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肿瘤诊断中的中医问诊都问些什么?

问症状是问诊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确诊病情和辨证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十问歌》曰:“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现根据肿瘤学的特点,归纳分述如下。

1.问寒热

寒热,指怕冷、发热而言,是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一般分为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以此来辨别疾病的表里虚实。

(1)恶寒发热:是指患者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多见于外感病的表证阶段。一般来说,根据发热与恶寒孰轻孰重来判断是感受风寒或风热之邪。恶寒重、发热轻多为外感风寒之邪;若发热重、恶寒轻多为外感风热之邪所致;发热轻,恶风自汗,伴体倦乏力,多为体虚外感。许多肿瘤患者如白血病等之初期,常有恶寒发热等表现,此为邪正相争于表所致,与外感有根本区别。

(2)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许多恶性肿瘤患者常有发热。造血系统肿瘤,特别是恶性淋巴瘤、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伴发热症状者最为常见。其他肿瘤如肺癌、肝癌、肾癌、膀胱癌、直肠癌等也常伴有发热。其肿瘤生长缓慢、坏死范围小、中毒轻者,多出现低热;若肿瘤生长迅速、有进行性急剧坏死、中毒较重或继发感染者,多出现中度以上或持续不退的高热。肿瘤发热多属里证,初期多为邪毒盛,中晚期则正气已虚,瘀毒与热邪内结。

2.问汗

(1)表证辨汗:主要是辨有汗无汗。肿瘤患者发热,必须询问有汗无汗。若发热恶寒无汗者,多属伴有外感风寒之表证,当先治表,可用发汗法治疗。肿瘤阴虚发热者,多为低热,也常无汗或少汗。若发热恶寒有汗,汗出热不退,多属肿瘤患者体虚外感之证,应当扶正与发汗兼治,不可单用发汗法。

(2)里证辨汗:主要是辨自汗、盗汗与大汗。凡属白天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尤甚,称之为自汗,常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或畏寒肢冷等症状,多属于气虚或阳虚者。肿瘤患者常见于手术后或化疗后之气虚血亏的病例,也可见于晚期肿瘤患者阳气不足时。凡睡则汗出,醒则汗止,称之为盗汗,多伴有潮热、五心烦热,属阴虚,常见于某些晚期肿瘤患者。凡汗出量较多,则称之为大汗,其病变有虚、实、寒、热的不同,故临床表现则各有所异。如汗出蒸蒸,并兼壮热、烦渴饮冷、舌红等症,是里热炽盛,迫津外泄所致,属实热证;如冷汗淋漓不止,并伴有面色白、神疲乏力、四肢厥冷等症,是阳气将绝,元气欲脱,津随气泄的危候,故称为“绝汗”,又称为“脱汗”。肿瘤患者常因剧烈疼痛而出现大汗,并可伴有面青唇紫等。

(3)局部辨汗:

①头汗。汗出仅见于头部或头颈部,称为头汗。头汗多由中焦湿热蕴结,湿郁热蒸;或由上焦邪热,阳气亢盛于上,逼津上越所致;若头出冷汗,呼吸急促,四肢逆冷者,常为阳气欲脱的先兆。

②手足心汗。手足心出汗较多者,称为手足心汗。若伴有盗汗、咽干口燥则为阴虚;若伴有日晡潮热、腹胀便秘、牙龈肿痛则为胃肠郁热。

③半身汗。指半侧身体有汗,或上或下,或左或右者,多由风痰或瘀痰、风湿之邪阻滞经脉,营卫不得周流,气血不得和利所致。临床多见于痿证、截瘫等。

3.问疼痛

肿瘤在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疼痛,中晚期肿瘤由于瘤体增大,压迫或侵犯邻近器官或神经末梢即可产生顽固性疼痛。问疼痛,应注意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等,以辨别疾病之寒热虚实及在气在血。

一般来说,如病急痛剧,痛无休止而拒按者,多属实证,多为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即“不通则痛”;如病缓隐痛,痛有休止而喜按者,多属虚证,为脏腑经脉失养所致。

(1)问疼痛的部位:

①头痛。脑肿瘤及肿瘤脑转移者,多有头部疼痛,且日渐加重,痛无休止,常伴有颅内压增高症,此多为气血与毒邪瘀结于脑,脑络阻滞所致;而放、化疗后头痛,多隐隐发作,时作时止,此多为气血亏虚,中气不足所致。

