋势。地方长官征辟人才为“祭酒”,兼具治政理民职责;曹操和诸葛亮以丞相征辟人才入幕府为军职“祭酒”,也是时代形势使然。而张鲁政权中的“祭酒”则具有宗教和治政职责,这是从前的历史时期所没有的,或者是借鉴了儒学“祭酒”的教化功能。这时候“祭酒”成为一个应用广泛的职衔,运用于各政权的官制之中。

总之,“祭酒”在先秦西汉时期为尊号,经王莽改制成为朝廷职官,“祭酒”具有很强的儒家教化色彩。更始政权延续了王莽“祭酒”官职,又发展出了军职“祭酒”。东汉光武帝崇奉儒学,也继承了王莽“祭酒”的部分官制,改“仆射”为“祭酒”,各“祭酒”列于朝廷职官序列之中。此外,东汉三公府也征辟贤士为“祭酒”,成为幕府属员。汉末征战中,曹操设多种军职“祭酒”于幕府之中,文士也充以军职“祭酒”。同时割据地方的州牧也征辟“祭酒”治政,扩充势力。

王莽剧照

三国鼎立后,魏、吴又设儒家色彩浓重的“崇文观祭酒”、“都讲祭酒”和“文学祭酒”,回归到王莽“祭酒”的职能。至此“祭酒”既有文职也有武职,广泛分布于朝廷职官、地方职官、幕府属员三个序列之中,具备治政、幕属、军事参谋等职能。在此过程中,“祭酒”的设立大多依据汉朝已有的官职,以“祭酒”作为官职后缀,而“祭酒”的广泛使用又导致新名目“祭酒”的设置。“祭酒”从先秦的尊号成为一个庞大的职官体系,其间体现的正是历史的巨变和时代的影响。

参考文献:《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保宁府志》、《通典》、《东观汉纪校注》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国历任军师祭酒有哪几位?
王莽传(十五)
读《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九》(八)
汉纪二十九(5)--书生气节  
读通鉴(136)听骗不听劝
文言百练:龚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