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总有人泡岩茶喜欢坐杯?无论大红袍、水仙、肉桂!

丨作者:李麻花

《1》

坐杯,在茶圈可是高频词汇。

它是茶叶冲泡中的一个动作,从字面上理解是让茶叶坐在杯子里。

具体到冲泡流程,即一款茶叶冲泡时,不要着急出水,而是要放慢节奏,慢条斯理地,让茶叶休憩片刻,再倒出茶汤。

“坐杯”一词,往往能引发争议,其问题难度,不亚于“岩茶要不要洗茶”、“头道茶,留还是不留”、“岩茶该不该用紫砂壶冲泡”……

各个都有舌战群儒的口才,可惜到最后争个面红耳赤,未必能说服对方。

通常说坐杯,呈现两极分化。

观点么,正如南极与北极,难以有交汇之处。

一派,觉得岩茶冲泡必须要坐杯,否则茶汤没味道,不够有风骨。

一派,则觉得坐杯会让茶汤浓度过度,甚至还会出现咖啡碱过量,泡成浓茶的情况。

听完之后,只觉得这“坐杯”简直就是双重人格。

《2》

坐杯,天使or魔鬼?

坐杯一词,难以讨论其词性,也无法确保它是正义的一方,还是邪恶势力的代表。

有人认为,这是个褒义词。坐杯能让物质充分得以释放,让茶汤富有风味,茶汤越加甘醇、圆润、厚实、劲道。怎么能说它是不好的词汇?

并且坐杯是对茶叶内在物质的充分利用,不浪费一丝的内在物质。

倘若,从第一冲开始坐杯,您还会觉得这是个优质词汇吗?

遂,也有人认为坐杯是贬义词,它会让岩茶的茶汤浓度迅速增大,甚至变得浓酽,逼出中药一般的口感。且这种味道,对味蕾杀伤力极大,喝一口,仿佛经受了一场沙尘暴。甚至还会对岩茶心生嫌隙,不再坦然接受它的口感。

喝一杯从第一杯开始就坐杯的茶,这简直是一大酷刑。

故而,许多人对“坐杯”二字,避而远之。

坐杯一词,它其实更具中性含义。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它是往正能量方向发展,还是充斥着低气压,全由冲泡者决定。

坐杯,是天使,也是魔鬼。

《3》

日常冲泡岩茶,我们该如何合理使用坐杯?

坐杯,它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茶叶中的物质与水充分接触,充分释放,让茶汤变得浓醇有味。

可一旦这个尺度把握不当,坐杯就成了洪水猛兽,面露獠牙,将味蕾伤害地体无完肤。

祸福相依。

惟有正确运用坐杯,方可收获岩茶的香、清、甘、活。

纵观整个冲泡环节,坐杯也有黄金时间。一般从第五冲开始后再坐杯。

第一冲是唤醒岩茶活力的关键性一泡,并不适合坐杯。若是坐杯后,将会让条索中的毛孔过度开放。这开放的通道,将会让内在物质不受约束,纷纷投入水中。

虽说第一冲的茶汤浓度未必会马上变大,但到了第二冲,坐杯的后遗症显现而出。

过度打开的毛孔,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畅通无阻,自由出入,势必会让茶汤变得过度浓厚。这种茶汤浓度之大,对于味蕾敏感者而言,将会无法接受。

即便第二冲调整为快出水,也无法改变这种结局。

覆水难收,第一冲坐杯带来的伤害将不可估量。

正确做法,是前四冲保持快出水,让茶叶的毛孔循序渐渐打开,物质徐徐释放,按部就班,以确保茶汤浓度均匀,不至于带来巨大的落差感。

当岩茶浅表层的物质释放殆尽,从第五冲开始则需要多多等待片刻,坐杯5-10秒,让茶叶更加充分地浸润在汤水里,确保茶汤重回巅峰状态。

第六冲,第七冲,第八冲,依次增加坐杯时间,确保茶汤滋味延续。

恰当运用坐杯的魅力,不伤害味蕾,还能收获优质喝茶体会,一举多得。

《4》

为什么有茶友,非要从第一冲开始坐杯?