②胸胁痛。胸部压迫性疼痛,部位固定,持久难愈,常为气血瘀滞,瘀毒内结较盛所致,多见中晚期原发性肺癌;而早期肺癌常胸部隐隐作痛,呈游走性,可累及肩背颈部,常为气血郁滞,气滞偏盛;胸骨后疼痛,伴发热,进食困难者,多为食管癌穿孔或破溃,热毒内盛,气血瘀滞所致;胁痛一侧,或两侧,以胀痛为主,每因情志波动而增减,则属肝气郁结所致;若右胁疼痛,部位固定,进行性加剧,身体突然消瘦,常为原发性肝癌之瘀血停滞所致。

③脘腹痛。如脘腹胀痛,伴厌食、嗳气或呕吐酸腐食臭者,为食滞胃腑;胃脘胀满疼痛,吞酸嘈杂,烦躁易怒者,为肝气犯胃;胃脘冷痛,遇寒加重,得温则减者,为寒邪阻胃;若常常胃脘隐隐作痛,时发时休,而突变胃脘

疼痛剧烈,进行性加剧,发无休止,常为病情转化,要注意胃癌发生。腹可分为大腹、小腹、少腹3部分。脐上为大腹,属脾胃;脐下为小腹,属膀胱、大小肠及胞宫;小腹两侧为少腹,属肝经。腹中结块疼痛,部位固定,推之不移者,属积、为瘀血内结;腹中结块、胀痛,部位不固定,时聚时散,属聚、瘕,为气结所致;小腹疼痛,硬满拒按为蓄血证;少腹肿物,状如怀子,按之则坚,月水按时下,多为卵巢肿瘤;绕脐痛,起包块,按之可移者,为虫积腹痛;少腹冷痛,牵引阴部,为寒凝肝脉。

④腰背痛。腰为肾之府,若腰痛隐隐,绵绵不休,酸软无力,多属肾虚;若兼见肢冷阳痿,小便清长者为肾阳虚亏;若兼见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者为肾阴虚损;腰或背痛如锥刺,痛处不移,不能转侧,则多为血瘀或瘀毒内结所致。肿瘤患者,当出现骨转移时,常常出现腰背疼痛,需加辨治。

(2)问疼痛的性质:

①胀痛。多见胸胁脘腹等处,时发时止,窜痛不定,均属气滞作痛之特点。

②刺痛。常见于胸胁、胃脘、小腹、少腹部,部位

固定,均属瘀血作痛之特点。

③灼痛。痛有灼热感而喜冷,多由火热毒邪窜络,或阴虚阳热亢盛,灼伤脉络所致。

④冷痛。痛有冷感而喜暖,多由寒邪阻络,或阳气不足,使脏腑、肢体失于温养引起。

⑤隐痛。疼痛虽不剧烈,可以忍耐,但连绵不休,持续时间较长。

⑥绞痛。疼痛剧烈如刀割样,多由有形湿邪阻闭气机,或是寒邪凝滞而气机阻闭所致。

⑦重痛。疼痛有沉重的感觉,多由湿邪阻困气机所致。

⑧掣痛。抽掣牵扯而痛,由一处而连及他处,亦称引痛、彻痛,多由经脉失养或阻滞不通所致。

4.问饮食与口味

询问肿瘤患者饮食口味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其脾胃功能的盛衰,判断病势的进退。

(1)食欲:患者不欲食或食欲减退,食量减少,或兼胃脘痞闷,腹部胀满,肢体困重,恶心欲呕,多为湿邪困脾,脾湿不运所致,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常有此表现。中晚期肿瘤患者,多见久病食少,面色萎黄,形体羸瘦,体乏神差,多由脾胃虚弱,不纳水谷所致;若患者虽有饥饿感,但无食欲,或进食不多的,为饥不欲食,多为胃阴不足;若厌食油腻厚味,并兼有胁肋胀痛,口苦,恶心呕吐,舌苔黄腻的,多为肝胆湿热。

(2)口味:是指口中有异常的味觉或气味。口苦者多属热证,常见于胃热炽盛及心火上炎证,尤多见于肝胆火旺,胆气上逆的病证;口中泛酸,多属肝胃不和或肝胃蕴热;口淡无味,食欲减退,多是脾胃气虚;口咸,属寒,肾病较多见。肿瘤患者在放疗、化疗中常出现味觉方面的改变,主要可见口苦,或发甜,或口中淡而无味,不思饮食等。

