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良心真的不会痛?——浅谈1000多年前的宋代粮商是如何谋取暴利的

引言

在宋代,商品经济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种景象背后也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商人通过某种不正当手段谋取暴利的现象尤为严重,所谓这种行为就是一些不良商人会利用某一种商品在交换和流通过程中出现的差价赚取巨额的利润。在宋代各行各业的这种现象都是存在的,与其他行业相比,宋代粮商是最为频繁,并且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最大。宋代社会大众对其恨之入骨,以至于南宋李之彦将这些不良粮商称作为"最是不仁之甚者"。

宋代商人

宋代粮商在贩卖军需粮食中获取暴利的手段

首先囤积居奇,牟取暴利。宋朝政府在民间收购粮食的时候,实行的是"时估"制度,也就是宋朝政府会召集当地商会的一些商人共同商议粮食的收购价格。有时候宋朝政府给出收购价会高于市场的收购价,当然这种情况也是宋代粮商乐于见到的。但有的时候宋朝政府给出的粮食收购价较低,所以在商议过程中一些粮商却不是为宋代政府着想,帮助政府节省收购资金,而是为了想方设法地从宋朝政府身上赚取更多的利润。所以有一些资本雄厚的粮商却在外面加价截留,收购囤积粮食。等到一些官府完不成粮食的收购任务,无法向上级交差时,必然会加价收购。一些不良粮商就会趁机将囤积的粮食全部抛出,坐取暴利。司马光曾在元祐元年自己的奏札中就很清楚地揭露了宋代粮商囤积居奇,牟取暴利的现象。

又有官吏不察知在市斛斗实价,只信凭行人与蓄积之家通同作弊。当收成之初,农夫要钱急粜之时,故意小估价例,令官中收籴不得,尽入蓄积之家。直至过时,蓄积之家仓廪盈满,方始顿添价例,中籴入官。是以农夫粜谷止得贱价,官中籴谷常用贵价,厚利皆归蓄积之家。

司马光

实际上,宋朝政府的一些官吏想查清楚当地粮食的实际价格并不是一件难事。他们之所以不那样做,恐怕是官商勾结的缘故。同时自然灾害和军事形势所造成的粮食供求关系紧迫,也为粮商囤积居奇,牟取暴利提供了很多可乘之机。

其次是掺杂造假,诈骗国家资金。宋代粮商不仅操纵市场粮价,而且将一些品质较差的粮食掺杂其中,以次充好。这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南宋时期,仍属屡禁不止,反而愈演愈烈。

体量得河北诸州军每年和籴便籴斛斗万数不少,官中估价不低,从来被诸色行人等将米粟两色入糠及粃谷,用温水拌和。入中在仓敖,及一二年间,便有陈次黑弱。

一些不良商人的掺假活动之所以能够屡屡得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向宋朝一些官吏大肆行贿。一些官吏本身自己就是奸商,与粮食商人沆瀣一气,公开地或隐蔽地大做投机生意。

影视剧中的宋代官员

然后就是钻政策空子,高价出卖。当宋朝政府收购军需粮草,一般采用主要用现钱与实物进行支付。实物主要包括茶叶、食盐、布帛、香药、象牙等。宋朝政府有时会专用现钱和实物支付,也有时候采用现钱实物搭配兼用。一般说来,宋朝政府用现钱支付,自然是一目了然,买卖双方都比较容易看清价格高低,也有利于中小商人入中粮草。当专用实物或钱物搭配,买卖双方都不易确切掌握价格高低。宋朝政府的"加抬"、"加饶"、"虚估"往往偏高,一些中小商人资金有限,很难去远处收取茶盐等物进行长途贩运,只好将换取凭证卖掉,或者不再直接向官府入中,有时候宋朝政府籴场开出的凭证过多,远远超过实物拥有量,凭证也不易出卖,中小商人更难以直接入中粮草了。由于宋朝政府的政策存在许多漏洞,尽管对一些中小商人不利,然而豪商巨贾却有机可乘,钻政策的空子以获得丰厚的利润。

茶交引

另外就是利用承包之机,中饱私囊。宋朝政府收购军需粮草, 有时采用委托民间商人承包的方式,预贷粮款,由他们代理收购。像北宋时种世衡在陕北青涧城、熙河路为政府采买和购置军粮,南宋张景荣兄弟为总领所收购粮食等,都属于这种承包方式。一些粮商就以较低的价格从民间百姓手中收购粮食,然后再以较高的价格卖给宋朝政府。

正所谓有得者必有失者,宋朝政府长期投入巨额的财力物力去收购军需粮草,粮商可以从中得到巨额利润也是铁打的事实。然而这也并不是代表所有粮商都得丰厚的回报。往往能够得到丰厚利润的人主要是那些官吏家庭以及与他们勾结的大粮商,一般中小粮商获利比较少。粮商能否真正获得暴利,往往取决于能否大搞粮食投机,而能否大搞粮食投机的关键,又往往取决于宋朝政策是否有漏洞和官商是否能够串通一气。

宋代粮商在城市粮食贸易中获取暴利的手段

军需粮草的收购供应是国家大事,即使这样粮商的投机行为尚且如此严重,那么在一般的城市粮食贸易中,针对普通城市居民和农民的粮食投机,那就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了。城市的粮食投机者,主要是米铺户、长途贩运商、米牙人。受害者主要是城市普通居民和农民。

每当城市粮食短缺时,米铺户肯定会趁机涨价。在宋宁宗的时候,湖北地区发生干旱,出现粮食短缺的情况。汉口城内一些米铺户就乘此机会哄抬粮食价格。

本军城下并汉口共三千家,除能自食者约千家,尚有二千家皆是贫乏籴食之人。米铺户乘此贵粜,日增米价,以困贫民。

宋宁宗

即使在没有发生过自然灾害的年代,也有些不良粮商经常用缺斤少两的方法获取不义之财,或者是垄断当地粮食市场,哄抬粮食价格。宋代全国各地的一些不良粮商也都是这样做的。在宋仁宗的时候,王随就曾说过民间出现饥荒,大多是因为一些哄抬粮食价格造成的。