即便麻花力荐新茶友们使用快出水的方式冲泡岩茶,然总有个隔壁茶友喜好挑战自我,大声高喊“我们不一样”,偏偏要从第一冲开始坐杯。

这……若是您的味蕾和胃受得了,倒是不反对。

毕竟在岩茶圈,还有个有趣的现象,叫做“斗茶”。

斗茶,是宋代最火的全民竞技游戏,原则也很简单,“以茶相饮,昧劣者有罚”。也就是说,在参与斗茶的茶叶中,如果有品质差的茶,当罚。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斗茶”这一方式延续至今,在武夷山发扬光大,成为一大趣事。

武夷岩茶的斗茶,与宋代微有不同。

现代武夷岩茶的斗茶法,用的是坐杯的方式。并且坐杯还是从第一冲开始,时间短了还不算,一分钟打底。

这种方式,为的是逼出岩茶最差劲、“暴躁”的一面,然后参与者在这些岩茶里,挑选出毛病最少的,相对最不令人讨厌的茶,视为最佳。

为斗茶而坐杯,是一种比较另类的体验。只不过,若您非老茶友,味蕾不够坚强,没有身经百战,尚未在茶汤中历练过几年,还是不要贸然参加,否则这坐杯后的岩茶一喝,包管您怀疑人生。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也会习惯性坐杯,那就是味蕾敏感度欠佳的茶友,要坐杯才能体会到滋味。

尤其是在武夷山地区,茶农们泡茶多数有坐杯的习惯。

坐杯后,茶汤自然容易苦涩,这时候麻花多数会暗自吐槽:“这茶,有点苦,有点涩哎。”

茶农们多半会淡定回答:“没有啊,不苦也不涩呀”,而后,还要用力啜两口,以证实自己所言非虚。一开始你也会质疑这茶农,是不是王婆卖瓜,强行夸赞茶好?

在武夷山待个十天半个月后,您自然能释怀,茶农们这么“重口味”也是情有可原。

一是武夷山当地的饮食习惯重辣,熏鹅、小炒肉、稻花鱼都要配点辣椒才够味。

这味蕾长期处于刺痛感当中,会慢慢变得不再灵敏,只有更重的味道才能让味蕾重新有感觉。

二是茶农们打小开始喝茶,味蕾早已适应了不同火功的刺激,若是快出水之下,这种茶汤反而无法让味蕾产生兴奋感。像长期炒菜重咸的地方,忽而改成清淡的口感,只会觉得嘴里淡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茶农们泡茶就会习惯坐杯。

可对于初学者或者是味蕾天生敏感者而言,这种浓度的茶汤,就稍显苦涩,味道太重。

《5》

坐杯,它是快出水的补充。

如果说快出水是A面,那坐杯就是B面,不可或缺,有它才足够完整。

有了坐杯的存在,能让茶汤的滋味得以延续,不至于三五泡就没有风味。

日常冲泡时,我们需明确一点:坐杯也有使用黄金时间。

第一冲到第四冲,是会用快出水的绝佳时机。

第五冲开始,则换坐杯登场。坐杯后,可激发更深层次的物质释放,让茶汤重新拥有风味。

合理使用坐杯,才是武夷岩茶最好的归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闷泡,并不是常规的喝茶方式,想喝茶,先从学会快出水冲泡开始!
何为早茶和群体小叶种,为什么茶叶越贵越淡?
用100℃的沸水冲泡岩茶,茶叶会不会被烫坏了?
周末断章:喝岩茶翻江倒海、满口烟味再也不想喝岩茶!
岩茶的涩味,由何而来?究其原因,有这三点!
毁掉一款茶最好的方式,是给它一条捷径,闷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