(3)口渴与饮水:疾病过程中口不渴,不欲饮,标志着津液未伤,多见于寒证、湿证;若口渴,欲饮水,提示津液损伤,多见于热证、燥证;口渴,但欲漱不欲咽,多见于内有瘀血,系瘀血内阻,气不化津,津不上承之象;渴喜热饮,饮量不多,多为痰饮内停或阳气虚弱,水津不能上承所致;咽干而渴,欲饮但不能多饮者,多为阴亏所致;肿瘤患者放疗后由于热伤阴液,常见口干欲饮或少饮,舌红苔少或无苔,为肺胃阴伤所致。

5.问耳目与头晕

(1)问耳:肿瘤患者,常出现耳鸣渐起,多为肾气精亏;而脑肿瘤及耳鼻肿瘤,常常有耳聋耳痛症状,开始单侧听力减弱,耳鸣或重听,继而耳内隐隐作痛,最后剧烈疼痛。鼻咽癌也常以听觉改变为早期症状,继则单侧阻塞性耳鸣、耳聋、重听及耳痛等,多属瘀血与毒邪瘀阻于清窍所致。

(2)问目:视物旋转动荡,眼前如有花物动乱,称为“目眩”。若兼有头胀、头痛、头重者,多为肝阳上扰清窍或痰湿上蒙清窍所致之实证;肿瘤患者久病,目眩而兼头晕、神疲乏力、消瘦,多由肝脾不足,精气血亏少,以致目失充养所致。某些颅内肿瘤压迫视神经,常出现视物不清或复视等,此多为气血瘀阻脑窍所致,不同于气血亏虚之视物模糊。

(3)头晕:指患者自觉头部有晕眩感,如坐舟车,轻者闭目可缓解,重者感觉自身或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不能张目。肿瘤化疗后常出现头晕。若头晕,伴有眼花或视物不清、神疲纳差、面色萎黄,多属气血不足,不能充养脑窍所致;若头晕,脘腹胀满、不思饮食、便溏乏力,多属脾气亏虚,清阳不升所致;若头晕而重如物缠裹,伴有恶心欲呕、舌苔腻、脉濡或滑者,多属痰湿内阻,上蒙清窍所致。

6.问二便

问二便应注意询问大小便的性状、颜色、气味、时间、量的多少、排便次数、排便时的感觉以及伴随症状等。

(1)大便:大便异常包括便次、便质、便感等改变。

①便次异常。主要指大便次数减少或增多而言。便秘,指大便秘结,数日不解,多由热结肠道,或津液亏少,或阴血不足,或老年气虚所引起。若便秘兼见口渴、日晡潮热、下腹硬满而胀、苔黄燥,多属热结肠道,津液已伤;若虽便秘,难于排出,或大便并不干硬,但便后疲乏,神疲气短者,多属肺脾气虚,无力排便所致。晚期食管癌患者,由于饮食困难,常有大便干结,多属津液枯涸,不能润下所致。便溏与泄泻,简称溏泻,脾虚运化水湿功能失常,肠内水湿过多,小肠泌别清浊功能失职,水湿直趋大肠,皆可导致泄泻或便溏。若大便溏泻,伴有纳少腹胀、腹痛隐隐,为脾虚失运、水停肠道而致;若黎明前腹痛作泻,泻后则安,腰膝酸冷,为肾阳亏虚,命门火衰而致,又称为“五更泻”、“黎明泻”等;若泄泻,泻势急迫,稀如蛋汤或黄糜,或便溏不爽,其味腥臭,为湿热下迫,传导亢进所致;若泄泻伴有情志不舒,腹痛,泻后而痛不减,为肝郁乘脾,运化失职所致。

②排便感异常。指肛门排便时感觉发生异常。肛门灼热,多为热迫直肠的表现;肛门重坠,甚则肛欲脱出,多为脾气虚衰,中气下陷所致。排便不爽,若兼腹胀矢气较多者,多为肝气犯脾胃,脾胃气机不畅,肠道气滞所致;若兼便中完谷不化,酸臭难闻,多为食积于胃,气机不利而致;若兼泻下黄糜不爽,口黏而渴不欲饮,多为湿热蕴结,传导失职所致。里急后重,指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紧缩,便出不爽之感觉,多因湿热下迫大肠所致。

