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候补道是个什么鬼?晚清小说里令人喷饭的道台形象

“比如借一位署院(暂时署理巡抚的官员)之口说,自从朝廷开了捐,有钱就能做官,张三有钱可以去捐,李四有钱也可以去捐。不就同窑姐儿一样么,张三出了银子也好去嫖,李四出了银子也好去嫖。”

读晚清的小说,“候补道”、“道台”出现的比较频繁,并且流品较杂,什么样人物都有,作者往往在他们身上不惜笔墨,刻画的也别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候补道是个什么鬼呢?

其实清朝的道,并不是一级政权组织,清代地方行政机构是省、府、县三级制,而不是像有些人认为的省、道、府、县四级制。

道一般分两类,一类是因事而设,专管某一类事务,相当于省级以下的办事机构,比如粮储道、盐法道、驿传道、水利道、管河道等等,后来陆续裁撤或合并,到鸦片战争时,大致只有粮道、盐道、河道三种了。

鸦片战争后,打开国门,对外事务增多,又有了海关道、巡警道、劝业道等。

还有一类是因地而设,但并不是一级地方行政机构,而是省级派往各地的监察机构。

道员的品级,在清初有些乱,由从三品到正五品不等,到乾隆时期一律定为正四品。

到了清朝后期,道员的品级又有些乱了。

因为正四品道员是捐官能达到的最高品级,也就是说,花钱买官,四品道员就到顶了。不过后来因为缺钱,卖官的花式也多了,可以加捐品级,比如你买个道台本来只是四品,再加钱能捐三品衔,甚至可加捐到二品顶戴,就是红顶子了。

那时无论家里办什么事,来祝贺的来宾里是否有戴红顶子的,是衡量主家面子、势力的重要标准。

在清朝末期,官越卖越滥,有钱就能做官,且大家都抱同一心理,捐一回官,花一回钱,索性就照大地搞起,造成全国各地在省候补的道员成群结队,如过江之鲫。

当时全国的实缺官位不到3万个,光是捐纳的官员就有20多万,竟争是相当激烈。

有些在省候补十几年,一回印把子都没摸着过,再惨点的,吃尽当光,过的和叫花子差不多。

候补道,顾名思义,就是候补的道员了。

李宝嘉在《官场现形记》里,借文中人物之口,对捐官和候补道们极尽讽刺之能事。

比如借一位署院(暂时署理巡抚的官员)之口说,自从朝廷开了捐,有钱就能做官,张三有钱可以去捐,李四有钱也可以去捐。不就同窑姐儿一样么,张三出了银子也好去嫖,李四出了银子也好去嫖。

还有捐了道台到江南候补的田小辫子,和制台(总督)凑趣说,江南有三多,婊子多,驴子多,候补道多。

书中最好笑的是一位“磕头道台”,这位仁兄40多岁,道台捐了也20多年了,指省湖北,一直没得到差使。

磕头道台住在上海,无论谁家有喜庆之事,也不管交情深浅,认识不认识,必定将官服穿戴整齐了去摆阔。

办事那天,他来得又早,一般都是头一个,戴着大红顶子(加捐了二品顶戴)过来就磕头,主人家也觉得很有面子。

后来渐渐有了名气,有些不相识的人家中有事也发帖子给他,为的是他戴红顶子来磕头,人送美号“磕头道台”。

磕头道台来得早,走的却晚。

因为他要替主人陪客,劝人喝酒。他饭量又好,有时陪完一桌还不大饱,再陪第二桌才打得饱食。

他那官服顶戴,就和现今的一部豪车差不多,谁家办喜事,就开出来扎个场子,混个吃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朝的道台是个什么官,比知府大吗?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和珅、阿桂都没能享受如此殊荣,大清的三眼花翎到底多珍贵?
政商勾结的末路:红顶之后是血红
关于清朝皇宫内的太监,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伏羌(甘谷)清末进士张斗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