民所以饥者,由兼并闭籴以邀高价耳

另外一些从外地向城市贩运粮食的商人,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获取暴利的机会。他们常见手段有两种,第一种是在粮食中掺假,以次充好。在宋宁宗庆元三年六月,有一艘满载粮食客船

停靠在饶州城。贩运粮食的商人为了获取更丰厚的利润,就往粮食中掺水增加粮食重量,同时也惨杂一些谷壳。第二种就是当市场粮食价格较低将粮食囤积起来,等待时机以较高的价格抛售。在宋太祖开宝五年的时候,陈从信就对赵光义说,开封城内粮食价格每斗七十钱,粮商听到消息后,发现无利可图便不再向开封运送粮食。一些大粮商也开始囤积粮食,所以造成了现在开封城内的粮食价格暴涨。

今(开封)市中米贵,官乃定价斗钱七十,商贾闻之,以其不获利,无敢载至京师者。虽富人储物,亦隐匿不粜,是以米益贵,而贫民将忧其馁殍也。

宋代商贸场景

即使一些贩运粮食的商人自己没有仓库储蓄粮食,但也想尽招数囤积居奇。在实际操作中,这些不良商人不会把上述两种投机手段刻意分开,而往往是既囤积居奇,又以次充好。

剩下的还有城市中的米牙人,这些人本来多为城市奸诈狡猾之人,又有垄断城市粮食市场的优越条件,所以他们进行粮食投机也就屡见不鲜了。米牙人的粮食投机,主要有三种做法。一是常见的低价收购,高价卖出,具体手段是大斗进,小斗出,以次充好。而他们敲诈的目标,首先是外地客商。其次就是进城卖粮的农民,朱熹曾经详细记录米牙人勒索敲诈农民的细节。

诸县乡村人户搬米入市出粜,多被米牙人兜揽拘截在店,入水拌和,增抬价值,用小升斗出粜,赢落厚利。遂致细民艰食,情实切害。合行约束。

宋代街市

米牙人的第二种也是其特有的做法,是强行插手别人的粮食买卖活动,以抽取手续费。一些外地客商到一个陌生城市贩卖粮食,尤其是大规模的贩卖,确实有需要中间人介人斡旋协助。但城市米牙人却不管你是否需要,总想一概插手你的所有买卖活动,借机抽取牙钱。第三种是诓骗宋朝政府平价出售的赈灾粮食。在宋代,每当遇到自然灾害各地官府会在城市设法平价卖粮,而米牙人会想方设法地进行投机倒把的行为,从而赚上一笔不义之财。

总之,在宋代城市粮食买卖活动中,不论是米铺户还是长途贩运商、米牙人,都存在着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暴利的行为,同时他们三者内部又互为自己谋取暴利的对象。但是最终受害的还是广大的城市普通消费者。

宋代粮商在乡村粮食谋取暴利的手段

城市商人的粮食投机确很严重,但比起乡村地主家庭来可谓小巫见大巫。两宋时期,受害最深的,是广大乡村中的小农家庭。这种现象之所以在乡村最为猖獗,主要是因为广泛存在这种客观条件。大多数农民比较贫困,为应付各种突发情况而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出售自己的粮食,很难待价而沽。等到青黄不接和耕种季节,为应付生产生活急需而又不得不以高价购买粮食。

每次遇到洪水干旱等自然灾荒,一些粮商就开始伺机出动,其卑鄙无耻也暴露无遗。遇到这种情况一些粮商首先会停止粮食出售,静静等待时机,当粮食价格一涨再涨的时候再抛售,而且他们大多欲壑难填,贪得无厌, 并不在乎贫困老百姓的饥饱死活。真德秀在《浦城劝粜》一诗中写到。

阳和二月春,草木皆生意。那知田野间,斯人极憔悴。殷勤问由来,父老各长喟。富室不怜贫,千仓尽封闭。只图价日高,弗念民已弊。去年值饥荒,自分无噍类。…………………………

岂期新春来,米谷更翔贵。况又绝市无,纵有湿且碎。何由充饥肠,何由饱孥累?恨不死荒年,免复见忧畏!

真德秀

遇到灾荒年份,有些地方官员往往禁止提高米价、封锁粮食外运渠道。但富商巨贾往往试图将粮食运到价格高的地区。即使外运不成,等到消息传开后,本地粮价也会被他们哄抬上去。或者是进行高利借贷和赊贷给需要粮食的百姓,以牟取巨额的利息。很多贫穷的百姓因没有钱无法购买粮食,只能接受这些粮食商人提出非常苛刻的条件赊贷粮食。

结语

在宋代三百年间,各行各业通过不正当手段牟取暴利的现象也十分常见,但是就粮食买卖领域和粮商的活动则是最为典型、最为严重的。这种现象也并没有随着宋朝政府瓦解而消失,反而以后某一个时期有过之而无及。在中国人的意识和骨子里,大家对这种行为都表示厌恶,可它确实实实在在地存在古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当初是什么样子现在还是什么样子,只不过是那批人换成了这批人。当批评和指责古人这种不道德的行为的时候,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纠正而不是单一地指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范仲淹的高招
北宋“交子”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最后成了一堆废纸?
回顾粮食战争:我国是如何狙击四大粮商反败为胜的?
【生活】中西方古代城市的粮食供应
刘凤云:清代北京的铺户及其商人
国人“一日三餐”决不能被外资把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