③便质异常。是指大便性质发生改变。完谷不化,即大便中常有许多未消化的食物,多由脾胃阳虚所致。便血,一般认为先血后便,或便血色鲜红者为近血;而先便后血,或血色紫暗,或黑如柏油者为远血。直肠恶性肿瘤大便带血常为其首要症状,其血色较鲜,开始量少,附于粪便表面,继则增多,伴见轻度腹泻、里急后重等,多由大肠热毒内盛,伤及血络所致;而上消化道肿瘤出血,常为便血色黑如柏油,易于排出,多为脾胃虚弱、瘀血内结所致。

(2)小便:

①小便过多。小便清长量多者,多属虚寒证,常由肾阳不足所引起;若多尿,又多饮,多食,消瘦者,为消渴病,常由阴虚内热所致。

②小便短少。若尿赤黄,量少者,多属热证,常因热盛伤津所致;尿少水肿,或腹水形成,多为肺、脾、肾功能失常,水湿内停所致。

③小便频数。指小便次数增多,而每次尿量少,时欲小便的症状。小便频数、短赤而急迫者,多属膀胱湿热;小便频数而色清者,多属下焦虚寒,肾气不固,膀胱失约;小便频数而涩少者,多属阴虚内热。

④小便癃闭。小便不利,点滴而出者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一般统称为“癃闭”。因虚而见癃闭者,多见于老年或久病者,多由肾阳不足,阳不化水,津液内停所致;因实而见癃闭者,多见于青壮年,常由湿热下注,气化不利所致;盆腔及阴道肿瘤常压迫膀胱及尿道,亦常引起小便不通,多为瘀血与热毒内结所引起。

⑤小便失禁。小便不能随意控制而自遗,为小便失禁,多为肾气不足,下元不固,下焦虚寒,膀胱失煦,不能制约水液所致。

⑥尿血。凡小便鲜红,尿道灼热疼痛者,多为下焦有实热;尿血频频,腰部或少腹疼痛如刀割者,多属砂石阻塞,经脉不利;尿血频频,尿道不痛,腰膝酸软者,多属肾亏不固、脾失统血所致;无痛性血尿,常常为泌尿系统肿瘤的早期表现,应及时检查。

7.问经带

对女性患者应重视问月经和带下的周期、量、色、质的变化。

(1)问月经:肿瘤患者一般由于毒热熏蒸,肝火旺盛,迫血妄行所致,其色鲜红量多;或因气虚不摄血,脾不统血所致,其色多淡红量少;也可由血瘀或阴虚所致,其色紫暗并多挟有血块,或其色鲜而量少。

①经期异常。月经后期,多因寒凝气滞,血行不畅所致;或因血少而冲任失充;或因痰湿、瘀血等阻滞所致。月经先后无定期,多因肝气郁滞,气机不畅;或因脾胃虚损,冲任失调;或因瘀毒阻滞,气血不畅所致。

②经量异常。月经过多,常见于子宫肌瘤患者,多因血热妄行,冲任受损,或气虚不摄而致。若伴有月经先期,经色深红,身热或五心烦热,为血热;若伴有月经后期,经色紫暗,有瘀块,为血瘀。月经量少,若伴有经期延后,经色深,畏寒肢冷,喜温喜热,为血寒;若伴有经色深,口唇苍白者,为血虚;若伴有经行不畅,腹部刺痛者,为血瘀。

③经色、经质异常。若经色淡红,质稀,多为血少不荣,属虚证;若经色深红,质稠,多为血热内炽,属实证。若经色紫暗有块,为寒凝血滞;暗红有块,则为血瘀。

④崩漏。子宫颈癌、宫体癌等,初期常表现为漏,多为接触性出血;而中、晚期,若肿瘤侵及大血管,出血量较多,甚则如崩中。初期多为血热迫血妄行或瘀毒内盛,损伤冲任;久则脾肾虚损,气不摄血所致。绝经后的阴道流血,常见于子宫颈癌、子宫体癌、阴道癌等;而妊娠期阴道流血,常要警惕恶性葡萄胎等。

(2)问带下:

①白带。即带下色白量多,清稀如涕,淋漓不绝,多属脾虚湿注。

②黄带。即带下色黄,黏稠臭秽,多属湿热下注,宫颈癌患者合并感染者常带下色黄黏稠,腥臭异常。

③赤白带:即白带中混有血液,赤白混杂,是妇科肿瘤常见症状。若色红、气臭者,多为毒热内盛,损及血络所致;若色杂恶臭者,多为肾气亏虚,冲任受损所致;若色紫黑者,多为瘀毒阻于胞宫所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诊断学》学习笔记(四十八)
中医病因辩证
看痰辨证 对症下药
中医名词术语(下)
中医问诊
《中医诊断学》讲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